本報(記者徐光明記者朱天興)"為什麼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是必要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怎麼成功的?"近日,在江西省南昌航空大學舉辦的"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介紹"專題課題組教學改革集體準備班,來自不同高校的40多位重點教師對13個課題進行讨論和潤色,後續将形成全省統一的問題型專題教學計劃。
如何在思考政治的講座中真正找到問題,找到真正的問題?如何改變"灌輸"教學帶來的思想政治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問題?......面對一系列影響思想和政治課程品質的難題,江西省教工委和省教育廳開出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跨校"攜手并進"問題型團隊教學改革。
2020年,江西標明8所高校,率先開設《中國近代史綱要》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導論》兩門課程,按照"教材推導"的總體思路,試點開展基于問題的專題團隊教學改革。 超越教材;
"少即是細"的主題設計,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思想和政治的本質。團隊合作跨校備課,不僅實作了高素質教師在校與校之間的融合,也實作了高品質的資源共享。過去一年左右,學生對公民教師的滿意度同比增長15.7%,政治和政治課堂滿意度同比增長11.7%。
2021年,江西省教工委、省教育廳決定深入推進"基于問題的主題團隊教學改革"。圍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導論》、《中國近代史綱要》和《思想道德法治》等課程,按照貼近原則和理論深度,組建了15個問題的教學改革小組。 通過精煉主題、編寫教學計劃、創新教學方法的三步走方法,不斷提高政治學課程教學方法的實用力度和情感溫度。
江西充分發揮團隊作用,共同開展專題教學内容,并以此為契機培養了一批政科教師,形成了一批優秀的教學成果。東華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周成麗在多次參加小組準備活動後,感觸頗深。"跨校小組準備讓我對基于問題的主題教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了解,收獲頗豐。課堂效果也讓她大吃一驚,"注重核心問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有更高的興趣,參與教學互動非常積極,是一種非常可行的教學模式。"
"上課前,老師先抛出了一個問題,突然吸引了我,課堂上'線'的念頭緊緊地握在老師的手中。東華理工大學2019年學生程金傑證明了周成麗的觀點,"我幾乎總是高度專注于用耳朵聽全班同學,因為害怕錯過一個字,跟不上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