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媒體報道,4月12日,日本總務省釋出報告稱,截至2022年10月1日,日本人口總數跌破1.25億人,連續12年下降。
如果不計在日本居住的外國人,日本國民人數更是創下1950年有記錄以來最大跌幅。同時,新生兒人數124年來首次跌破80萬,并且連續16年低于死亡人數。
最新資料被認為再次敲響日本人口危機警鐘,反映了極端的少子老齡化發展趨勢。輿論認為,随着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齡化,日本将面臨經濟和安全的巨大挑戰,包括勞動力萎縮、醫療和社會保障系統财政負擔加重等等。
盡管岸田政府已将扭轉下降的出生率作為首要任務,并出台應對措施,但是分析人士質疑其力度和成效,認為還應從社會經濟根源着手解決人口危機。
國民人數跌幅創73年來之最
據日本總務省12日公布的統計資料,截至去年10月1日,包括外國居民在内,日本人口為1.24947億人,比去年同期減少55.6萬人,降幅為0.44%。
其中,日本國民人數較上年減少75萬,跌至1.22031億,降幅為0.61%,是自1950年有參照資料以來的最大降幅。
從年齡段來看,15歲至64歲的勞動力人口減少29.6萬至7420.8萬,占總人口的59.4%,與上年創下的曆史最低水準持平;
14歲及以下人口降至1450.3萬,占比11.6%,創曆史最低紀錄;
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增至3623.6萬,占比29%,創曆史最高紀錄。
從地域來看,除東京都人口出現反彈外,日本其他46個道府縣的居民人數均下降。
其中,沖繩自1972年回歸日本本土以來首次出現人口萎縮。
東京都借助首都優勢“一枝獨秀”,人口增長0.20%,從去年因疫情造成的26年來首次下降中反彈。
從性别來看,總人口中,男性占48.6%,連續15年下降;女性占51.4%,連續12年下降。
人口性别比(即人口中男女的比例)為94.7,女性比男性多343.1萬人。
總務省報告稱,日本總人口在2005年首次低于上年水準,然後在2008年達到峰值,自2011年以來已連續12年下降。
《日本時報》稱,近年來,居住在日本的外國人數量不斷增加,幫助抵消了該國人口數量的下降。
資料顯示,在放寬邊境防疫措施後,外國人口增加19.4萬人,達到291.6萬人。
新生兒124年來首次跌破80萬
值得注意的是,在周三公布的資料中,日本新生兒人數降幅最大,而死亡人數又創新高。
資料顯示,新生兒人數比上年減少3.2萬,降至79.9萬,降幅為5.1%。這是自1899年有記錄以來首次跌破80萬,也是日本新生兒人數連續第7年持續下降。
如果不包括外國居民所生孩子,估計出生人數約為77萬。
據日本媒體報道,自1973年新生兒數量達到約209萬的峰值以來,日本新生兒人數持續下降。1984年,日本新生兒人數已降至150萬,到2016年不足100萬。
日本政府2017年曾預測新生兒數量将在2033年跌破80萬,最新資料表明日本少子化速度明顯加快,跌破80萬關口整整提前了11年。
相比之下,死亡人數創下曆史新高,超過158萬,同比增加近13萬。除去外國居民,日本國民死亡人數為153萬,同比增加9萬。
這意味着死亡人數連續16年高于新生兒人數。
促建社會制度破解雙重挑戰
最新資料報告再次為日本人口危機敲響警鐘。
在新年演講中,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曾強調出生率已經下降到“無法維持社會正常運轉的邊緣”。
日本總務省周三表示,與人口在4000萬以上的其他國家相比,日本14歲以下人口占比最低,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比最高,呈現出極端的少子老齡化發展趨勢。
日本媒體指出,出生率嚴重下降、少子老齡化“極端化”趨勢将對國家經濟和安全産生巨大影響。勞動力将出現缺口,經濟增長将難以指望,養老金、醫療和護理服務等社會保障體系也将難以為繼。
上月,日本獨立智庫瑞可利職業研究所(Recruit Works Institute)釋出的一項研究顯示,日本勞動力人口預計将從2027年開始迅速下降,到2040年,日本可能面臨超過1100萬的勞動力短缺。
人口問題“關乎國運盛衰,政府應該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來扭轉出生率下降的趨勢”,《讀賣新聞》如此評論。
共同社指出,人口減少趨勢表明,日本亟需建立一種社會制度以應對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的雙重挑戰。
面對不斷減少的人口數字,日本政府也并非無所作為,岸田文雄更是把扭轉低迷的出生率作為政府首要任務。今年以來已連續提出對策,并承諾出台“前所未有的舉措”。
2月,岸田文雄承諾将育兒預算提高到國内生産總值(GDP)的4%,将用于支援兒童和家庭的政策支出達到GDP的2%。
3月31日,日本政府公布鼓勵生育的相關政策草案,拟取消領取育兒補貼的收入限制、增加多子女家庭補貼、提高育兒休假津貼、擴大保育服務使用等。
4月3日,新設立的兒童家庭廳正式啟動。兒童家庭廳屬于首相直接管理機構,較内閣府傳統省廳高一個級别。政府從2023财年預算中為兒童家庭廳撥款4.8萬億日元。
周三,日本内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新聞釋出會上再次強調,解決不斷下降的出生率問題,将是政府最優先課題,政府将采取相關對策。
但是,日本國内對相關措施的影響和成效提出質疑:“政府預算投入足夠嗎?會不會影響政策力度?”“岸田文雄并沒有對預算規模設立具體目标”……
日本外交官網站評論稱,岸田文雄應對人口下降的政策側重于政府支出。他提出通過改革社會保障體系、審查無效補貼和整合增長戰略來實作“明智支出”。但日本的公共債務是GDP的兩倍。要想增加急需的公共收入,未來就必須提高消費稅,而這又将由年輕一代承擔。與此同時,岸田文雄還計劃到2027年将日本年度國防開支從占GDP的1%提高到2%。這也需要更多的财政支出,可能與其鼓勵生育的政策願景相沖突。
還有分析認為,政府的财政對策或許能緩解人口問題,但是仍應從根源上去解決危機,包括需要從深層次的社會經濟結構來考慮問題。
比如,日本年輕人不婚化被認為是人口減少的根源之一。結婚人數減少與出生率下降呈正相關關系。去年,有51.98萬對新人結婚,比30年前減少三分之一。年輕人人口在減少,未婚人口比例卻在增加。
日本媒體指出,年輕人對未來越來越悲觀,再加上日本經濟停滞不前,進一步加劇人口危機。
《讀賣新聞》認為,關鍵是要解決導緻少子化的社會因素。由于對未來工作和生活感到不确定,許多年輕人不願結婚或生育。政府創造穩定的就業、鼓勵企業提高工資将是至關重要的。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檔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廖勤 馮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