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北極鲶魚,看中國式炫富實用指南

#頭條創作挑戰賽##曆史開講#

從北極鲶魚,看中國式炫富實用指南

鲶魚

今天網傳“北極鲶魚”已然舉家逃到土澳,為官二代炫富“大義滅親”隊再得一分。作為貪腐的直接受害者,公民當然樂于看到這個結果,并希望有更多的鲶魚出現,攪動起更多藏在水底的污垢。

為了支援和鼓勵官二代炫富,我特地制作了這篇《中國炫富實用指南》以飨官二代炫富的讀者。

從北極鲶魚,看中國式炫富實用指南

一 心法篇

炫富這個詞是個新詞,在我們印象中,古代人講究含蓄和财不外漏,講究風雅,講究層級。

但實際上,古代人炫富花樣繁多,如果讓老祖宗們活過來,看到現在的炫富後輩,定然要說:“LOW ! LOW! LOW!不堪入目!”。

無論哪個朝代,主流文化都是以炫富為恥,是以炫富是個技術活,要講究方式方法,才能炫的漂亮,炫的出彩。

筆者家徒四壁數十年,窮,是以對炫富反而體會更深,終于領悟16字無上炫富心法。

選擇對人,看好時辰

把握潮流,方得熱搜

首先選擇對人:選不對人,炫不出效果,輕則尴尬、沒有成就感;重則拉仇恨、掉腦袋。

孔子的愛徒子貢,家富千金,坐着豪華馬車去到住在茅屋、衣不遮體的同學原憲家炫富,結果被怼得羞愧了一輩子。是以炫富這事,你不能找不愛富的人炫。對強盜炫富、對皇帝炫富等職業炫富,難免一刀。

還要選好時機:時機沒選對,小炫傷身,大炫灰飛煙滅。

項羽屠戮鹹陽後,火燒阿房前有人勸說:定都關中,霸業可成。項羽卻按捺不住一顆回家炫富的心,說道“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誰知之者”,留下了“錦衣”成語,遺笑千年。

更要把握潮流,才能上熱搜:炫富的載體,無非衣食住行;時代的潮流不同,炫富的載體自然有變化,掌握了流行文化,才能炫出風采。

習得炫富心法後,再來跟古人學習一下實戰技巧。

二 實戰篇

炫富的途徑無非衣食住行,但古人在炫富方面,也是費盡心思,各種整花活,有高調的、低調的,文雅的、粗俗的,本貧民總結為6條,堪稱“六脈神炫”。

六脈神炫 II 第一式——鬥富式

鬥茶、鬥曲、鬥雞、鬥花.......在古代能鬥的都得拿來鬥一鬥,必然還得是有來有回,最終見一個高低,甚至不死不休。

什麼叫有錢死了?石崇說,有錢然後因為有錢而死了。魏晉時代石崇,靠打家劫舍大發橫财成了首富,享受膩了奢侈浮誇後,厭倦了......在石崇眼裡,沒有對手的炫富是沒有靈魂的,于是找到了同樣的富豪國舅爺王恺,兩人展開了西晉首富争霸賽,兩場鬥富轟動全國。最終的勝者石崇,也逃不過因為錢而死。

六脈神炫 II 第二式——誇富式

有錢這事光自己知道也許太難受,必須得多請客

文化人有各類宴飲、勾欄聽曲,人均高消費,一頓飯花銷分分鐘夠普通家庭吃一輩子。皇帝的宴會更有滿漢全席,一頓飯幾百萬都不叫事,康熙60歲生日千叟宴一頓直接幹掉2%的GDP。

六脈神炫 II 第三式——亮劍式

炫富就是要顯擺、最好炫出圈,而且要舍得花錢,哪怕是花光呢

隋炀帝為了史上最富之名,大興土木,國内都知道他有錢還不行;為了炫出國際,在他國使者來朝時,甚至“樹上裹綢緞,搭戲台八裡”;最終逃不過亡國的結局。

六脈神炫 II 第四式——藏劍式

炫富并非達官貴人的專利,掌握流量密碼的詩人,炫富才是無往不利。

庸俗一點的有宋朝宰相寇準的“老覺腰金重,慵便枕玉涼”,如同發朋友圈曬黃金。文人炫富的天花闆李白炫的多又卻不惹人厭,因有“徒賜五百金,棄之若浮煙”,炫而不愛,馭物不迷。

六脈神炫 II 第五式——創新式

主打的就是一個“人無我有,人有我新”引領風尚

晉武帝司馬炎到臣子中做客,吃到一種極其松脆香滑的烤乳豬,一問便知這豬吃奶長大 ,人奶!司馬炎聽後,羞愧不已,覺得自己一個皇帝,享受還不如一隻豬。一頓飯還沒吃完就憤然離場了。這位臣子的結局顯而易見。

六脈神炫 II第六式

(進階炫富師專享,下文檢視)

學廢了實用招式後,再來了解一下炫富評級

從北極鲶魚,看中國式炫富實用指南

三 中國式炫富職稱評定标準(征求意見版)

初級炫富師

評定标準:聲勢浩大卻庸俗,喜向不如自己的人炫富,愛發圈;僅初步習得亮劍式和藏劍式。代表人物官二代周喆、北極鲶魚、許州可馨。

中級炫富師

評定标準:大大方方,清清白白,喜歡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比較;已經基本掌握6式内容。代表人物,一些富一代。

進階炫富師

評定标準:不裝了,如本人。我是社會主義接班人,連出門坐的是造價幾億的交通工具,我需要低調嗎!

免責條款:指南雖好,聊博一笑,炫富有風險,使用需謹慎,本貧民不承擔任何責任。

子貢在炫富失敗被同學羞辱後,痛改前非,去問孔子:我有錢如果不愛炫富,窮人沒錢也不谄媚,修養是不是就到家了?

孔子說:當然好,那更好的是“窮的時候卻充足快樂,富了也愛好禮節”。

從北極鲶魚,看中國式炫富實用指南

end

——感謝閱讀 先贊後看——

(免責聲明: 圖檔、資料均來自網絡,轉載僅作交流學習之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作者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