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妥協下的歐盟“禁燃令”:禁了!但又沒完全禁!

大家好,我是電動車公社的社長。

跟大家分享一個“新”聞:

歐盟在3月28日,正式通過了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法規!

有細心的小夥伴可能會說,不對啊,這事2月不就通過了嗎?!

而且歐盟2035年禁售燃油車,前幾年就提上日程了,今年怎麼還在炒冷飯?

話是這樣說沒錯,可每次圍繞“禁燃令”争論的問題,還真都不一樣!

精彩的唇槍舌劍隻是表面,法案每一次進展的背後,都閃爍着無數的利益糾紛。

如此,才有了3月28日這天真正的塵埃落定。

那麼,歐盟為了推動“禁燃令”,都經曆了哪些波折?

“禁燃令”實施後,又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是不是自掘墳墓?

接下來,社長就帶大家來探索一番!

01. 法案:極緻的拉扯

如果從頭開始捯,歐盟最早提出“2035年禁售燃油車”,是在2021年7月。

當時歐盟提出了名為“fit for 55”的一攬子減排方案,方案裡共有12項具體的減排措施,“2035年禁售化石燃料新車”就是其中之一。

“禁燃”、以及“2035”這個特殊的時間點,就是從這時候開始進入大衆視野的。

既然概念有了,剩下的就是如何把概念落地,切實去推行。

對此,歐盟的打算,是先通過一項具有限制力的法規,再成立相關的執法機構,按照法規裡确定的時間表去督促各國和各大企業實行。

總之就是得走流程。

根據歐盟立法流程,“禁燃令”要以法律形式确定下來,需要由歐盟委員會提出法案,再由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雙重确認。

2022年6月,歐洲議會表決通過“2035年禁售化石燃料新車”的意見。然而在交由歐盟各成員國環境部部長表決時,卻遭遇了以德國為代表的5個歐盟國家的反對。

(德國為何如此叛逆,詳情請戳這裡看上集:德國取消2035年碳中和目标?歐洲人終于決定放棄環保了?!)

雙方激烈地互換意見之後,以歐盟作出兩點妥協而告終:

1、允許2035年後繼續銷售碳中和的汽車,即隻要汽車本身能達到零碳排放,那麼即使是混動汽車或者使用合成燃料的新車也可以銷售;

2、轎車年産量小于1萬輛,或小貨車年産量小于2.2萬輛的汽車制造商,可以延緩5年,到2040年再禁售燃油車。

這兩條反對者拼命留下的口子,可以被直接視為給混動以及超跑、超豪華品牌的兩塊免死金牌。

就這樣,在“你不情我不願”的磕磕絆絆下,歐盟總算在2022年10月達成了“2035年禁售化石燃料新車”的共識。

是的,到這裡都僅僅隻是達成了共識,“禁燃令”仍然沒有上升到法律層面。

轉過年去,2023年2月,“禁燃令”終于以一份名為《2035年歐洲新售燃油轎車和小貨車零排放協定》的法案,正式在歐洲議會上通過。

走到這一步,差不多就算是“三媒六聘”都走完,隻等着辦婚禮(歐洲理事會通過)入洞房(法案落地)了!

哎,就在“辦婚禮”的前夕,有人反悔了。

這個“人”就是德國。

事實上,2月份《協定》的通過就很勉強,340票贊成、279票反對和21票棄權的投票結果,證明歐盟内部的分歧相當大。

法案即便在歐洲議會上通過,也不代表參會的歐盟各成員國就心甘情願地認了。德國态度堅定地表示反對,隻不過起了個帶頭作用。

再說,這些國家“突然反水”,歐盟也是有責任的。

2月的這份《協定》,要求2035年所有在歐盟市場銷售的新車都要達到零碳排放的标準,且混動汽車不能包含在内。

嘿,“2035禁售燃油車”的共識,之是以能在去年歐盟各成員國的環境部部長那裡通過,就是因為歐盟答應的那兩點妥協。

結果說得好好的,輪到表決正式法案的時候,卻“啪”得一下少了一個。

對另一方來說,歐盟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背刺呢?

那還有什麼可說的,鬧呗!

原定于3月7日舉行的歐洲理事會投票計劃,因德國的正式反對而被無限期推遲。

德國以及表達反對意見其他國家,再一次和歐盟坐上了談判桌。

最後德國和歐盟又是各退一步,德國沒有争取到混動汽車的赦免令,但歐盟給出了一塊免死金牌:合成燃料汽車。

基于此次談判結果,歐洲理事會總算是在3月28日成功舉行了投票儀式,正式通過了《協定》。

(歐盟委員會能源專員和瑞典能源、商業和工業部長)

《協定》規定:與2021年的水準相比,2030年到2034年,新車和新貨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分别減少55%和50%;從2035 年起,新車和新貨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減少100%,即實作零排放。

同時,采用e-fuel(即合成燃料,由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以及氫氣制造而成的清潔燃料)的零排放新車可以在2035年後注冊銷售;

少部分銷量水準低的汽車制造商,也就是各種超跑、超豪華品牌和初創公司,可以繼續銷售燃油車直到2040年。

至此,歐盟“禁燃令”,終于塵埃落定,走到了正式實施的點。

02. 未來:“禁燃令”實施後會怎樣?

“2035禁售燃油車”這檔事,算是從立法層面上确定下來。

下一步,就是怎麼實施。

歐盟方面怎麼頭疼的,咱不清楚。

反正此消息一出,國内的大家已經在頭腦風暴,2035年以後的汽車市場會是什麼樣了。

已知:各國對于汽車的碳排放要求正逐漸收窄,且随着技術的進步,電動車的成本在逐漸降低。

求問,之後什麼人會去開電車,什麼人會去開油車呢?

解:

眼下的燃油車保有量自然極為龐大,但随着傳統燃油車被禁售,普通人家裡的車輛早晚會慢慢淘換成電動車。

剩下的燃油車當然也有,但它們隻是富人的玩具,不是普通人的工具。

什麼家庭才能養得起一輛六十年前的老爺車?得花多少時間養護,花多少錢維修啊?!

當然,買新車也不是不行。

隻是看歐盟這情況,得到法規暫時豁免的隻有極少數汽車制造商,明面上說是産量小的車企,實際就差念法拉利、蘭博基尼、勞斯萊斯、布加迪等這些超跑、超豪華品牌的身份證号了。

這項豁免令也是以得了個“法拉利修正案”的名号。

到那時候,一輛使用内燃機的新車,肯定也不是普通人能消費得起的。

更别說,超跑、超豪華汽車品牌拿到的是短期豁免令,不是前朝頒發能一直用到本朝甚至後朝的尚方寶劍。

法拉利們遲早也得“進化”,就算不電氣化,至少也得滿足零碳排放。

屆時這些車輛裡是不可能燒汽油的,給點合成燃料湊合一下能接着用内燃機就不錯了。

未來不知道合成燃料多少錢,會不會趕上技術突破,至少現在合成燃料是貴得一批,産量還小。

轟一腳油門都貴到肉疼的車,想來也不是所有人都有那個經濟實力去開。

老車慢慢淘汰、新車又買不起,燃油車勢必會淡出普通人的選項,在市場上逐漸成為小衆。

沒有市場,就撐不起年銷百萬輛的生産線,也養不起生産線上下的無數勞工和上下遊供應鍊。

對傳統車企來說,這就是現在懸于頸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是以德國明知道合成燃料價格高昂現在根本無法應用,也要從歐盟手中拿到“允許注冊銷售”的準生證。

不是多看好合成燃料,關鍵是要保住内燃機。

“百萬漕工衣食所系”,這句話不是鬧着玩的,慣性的力量也是巨大和驚人的。

歐盟深知如此,想要推進新能源就不能等着傳統車企自己行動,得通過法律、行政激勵等手段倒逼。

那麼歐盟的角色,必然會站到各大老牌車企、甚至汽車制造業大國的對立面。

03. 禁燃:是變革的開始,還是分裂的預兆?

中學曆史課上說過,二戰後的歐洲主要國家為了獲得足夠實力,以應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選擇了聯合在一起。

以德、法和解為前提,西歐幾個主要經濟體基于相似的曆史傳統、文化習慣等因素,逐漸加強合作、尋求共識并不斷擴大,最終才構成了今天的歐盟。

以前将這個實體聯合在一起的,是目的一緻的經濟利益,歐洲航天局和空客集團就是兩件出色的代表作。

今天,将歐盟維系在一起的還有一系列政治共識。聲援LGBTQ是,制俄援烏是,環保議題也是。

如果LGBTQ代表了“自由”,支援烏克蘭代表了“民主”,那麼堅定不移地推行環保則意味着“引領未來”。

一個清潔的、可持續的人類未來,而引領這個未來的,将是歐盟。

衆所周知,隻有領先者才有資格制定标準,所有利益也都将在領先者制定好的标準下進行配置設定。

我們确實看到歐盟為全球環保事業作出了許多貢獻,但不可否認,推動歐盟持續不斷踐行環保的内驅力,離不開對利益的追求。

現在,“環保”之于歐盟的利益開始産生分歧——是為了日後的新能源事業犧牲眼下的内燃機,還是為了保住現在的燃油車産業推遲新能源的普及?

問題下放到具體的不同國家:

德國說我是汽車制造業大國,我有千億歐元的汽車産值和數以幾十萬的工作崗位需要顧忌;

丹麥說我還嫌2035年禁燃晚了呢,2030年我就要把燃油車都禁售了;

哪怕是都對“禁燃令”提出反對的德國和意大利,立場和結局也不是完全一緻。

德國要求允許“合成燃料”注冊銷售,歐盟妥協;

意大利則要求把“生物燃料”(由生物質、食用油或動物脂肪等制成的燃料)也納入進去,卻被歐盟拒絕,相當不滿。

意大利說的是歐盟“對合成燃料的了解過于狹隘”,并表示不會放棄為生物燃料争取“準生證”而鬥争,但誰又說得準意大利是不是覺得歐盟一碗水端不平,隻偏心德國不在乎自己呢?

甚至在每個國家内部,支援傳統産業的保守黨和支援環保事業的綠黨之間,也早已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德國現任政府是社會民主黨、綠黨和自民黨組成的三黨聯盟,社會民主黨想方設法要把合成燃料争取下來,綠黨罵他們不該“多BB”,趕緊把《協定》簽了别給歐盟拖後腿。

分歧尚且能解決,我們看到的就是這次“禁燃令”來來回回的反複拉扯;分歧不能解決,就會在愈演愈烈的路上演變成分裂。

就像英國覺得本國利益在歐盟内不可調和,直接選擇公投脫歐。

要是德國哪天也覺得“歐盟欺人太甚”選擇脫歐,那僅靠法國這一根柱石支撐的歐盟,也很難講會不會面臨解散的危機。

當然,社長的發散思維實在是有些扯遠了。

針對“禁燃令”更有可能發生的事情,還是像這位網友所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