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樓蘭古城,一個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準許才能進入的地方

作者:耀我中華——知行合一
樓蘭古城,一個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準許才能進入的地方

提到樓蘭,我想很多人都聽說過,樓蘭古城位于今天中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裡處,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在古代新疆羅布泊有一個璀璨的文明-樓蘭古國,而樓蘭古城是樓蘭王國的都城,這裡是有錢都不去的地方,想要進入樓蘭古城,必須經相關部門準許同意方可進入,那這又是為何呢?

樓蘭古國遺址關于海市蜃樓般的“沙埋古城”傳說,幾百年來一直在喀什噶爾、拉吉裡克、瑪拉巴什、葉爾羌…在塔克拉瑪幹大沙漠邊緣綠洲的居民中傳播不息。1895年 4月10日這一天,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駝隊離開了麥蓋提的拉吉裡克村,駝隊有8峰駱駝、兩條狗、3隻羊、1隻公雞和10隻母雞,有夠一行食用三四個月的糧食,全套皮大衣、冬裝,以及足夠裝備一個警衛班的3支長槍、6支短槍,還有從氣溫表到測高儀等一應科學儀器…可是,惟獨沒有帶上足夠的飲水!因而精良裝備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在穿越葉爾羌河與和田河之間的廣袤沙漠時,幾乎葬送了整個探險隊!幾天之後就耗盡了所帶飲用水。

樓蘭古城,一個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準許才能進入的地方

在此後行程中,他們喝過人尿、駱駝尿、羊血,一切帶水分的罐頭與藥品也是甘露,最後,不得不殺雞止渴,可割掉頭,母雞的血已經成了凝固的“瑪瑙”。和田河可望而不可及的河岸林帶,賦予了他們超常的毅力,可是當他們最終掙紮着來到和田河時,卻發現那實際上是季節河,這個意外使他幾乎崩潰。但幸運的是,和田河中遊一處全靠旺盛泉水才保持在枯水期也不幹涸的水潭拯救了他們。此後,探險家斯坦因、瑞典科學家安博特都找到過這個水潭。他們最終喪失了全部駱駝、犧牲了兩個駝夫、放棄了絕大部分辎重,遺失了兩架相機和1800張底片,從此塔克拉瑪幹沙漠有了一個别名“死亡之海”。

1895年2月,瑞典人斯文·赫定沿克裡雅河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到達羅布泊地區,沿途進行了艱苦然而極富收獲的地質學、生物學和古代文物遺迹的考察,初步摸清了塔克拉瑪幹沙漠中重要古代遺址的大緻情況。

樓蘭古城,一個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準許才能進入的地方

1899年9月,斯文·赫定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塔克拉瑪幹之行。這次中亞探險得到了瑞典國王奧斯卡和百萬富翁伊曼紐爾·諾貝爾的資助。 斯文·赫定在空寂而清冷的婼羌縣(今若羌)稍作停留,便繼續向塔克拉瑪幹東端的羅布泊沙漠前進 。

1900年3月29日,一個戲劇性的情節,導緻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古代城址的發現。赫定一行抵達羅布泊北岸後,來到一處看來可打出淡水的地方,決定掘井取水時,發現唯一的鐵鏟丢失了,随同的一名向導被派回原路去尋找。 不料路上狂風大作,漫天的風沙使他饑腸辘辘無法前行。沙暴過後,在他眼前突然出現了高大的泥塔和層疊不斷的房屋,一座古城奇迹般地顯露出它的面容。向導将這一發現做了彙報。斯文·赫定立刻來到這裡。當他親手從遺址中找出了幾件精美的木雕時,他異常興奮,斷定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古城遺址。赫定後來回憶說:“鏟子是何等幸運,不然我決不會回到那古城,實作這好像有定數似的重要發現,使亞洲中部的古代史得到不曾預料的新光明!

樓蘭古城,一個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準許才能進入的地方

l901年3月,斯文·赫定對這座古城進行了發掘。他迫不及待地發出了懸賞,若是有人能最先找到任何形式的人類文字,便重重有賞,發掘現場不斷有小塊毛氈、紅布、棕色發辮、錢币、陶片等出土。随着發掘的不斷展開,終于有大批的漢文、亻去盧文木簡、紙文書和一些粟特文書以及精美絕倫的絲、 毛織品, 别具風格的木雕飾件出土。整整一個星期,斯文·赫定除了進行發掘外,還調查了古城的寺院遺址和居住遺址。他發現古城出土的亻去文簡牍上多次出現“Kroraina”一詞,根據在遺址内發現的漢文簡牍将此城稱為樓蘭,因而推定樓蘭是“Kroraina”的譯音。

中國史籍中最早關于樓蘭王國的具體記載,見于《史記·大宛列傳》。根據記載,我們知道樓蘭是一個西域小國,建國于鹽澤邊上,有城郭,然而“兵弱易去”。這裡的“鹽澤”,指的是羅布泊。到漢代史學家班固撰寫《漢書》時,樓蘭王國有1570戶人家,共14100口人,國都名“打泥”。《漢書》進一步介紹了樓蘭的生态環境:“地沙鹵少田,寄田仰谷分國。國出玉,多葭葦(蘆葦)、枝柳(紅柳)、胡桐家胡楊)、白草(芨芨)。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駱駝。能作兵,與婼羌同。”

樓蘭古城,一個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準許才能進入的地方

漢昭帝時,樓蘭改國名為部善,并請求朝廷駐軍伊循。昭帝便在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從此樓蘭便成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戰略支點。東漢時,樓蘭在絲綢之路上依然占據着重要的位置。東漢政府在樓蘭大規模屯田,開發樓蘭。此後直至魏晉累幾百年之久,樓蘭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樞紐,再後來,樓蘭便很少見于史載,逐漸地神秘消失了。

樓蘭古城,一個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準許才能進入的地方

樓蘭古城及羅布泊地區發掘出的文物其價值之大震驚世界,其數量之豐富難以數計。除新石器時代的石斧、木器、陶器、銅器、玻璃制品、古錢币等等,文物品種極其繁多。

其中以晉代手抄《戰國策》和漢錦最為珍貴。這份手抄字紙,僅僅比蔡倫105年發明紙晚一二百年,比歐洲人最古的字紙要早六七百年。發掘出的漢錦,色彩絢麗,相當精緻。有的繡有“韓仁繡文丸(纨)者子孫無極(即子孫滿堂)”。有的繡“延年益壽”、“昌樂光明”或“延年益壽宜子孫”。制作年代在1--2世紀。另一重大發掘收獲是發現了當年任西晉西域長史的李柏給焉耆王的信件,即所謂“李柏文書”,根據李柏文書而發現了“海頭”故城,這為研究後期樓蘭帶走了大量古文物,撰寫發表了一系列研究羅布泊古樓蘭的專著,交口贊譽說樓蘭是一個埋藏在“沙漠中的寶地”,是曆史遺落下來的“博物館”,“東方的龐貝城”。

樓蘭古城,一個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準許才能進入的地方

羅布泊曾經是大陸西北幹旱地區最大的湖泊,湖面達12000平方公裡,上個世紀初仍達500平方公裡,當年樓蘭人在羅布泊邊築造了10多萬平方米的樓蘭古城,但至1972年,卻最終幹涸。是什麼原因導緻了曾經水豐魚肥的羅布泊變成茫茫沙漠?又是什麼原因導緻了當年絲綢之路的要沖——樓蘭古城變成了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這一直是個科學之謎。

中科院羅布泊環境鑽探科學考察隊對羅布泊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環境科學考察。考察隊認為:據初步推斷,随着青藏高原在距今7到8萬年前的快速隆升,羅布泊由南向北遷移,幹旱化逐漸加劇,最後導緻整個湖泊幹涸。這樣的一個解釋顯然并不能讓人滿意,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實體研究所的周昆叔教授則認為,羅布泊幹涸的原因很複雜。這裡面既是全球性的問題,也是地域性的問題,除了自然方面的原因,還有人為方面的因素。

樓蘭古城,一個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準許才能進入的地方

大約萬年前,地球環境發生了空前的變化,即由末次冰期的幹冷環境演變成冰期後時期的濕潤環境,借此契機,人類文化也由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而一萬年之後,地質環境經曆了三個大的階段性變化,距今約10000年至8000年為升溫期,距今約8000年至3000年為高溫期(氣候适宜期),距今3000年至今為降溫期。這三大環境格局變化為地質、生物、化學與實體的古環境研究所證明,隻是在三階段劃分的時間上,由于方法、地點或研究對象的不同而略有出入。這種環境氣候的變化規劃了人類的活動範圍與方式。

以樓蘭為例,新石器時代人類便涉足這裡,青銅器時代這裡人口繁盛,這時恰值高溫期,羅布泊湖面廣闊,環境适宜。但此後進入降溫區後,水土環境變差,河水減少,湖泊縮減,沙漠擴大。在距今約2000年左右旱化加劇,這表現在中國北方廣大地區冰進發生,黃土堆積,湖沼消亡,海退發生。

樓蘭古城,一個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準許才能進入的地方

樓蘭古城的消亡大約在公元前後至四世紀(中原的漢朝到北魏時期),這時正是旱化加劇的時期。其實,在這一旱化過程中,不僅是樓蘭古城消亡,而且由于沙漠擴大,先後發生尼雅、喀拉墩、米蘭城、尼壤城、可汗城、統萬城等的消亡。

樓蘭古城的消亡是在中國北方,甚至是世界氣候出現旱化的大背景下發生的,它不是一個孤立的空間,隻是由于樓蘭處在幹旱内陸,這裡人文與自然環境的變化更顯著罷了。(6張)青藏高原隆起是地域因素

除了全球氣候的變化之外,青藏高原的隆起是地域性中最重要的原因。在距今7到8萬年前,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這種隆起對中國西北部的氣候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由于羅布泊所處的地理位置位于東亞西北内陸,每年,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幾乎都很少到達這裡。

樓蘭古城,一個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準許才能進入的地方

當全球氣候發生變化時,整個東亞西部都開始出現了幹旱和沙漠化、戈壁化趨勢。在這期間,羅布泊開始從南向北推移。在距今7萬年左右的時候,湖面急劇下降到最後接近湖底。因湖底地形的高低不平,原先巨大統一的古羅布泊分解成台特瑪湖、喀拉和順湖和北面較大的羅布泊。

在地域性因素中,還有一點必須值得注意,據說從遙感資料判斷,孔雀河上遊曾發生了一次大的滑坡事件。這次滑坡整個堵塞了孔雀河的河流通道,緻使羅布泊的來水被斷。問題是還不知道這次滑坡的具體時間,它是否發生在羅布泊幹涸之前還有待于研究。

人類活動對羅布泊幹涸的影響,可以說越來越大。水源和樹木是荒原上綠洲能夠存活的關鍵。樓蘭古城正建立在當時水系發達的孔雀河下遊三角洲,這裡曾有長勢繁茂的胡楊樹供其取材建設。當年樓蘭人在羅布泊邊築造了10多萬平方米的樓蘭古城,他們砍伐掉許多樹木和蘆葦,這無疑會對環境産生負作用。

樓蘭古城,一個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準許才能進入的地方

在這期間,人類活動的加劇以及水系的變化和戰争的破壞,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環境進一步惡化。5号小河墓地上密植的“男根樹樁”說明,樓蘭人當時已感到部落生存危機,隻好祈求生殖崇拜來保佑其子孫繁衍下去。但他們大量砍伐本已稀少的樹木,使當地已經惡化的環境雪上加霜。

羅布泊的最終幹涸,則與我們解放後在塔裡木河上遊的過度開發有關。當年我們在塔裡木河上遊大量引水後,緻使塔裡木河河水入不敷出,下遊出現斷流。這一點從黃河斷流就可以得到印證。羅布泊也由于沒有來水補給,便開始迅速萎縮,終至最後消亡。

提起樓蘭古城,人們都會想到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因為他在1901年首次對外宣布樓蘭古城的存在。

樓蘭古城,一個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準許才能進入的地方

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正在羅布沙漠中考察,他雇傭的驢工兼向導,維吾爾族農民艾爾迪克因丢失工具,在尋找的途中,偶然在羅布泊西北岸發現一片古代遺址,斯文·赫定聽說後,馬上随艾爾迪克來到了遺迹處,發現這片古代遺迹地面上,散布着美麗的木雕、織物、錢币。

因缺乏飲用水,斯文·赫定隻好傳回。經過一年的準備,在1901年3月3日,斯文·赫定專程來到這片遺迹,進行了一個星期的發掘工作。經過整理分析,赫定根據出土文書中有樓蘭字樣,遂将此遺迹定為樓蘭,這一重要發現震驚了世界,為斯文·赫定赢得了極大的榮譽。

随後英國人斯坦因、日本人橘瑞超等,都是沿着赫定的路線圖找到樓蘭遺址的,他們的發掘工作更徹底和細緻,但同時也是破壞和掠奪性的。這些工作成了以後樓蘭探險的重要地理依據。

樓蘭古城,一個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準許才能進入的地方

盡管從戈壁和雅丹地貌中難以辨認樓蘭城昔日的面目,但科學家從大量資料和考察中發現,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廢棄了1500年的樓蘭城曾經輝煌一時。據專家分析,樓蘭遺迹已經有了1800年的曆史,經曆了風沙洗劫後,僅存殘缺的胡楊木架和少量的蘆葦牆。從房子的大小和建築材料看,當時普通百姓的住房條件比較簡陋,但遺迹中留下的大量做工精細的木制品和古錢币又提醒人們,樓蘭城中也不乏富甲一方的人家。專家認為,樓蘭城中已有了貧富分化,這些木制品同時又為我們展示了當時木工精湛的手藝和樓蘭經濟的繁榮。專家發現,像這樣的民宅,留存下來的還有幾十間,并集中在城西組成了居住區,而在城東又分别有行政和軍事區,城市功能齊全而布局分明,城市規劃和發展意識顯而易見。

樓蘭古城,一個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準許才能進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