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冉闵的隕落之路:從大魏天子到武悼天王,他終于露出暴力者的本色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河北苦寒萬裡,霜雪紛飛。自石虎兵燹,十六國混戰以來,中原一片狼煙。就在這片混亂的硝煙彌漫之中,一個身懷過人武力的男兒乘風而起,成為當世英雄。

他風光一時無兩,舉國歡騰。然而,滔天的戰火很快将他的英雄身軀燒毀,隻留下一具暴虐之軀。這個英雄就是冉闵。冉闵,一個曾經輝煌的大魏天子,卻走上了一條注定滅亡的隕落之路。

從大魏天子到武悼天王,他的身份轉變背後,隐藏着一個個不為人知的故事。究竟是何種因緣際會,讓這位昔日的大魏天子走向了悲劇的終結?

冉闵的隕落之路:從大魏天子到武悼天王,他終于露出暴力者的本色

前嫌梭影:血仇暗藏

羌人姚襄、羯人石琨、鮮卑慕容三路大軍壓境,冉闵麾下精銳盡失,一戰功虧一篑。這原本是冉闵大軍一場慘敗,但對他個人來說,卻像是命運的一次垂青。

原來在這場攻防戰中,冉闵所部是唯一全身而退的一支軍隊。這份"唯一"讓他備受當時的後趙君主石虎賞識。從那時起,冉闵就像是埋下了一顆種子,在戰火燃燒的北地上生根發芽。

戰場殘酷殘殺,烽煙不絕。随着胡漢互相厮殺,無月無戰,原先被石虎團結在中原的各族漸漸踏上了返鄉之路。饑馑疫疾環生,能活着返鄉的隻有區區二三成。這一幕生離死别,着實令人惋惜。

冉闵的隕落之路:從大魏天子到武悼天王,他終于露出暴力者的本色

亂世英雄:縱橫無垠

352年正月,冉闵終于一雪前恥,擊潰劉顯的進攻。身懷絕世武力的他在戰場上一往無前,率軍直撲進攻至陽平,斬首三萬餘級,徹底擊垮了劉顯。危難時刻,劉顯遂派人前來求降并許諾殺石祗為效。冉闵雖視劉顯背叛負恩,但念及前嫌,最終收兵而歸。

這一役之後,劉顯如約将石祗及其子石炳等十幾員後趙核心将領的首級送往冉闵麾下。冉闵接獲人頭後,将石祗的腦袋燒成了灰。随後又任命劉顯為上大将軍、大單于、冀州牧,一反前嫌,旋風式地扭轉了兩人的命運。

戰火連綿,窮兵黩武是無可厚非的權宜之計。但冉闵的下一步舉措,卻讓人頗有微詞。作為曾頒布過"殺胡令"的鐵血漢人,他居然迳自封劉顯為"大單于",這一胡人專屬頭銜豈非與殺胡令有天壤之别?朝漢暮胡,變色龍般的作風實在令人生疑。

冉闵的隕落之路:從大魏天子到武悼天王,他終于露出暴力者的本色

兵不血刃:英雄暴虐

勝之不武,劉顯很快重起旗鼓,複率大軍來攻。此時的冉闵雖已取得階段性勝利,但糧草告急,不得不暫時遊離于中山、常山等地,以供給已瀕臨饑荒邊緣的軍隊。

時局驟變,前燕虎視眈眈。慕容儁遂遣慕容恪等人南下,于魏昌縣與冉闵軍隊遭遇。相傳當年石虎圍攻前燕時,年僅17歲的慕容恪曾率2000騎兵追殺後趙大軍三萬。兩軍都在那一戰中摸爬滾打,一步登天。如今宿命使然,14年後的今日,他與冉闵終于狹路相逢,旗鼓相當。

冉闵的隕落之路:從大魏天子到武悼天王,他終于露出暴力者的本色

冉闵麾下大将軍董閏、車騎将軍張溫勸阻冉闵暫避鋒芒,但冉闵深知自己一往無前的武力值,怒不可遏地揚言平定幽州、斬盡慕容餘孽。熟知冉闵手腕的慕容恪一反常态,改為固守陣地以待敵人。

果不其然,冉闵馳騁疆場,所到之處無往而不克。望見前燕中軍大幢,他深信勝利在望,遂親率三百餘騎直沖慕容恪中軍。不料冉闵中了慕容恪的埋伏圈套,被一支訓練有素的"鐵鎖連環馬"部隊包圍,兩翼受困。

冉闵的隕落之路:從大魏天子到武悼天王,他終于露出暴力者的本色

終為千古:慷慨赴死

面臨兩面夾擊,冉闵竭盡全力施展他橫行無阻的戰力,終于艱難掙脫了重重包圍。就在他東沖直逃二十餘裡,眼看要就此擺脫困境時,駿馬"朱龍"竟然倒斃。失去戰馬的冉闵即刻陷入被俘的絕境。

前燕君主慕容儁一見冉闵,便勃然大怒質問:"你這後趙小人,怎麼敢自稱天子?"冉闵亦不示弱,霸氣回擊:"亂世之中,你們這等夷狄尚可稱帝,我中土英雄,何罪之有?"這番豪橫之言無疑徹底惹惱了慕容儁,遂将冉闵痛打三百鞭後斬殺于薊城。

此後不久,前燕國遭遇大饑荒。慕容儁深恐殺冉闵有違天意,派人前往冉闵陵園祭奠,并追谥"悼武天王"以祭天示慰。一代英雄,最終淪為一介暴虐,赫赫戰功付諸東流。隻是不知這英雄身軀下,又将掩埋着怎樣一段屈辱與不甘的淵源呢?

冉闵的隕落之路:從大魏天子到武悼天王,他終于露出暴力者的本色

殺人如麻:罪孽深重

退思冉闵的一生,又怎能将其完全歸于暴虐之流呢?就連慕容儁也不得不承認,冉闵乃"中土英雄"。事實上,冉闵的武勇無疑達到了一代枭雄的高度。他敢于公開頒布"殺胡令",直指當世胡人為華夏民族之大敵,這份愛國愛民的英雄氣概實在令人動容。

然而,細查冉闵的作為,卻又讓人頗感其虛有其表。頒布"殺胡令"之後,他親自封劉顯為大單于,将數以萬計的胡人納入麾下。眼見民族沖突肆虐,無數同胞慘遭殺戮,他卻對這樣的事視而不見。從這一點來看,冉闵難辭其"漢奸"之嫌。

冉闵的隕落之路:從大魏天子到武悼天王,他終于露出暴力者的本色

他每每表現出一副熱衷民族主義的姿态,實則卻是個人私利至上。從冉闵在河北的所作所為,我們不難看出他其實對"漢族"并無太多同情,不過是利用了民族沖突以維系統治的需要。

殺胡令隻是他操縱民心、制造威懾的手段而已。譬如當初他親封劉顯為大單于,無非是望劉顯此後繼續向他效忠而已。在整個河北地區,冉闵的統治無疑是一塌糊塗。

冉闵的隕落之路:從大魏天子到武悼天王,他終于露出暴力者的本色

連年戰亂荼毒,田園荒蕪,人禍相繼。而他本人卻對此漠不關心,長期遊手好閑,置民不顧。甚至,他有時也會為了維持軍饷而對人民剝削殘虐,絲毫不顧民力凋敝。

總的來說,冉闵一生英雄作為值得贊賞,但更多情況下他隻是一個為私欲驅使的暴君。他雖曾大肆标榜民族主義價值觀,卻又對此并不虔誠。或許正如有人所說:"冉闵其人乃一轭午夜前後,判若雲泥"。驕兵悍将,英雄與暴虐,他的形象實在讓人難以貼切定義。

冉闵的隕落之路:從大魏天子到武悼天王,他終于露出暴力者的本色

站在曆史巅峰:火焰離去

時至今日,我們回望冉闵這個标志性的曆史人物,又怎能對他有一言而蔽之呢?這個被前車之鑒所證明的暴君,畢竟也曾用他的勇武和力量在苦難的亂世中燃起一縷希望的火焰。

譬如我們回顧他屢戰屢勝的英勇,頓挫敵軍無數。譬如他對于突圍重圍的絕處反擊,更是赫赫有名。我們可以譴責冉闵,因為他的确罪孽深重,但我們也不能遺忘他的英勇。

冉闵的隕落之路:從大魏天子到武悼天王,他終于露出暴力者的本色

就讓曆史見證他的豐功偉績,就讓後人評說他的是非曲直吧。一個時代的英雄,總歸勝過一個英雄的時代。隻可惜這樣的英雄,最終還是滾落了曆史的泥潭。

他雖然罪孽深重,但他剛烈的曠世武勇終歸應當被人類永遠銘記。或許有一天,在歲月長河的另一端,人們會翻開那段烽火硝煙的曆史,為冉闵重新書寫一段英雄史詩。又或許,在更久遠的将來,冉闵就隻會被視為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罷了。

冉闵的隕落之路:從大魏天子到武悼天王,他終于露出暴力者的本色

最後的遺憾:玉玺何在?

不過有一件事,倒是給了冉闵抹不去的遺憾。在他與慕容恪的決戰之前,一件頗為關鍵的物品已不翼而飛——那就是當朝皇帝的傳國玉玺。

這枚玉玺原本被冉闵獲得并一直保管在手中,這是他當時倚仗最大的政治資本。可惜在慕容家兵臨城下之際,冉闵的心腹賊人貪圖私囊,偷走了這枚國之重器。

冉闵的隕落之路:從大魏天子到武悼天王,他終于露出暴力者的本色

失去玉玺,無異于是失去了冉闵的最大依歸。當時慕容儁便直言不諱,殺冉闵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已沒了玉玺的依仗,進而使得自己即位的權力基礎遭受損失。

倘若當時冉闵手中仍有玉玺,說不定後來慕容儁也不會如此狠絕殺他。事到如今,我們隻能遺憾地為冉闵歎息,英雄最終因一枚玉玺的錯失,而隕落于亂世肆虐的戰火之中。

冉闵的隕落之路:從大魏天子到武悼天王,他終于露出暴力者的本色

結語

無論是英雄還是暴君,冉闵都曾在那個動蕩年代留下過濃重的一筆。他的一生如同烈焰般熊熊燃燒,最終還是黯然隕落。

但那熊熊的火焰,卻也曾在黑暗中為大地帶來過一縷希望的光亮。就讓我們用緬懷而非評判的态度,去重新審視這個英雄或暴君的一生吧。

他的傳奇一如當年的硝煙,飽經歲月洗禮已經變得模糊不清。但他畢竟曾留下過昭昭戰績,那熊熊燃燒的英雄氣概也理應永世流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