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止不休 :拍出了小人物,沒拍出大時代

01

《不止不休》最大的優點是拍得很感性,感性的電影一般能看出創作者的真誠。

影片所在的2003年,應該是一個能讓人印象深刻的年代。那樣的一個時代一方面,疾病陰霾尚未散去;另一方面,在網際網路尚未席卷我們的前夜,一篇報道,就很可能改變一群人的命運。

作為那個靠網名和名下的文章就能行走江湖的年代的親曆者,回想起來,可能還是因為網速沒有大躍進,可能還是因為全智能手機還沒有出現,可能還是因為視訊還不是主流網絡生态,可能還是因為沒有能刷刷抖音不用看報紙的大衆。報紙才有了價值,文章才有了意義,有才華的人才能可以靠文章走天下。

不止不休 :拍出了小人物,沒拍出大時代

那似乎是一個寫作最好的時代,沒有手機微網誌,沒有朋友圈,沒有短視訊。

寫作者的能力所在都展現在你的文字功底上,展現在作為一個平凡人靠文學出人頭地的夢想裡。

那真是寫作最好的時代啊,那是一個所有被稱為記者的人都必須在現場的時代,那是所有文字都是靠自己的積累、學識、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時代。

是以當時網際網路尚未席卷一切,紙媒為王。是以沒錢、沒學曆、沒背景的“三無青年”韓東懷揣新聞理想,憑着自己寫的東西就可以與女友小竹開始了北漂生涯,期間在知名記者黃江的幫助下進入報社實習,在一次案件調查中,韓東發現了背後更大的真相。

一邊是光明的前途,一邊是心中的正義。還記得張頌文這個角色有一句台詞說的是“感想不是新聞,事實才是新聞,做記者同情心隻會影響你的判斷力。”這份豪情、激情、親力親為非常感人。影片也訴說了一群被社會語境背叛的人,背叛過彼此,也背叛過自我,但最終還是找到了「我是誰」的過程。

02

但是,不得不說理想、信念這套價值觀在故事的最後還是有點飄了一些。具體點說,前面半個小時很好,那種好是創作者的用心、表演者的投入、提綱挈領的準确三方面達成的。

不止不休 :拍出了小人物,沒拍出大時代

但是影片,在後面一個小時實在拍得太散了。

拆解這部不到2個小時的電影的劇情,一連串的畫面激勵事件、虛假勝利、靈魂黑夜、反敗為勝,逆境中的新聞工作者,并且隐約道出了何為真正的新聞理想。

其實就講了兩件事,一是山西黑煤窯垮塌事件,二是針對B肝病毒攜帶者的系統性歧視。

第一件事讓男主角韓東認識了記者這份職業;第二件事令其有了對于新聞使命,結束。但這樣做,劇本為什麼有問題就暴露了。

究竟是要通過韓東這個小人物從沒有學曆的文學青年到進入報社體制拍理想,還是要通過其在報社經曆的這兩件事傳達不歧視這個主題呢?影片的做法一目了然,将韓東的不如意不被看好的歧視和山西黑煤窯垮塌、整個對B肝病毒攜帶者的系統性歧視之間做一個共情,由此及彼,由個體的不如意到群體的不如意,表現一個“被淋過雨的人,更容易為他人撐傘”的道理。但這種嫁接缺乏更潤滑的東西,缺少更融洽的過渡,顯得相當生硬,另一個問題是這種迅速共情的劇情是否過于讨巧了呢?

03

電影拍出普通人的苦難是難得的,導演王晶一方面并沒有過分浪漫化記者們的英雄形象,而是将他們還原為尋夢的北漂青年、疲憊的中年人、在編輯室随時為了理念争吵起來、面對選擇也會猶豫不決的普通人、為了租房徹夜寫稿有了酬勞的年輕人,為了愛情和男朋友擠着笑臉的女孩。

不止不休 :拍出了小人物,沒拍出大時代

另一方面這個從不放棄希望的理想主義者,是有一條完整的、清晰的人物弧光的,人物通過表演和劇本穿越了困境,達到理想。

但影片格局不行,我們看不到時代怎樣壓榨小人物,看不到韓東的不如意産生的原因是什麼?甚至他與女朋友小竹之間的愛情更是蒼白,影片中小人物的形狀有了,理想時代的美好有了,但點與面之間缺了連結,具體一個點的深度也不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