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五十五回 辱親女愚妾争閑氣 欺幼主刁奴蓄險心一節中,在鳳姐生病後,王夫人因為自身繁忙,沒精力管家,于是委托李纨、探春、寶钗三人管理内眷家事。
不想,剛開始按手管理,探春就碰到一起麻煩事。
因為趙姨娘的兄弟趙國基死了,按照榮府慣倒是要賞些銀兩的。
吳新登的媳婦來向李纨、探春回事時說,“‘先昨天已回過太太,太太說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來。’說畢,便垂手旁侍,再不言語。
李纨想了一想,便道:‘前兒襲人的媽死了,聽見說賞銀四十兩。這也賞他四十兩罷了。’吳新登家的聽了,忙答應了是,接了對牌就走。”
但卻被探春攔住,探春問她按榮府原來的慣例是怎麼處置的,吳新登家的沒有準備,說是都忘了,還陪笑回說:“這也不是什麼大事,賞多少誰還敢争不成?”
但探春笑道:“這話胡鬧。依我說,賞一百倒好。若不按例,别說你們笑話,明兒也難見你情婦奶。”
吳新登家的笑道:“既這麼說,我查舊賬去,此時卻記不得。”
吳新登家的将原來的舊賬拿來,探春看過問過,按慣例給了給了趙姨娘二十兩銀子。
趙姨娘得知後,來找探春大鬧,說她熬了這麼多年還不如一個襲人了,說這屋裡的人都踩她的頭,還說出讓探春拉扯的話。
探春一時氣怒和她的親生母親趙姨娘嚷了起來。最後還是按二十兩銀子處置的。
那麼趙姨娘的争較真的錯了嗎?
因為襲人的母親去世,王夫人作主賞了四十兩。探春說:““這是祖宗手裡舊規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
她是沒改,卻讓王夫人改了,
自然,王夫人是看好了襲人的,把她當成了寶玉的姨娘來賞的,如果作為一個丫頭那是決不會有這麼多的。可襲人作為姨娘卻是從來沒走過明路的。
但是,如果襲人作為姨娘賞給四十兩,那麼作為賈政姨娘的趙姨娘,又生下了探春和賈環,比沒有過明路的襲人自然要名正言順的多,可是卻隻給二十兩賞銀,自然是少了。
是以,也怪不得她鬧。
但探春是按舊賬上的慣例給的,按說也沒有錯。
王夫人對此事甩手不管,當然她是厭煩趙姨娘的,是以直接推給了李纨、探春。
這隻不過給探春出了個難題,夾在中間受氣。
是以,趙姨娘這事本身也沒有什麼錯,她争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誰錯了呢?當然是那王夫人,她隻為自己一時高興,壞了規矩,任憑自己的喜好賞賜,也不管此事帶來的影響,也不管此時的榮府有多麼艱難,這給榮國府的管理帶來了混亂。
探春明知王夫人錯了,卻不敢批評。明知趙姨娘說的有道理,卻又不敢支援。
襲人的母親去世時,恰好鴛鴦的母親那些日子也去世了,但作為賈母最信任的大丫頭,也沒聽說賈母給鴛鴦賞銀多給多少。
而王夫人卻首先壞了規矩,她的一次次的不明智之舉,是導緻榮府速敗的原因之一。
是以,《紅樓夢》借這件事,明面上是贊揚了探春的精明幹練,譏諷趙姨娘的無知、吳新登家的之類仆人的狡詐,其實,暗處卻在批評王夫人的蠻橫和幼稚,探春的夫奈,趙姨娘等人的委屈。
但如果作者自言“石頭”在自叙其親身經曆,那麼王夫人作為其托身的寶玉之母,他怎麼能明寫自己母親的錯呢?是以,隻能從暗地裡寫出,讓讀者自己體會去吧!
要說趙姨娘錯了嗎?就此事來說,她是沒有錯。
可是就總體而言,她還是錯了。她沒有遠見,隻是争眼前的一時之氣,她明知不是王夫人的對手,又為何屢屢去挑戰呢?又為何不去為自己的女兒、兒子有前途命運想想呢?
這麼多年熬過來了,再多隐忍些年頭,等到女兒、兒子有了出息,真的就會忘記了一直為他們忍辱負重的親生母親嗎?
是以,從大處來看,她還是錯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