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部“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項部署工作啟動

作者:至頂科技
科技部“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項部署工作啟動

熱點速評—暫停大型人工智能實驗的公開信和阿裡巴巴架構調整

2023年3月30日,至頂智庫釋出視訊:“熱點速評—暫停大型人工智能實驗的公開信和阿裡巴巴架構調整”。針對近日頗受關注的馬斯克等上千名人士聯名要求暫停大型人工智能實驗這一事件,至頂智庫從資訊安全、對就業市場沖擊等角度提出相關見解;至頂智庫對于阿裡巴巴組織架構調整的相關影響作出解讀。

解讀視訊請參見“潛流研究所”視訊号:

熱點速評—暫停大型人工智能實驗的公開信和阿裡巴巴架構調整

科技部“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項部署工作啟動
科技部“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項部署工作啟動

行業政策

科技部啟動“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項部署工作

2023年3月27日,科技部會同自然科學基金委啟動“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AI for Science)專項部署工作,緊密結合數學、實體、化學、天文等基礎學科關鍵問題,圍繞藥物研發、基因研究、生物育種、新材料研發等重點領域科研需求展開,布局“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前沿科技研發體系。

目前,“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新前沿。大陸在人工智能技術、科研資料和算力資源等方面有良好基礎,需要進一步加強系統布局和統籌指導,以促進人工智能與科學研究深度融合、推動資源開放彙聚、提升相關創新能力。

“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是以“機器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與“科學研究”深度融合的産物。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國際機器學習研究中心主任鄂維南表示:借助機器學習在高維問題的表示能力,人類可以更加真實細緻地刻畫複雜系統的機理,同時可以把基本原理以更加高效、更加實用的方式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中。

科技部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促進“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發展:

· 推進面向重大科學問題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創新;

· 發展一批針對典型科研領域的“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用平台;

· 加快推動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台建設;

· 支援高性能計算中心與智算中心異構融合發展;

· 鼓勵綠色能源和低碳化;

· 推進軟硬體計算技術更新;

· 鼓勵各類科研主體按照分類分級原則開放科學資料;

· 在人才與機制方面,更多數學、實體等領域科學家、研究人員投身于相關研究,培養與彙聚跨學科研發隊伍,推動成立“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創新聯合體,搭建國際學術交流平台,共同推動解決癌症診療、應對氣候危機等人類共同科學挑戰;

· 重視“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發展過程中的科研倫理規範,促進其健康可持續發展。

上海市産業技術創新促進會等機關聯合釋出《2023上海硬核科技企業TOP100榜單》

2023年3月25日,上海市産業技術創新大會上,上海市産業技術創新促進會聯合市科協、寶山區政府等機關釋出《2023上海硬核科技企業TOP100榜單》,硬核科技企業主要集中在“3+6”産業體系,屬于三大先導産業的企業數量為59家,屬于六大重點産業的企業數量為96家,通過主機闆、科創闆等上市的企業數量占比達到52%。

2023上海硬核科技企業TOP100榜單(部分)

科技部“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項部署工作啟動

圖檔來源:《2023上海硬核科技企業top100榜單》

黃浦區科學技術委員會、黃浦區财政局共同釋出《黃浦區關于加快推進數字産業發展的政策意見》

2023年3月27日,黃浦區科學技術委員會、黃浦區财政局共同釋出《黃浦區關于加快推進數字産業發展的政策意見》,旨在依托黃浦高端服務業産業叢集優勢,深化人工智能産業融合應用和生态集聚發展,布局元宇宙、智能終端、資料要素等新賽道。《意見》對适用範圍、支援領域加以明确,并配套提出四個方面、12項支援政策。

支援領域

· 支援數字産業集聚,營造産業創新生态。鼓勵數字産業企業創新發展,重點支援人工智能、內建電路設計制造、元宇宙、軟體與算法、量子計算、新一代網絡、區塊鍊等關鍵技術企業。

· 支援數字技術賦能,拓展數字場景應用。圍繞金融科技、商貿流通、文化旅遊、資訊消費、醫療健康、教育教育訓練、城區治理等重點領域,鼓勵雲計算、機器人、智能終端、數字孿生、智能互動、綠色智能等應用示範場景項目。

支援政策

科技部“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項部署工作啟動

資訊來源:《黃浦區關于加快推進數字産業發展的政策意見》

支援國家級、市級項目

對獲得工信部人工智能産業創新任務揭榜挂帥項目、上海市促進産業高品質發展專項資金等(資訊化相關領域),按最高不超過1:1予以區級配套,最高不超過200萬元。

鼓勵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對符合區數字産業發展導向,在人工智能、內建電路設計制造、元宇宙、軟體與算法等重點領域自主研發或聯合産學研開展關鍵技術攻關,經評審,對具有先進性、創新性、突破性或颠覆性的項目,按不超過項目投資總額的30%給予一次性支援,最高不超過200萬元。

打造多元跨界應用場景

對符合區數字産業發展導向和重點發展領域,打造或聯合共建示範應用場景;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且對企業降本增效、能級提升和經濟效益發揮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的項目,經評審,按不超過項目投資總額的30%給予一次性支援,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支援企業做大做強

對符合數字産業發展導向,在本區孵化落地具有獨立、非獨立法人資格的數字企業,經評審,給予被孵化企業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的補貼。對獲批“上海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百強企業”、“上海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高成長百強企業”等稱号的數字産業企業,給予一次性5萬元獎勵。

支援數字新基建建設

鼓勵本區内的數字産業載體(園區、基地、樓宇、衆創空間、孵化器),建設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數字化資訊基礎設施項目。經評審,按不超過項目投資總額的30%給予一次性支援,最高不超過200萬元。

英國政府釋出“人工智能監管白皮書”

2023年3月29日,英國政府釋出“人工智能監管白皮書”,以建立公衆對尖端技術的信任,并使企業更容易創新、發展和創造就業機會。

白皮書指出,人工智能産業被視為五大未來技術之一,正在英國蓬勃發展,該行業去年雇傭員工超過50,000名,為經濟貢獻37億英鎊。同時,英國将通過新專家工作組建構自身大模型能力,包括ChatGPT等大型語言模型,并将投資200萬英鎊用于沙盒實驗,以幫助企業在進入市場前測試AI規則。

白皮書提出監管機構應考慮的五條原則,以便将促進AI在其監管行業中的安全和創新使用做到最佳。五條原則分别是:

· 安全和魯棒性:人工智能的應用程式應以安全、可靠和魯棒的方式運作,并謹慎管理風險;

· 透明度和可解釋性:開發和部署AI的組織應能夠溝通何時以及如何使用,并以适當的詳細程度解釋系統的決策過程;

· 公平:AI的使用方式應符合英國現行法律,如2010年平等法或英國GDPR,不得歧視個人或造成不公平的商業結果;

· 問責和治理:需要采取措施確定對人工智能的使用方式進行适當監督,并對結果明确問責;

· 可競争性和補救:人們需要有明确的途徑來對人工智能産生的有害結果或決定提出異議。

英國人工智能監管白皮書

科技部“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項部署工作啟動

圖檔來源:英國政府官方網站

行業動态

Future of Life Institute公布馬斯克等千名科技人士簽名公開信:‘Pause Giant AI Experiments: An Open Letter’

2023年3月22日,Future of Life Institute公布馬斯克等千名科技人士簽名公開信:‘暫停大型AI實驗:一封公開信’,現已有超過1,300人署名此公開信。該封公開信呼籲:

· 所有人工智能實驗室立即暫停訓練比GPT-4更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至少6個月。這種暫停應該是公開的和可驗證的,并且包括所有關鍵參與者。如果不能迅速實施這種暫停,政府應介入并實行暫停;

· 在暫停期間,AI實驗室和獨立學者應針對進階AI的設計和開發共同制定實施一套共享安全協定。協定的審計和監督應由獨立的外部專家嚴格執行,確定對AI安全性的懷疑不超過合理範圍;

· AI開發人員必須與決策者合作,大力推進強有力的AI治理系統發展,這個系統至少應包括:

1.針對AI的新型監管機構;

2.對高能力AI系統的監督追蹤和大型算力池;

3.幫助區分真實資料與AI生成的資料、并且追蹤模型洩漏的溯源和水印系統;

4.強有力的審計和認證生态系統;

5.對AI造成損害的定責;

6.用于技術AI安全研究的強大公共資金;

7.有充足資源的機構來應對AI可能會引發的巨大經濟和政治動蕩(尤其是對民主的影響)。

科技部“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項部署工作啟動

圖檔來源:Future of Life Institute官方網站

Future of Life Institute(生命未來研究所)簡介:

生命未來研究所是一家由包括Skype聯合創始人Jaan Tallinn、麻省理工學院實體學教授Max Tagmark在内的五位成員在2015年創立于美國波士頓的研究機構,其使命是:引導變革性技術造福生命,遠離極端大規模風險。

生命未來研究所主要工作包括政策宣傳、外展、資助、事件讨論等。研究所員工背景十分多元,涉及治理機構、工業界和學術界,以及行為科學、醫學、機器學習、工程、法律和設計等一系列學科。埃隆·馬斯克、摩根·弗裡曼等均是該研究所的外部顧問。

IDC釋出《2023年V1全球人工智能支出指南》,2026年中國AI市場總規模預計将實作264.4億美元

2023年3月30日,IDC釋出《2023年V1全球人工智能支出指南》(IDC Worldwid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pending Guide),預計中國人工智能市場支出規模将在2023年增至147.5億美元,約占全球總規模1/10。

IDC小幅下調2022年中國AI市場規模,相比2021年增長約為17.9%。長遠來看,AI技術的創新疊代驅動應用場景的進一步落地,以AIGC、數字人、多模态、AI大模型、智能決策為代表的熱點為市場帶來更多想象力和可能性。同時,企業對自身“數字化”、“數智化”轉型的積極推動催生出對AI技術的多元化需求,為中國AI市場規模的長期增長奠定基礎。IDC預計,2026年中國AI市場将實作264.4億美元市場規模,2021-2026五年複合增長率(CAGR)将超20%。

中國人工智能市場支出預測,2021—2026

科技部“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項部署工作啟動

圖檔來源:IDC中國

技術次元

· AI硬體支出在五年預測期内占比仍将超中國市場總規模的50%;

· 長期而言,随着AI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漸完善,硬體在中國市場總規模的比重将逐漸降低;

· AI軟體支出規模将在2026年增長至76.9億美元,約占市場總規模的29%,較2021年提升十個百分點;

· 占主導地位的IT服務領域将在2026年達到32.7億美元市場規模,較2021年擴大近四倍,五年CAGR接近30%。

行業應用

· 在五年預測期内,AI領域的主要支出仍将來自于專業服務領域的行業使用者,緊随其後的是政府和金融行業,三者合計約占市場總量的一半以上;

· 增長最快的行業分别為銀行和地方政府,五年CAGR均超23%。

中國人工智能市場支出預測(行業),2026

科技部“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項部署工作啟動

圖檔來源:IDC中國

應用場景

本次IDC《全球人工智能支出指南》在現有30個應用場景的基礎上,新增以下6個應用場景:

· 自動識别和通路控制Automated Identification and Access Control

· 自動檢查Automated Inspection

· 任務處理自動化Automated Task Processing

· 營運優化Optimised Operations

· 公共交通排程Public Transportation Scheduling

· 路線規劃Route Planning

在全部36個應用場景中,IDC預計,增強的智能客服、銷售流程推薦和增強、智能業務創新和自動化将會是五年預測期内的焦點場景,并廣泛存在于各行業中,超1/3的市場投資将流向其中。

企業動态

阿裡巴巴啟動組織變革:成立六大業務集團

2023年3月28日,阿裡巴巴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勇釋出全員信:《唯有自我變革,才能開創未來》,啟動公司新一輪治理改革。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将分别成立董事會,實行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董事會上司下的CEO負責制,阿裡巴巴集團則将全面走向控股公司管理模式。

根據方案,在阿裡巴巴集團之下,将設立阿裡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國際數字商業、菜鳥、大文娛共6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其他公司也都将相應進行獨立經營管理。未來,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都将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

阿裡巴巴組織架構

科技部“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項部署工作啟動

資訊來源:阿裡巴巴集團官方網站,至頂智庫整理繪制

行業會議

智東西舉辦GTIC 2023中國AIGC創新峰會

2023年3月24日,由智東西和智東西公開課共同舉辦的GTIC 2023中國AIGC創新峰會在北京開幕,大會以“AI新紀元·創造新世界”為主題,共包括AIGC高峰論壇、大模型專題論壇、中國類ChatGPT專題論壇、AIGC應用創新專題論壇等部分。大會上,瀾舟科技創始人兼CEO周明、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張家俊等進行主題演講。

大模型帶來的新範式

演講人:瀾舟科技創始人兼CEO,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副理事長 周明

瀾舟科技已推出的對外産品服務

· AIGC(智能創作)平台:文學輔助寫作、營銷文案寫作、熊貓小說家、論文助寫(LPA)等;

· 機器翻譯平台:通用文本翻譯、垂直領域文本翻譯、記憶庫文本翻譯、定制翻譯服務等;

· 孟子大模型:開源模型、句向量計算、大模型定制服務;

· 金融NLP平台:市場搜尋研判平台、句子金融情感分析API、研報觀點分析API等。

科技部“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項部署工作啟動

圖檔來源:GTIC 2023中國AIGC創新峰會

孟子大模型應用案例

同花順—基于孟子的泛金融領域預訓練模型

· 融入同花順領域資料,繼續訓練後應用于問答、對話、資訊抽取等場景;

· 在訴訟案例抽取的長文本閱讀了解任務中,F1名額提升近3個百分點;在問财闆塊多項任務的準确率也有顯著提升。

傳神—垂直領域和多語言機器翻譯

· 多種語言共享同一套模型參數,訓練、部署成本低;

· 中文到15種語言的機器翻譯超過谷歌,翻譯工作效率提升200%。

華夏基金—輿情分析平台

· 支援句子級、篇章級基于語義及領域知識的情感打分,支援面向主體的情感打分;

· 幫助各業務系統準确識别多級别輿情資訊,有效地提升各級輿情間的區分度,為業務端提供更細粒度的決策支援信号。

數說故事—AIGC營銷文案寫作

· 文本風格更可控、提升内容新穎性和多樣性;

· 融入知識圖譜增強,有效提高内容的事實正确性;

· 基于強化學習和對抗學習提高長文本生成的連貫性和邏輯性;

· 通過選擇模闆—輸入關鍵詞—生成結果三步生成營銷方案,大大減輕創作人員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讓職場新人也能成為文案高手。

對話機器人MChat

一款可定制的對話機器人,能夠通過智能對話幫助使用者完成特定場景中的多種工作任務。

· 場景化:可以根據不同業務場景和使用者需求進行效果定制,實作個性化的對話服務

· 自學習:能夠通過與使用者的對話以及使用者的回報不斷提高生成效果

· 多任務:支援知識查詢、文本處理、代碼生成等任務,可以滿足不同行業的需求。

MChat功能展示

科技部“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項部署工作啟動

圖檔來源:GTIC 2023中國AIGC創新峰會

紫東太初大模型—認識世界,了解世界

演講人: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張家俊

“紫東太初”多模态大模型(千億參數)

· 多任務跨模态自監督學習。Token級别,模态級别與樣本級别的多任務自監督學習理論;

· 弱關聯多模态資料語義統一表示。多模态弱關聯資料在512卡訓練128天。支援三種或任兩種模态弱關聯資料訓練,減少資料收集與清洗代價;

· 模态了解與模态生成統一模組化。跨模态檢索、多模态分類、語音識别、文本生成、圖像生成、音頻合成等30餘個領域的了解與生成任務。

科技部“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項部署工作啟動

圖檔來源:GTIC 2023中國AIGC創新峰會

紫東太初大模型開放服務平台1.0

· 智能化标注。支援多人協同标注、多種資料模态、智能标注;内置針對不同類型任務的标注工具,支援擴充;标注流程全自動化,提升資料采集和資料标注項目産能;

· 一鍵微調。多種可選的開發工具、主流架構內建、異構資源統籌、分布式訓練支援、預置算子和預訓練模型、訓練過程可觀測;

· 靈活開發模式。可視化模組化内置豐富算子(拖拽式建構工作流);互動式模組化內建jupyter notebook,Web互動式線上開發;自動學習(基于場景、小樣本+預訓練模型一鍵微調)、自定義任務(自定義鏡像和算法包,高度靈活可擴充)

· 一鍵部署。訓練任務一鍵導入、本地上傳,第三方納管、平台預置優秀模型

· 算法倉。平台内置多個Al領域的SOTA模型,可線上體驗模型推理和預訓練微調,支援切換模型網絡結構選擇最合适的精度和性能。

AIGC在快手的探索和應用

演講人:快手MMU NLP中心和音頻中心負責人 張富峥

快手在AIGC的布局包括數字人、智能音樂、視訊創作等領域。

數字人

隻需要簡單輸入文字,即可快速生成具備精确口型、豐富表情/動作的數字人主播。

· 表情生成采用大規模資料庫建構及基模型訓練、域自适應、pre-trained及fine-tuning、高分辨率資料采集及神經渲染、模型壓縮+多線程并行及GPU寫死等方法生成。

應用

· 場景化産品方案—提供大衆版本和專業版本兩種落地方案,适配不同類型的客戶;

· 超低客戶使用成本—大衆版本隻需要客戶5分鐘素材,專業版本隻需要提供20分鐘素材,即可達成與真人無異的效果;

· 高品質資産庫—具備12個以上不同風格的高品質形象素材,15個以上高表現力音色素材。

科技部“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項部署工作啟動

圖檔來源:GTIC 2023中國AIGC創新峰會

智能音樂

· 歌詞生成。根據使用者輸入指定的主題詞等資訊,生成押韻且與主題詞相關的歌詞;

· 旋律生成。Al歌手張鳳琴,采用歌唱合成技術生成演唱歌曲并釋出視訊;

· 歌唱合成。輸入歌詞及旋律資訊,生成效果接近真實的歌唱音頻。

視訊創作

· 一鍵成片,日均作品量100萬以上,日均消費量4.5億;

· 文案成片,日均作品量10萬以上,日均消費量4000萬。

AIGC時代,算力如何“進化”

演講人:墨芯人工智能創始人兼CEO 王維

稀疏計算

· Transformer引發大模型浪潮後,稀疏計算相關研究活躍度顯著提升;

· MoE(Mixture-of-Experts layer,混合專家模型),使用稀疏化模型架構,每次隻調用模型的一小部分專家子網絡;

· 2021年谷歌推出通用AI架構Pathway,能完成多模态任務的統一模型,執行任務時僅稀疏激活模型的特定部分。

墨芯人工智能成果

· 提出雙稀疏架構設計理念。平衡的權重&激活張量剪枝技術,在将精度損失降至最低前提下保持對硬體的友好度;

· 獨有剪枝和壓縮技術,可在許多網絡和應用中實作最多高達32倍的稀疏,在維持精度前提下稀疏率上升,對比英偉達2倍稀疏,實作性能數量級躍遷;

· 2022年初,墨芯第一顆高稀疏率的AI計算晶片Antoum流片成功,随後墨芯釋出基于Antoum的AI計算卡系列S4、S10、S30,支撐多樣化AI應用場景;

· 通過在176B開源大模型BLOOM上的實測,墨芯S30計算卡在僅采用中低倍稀疏率情況下,就可以達到25tokens/每秒的生成速度,并且4張S30可超過8張A100的生成速度,大幅提高推理速度。

墨芯人工智能稀疏計算産品

科技部“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專項部署工作啟動

圖檔來源:GTIC 2023中國AIGC創新峰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