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習方法推薦——時間管理

什麼是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是指通過事先規劃并運用一定的技巧、方法與工具實作對時間的靈活以及有效運用,進而實作個人或組織的既定目标。

學習方法推薦——時間管理

說說勝任力要素

定義:能夠平衡時間需求。

說明:

1、詳細周到地考慮工作計劃----确定實作工作目标的具體手段和方法,預定出目标的程序及步驟。

2、善于将一些工作分派和授權給他人來完成,提高工作效率。

3、制訂工作計劃,将事務整理歸類,并根據輕重緩急來進行安排和處理。

4、為計劃提供預留時間,掌握一定的應付意外事件或幹擾的方法和技巧;準備應變計劃。

範例

1、每天安排出時間計劃日程和優先事項。

2、能利用經手的檔案進行工作。

3、確定工作速度能與目标或最後期限步調一緻。

4、保持良好情緒,即使面對意料之外的需求時也能如此。

5、如果不是接待未預約談話者的适宜時間,能迅速而堅定地要求非正式拜訪者以後再來。

6、每天留出一定時間給"順便拜訪"的人。

管理方法

時間管理的方法有很多,這裡我們來分享集各種方法之大成的5個。

1.GTD方法

GTD是Getting Things Done的縮寫。來自于David Allen的一本暢銷書《Getting Things Done》,中國的中文翻譯本《盡管去做:無壓工作的藝術》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GTD的具體做法可以分成收集、整理、組織、回顧與行動五個步驟。

2.帕累托原則

這是由19世紀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生活中80%的結果幾乎源于20%的活動。比如,是那20%的客戶給你帶來了80%的業績,可能創造了80%的利潤,世界上80%的财富是被20%的人掌握着,世界上80%的人隻分享了20%的财富。是以,要把注意力放在20%的關鍵事情上

3.時間“四象”法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科維提出了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象限”:

學習方法推薦——時間管理

A.重要且緊急(比如救火、搶險等)--必須立刻做。

B.緊急但不重要(比如有人因為打麻将"三缺一"而緊急約你、有人突然打電話請你吃飯等)--隻有在優先考慮了重要的事情後,再來考慮這類事。人們常犯的毛病是把"緊急"當成優先原則。其實,許多看似很緊急的事,拖一拖,甚至不辦,也無關大局。

C.重要但不緊急(比如學習、做計劃、與人談心、體檢等)--隻要是沒有前一類事的壓力,應該當成緊急的事去做,而不是拖延。

D.既不緊急也不重要(比如娛樂、消遣等事情)--有閑工夫再說。

4.麥肯錫30秒電梯理論

麥肯錫公司曾經得到過一次沉痛的教訓:該公司曾經為一家重要的大客戶做咨詢。咨詢結束的時候,麥肯錫的項目負責人在電梯間裡遇見了對方的董事長,該董事長問麥肯錫的項目負責人:"你能不能說一下現在的結果呢?"由于該項目負責人沒有準備,而且即使有準備,也無法在電梯從30層到1層的30秒鐘内把結果說清楚。最終,麥肯錫失去了這一重要客戶。從此,麥肯錫要求公司員工凡事要在最短的時間内把結果表達清楚,凡事要直奔主題、直奔結果。麥肯錫認為,一般情況下人們最多記得住一二三,記不住四五六,是以凡事要歸納在3條以内。這就是如今在商界流傳甚廣的"30秒鐘電梯理論"或稱"電梯演講"。

5.莫法特休息法

《聖經新約》的翻譯者詹姆斯.莫法特的書房裡有3張桌:第一張擺着他正在翻譯的《聖經》譯稿;第二張擺的是他的一篇論文的原稿;第三張擺的是他正在寫的一篇偵探小說。

莫法特的休息方法就是從一張書桌搬到另一張書桌,繼續工作。

"間作套種"是農業上常用的一種科學種田的方法。人們在實踐中發現,連續幾季都種相同的作物,土壤的肥力就會下降很多,因為同一種作物吸收的是同一類養分,長此以往,地力就會枯竭。人的腦力和體力也是這樣,如果每隔一段時間就變換不同的工作内容,就會産生新的優勢興奮竈,而原來的興奮竈則得到抑制,這樣人的腦力和體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調劑和放松。

具體方法

1、有計劃地使用時間。不會計劃時間的人,等于計劃失敗。

2、目标明确。目标要具體、具有可實作性。

3、将要做的事情根據優先程度分先後順序。80%的事情隻需要20%的努力。而20%的事情是值得做的,應當享有優先權。是以要善于區分這20%的有價值的事情,然後根據價值大小,配置設定時間。

4、将一天從早到晚要做的事情進行羅列。

5、要具有靈活性。一般來說,隻将時間的50%計劃好,其餘的50%應當屬于靈活時間,用來應對各種打擾和無法預期的事情。

6、遵循你的生物鐘。你辦事效率最佳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将優先辦的事情放在最佳時間裡。

7、做好的事情要比把事情做好更重要。做好的事情,是有效果;把事情做好僅僅是有效率。首先考慮效果,然後才考慮效率。

8、區分緊急事務與重要事務。緊急事往往是短期性的,重要事往往是長期性的。給所有羅列出來的事情定一個完成期限。

9、對所有沒有意義的事情采用有意忽略的技巧。将羅列的事情中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情删除掉。

10、不要想成為完美主義者。不要追求完美,而要追求辦事效果。

11、 巧妙地拖延。如果一件事情,你不想做,可以将這件事情細分為很小的部分,隻做其中一個小的部分就可以了,或者對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最多花費15分鐘時間去做。

12、學會說"不"。一旦确定了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對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就應當說"不"。

13、獎賞自己。即使一個小小的成功,也應該慶祝一下。可以事先給自己許下一個獎賞諾言,事情成功之後一定要履行諾言。

時間管理十一條金律

1、要和你的價值觀相吻合

你一定要确立個人的價值觀,假如價值觀不明确,你就很難知道什麼對你最重要,當你價值觀不明确,時間配置設定一定不好。時間管理的重點不在于管理時間,而在于如何配置設定時間。你永遠沒有時間做每件事,但你永遠有時間做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

2、設立明确的目标

成功等于目标,時間管理的目的是讓你在最短時間内實作更多你想要實作的目标;你必須把4到10個目标寫出來,找出一個核心目标,并依次排列重要性,然後依照你的目标設定一些詳細的計劃,你的關鍵就是依照計劃進行。

3、改變你的想法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士對時間行為學的研究發現這樣兩種對待時間的态度:"這件工作必須完成,它實在讨厭,是以我能拖便盡量拖"和"這不是件令人愉快的工作,但它必須完成,是以我得馬上動手,好讓自己能早些擺脫它"。當你有了動機,迅速踏出第一步是很重要的。不要想立刻推翻自己的整個習慣,隻需強迫自己現在就去做你所拖延的某件事。然後,從明早開始,每天都從你的time list中選出最不想做的事情先做。

4、遵循20比80定律

生活中肯定會有一些突發和迫不及待要解決的問題,如果你發現自己天天都在處理這些事情,那表示你的時間管理并不理想。成功者花最多時間在做最重要的事,而不是最緊急的事情上,然而一般人都是做緊急但不重要的事。

5、安排"不被幹擾"時間

每天至少要有半小時到一小時的"不被幹擾"時間。假如你能有一個小時完全不受任何人幹擾,把自己關在自己的空間裡面思考或者工作,這一個小時可以抵過你一天的工作效率,甚至有時侯這一小時比你3天工作的效率還要好。

6、嚴格規定完成期限

帕金森(c-NoarthcoteParkinson)在其所著的《帕金森法則》(Parkinsons Law)中,寫下這段話:"你有多少時間完成工作,工作就會自動變成需要那麼多時間。"如果你有一整天的時間可以做某項工作,你就會花一天的時間去做它。而如果你隻有一小時的時間可以做這項工作,你就會更迅速有效地在一小時内做完它。

7、做好時間日志

你花了多少時間在做哪些事情,把它詳細地記錄下來,早上出門(包括洗漱、換衣、早餐等)花了多少時間,搭車花了多少時間,出去拜訪客戶花了多少時間……把每天花的時間一一記錄下來,你會清晰地發現浪費了哪些時間。這和記賬是一個道理。當你找到浪費時間的根源,你才有辦法改變。

8、了解時間大于金錢

用你的金錢去換取别人的成功經驗,一定要抓住一切機會向頂尖人士學習。仔細選擇你接觸的對象,因為這會節省你很多時間。假設與一個成功者在一起,他花了40年時間成功,你跟10個這樣的人交往,你不是就濃縮了400年的經驗?

9、學會列清單

把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寫下來,這樣做首先能讓你随時都明确自己手頭上的任務。不要輕信自己可以用腦子把每件事情都記住,而當你看到自己長長的list時,也會産生緊迫感。

10、同一類的事情最好一次把它做完

假如你在做紙上作業,那段時間都做紙上作業;假如你是在思考,用一段時間隻作思考;打電話的話,最好把電話累積到某一時間一次把它打完。當你重複做一件事情時,你會熟能生巧,效率一定會提高。

11、每1分鐘每1秒做最有效率的事情

你必須思考一下要做好一份工作,到底哪幾件事情是對你最有效率的,列下來,配置設定時間把它做好。(始終直瞄靶心一績效(晉升)

 小結:

   時間管理的方法有很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認為時間管理的目的并不隻是為了在短時間之内做更多的事,讓人如機器人般工作。高效率和嚴謹地按計劃行事固然好,但如果隻是按部就班的話,我們的生活中可能會出現一些缺失的美好,我們應該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讓我們的工作帶有創造性。是以我更喜歡這句話:讓我們能夠平衡時間需求,舒适的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