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豆瓣7.9,裴鬥娜這部新片戳透了社畜的生存危機

前有,脫下孔乙己的長衫。

後有,大廠35+職業危機。

在就業越來越難的當下,擁有滿意且穩定工作,成了橫跨年齡、性别、職業,人與人之間真正共通的難題。

短視訊裡的焦慮,與媒體上的笑臉,形成劇烈反差。究竟哪個更接近真相?

一部電影給出了折中回答。這是部南韓新片,豆瓣開分7.9,影後裴鬥娜主演。它借用南韓故事,戳透了整個東亞社畜生存危機。

它就是《下一個素熙》。

【1】

女主角素熙,是出身平凡的南韓女孩。跟很多人一樣,她從小喜歡跳舞,眼裡有光。是個很鮮活、靈動的生命。

但她沒有意識到,原生家庭會帶來很多局限。因為貧窮,她不能實作跳舞的夢想。因為貧窮,選擇了學費便宜的職業學校。

臨近畢業,老師推薦她去同通訊公司實習,做電話客服。

噩夢就此拉開序幕。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客服的職責,是給使用者解決問題的。要求從業人員,必須有耐心,會聆聽、絕不能有脾氣。

這些素熙都能做到,但她沒料到,公司壓根就不想給客戶解決問題,而是利用邏輯詭辯和欺騙話術,推薦客戶購買新服務包。

原有問題,需要購買全新服務來解決,否則就拖着,永遠不解決。這個“逆人性的客服準則”,颠覆了素熙的三觀。

她想不通,這種欺騙性工作的意義是什麼。而且她還要應付故意刁難的客戶,以及某些男性的騷擾電話。

殘酷的是,上司完全不會顧及這些,隻看業績和資料。善良的素熙,顯然不适合這份工作,天天業績墊底被上司訓斥。

訓斥和刁難,對于素熙來說,并不新奇。因為,她從小就在“逆來順受”中長大。

沒錢學跳舞,好好學習就行。沒錢上大學,去個職業學校也可以。沒機會沒資源,當個電話客服,也能接受吧。

很多時候,不是她不做争取,而是她根本沒得選。這種無力和壓迫,貫穿她的前半生。

在這份如此差勁的工作面前,素熙再次麻痹自己,逆來順受。她關閉感官通道,封鎖道德标尺,變成了一個工作機器。開始毫無情感的,引誘客戶完成自己的業績名額。

素熙一度成為了業績冠軍,但公司卻怕實習生幹一兩個月就走,是以故意克扣她的績效。

素熙徹底崩潰了。

為了當好流水線勞工,她已經犧牲了自尊、道德、性格、底線,結果卻換來了重重枷鎖。公司不僅要把她牢牢鎖在恥辱柱上,還要PUA員工,這份工作有的是人想做,不差你一個。

令人細思極恐的是,在這種結構裡,每個環節每個層級的人,都已經麻木到習以為常。甚至要靠進一步的麻木内卷,才能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在冷冰冰的園廠裡,共情才是奢侈品。

【2】

《黑暗榮耀》裡,大魔頭樸妍珍,唯獨隻說過一句真話。

“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人生已經像地獄了。”

話糙理不糙,如果當時文東恩的媽媽,能站出來幫她解決霸淩問題,就不會有後面的複仇獻祭曲。

從某種程度來說,素熙和文東恩一樣,都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不同的是,文東恩複仇是理想主義,而素熙自刎則是現實主義。

是的,素熙扛不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影片後半段,切換到女警視角,試圖解開素熙離開的真相。但她當離真相越近,内心就越壓抑。因為,有太多不自知的加害者。

他們都曾被結構壓迫剝削,因為反抗無效,又将自己轉換為新的壓迫者,繼續對年輕人開刀。他們的說辭,出奇一緻:

“矯情。”

“我就是這樣過來的,怎麼她不行?”

“社會就是這樣啊,我有什麼辦法。”

女警試圖問素熙的父親,為何不勸女兒趁早離職。父親隻會說:“啊,我不知道啊,我要是早知道.....”

女警把矛頭對準學校,老師又為自己開脫:“跟這種公司簽合同,那也是為了保障就業率啊,還有那麼多學生找不到工作呢。”

你看,都在可以颠倒黑白,賊喊捉賊。或者,他們已經從心底裡,從大腦根上覺得自己沒錯,已經被徹底洗腦了。

因為,誰也撼動不了,名為社會性結構的巨大運轉機器。是以,為了不傷及自己,隻能讓機器繼續運轉下去。

他們的應急措施,就是美化苦難、歌頌苦難、推崇苦難。

“素熙工作加班,是因為她自己太窮,自己想攢錢,怎麼還怪公司?”

“素熙離職自殺,都是她自己心态不行,是她自己的問題。”

“她還是吃不了苦啊,冤誰?”

【3】

以前的南韓嚴肅題材電影,總會找到具體責任人,承擔所有罪責。通過懲罰責任人,給觀衆提供情緒發洩出口,最後爽一下。

但《下一個素熙》裡,卻找不到任何具體的施暴者,因為它說出了更真實更深層的真相。在變形的社會結構裡,懲罰一兩個社畜,并不會改變什麼。如果非要問,迫害素熙的罪魁禍首是誰。

父母?學校?公司?

都不是。

這才是影片最絕望的地方。是以,導演設計了女警追兇的環節。去咆哮去質問,結構裡的每一個環節的負責人。

咆哮質問,未必會有結果。但真相不說出來,就還會有下一個素熙。從某種程度來說,影片給所有東亞社畜,發出了紅牌警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