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企業轉型答疑支招篇:傳統企業轉型有哪些難點?如何破局?

作者:三人行管理咨詢01

傳統企業轉型有哪些難點?如何破局?深圳市三個行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著名品牌營銷專家、首席咨詢李桉華老師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下,傳統企業的生存空間日愈狹窄。

很多傳統企業在轉型中屢屢碰壁,怎麼跟網際網路結合成為傳統企業備受關注的話題。其中,傳統企業所遇到最大的難題是怎麼讓思維趨于網際網路化,而這也是企業體制和操作方法變革的先決條件,先破而後立,這樣才能做到真正擁抱網際網路。

發現傳統企業不分大小;無論行業;創業或成熟;民企或外企;大家在面對網際網路轉型時都有一些共性的問題和難點。這些難點分三個大部分進行分解,深圳市三個行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著名品牌營銷專家、首席咨詢李桉華老師提出一些自己思考後的建議和對策。

難點一:思維

網際網路思維已經是一個被過度使用的詞,但這裡依舊把思維轉換之難列為傳統企業轉型的第一個大難點。

無法正确運用使用者思維

老周在他的新書中寫到:我的網際網路方法論中說沒有使用者,就沒有客戶。使用者少了,客戶就沒了。是以他建議傳統企業轉型,不要一上來就想怎麼去賺消費者的錢。但在大量的傳統企業的從業者看來,他們并不具備網際網路公司所談的使用者和客戶理念的基礎。

很簡單,360和微信可以免費,然後再抽象出增值業務;米其林輪胎,強生嬰兒油可以嗎?此外,小米通過低價賣手機,進而成為後續增值業務的載體,在其他行業,很難找到能後續如此緊密連接配接使用者的方式和管道。

是的,網際網路的核心就是“連接配接”,越連接配接,意味着越透明,誠信越高,價格越低,甚至有可行的後續服務。但在很多行業,缺少“連接配接”,也就缺少網際網路公司所談的“使用者至上”。

越“連接配接”的行業,越願意通過後續服務賺錢,也就越誠信;相反,越不“連接配接”的就越願意通過一次性買賣賺錢。水浒中,武松去張青孫二娘的黑店,差點變成了人肉包子。

因為不連接配接,店主一次性“宰客”的幾率就大很多。而在今天,三亞很多的黑店黑司機依舊以宰客為商業模式,因為他和客人,是不連接配接的。網際網路在旅遊業的發展已經大幅的改善了資訊不透明和宰客現象。

但如果你跟大量的快消企業談使用者思維下的免費+增值,仍然是緣木求魚。

我們不能簡單的怪罪傳統企業不具有網際網路公司的“使用者思維”,事實上,在他那個行業有大連接配接的可能性之前,賣貨仍然是主流的思維。但這并不代表傳統企業無需改變。

拿線下的購物中心舉個例子,逛購物中心的并不一定購買物品。此外一個社群中也并不是每個人都會逛購物中心。是以對于購物中心來講,首先要吸引人流,讓更多人進店,再想辦法讓進店的人買東西。用網際網路的思維來說,進店體驗的人流是使用者,買東西的是客戶。

但線上下超市來講,如果進店的人太多不消費,就會影響想消費人群的“客戶體驗”。線下的服務能力是有限制的,而所有傳統行業無法如網際網路企業思維的難點就在于,線下的服務邊際成本不等于零,而網際網路服務邊際成本接近于零。

是以購物中心的“使用者思維”是,首先還是要圈定一個“使用者特征譜”,并努力服務好這部分的使用者;給他們去制造更多的驚喜,進而獲得最後的轉換。很多線下購物中心通過舉辦各類的親子活動,展覽等,就是典型的引流思維,但還不是使用者思維。這其中的差別在于,目前傳統商家舉辦的這類活動引來的流,商家并不“擁有”調動和把控能力。

而網際網路企業卻是對他的使用者有很強的連接配接,傳播和把控能力。是以商家可以借鑒網際網路的“使用者思維”,盡可能把社群周邊的目标客戶轉換為“使用者”,通過關注微信,或者發夾的方式,把使用者能感覺到和購物中心的長期連接配接。

但轉換為“使用者”後,千萬不要通過發送廣告的方式把使用者吓走,而應該學習網際網路企業長期維護,營運,娛樂“使用者”。而這一點是線下傳統企業目前不願意但完全能做的。

不能犯錯

小米在标榜自己的開發模式的時候:小步快跑,不斷疊代。簡單來說,就是不要怕犯錯,要一邊開發一邊跟使用者進行互動。谷歌在釋出Gmail後接近十年的時間都帶有Beta的标記,而微軟仍然嚴格遵守着動辄一個項目幾千人進行封閉開發的模式。

而在米其林、強生這樣的大型外企,不斷試錯變成了一種奢望。因為大型企業都有着嚴格的KPI導向,嚴格KPI導向意味着不允許犯錯。不允許犯錯意味着每件事情都要能成功。

不允許犯錯的文化的背後肯定就是造假文化,在中國,幾乎每個人都是造假高手。很多品牌微網誌幾十萬粉絲,但是每次内容就幾個轉發,怎麼辦?因為粉絲是假的,粉絲假,轉發假,找來的意見領袖(KOL)假。反正能把老闆應付過去就可以了。

實際上,傳統企業也有社交媒體做的不錯的。比如杜蕾斯,其負責數字營銷的總監是丁哥的好朋友。他告訴我,杜蕾斯作為一家外企,之是以能把社交媒體經營的成功,是因為在這件事情上高層沒有進行嚴格的KPI考核。杜蕾斯母公司利潔時集團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電視廣告投放公司,但在電視媒體走下坡路後,利潔時決意轉型社交媒體。

杜蕾斯的亞太區高層不懂中國網際網路,于是他們跟自己的營銷部門說,這裡有一筆預算給你玩社交媒體,不要求每件事情都有回報,都要KPI,你們去玩兒吧。在高層這樣的授權下,杜蕾斯才能把社交媒體玩的如此風生水起,甚至不亞于任何網際網路企業。

網際網路瞬息萬變,其實傳統企業裡面人才着實不少,是否能Empower,給更多的試錯空間?這是一把手們要思考的戰略問題。

看低自己,覺得自己不會有粉絲

OPPO營銷負責人吳強曾經分享過OPPO自己的故事。他說當初在和微信合作之前,OPPO也不相信自己會有粉絲,他們以為隻有小米這樣的才有粉絲,他們懷着戰戰兢兢的心态開始了微商城的合作。結果很快就增加了七十多萬粉絲,很多粉絲在OPPO公共号背景留言,讓OPPO大出意外。原來我們也是有粉絲的。

至于杜蕾斯,的确看上去他的品牌調性在網際網路上很容易進行撩撥和傳播,但其實每個行業有每個行業的優點,杜蕾斯的路也是自己走出來的。每個行業,每個企業自己的網際網路轉型之路應該靠自己走出來。

難點二:體制

體制是束縛傳統企業轉型的另外一個難點。跨國公司會抱怨,我們中國區不獨立,很多事情受制于亞太區或者美國總部,很多事情我們想做沒法做,很多想開展的事情,既沒人頭又沒預算。而民營企業則可能會抱怨他們體量太小,資源有限,雇不起昂貴的網際網路人才。

抱怨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實際上,現在很多的傳統企業都意識到了自己和網際網路企業相比較,響應速度過慢。創業家雜志同樣是營運微網誌,從早上第一條微網誌7點左右發出到晚上12點最後一條微網誌,一年365天無休。成功成為創業類微網誌第一大号!反觀各大媒體,第一條微網誌都是編輯上班後9點以後發出,姗姗來遲,而那個時候大家都在上班,誰還有心情刷微網誌呢?

是以不是不能做,而是不想做。在今天這個瞬息變換,時時換頭條的年代,能否能建立起一個合适自己的體制,跟上使用者對資訊的需求呢?無論是In-House自建,還是外包,關鍵是合适自己。

對使用者負責,而不是應付了事。杜蕾斯也是用的一家初創的小公關公司才獲得如此驚異的成功,如果是為了應付,完全可以按照國際公司标準找一個不接地氣的大型4A公司。做的不好,也不會有風險。

難點三:操作

即便如此,在操作層面,傳統企業仍然是一頭霧水,無法下手。他們共同遇到的難點是:

缺少合适的人才

無論是大公司,小公司都有這樣的問題。甚至很多網際網路公司也一樣招不到人。網際網路發展的那麼迅猛,你到哪裡去找現成有經驗的人才呢?

實際上傳統企業有個誤區,認為人才隻要通過“挖”的方式,就自然會呼之即來揮之即去。是以獵頭是個很火的行業。但在今天知識快速貶值,技能日益更新的年代,大家面對的都是一樣未知的世界。如果少數人走在了時代的前面并快速的挖到了第一桶金,你又指望怎麼能挖到他來給你打工呢?

在人才這件事情上,要改變過往傳統不合時宜的招聘式或者獵聘式的方式,而是要有野心,抱負,大志向并傳播出去,這樣無論是外聘人才,還是内部培養,人才都不會成為瓶頸。大體上公司總是有兩類人,想混日子的,和想做出改變的!是以一個公司想轉型,想改革,最重要的是能給想做改變的人機會。

企業轉型答疑支招篇:傳統企業轉型有哪些難點?如何破局?

左一:著名品牌營銷專家 李桉華老師 左二:著名咨詢專家 許元德老師 右一:著名咨詢專家 王海兵老師

不了解網際網路,隔行如隔山

這句話不陌生吧!網上曾經有個同學更狠,說傳統企業如果轉不了,老闆應該趕緊把業務賣掉,然後做新興企業的股東。現在還能賣個好價格,以後想賣都賣不掉了。

肯嗎?我估計大部分傳統企業的上司人或者創始人是不肯的。肯定很不甘心,憑什麼别人能做成,我們做不成呢?但在現實中,傳統企業在電商上一扔幾千萬,上億結果血本無歸的例子還少嗎?

不了解網際網路不應該是個理由。傳統企業也有傳統企業的優勢,很多網際網路人也不懂。他們如果想做網際網路和傳統結合的事情,也需要向傳統行業的人學習。要了解網際網路,獲得真實有價值的資訊和人群,那就應該尊重網際網路行業的規律。

同樣以之前提到的K公司為例。該公司總部并不在北京,但為了能在營銷和公關上踏準網際網路節奏。該公司首先決定把公關和營銷部門放在,離公司總部遠在幾千公裡外的北京中關村。

這樣可以離網際網路的企業,資源,人才近。然後該公司挖了一個業内的人成為公關總監,然後給他相應的權限進行新媒體的營銷和推廣。K公司的老闆自己也經常和網際網路的業内大佬如張亞勤,李開複,張小龍進行高層互動。

其實把媒體和公關部放在北京已經不是什麼新做法,很多企業都這麼做。差別在于,過往的跨國公司可能請的人更多是熟悉傳統媒體,而現在需要請的人要熟悉網際網路媒體。

找不到适合投放的媒體

很多企業還是習慣于投放廣告。一位丁哥的中學同學,她在一家知名法國公司做品牌推廣,她跟我說:她完全了解新媒體時代粉絲經濟的重要性,但目前讓總部改變并不容易。可是工作還是要做,品牌還是得盡快推出去。但找不到合适投放的媒體,之前的新媒體推廣也效果寥寥。

假設今天公關公司給你找了10個号推廣,你花了錢以後發現效果很差,那這10個号下次就應該成為黑名單。但實際情況是怎麼樣呢?下一次公關公司還是用這10個号,或者說,如果需要虛假繁榮,那就刷一些資料。轉發,評論,粉絲都可以刷,而且現在都可以以假亂真。大家都是粉飾太平,糊弄老闆。

這麼說可能大家衆口一詞會批評公關公司,但實際上呢,做新媒體的小型公關公司普遍活的很艱難。客戶都要求60到90天的賬期,這讓小型公關公司現金流很緊,加上有些客戶會違約跑掉,而行業競争又很激烈,很多小型公關公司都面臨着生存問題。

傳統企業市場部,品牌部作為甲方好日子已經過慣了,他們很難去體恤乙方生存的不易。而且當新媒體開始颠覆傳統媒體時,傳統企業會發現他們打交道的對象突然從高大上變成了屌絲和草根。而很多這些自媒體大号的經營者甚至不善言辭,長相貌不驚人,穿着屌絲;作為習慣高大上的市場品牌人員,你願意跟這些草根稱兄道弟交朋友嗎?

最後說說新媒體投放的衡量效果,看百度指數。如果你的投放百度指數産生了正向的增長變化,這就是成功的投放,如果沒有變化就是失敗的。聚美優品上市,陳歐自己說過一個真實的故事,開始的時候聚美花了一大筆錢買傳統廣告,陳歐發現百度指數壓根不動,市場部的人說這很正常。

陳歐說,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花了錢百度指數不增加,這意味着根本沒有增加關注度。從此他就立下了規矩,所有的投放都必須以百度指數增加為考核标準。後來大家都知道結果了,從非你莫屬,到我為自己代言的視訊,一波波的造勢把聚美推上市。

是以資源不是沒有,而是你有沒有一個那個轉換的心态!是否願意尊重行業的規律。

破和立

說了傳統企業轉型的三個難點,思維、體制和操作;這些需要轉,需要破,但我們要立什麼呢?

洞悉人性

什麼叫洞悉人性,就是了解人,講人話,不要講套話,廢話,官話;别端着,端着是一種病。杜蕾斯天天調侃“性”,野獸派花店讓大家圍觀買花人的各種離奇的生活細節,成為粉絲調節劑,這些都是說人話,懂人性。段子手在2013年異軍崛起,留幾手動辄給網友負分,滾粗,卻粉絲大漲,這是迎合的新新人類的受虐性。

洞悉人性,就得活的真實,别讓虛頭八腦的文化毀了公司。前文所說的大公司和小公關公司的關系,如果合作夥伴活的普遍艱難,你就很難指望對方是認真做事,而不是糊弄交差。

改變心态:Fromme to We

這裡說到一個字“情懷”。這個詞當然不是羅胖子發明的,中國有一句古話叫“懷抱天下”。傳統企業應該從自己賺錢的那根筋走出來,從小我走向大我。如果能夠讓自己的生态體系,上下遊都收益,最後自己也就自然的收益。淘寶讓攝影師,模特,網店店主都賺到錢,那自己也就賺到了錢。

實際上很多外企在社會回饋上有很多的經驗。國内的民企和國企會比較缺少這方面的經驗。總體來說,不要僅僅站在自己的企業角度考慮問題,多考慮行業,考慮大衆,可能是我們今天轉型中需要的一個變化。

男生追一個女神,别僅僅考慮為她做事情。如果願意為她和身邊的閨蜜這樣一個小社交圈做事情,效果可能會好很多。大家會認可你成為社交領袖,她的閨蜜也可能對你交口相贊。

多不如少

傳統企業都很喜歡多元化,或者同品類商品搞出很多個不同的型号,每個型号後都跟随着一串英文數字。恒大集團靠足球成功,不過其多元化轉型我是相當的不看好。今天資訊的極大爆發,使用者沒有耐心去聽你唠叨你的各有哪些好。如果你有一樣好,就能把生意做好。你看線下餐飲,賣小龍蝦的,烤魚的這些年都風生水起。為啥?一眼就讓人懂。

蘋果和小米初期都是單品爆款政策;凡客現在也重新回到了單品政策。在今天這個年代,單品爆款有很多的好處,流量容易集中,易于定位和傳播,SKU少,易于管理,同時還可以優化供應鍊。

連寶潔都在瘦身,裁了100個品牌,接近50%員工。寶潔CEO雷富禮說寶潔将會專注于包括汰漬洗衣液和幫寶适尿布在内的70至80個最大的品牌,這些品牌合計為公司貢獻了90%左右的銷售額,為其利潤貢獻了超過95%,其中23個品牌的銷售額在10億- 100億美元之間。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寶潔有接近50%員工過去隻貢獻10%的銷售額,5%的利潤。實在太扯了!

連寶潔都改變了,你還有什麼理由不改變呢?

傳遞價值

品牌們都已經太習慣于洗腦型,灌輸型營銷。過去很有用,現在越來越難。不要隻是想着做廣告,要傳遞價值。

樹立價值觀,讓使用者真心的認可你的價值。難點在于,有多少企業真正有企業使命和價值?或者說老闆嘴上講過,但真正有多少是真心做,而不是糊弄員工和客戶。在我看來,絕大多數企業因為根本沒有自己的價值體系,是以在享受完中過往20年制度性解放的紅利後,舉步維艱。

什麼是價值?阿裡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是價值!微軟讓每個人桌面上有一台電腦也是價值。

體驗第一

逗比時代,端着你就輸了。今天男神和女神們紛紛在神和神經中切換自如,鄧超分手大師,不惜扮黑人,反串,跳豔舞。娛樂圈競争激烈,貼近大衆,娛樂明星比普通品牌更早的了解大衆審美情趣的變化。别隻是睬紅地毯,現在越是有名的明星,越願意取悅大衆。

實際上關于我們進入體驗經濟時代的命題已不是個新鮮事兒,無數的案例如海底撈等也老早就說的耳朵生繭。但是很多公司還是沒意識到“體驗”是一件什麼事兒。

當你用免費的微信,而不用短信的時候,營運商損失的不僅僅是短信收入,而是失去了一個跟使用者互動的機會。盡管營運商能夠在流量上賺錢,但不可避免營運商變成了管道上。你現在還會去營運商的官網交話費嗎?支付寶就可以搞定一切。你還會去電信營業廳辦理業務嗎?

同樣的情況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開始對銀行發起了巨大的沖擊。今天你對我愛理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網絡上的流行語最能說明真相。你不巴結使用者,想巴結使用者的多的是。

而當你離你的使用者越來越遠的時候,使用者對你的品牌隻會越來越失去感覺。是以今天不僅僅要讓客戶體驗,還要想辦法讓更多不是客戶的人來體驗!制造驚喜,制造張力,應該是每個企業想方設法做的事情。

管理改善不一定能讓企業盈利,但以盈利為導向的經營改善,一定可以讓企業盈利。企業隻有持續盈利,才能持續發展永續經營。

《100%盈利模式控制系統》及《量化授權經營模式控制系統》可有效解決企業在初創期、成長期、發展期、轉型期等各個階段所面臨盈利性的管理問題,幫助您的企業長足發展,蓬勃興旺。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行天下,以信而緻遠。我是您的思考源,著名咨詢專家,曾服務于世界頂尖咨詢公司,現深圳市三人行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咨詢李桉華老師,三人行管理咨詢《100%盈利模式落地專家》,才是您身邊真正的盈利模式深層落地專家。正确的選擇決定正确的方向,更早的選擇決定更早的成功,三人行管理咨詢願與您一同啟航圓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