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受資立于狂瀾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零态LT

當地時間,3月24日上午,美國國會大廈2123會議廳,座無虛席。

大洋彼岸,北京已至深夜,數億圈内人士一夜難眠,觀看直播。

這是一場備受關注的聽證會,早在一個月前,TikTok CEO周受資出席聽證會的消息傳出,就吸引了頗多目光。作為TikTok CEO,周受資鮮少在公開場合露面。加入位元組跳動前,他曾在高盛、DST有過網際網路行業融資的豐富經曆,後又通過操盤小米上市一戰成名。

而當下,周受資正在為TikTok而戰,在這場長達五個多小時的聽證會上,美國兩黨議員針對一系列問題提出極其尖銳的質問,這些問題包括但不限于TikTok的資料安全、兒童保護以及與中國的關系等。

然而,留給周受資解釋回答的時間卻并不多,整場聽證會除開場少有的六分鐘陳述外,周受資不發言斷被強勢打斷,常常被迫以“YES”或“NO”予以回答。

一場“惹人矚目”的聽證會,也再度讓TikTok的命運變得撲朔迷離。‍‍

至少該“讓他說話”

聽證會召開前夕,周受資在TikTok上釋出了一條短視訊。

不同于聽證會上的身着西服,表情嚴肅,生活裡的周受資顯得格外活潑。

在這條短視訊裡,他身着衛衣外套和牛仔褲,用昂揚的音調強調TikTok對于美國使用者的重要性。同時,他也提到,“本周晚些時候,我将在國會作證分享我們在保護美國人使用該應用程式方面所做的一切。”截至目前,這條短視訊已經收獲超過16萬點贊。

不過可惜的是,周受資并沒有能在聽證會上說完他想說的,更不要談打動美國政客了。

周受資在聽證會上的表現讓不少人聯想到此前出席聽證會的紮克伯格,以及豐田章男。比起後兩者,周受資的影響力可能還略顯渺小,但這并不能阻礙TikTok在美國,乃至全球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比起紮克伯格推卸責任、隐瞞真相,豐田章男低聲下氣、流淚忏悔,周受資的表現可以說可圈可點,足夠沉着冷靜,又不卑不亢。

周受資展現出他對TikTok業務和市場的專業主義,同時表達了自己對美國法律和社會價值的尊重和了解。他既堅持了自己對TikTok合法營運和發展前景的信心和決心,又表示了自己願意與美國政府和社會各界進行溝通和合作。

在質詢開始前的陳述中,周受資介紹了其個人的新加坡身份和美國經曆,試圖打動人心和拉近距離。他還介紹了TikTok的情況,全球月活超過10億,美國月活使用者為1.5億。在美國有近7000名員工。

盡管如此,周受資在聽證會上仍非常艱難。

這場聽證會讓美國兩黨表現出罕見的團結一緻,《紐約時報》在報道中更是稱,一位共和黨議員告訴周受資,這位首席執行官激發了三四年未見的政治團結。

面對50名議員的盤問,周受資的回答卻被頻頻打斷。盡管如此,周受資還是對諸多問題作出回應。

比如,關于資料安全問題,周受資在回答中反複提到 “得克薩斯計劃”。這是一項始于2021年的項目,按其規劃,美國使用者的資料存儲将被全部遷移至甲骨文位于得州的資料中心,并通過一套複雜的公司設定保證自己的運作能得到有效監管,以打消美國政府的疑慮。

但在場議員明顯不買賬。來自得克薩斯州共和黨的議員直接向他喊話:“請改個名字,‘得克薩斯’ 不是一個合适的名字,我們主張自由和透明,我們不想要你的項目。”

周受資的表現不能說是完美,卻也足夠态度誠懇,條理清晰。但結果也很顯然,他沒能改變美國議員的态度。聽證會結束不久,周受資就在位元組跳動内部釋出了一封内部信,闡述聽證會情況。

信中,他坦言,五個小時的聽證會,“充滿挑戰”“沒留下太多澄清事實的空間”。同時,周在信中強調,TikTok要重申自己的承諾,例如保護青少年安全、保證資料通路權限、堅守言論自由等。

從小米到TikTok最艱難時刻來臨‍‍‍

1983年出生的周受資,和張一鳴同歲,剛剛邁入不惑之年。

這次聽證會以前,周受資在圈内的名氣已然不小。出生于新加坡的他先後在英國倫敦大學、哈佛商學院就讀,早年曾在知名投資機構高盛擔任投行分析師。

但讓周受資開始展露頭角的還要屬他在DST的經曆,後者是俄羅斯最大的風險投資基金。周受資在DST期間,參與了小米、京東、阿裡巴巴等一衆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融資。

真正讓他成名的毫無疑問是操盤小米的上市。完成小米上市任務後,他在2019年11月輪崗擔任小米國際部總裁,并帶領小米在海外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

2020年,周受資成為小米最年輕的合夥人,雷軍授予他1億股權期權,10年有效期,任誰都能看出雷軍想留下周受資。但周受資需要更廣闊的舞台,2021年3月,他離開小米,加入位元組跳動。有小道消息還稱,馬化騰曾經也試圖拉攏過周受資到騰訊,真假姑且不論,外界對周受資的能力認可度不容質疑。

此番出席聽證會,讓這位年僅四十的CEO成為全世界的關注焦點,給外界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儒雅,以及“帥氣”。實際上,在小米時期,周受資就被調侃為僅次于雷軍的“第二帥”。

可以說,周受資是一位真正的“高富帥”操盤手,他有着豐富的投行和VC經驗,對資本市場和TMT行業有着深刻的認知和了解,也有着成功帶領企業上市和拓展海外市場的實戰能力。

事實上,周受資和位元組早在2013年就曾結緣。在他主導下,DST參與了位元組跳動的B輪融資。當時,位元組跳動剛剛成立不足一年,還沒有吸引到外界太多目光。

不得不說,周受資的眼光還是相當不錯。作為DST中國市場的負責人,他發現這款名叫“今日頭條”的新聞聚合應用,短短一年多時間裡就吸引了數千萬使用者。這吸引到他極大興趣,同張一鳴建立聯系,進行了多次會面交流。最終,DST以1億美元的價格投資了今日頭條,成為其最大的外部股東之一。

2015年,周受資加入小米後,在兩者間牽線搭橋促成兩家公司在内容、廣告、電商等多層面的深度合作。

雷軍曾表示:“周受資是他見過最傑出的投資人之一。”

周受資說,“很多人低估了埋頭苦幹的重要性。”

早在高盛時期,周受資的工作強度就非常之大,淩晨一兩點下班是家常便飯,通宵達旦也不稀奇。舉個例子,DST時期,周受資用一年時間結識了中國20多家頂級金融咨詢機構的合夥人,其中包括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後者向周受資介紹了京東,并安排了DST與劉強東的見面。

2018年1月13日,在準備小米上市時,周受資還發了一條微網誌,“我特别喜歡我們内部的一張圖。”下面的配圖上有一句話,“未來一年,連睡覺都是浪費時間。

有人調侃,馬雲把CFO當成接班人輪崗培養,結果張勇成功了;雷軍把CFO也當接班人去輪崗培養,結果周受資跑了。

加入位元組跳動初期,周受資擔任的職位仍然是CFO。但僅兩個月後,這位CFO就轉到TikTok臨危受命。有媒體在文中這樣寫道,“周受資,在位元組跳動最需要他的時候,填了上去”。

但周受資擔任TikTok CEO将近兩年以來,TikTok的危機仍然未能解決,反倒更加棘手。

周受資,以及TikTok,都正經曆着最艱難時刻。

TikTok在美生死難蔔‍‍‍

TikTok的危機始于2019年。

當年10月,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馬爾科·盧比奧,要求CFIUS(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對TikTok收購Musical.ly進行調查,理由是此筆交易可能“威脅國土安全”。此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位元組跳動聘請了大量遊說者與美國國會以及立法人員溝通,但結果并不如意。

2020年,特朗普曾試圖禁止TikTok進入蘋果和谷歌應用商店,除非它被出售給美國買家,但最終沒有成功。當年9月,TikTok提出“得克薩斯計劃”,即由甲骨文存儲和稽核TikTok的美國資料,以保護使用者隐私,這也是周受資在本次聽證會上多次提及的項目。

特朗普在離開白宮前,簽發了關于 TikTok 的行政令。但很快,時間來到2021年,拜登上台後撤銷了此前特朗普的封禁令。不過,這并不意味着TikTok進入了避風港。一位業内人士表示,比起特朗普有些“離譜”的操作,拜登的做法更具殺傷力。

不同于特朗普,拜登在美國政府體系任職超過50年,更習慣于合理合法地達到目的。就在撤回特朗普行政令的同時,拜登責令商務部牽頭針對“相關”應用進行全面審查。

自2023年以來,TikTok在美國的危機愈演愈烈:2月27日,美國白宮要求聯邦政府解除安裝TikTok;3月1日,美國衆議院外交委員會以24票對16票推出《資料法》(DATAAct)。據财新報道,該法案拟授予美國總統禁用包括TikTok在内的外國APP的權力,可制裁與TikTok或其他中國APP有關的企業。

此外,美國參議院還推出限制法案(RESTRICT Act),授權美國商務部長審查和禁止美國人與外國對手之間的某些交易,重點是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資訊和通信技術 (ICT)。該法案雖然沒有點名 TikTok,但在起草該法案時,它顯然是被考慮在内的公司之一。

上述兩部法案還有待美國國會參衆兩院投票通過。盡管如此,這一系列事件意味着,美國對TikTok的新一輪制裁比以往更加猛烈。而周受資在聽證會遭遇的“禮遇”也表明,TikTok的危機遠非一場會議可以解決。

事實上,無論周受資在聽證會上表現如何,故事的結局或許早就寫在法案中。

而TikTok的危機還不止于此,近一個月以來,3月10日,比利時政府、歐盟委員會、英國内閣先後發起政府裝置禁用TikTok的措施。

“無論如何,受資在聽證會上的表現和努力都足夠好。”一位位元組跳動員工如是稱贊。

但美國政府針對TikTok的禁令已經箭在弦上,在最終定格以前,TikTok還有些許時間周旋。

零态LT在過往文章《TikTok“沒有”CEO|出海專題》中就曾分析,作為TikTok明面上的CEO,周受資最重要的職責可能并不是做好産品,而是周旋于中西方間,做好TikTok的“保衛”工作。此次聽證會結束以後,留給周受資的工作還有很多,但時間似乎已經不多。

作為中國網際網路出海最成功的産品,TikTok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作為旁觀者,隻能予以最誠摯的祝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