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戈登摩爾與半導體黑暗森林

1

在美國計算機曆史博物館裡有一個特别的展位。

這個展位上展示的并不是計算機曆史上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硬體或者技術,而是一個預判。

它叫Moore’s Law,中文一般稱之為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名為定律,實際上卻并不是對自然規律的總結歸納,而是一個行業預期。

1965年,戈登·摩爾在《電子》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認為半導體的發展速度是指數級的,內建電路上可容納的半導體數目每年都會增加一倍,價格會下降一半。

這個預判後來屢次成為現實,是以被稱為“摩爾定律”。

和後來摩爾定律在行業中的地位相反,當摩爾公開這個判斷的時候,大家都懷疑這個小夥子學沒學過數學。

指數級增長,那半導體的量級很快就會達到一個恐怖的數字,第一年大家往上面放2個半導體,20年後就會變成100萬個半導體。

在這麼小一個小方塊上塞100萬個半導體,是瘋了麼?

後來的曆史卻證明了摩爾并不是不懂數學,隻是大衆對電子技術的發展過于缺乏想象力。

2020年時,蘋果A14晶片上的半導體數量是118億。

2

相比起他的兩個夥伴,戈登·摩爾的一生平淡的像一篇中學生作文。

1929年,戈登·摩爾出生于舊金山北部的佩斯卡迪諾,上學之後,戈登摩爾一度積極參與社團活動,試圖成為校園體育小達人,最多時同時參加了四個運動隊。

幸好,戈登·摩爾運動天賦不佳。

意識到繼續搞運動死路一條的他,開始好好學習。

這一學,學神本質就壓不住了,隻用了一年,他就以讓學渣哭泣的速度成為了全家第一個大學生,輾轉進入了加州伯克利大學讀書。

在認真學習幾年後,他拿到了實體化學的博士學位,進入約翰·霍普斯金大學搞研究。

大概是連他自己也覺得這種踏踏實實規規矩矩好好讀書一點一點升學工作的故事太無聊了,戈登·摩爾在幹了兩年後終于有了别樣的想法。

大丈夫生于天地間,豈可天天水論文度日?

于是當諾貝爾實體學獎獲得者威廉·肖克利邀請他去創業的時候,他果斷出走,成為了肖克利半導體公司的一員。

關于肖克利和“仙童八叛逆”的故事,網絡上到處都是是以這裡不再贅述。

在“仙童八叛逆”裡,戈登·摩爾主要負責研發,是所謂的技術大拿。

這位技術大拿成天泡實驗室,研究晶片,一不留神就發現了一個規律:半導體的複雜結構好像是指數級成長的哎!

于是在1965年,戈登·摩爾通過總結技術經驗,得出了“摩爾定律”,并将它發表在了《電子》雜志上。

那時的半導體行業還沒意識到,自己即将迎來一個親爹。

3

如果隻是一個技術人員在雜志上嘴炮,那麼哪怕他說對了也不至于對行業産生天翻地覆地影響。

但戈登·摩爾創業了。

在仙童半導體成立十年後,戈登·摩爾和他的好兄弟諾伊斯跑出來單飛,成立了一家新公司。

公司名叫Intel——英特爾。

老闆對行業做出了預判,那公司肯定會按照這個預判來執行。

畢竟老闆給你發工資。

不巧的是,英特爾掌握了核心科技,成功主導了半導體行業。

這一下,整個半導體行業發現自己頭上多了一條法則。

很多人不了解為什麼“摩爾定律”這種橫看豎看都是拍腦門的預測可以推動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原因很簡單:因為摩爾無形中給所有同行業的人構築了一個行業标準。

整個半導體行業就是一片黑暗森林,大家要在這片森林裡競争,但因為行業發展太快,大家對技術發展的程度缺乏普遍認知,到底以什麼标準開發隻能打提前量。

但沒有一個統一的标準,那别家公司技術到底發展到什麼程度就隻能靠猜,因為大家都不會講實話。

當摩爾開口前,這片森林處于一種充滿随機性的波動狀态。

有可能你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結果一推出市場被别人摁在地上摩擦摩擦。

也有可能有人懷疑别人做出了跨時代神器,拼命卷技術堆料,然後因為步子太大把自己蛋扯爆,索尼就特别懂這一套。

最生氣的是後來發現自己做半成品就能赢。

甚至我們帶入一下資本的立場會發現,不發展比發展好得多。

去年的貨都沒賣完,我再大力怼技術把自己的存貨淘汰掉,我是不是潔廁靈喝多了,要背叛自己的屁股?

對半導體這樣剛剛興起的行業來說,他們要面對的是一個充滿了厮殺、混沌、算計,注定要在崩盤中探索前路的黑暗森林。

摩爾定律降臨于此,為這片森林帶來了規矩。

當摩爾開口後,你做到,做不到,都必須要考慮别家會不會做到。

哪怕隻有一家把摩爾的拍腦門當了真,也會導緻他們造成代差級壓制,直接把自己從市場上驅逐出去。

你想從事這行,就不得不跟,不得不把自己的半導體數翻倍,才能獲得競争的入場資格。

關鍵是,一定有一家企業把這個标準當真。

那就是摩爾掌控的英特爾自己。

隻要英特爾還把自己總裁拍腦門得出的規律當成金科玉律,别人就不得不跟着做,做不到就一定比英特爾差。

想在半導體這個行業裡競争,你就必須要把摩爾定律放在心上,當成一種行業标注,一種準入門檻。

以此來要求自己進步。

這就是這片森林的第一生存法則。

4

不同于地球上大部分商業明星,戈登·摩爾的個人傳記裡很少有表達這個人性格的部分,連“小時候被鄰居家小孩的玩具刺激到學化學”這個資料看起來都像硬貼上去的。

在他的傳記裡,絕大部分篇幅,都在講這個人怎麼搞技術。

摩爾的夥伴諾伊斯則不同,諾伊斯很難沉下心來專心搞開發,他在創業階段熱情滿滿,在事業有成之後就又進入了擺爛狀态。

于是在Intel創立6年後,諾伊斯選擇卸任,将總裁和CEO之位交給了戈登·摩爾。

戈登·摩爾繼位後按部就班的發展,一步一步把英特爾帶上了巨頭之位。

尤其是在面對日本半導體行業挑戰的時候改換賽道,提前布局PC市場,梭哈CPU技術的操作,奠定了如今英特爾帝國的基礎。

一直到1989年退休,戈登摩爾一直牢牢掌控着英特爾。

其實戈登·摩爾在這之後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工作動力,常常表示扶我起來我還能再帶一下隊。

但是他在成立英特爾的時候給自己挖了一個坑。

大概是被仙童的老年人政治氣得要斷氣,戈登·摩爾和諾伊斯在成立之初就定下了一條規矩:

公司裡要是有活到72歲還沒死的老古董,必須強制退休。

戈登摩爾失算了,他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身為一個熱愛體育運動的有錢人,到底多麼能卷。

是以後來他雖然堅持在公司事務上投票,但他投票無效。

堪稱我搞我自己。

在引領Intel的歲月裡,戈登·摩爾從未停止過創新,他堅定地貫徹着摩爾定律,讓它成為整個半導體行業上空的一種規則。

其實“摩爾定律”本身并不嚴謹,摩爾本人就兩次修訂過半導體性能翻倍的時間估算,第一次将“每年翻番”改成了“兩年翻番”,第二次将時間又改成了18個月。

甚至在今天,無數人高呼摩爾定律已死。

但不管是多麼不嚴謹的規則也是規則,有行業标準好過沒有标準。

很有可能,正是因為有這條死線在這裡壓着,半導體行業,我們整個資訊時代的發展才會以如此離譜的速度進行。

而在這個時刻,戈登·摩爾,這位半導體行業真正的開拓者,在家中安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這位一生都在推動技術進步,專注在研發上的老人已經完成了他的曆史使命。

也許摩爾定律會失效,也許它會換一種方式繼續延續,但過去在摩爾定律指導下高速發展的半導體行業,以及經由半導體發展而發生巨大改變的這個世界,已經存在于這裡。

我們享受了發展的成果,也不要忘了半導體黑暗森林裡的那道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