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晨不吐口水,午不洩精水,晚不流汗水”是啥意思?中老年要重視

作者:中醫科李醫生

人到中老年,一邊是生理機能正常衰退,精氣神不濟,一邊是希望益壽延年,想多享受幾年。現實的沖突催發了衆多養生理念,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見,囊括了飲食、防病、心态、運動等諸多方面,流傳較廣的是“晨不吐口水,午不洩精水,晚不流汗水”。

“晨不吐口水,午不洩精水,晚不流汗水”是啥意思?中老年要重視

“晨不吐口水,午不洩精水,晚不流汗水”來自民間俗語,或是從中醫典籍裡總結而成,明确了早、中、晚三個時間段的養生禁忌。口水、精水、汗水均是人的體液,它們分别代表什麼意思?現代有什麼指導意義?

1、晨不吐口水。

口水,古代稱玉泉、天河水,學名是津液、唾液,流出嘴巴的叫“涎水”。中醫有“一分津液、一分生機”的說法,可見口水是養生不可忽視的方面。

“晨不吐口水,午不洩精水,晚不流汗水”是啥意思?中老年要重視

口水分泌于口腔唾液腺,來自于人體兩個重要髒器。清稀的口水,由脾所生,脾是後天之本;稠厚的口水,由腎所生,腎是先天之本。但口水不是痰液,口水可重複利用,痰液是人體廢物,兩者有本質差別。

人體經過一個晚上休息,陽氣補充完善,早晨的陽氣飽滿充足,陽氣的主要支撐就是脾腎之氣。中醫有“腎液為唾”的說法,說明口水和腎氣密切相關。口水吐掉了,就是把腎氣排掉了,咽下去才有利于養腎益脾。

“晨不吐口水,午不洩精水,晚不流汗水”是啥意思?中老年要重視

現代研究顯示,唾液成分99%是水分,剩餘1%含電解質、溶菌酶、無機鹽、免疫球蛋白、澱粉酶等有益成分,吐掉是可惜的,亂吐口水也有損形象。

延伸看有兩層含義:

一是有的中老年人睡眠中經常流涎水,反複出現這些現象,要注意查清三個問題:是不是口腔發炎,是不是有帕金森疾病,是不是腦血栓預警。

“晨不吐口水,午不洩精水,晚不流汗水”是啥意思?中老年要重視

二是口水還有“口角”的含義,一日之計在于晨,大清早的吵架,影響好心情,破壞運氣和健康,要盡量避免。

2、午不洩精水。

精水,有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它們都與腎髒聯系緊密,《黃帝内經》認為精水藏于五髒,流歸于腎,又轉化為生殖之精,可繁衍後代。無論是先天之精還是後天之精,缺乏都引起精虛不足之症,進而邪崇漸生而緻病。

“晨不吐口水,午不洩精水,晚不流汗水”是啥意思?中老年要重視

精水一般指生殖之精,可繁衍後代、促進發育、生髓化血,最常見是“傷精”問題,中醫把病症叫“腎虧、腎虛”,症見頭暈耳鳴、脫發齒松、乏力健忘、腰酸腿軟、四肢冰冷、不孕不育等,也是與陽氣息息相關。

中午是人體陽氣最盛時段,此時應維持和固守,以短暫休息為好,而不是做洩瀉陽氣的事情,最常見的是夫妻生活,讓陽氣耗損。經常這樣做,陽虛問題就出來了。

“晨不吐口水,午不洩精水,晚不流汗水”是啥意思?中老年要重視

延伸看有兩層含義:

一是午餐後大量血液供給腸胃消化,此時應注意休息,而不是讓生殖系統和消化系統争氣血,否則會幹擾和打亂消化系統運轉,時間一長就出現消化問題。

二是中午行夫妻生活,下午的工作、勞作受影響,不僅傷身,還影響工作效率。

3、晚不流汗水。

流汗是人體正常生理現象,中醫認為“汗血同源”、“汗為心之液”。汗由津液所化,越是大汗,越會大量耗散津液,傷血、傷心氣和心陽。

“晨不吐口水,午不洩精水,晚不流汗水”是啥意思?中老年要重視

汗液的正常排洩,有利于加快循環代謝,控制血壓,促進消化和排洩,提高免疫力,但運動的時機有講究,否則會傷陽氣。

有的人喜歡晚上運動,特别是21時之後,此時按人體運作規律,屬于氣血收斂,準備睡眠之時。選擇此時運動,很容易引起氣血不足。

“晨不吐口水,午不洩精水,晚不流汗水”是啥意思?中老年要重視

現代研究表明,晚間荷爾蒙随着運動大量分泌,神經高度興奮,反而會影響睡眠。而且如果室外運動大量出汗,氣溫較低時容易受涼,反而讓身體受損。

延伸看有兩層含義:

一是要順應天時,到點休息滋陰養陽,不要熬夜和晚睡,因為它們會蒸耗陽氣。

“晨不吐口水,午不洩精水,晚不流汗水”是啥意思?中老年要重視

二是關注睡眠情況,如果睡眠中出現盜汗、冷汗等情形,要分析是不是更年期綜合征、甲亢、惡性良性腫瘤迹象等情形。

“晨不吐口水,午不洩精水,晚不流汗水”,3個時機都與陽氣有關聯,中老年人要長壽,要多護陽氣,補陽氣,而不是洩陽、損陽。

中老年人陽氣不足,一般有6個表現:

體重虛胖或偏瘦,不達标。

聲音中氣不足,軟綿無力,說話時間長就喘不過氣。

“晨不吐口水,午不洩精水,晚不流汗水”是啥意思?中老年要重視

睡不好,睡眠易驚醒,半夜醒來睡不着。

牙齒松動和脫落,食物咬不動,吃不了。

腰腿不便,走點路、爬一下樓梯就氣喘乏力。

便秘或腹瀉慢慢多起來,有時起夜頻繁。

養足陽氣,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注重飲食和心态平衡,改掉不良嗜好和習慣,注意避免養生誤區和偏見,比如:沒事亂吃補藥,偏聽偏信養生流言,胡亂補鈣補鋅補鐵,過量運動,亂清血管等等。處理不好,反而成為養生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