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是啥意思?中老年要重视

作者:中医科李医生

人到中老年,一边是生理机能正常衰退,精气神不济,一边是希望益寿延年,想多享受几年。现实的矛盾催发了众多养生理念,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囊括了饮食、防病、心态、运动等诸多方面,流传较广的是“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

“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是啥意思?中老年要重视

“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来自民间俗语,或是从中医典籍里总结而成,明确了早、中、晚三个时间段的养生禁忌。口水、精水、汗水均是人的体液,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现代有什么指导意义?

1、晨不吐口水。

口水,古代称玉泉、天河水,学名是津液、唾液,流出嘴巴的叫“涎水”。中医有“一分津液、一分生机”的说法,可见口水是养生不可忽视的方面。

“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是啥意思?中老年要重视

口水分泌于口腔唾液腺,来自于人体两个重要脏器。清稀的口水,由脾所生,脾是后天之本;稠厚的口水,由肾所生,肾是先天之本。但口水不是痰液,口水可重复利用,痰液是人体废物,两者有本质区别。

人体经过一个晚上休息,阳气补充完善,早晨的阳气饱满充足,阳气的主要支撑就是脾肾之气。中医有“肾液为唾”的说法,说明口水和肾气密切相关。口水吐掉了,就是把肾气排掉了,咽下去才有利于养肾益脾。

“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是啥意思?中老年要重视

现代研究显示,唾液成分99%是水分,剩余1%含电解质、溶菌酶、无机盐、免疫球蛋白、淀粉酶等有益成分,吐掉是可惜的,乱吐口水也有损形象。

延伸看有两层含义:

一是有的中老年人睡眠中经常流涎水,反复出现这些现象,要注意查清三个问题:是不是口腔炎症,是不是有帕金森疾病,是不是脑血栓预警。

“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是啥意思?中老年要重视

二是口水还有“口角”的含义,一日之计在于晨,大清早的吵架,影响好心情,破坏运气和健康,要尽量避免。

2、午不泄精水。

精水,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它们都与肾脏联系紧密,《黄帝内经》认为精水藏于五脏,流归于肾,又转化为生殖之精,可繁衍后代。无论是先天之精还是后天之精,缺乏都引起精虚不足之症,进而邪崇渐生而致病。

“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是啥意思?中老年要重视

精水一般指生殖之精,可繁衍后代、促进发育、生髓化血,最常见是“伤精”问题,中医把病症叫“肾亏、肾虚”,症见头晕耳鸣、脱发齿松、乏力健忘、腰酸腿软、四肢冰冷、不孕不育等,也是与阳气息息相关。

中午是人体阳气最盛时段,此时应维持和固守,以短暂休息为好,而不是做泄泻阳气的事情,最常见的是夫妻生活,让阳气耗损。经常这样做,阳虚问题就出来了。

“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是啥意思?中老年要重视

延伸看有两层含义:

一是午餐后大量血液供给肠胃消化,此时应注意休息,而不是让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争气血,否则会干扰和打乱消化系统运转,时间一长就出现消化问题。

二是中午行夫妻生活,下午的工作、劳作受影响,不仅伤身,还影响工作效率。

3、晚不流汗水。

流汗是人体正常生理现象,中医认为“汗血同源”、“汗为心之液”。汗由津液所化,越是大汗,越会大量耗散津液,伤血、伤心气和心阳。

“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是啥意思?中老年要重视

汗液的正常排泄,有利于加快循环代谢,控制血压,促进消化和排泄,提高免疫力,但运动的时机有讲究,否则会伤阳气。

有的人喜欢晚上运动,特别是21时之后,此时按人体运行规律,属于气血收敛,准备睡眠之时。选择此时运动,很容易引起气血不足。

“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是啥意思?中老年要重视

现代研究表明,晚间荷尔蒙随着运动大量分泌,神经高度兴奋,反而会影响睡眠。而且如果室外运动大量出汗,气温较低时容易受凉,反而让身体受损。

延伸看有两层含义:

一是要顺应天时,到点休息滋阴养阳,不要熬夜和晚睡,因为它们会蒸耗阳气。

“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是啥意思?中老年要重视

二是关注睡眠情况,如果睡眠中出现盗汗、冷汗等情形,要分析是不是更年期综合征、甲亢、肿瘤迹象等情形。

“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3个时机都与阳气有关联,中老年人要长寿,要多护阳气,补阳气,而不是泄阳、损阳。

中老年人阳气不足,一般有6个表现:

体重虚胖或偏瘦,不达标。

声音中气不足,软绵无力,说话时间长就喘不过气。

“晨不吐口水,午不泄精水,晚不流汗水”是啥意思?中老年要重视

睡不好,睡眠易惊醒,半夜醒来睡不着。

牙齿松动和脱落,食物咬不动,吃不了。

腰腿不便,走点路、爬一下楼梯就气喘乏力。

便秘或腹泻慢慢多起来,有时起夜频繁。

养足阳气,从改善生活习惯开始,注重饮食和心态平衡,改掉不良嗜好和习惯,注意避免养生误区和偏见,比如:没事乱吃补药,偏听偏信养生流言,胡乱补钙补锌补铁,过量运动,乱清血管等等。处理不好,反而成为养生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