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晶片“黃埔軍校”又将收獲一個IPO,小米、華為聯手投資

創業邦(ichuangyebang)原創

作者丨巴裡

編輯丨及轶嵘

題圖丨圖蟲創意

作為移動智能終端的核心零部件,射頻前端晶片是終端通信的基礎,一直被譽為模拟晶片皇冠上的明珠。

但由于技術難度高,研發時間長,美國Skyworks(思佳訊)、美國Qorvo(威訊)、美國博通、日本村田這四家國外廠商就把持了全球射頻前端市場近六成的份額。

在國内,在飛骧科技和慧智微闖關科創闆的同時,昂瑞微也正式啟動上市。

據悉,國内射頻前端晶片企業北京昂瑞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昂瑞微”)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備案獲證監局登記受理。

昂瑞微背後,不乏華為旗下哈勃投資、小米、聯想創投、華登國際等知名投資機構。

此前,小米、華為已經聯手投出高性能模拟晶片商納芯微、車載通訊晶片商裕太微等公司,并實作IPO。

值得注意的是,昂瑞微董事長錢永學曾出自被稱為中國晶片界“黃埔軍校”的展銳系。

據創業邦統計,從展銳系走出的創業公司已超過30家。不僅如此,就連元禾璞華管理合夥人陳大同、武嶽峰資本創始合夥人武平等投資界大佬也出自展銳系。

昂瑞微董事長 錢永學,圖源:昂瑞微公衆号

小米、華為又聯手投出一個IPO

昂瑞微的掌門人錢永學,是一個擁有微波射頻從業經驗20年的“行業老兵”。

1999年,他從湖南大學實體系大學畢業,順利考入中國科學院微電子所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

碩士畢業後,他加入了被譽為開創中國射頻晶片先河的銳迪科(RDA)。

在當時的2G/3G時代,中國通信晶片公司開始介入,依托中國巨大的市場優勢,不僅培養出華為海思、紫光展銳等優秀的手機處理器晶片廠商,也孕育出了一批優秀的射頻通信晶片企業。

但可惜的是,國内廠家在2G/3G出貨量占比高達95%;在4G方面有30%的出貨量占比,但産品以中低端為主,銷售額占比僅有10%。

試圖改變這一現狀,這也是錢永學決定創業的重要原因。

2012年,楊清華和錢永學聯合創辦中科漢天下。2019年8月,中科漢天下董事長由楊清華變為錢永學,公司名也變更為昂瑞微。

自成立至今,昂瑞微的核心産品線已經擴充至6大類、超400款晶片,每年晶片的出貨量超過10億顆。包括:2G/3G/4G/5G全系列射頻前端、濾波器、物聯網SoC晶片、MCU、模拟信号鍊和電源管理晶片等。

據悉,昂瑞微的産品已經進入榮耀、小米、三星、摩托羅拉、中興、聯想、傳音、華勤、龍旗、聞泰等知名品牌和方案商,近一年來還突破了OPPO、vivo等在内的新客戶。

睿獸分析顯示,成立至今,昂瑞微經曆9輪融資,不乏華為旗下哈勃投資、小米長江産業基金、聯想創投、華登國際等知名機構。

股權結構方面,輔導檔案顯示,昂瑞微目前無控股股東,實控人為錢永學,與孟浩、歐陽毅簽署一緻行動協定,三人合計控制公司約33.97%的股權。

解密中國晶片業的“黃埔軍校”

紫光展銳被稱為晶片界的“黃埔軍校”,在這裡誕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晶片創業者。

其中,更是誕生出“科創闆基帶晶片第一股”翺捷科技、“科創闆TWS第一股”恒玄科技這兩家帶有展銳基因的上市公司。

2001年,武平、陳大同、冀晉、範仁勇和張翔等人聯手創立了展訊通信,武平任CEO,陳大同任CTO。

而銳迪科則是戴保家和魏述然等人于2004年創立的,于2010年11月11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

2014年7月19日,紫光集團宣布以9.07億美元的價格,完成對銳迪科的收購,後又與展訊合并成為現在的紫光展銳。

作為GSM時代的射頻老将,銳迪科在手機通訊、無線連接配接和廣播通信等領域打破了歐美、日本公司的壟斷局面。

資料顯示,銳迪科是當時國内唯一能夠成功設計并大規模量産包括數字基帶、射頻收發器、功率放大器、射頻開關、藍牙、無線、調頻收音等全系列數字及射頻産品的內建電路供應商,可謂是開創了國内基帶的先河。

當時,銳迪科和展訊在數字/模拟電路、射頻系統、功率放大器、信号處理等領域積聚了大量的晶片研發和管理人才。此後,他們中的不少人或是創業,或是成為投資人,繼續在晶片賽道發光發熱。

據創業邦統計,從展銳系走出的創業公司已經超過30家,大部分都集中在射頻領域,其次是人工智能。

例如,翺捷科技是由前銳迪科創始人和CEO戴保家在紫光收購銳迪科之後退出,而後在2015年創立的公司。

成立之後,翺捷科技先後收購了南韓Alphean、江蘇Smart IC、Marvell移動通部門。借此,公司具備了完整的基帶平台研發能力。

睿獸分析顯示,翺捷科技先後完成九輪融資,獲得了來自阿裡巴巴、紅杉中國、高瓴創投、IDG資本、中網投、元禾璞華、TCL創投等數十家機構的追捧。公司已于2022年2月登陸科創闆,目前市值已經超過280億元。

再來看恒玄科技。

張亮曾是銳迪科總裁、工程進階副總裁。2015年開始,張亮成為恒玄科技董事長,分管營運的副總裁趙國光也曾是銳迪科分管生産與營運的副總裁。

這家為TWS耳機、智能音箱等研發音頻晶片的公司,僅僅成立3年就實作扭虧為盈,成立5年淨利潤超6000萬元。

從成立到上市,恒玄科技隻花了五年的時間,創下了國内內建電路設計公司上市最快的速度。

“投資恒玄,主要是因為團隊。”

作為恒玄科技的早期投資人,元禾璞華創始合夥人劉越曾告訴創業邦,“張亮是清華大學微電子專業的大學生,認識之時他在銳迪科當總裁,給人的感覺就是能‘做成事’;此外,可穿戴裝置是大勢所趨,是以恒玄的發展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中國的晶片企業現在已經解決了生存問題,進入到了定義産品的階段。”張亮團隊所具備的超強的産品定義能力,給投資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原展訊董事長、銳迪科董事長李力遊創辦了藍海智能,曾在銳迪科和紫光擔任過多個職位的趙立東創辦了燧原科技,原紫光展銳COO王靖明創辦了思澈科技,紫光展銳CTO仇肖莘創辦了愛芯元智等等。

同時,展銳系還出現了兩位在晶片行業舉足輕重的投資大佬。

早在二十多年前,陳大同曾是展訊通信共同創始人和首任CTO,并将公司帶到納斯達克上市,已經是一位成功的半導體創業者。但他逐漸意識到,國内并不缺半導體創業者,缺的是投半導體的VC。

2009年,陳大同轉型成立了華山資本。從2014年起,陳大同聯合成立清芯華創(元禾璞華的前身),曆史管理基金規模超過100億元,累計投資半導體項目超過150個,收獲了數十家上市公司。

武平也曾是展訊通信聯合創始人,并出任首任CEO。2011年,他與潘建嶽、李峰聯合成立武嶽峰資本,投出了兆易創新和安集微電子等上市公司。

寫在最後

一位熟知展訊的投資人曾總結過其成功的兩大原因:

一是,挂羊頭賣狗肉,從國産替代切入。從世界産業轉移的曆史看,新市場的開辟均從模仿開始。剛涉足新市場一定要等,這關系到初創公司生死存亡問題。做到市場後面還有希望,做到市場前面等市場死路一條;

二是,真正回國創業,接地氣。依靠小公司極快的反應速度和創新能力進行快速疊代,實作快魚吃慢魚的屌絲逆襲。

卓勝微、兆易創新等公司采取的市場政策均為農村包圍市場:從國内開始做,慢慢做出品牌,做到亞非拉,再到歐美。

為什麼展銳系能跑出如此多的創業者?相信他們也深谙這其中的道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