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之是以很難突破,是因為晶片并非砸錢就能搞出來,而我們有些企業家卻習慣了砸錢的方式,蓋房子、修路、修橋、挖隧道,隻要有錢就必定能夠做成事。
一些企業家陷入了這種認知中,是以面對半導體行業,也是比較直接地選擇砸錢,卻忽視了重要的技術攻克環節,對此任正非早就看透了一切。
任正非曾表示,做晶片不僅要砸錢,更要砸數學家、實體學家、化學家。
很可惜,任正非當初發出的這一警告,并沒有引起重視,現在一些企業砸錢造晶片的副作用已經凸顯了。
據官方近日通報,國家監委對紫光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趙偉國涉嫌職務犯罪問題進行立案調查了。
距離趙偉國人間蒸發後時隔8個月,終于傳來了消息,調查結果是涉嫌A錢受賄、為親友非法牟利、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等多條罪名。
作為曾經在半導體行業的國家隊,也是中國最大的半導體企業之一,肩負着振興中國科技産業的責任,如今趙偉國犯罪一事坐實,令不少網友大跌眼鏡。
從業務角度來說,紫光集團曾經以一己之力撐起了國内晶片半邊天,也成為了大陸突破晶片被卡脖子的關鍵一環。
但是這樣一家企業,最終卻因為董事長的犯罪而付諸東流了,為什麼原本是國産晶片“希望之光”的紫光集團,最終卻落得如此境地呢?
我認為,根本原因還得從趙偉國掌管紫光集團後說起,由于他的野心膨脹,最終促使紫光集團出現了大問題。
據了解,趙偉國自2009年正式接管紫光集團經營大權後,短短十多年間,紫光集團的資産規模從2009年的13億到2019年的2978億元,營業收入從不足3億增長到700億。
然而紫光集團如此快速的發展,并非踏實搞研發做晶片而取得的成績,而是趙偉國一門心思地搞并購,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把集團做大。
公開資訊顯示,2013年至2018年期間,短短6年内趙偉國斥資近千億元共投資16家企業,其中晶片領域就有11家,且先後有十多次舉牌上市公司。
最瘋狂的時候,趙偉國曾開價230億美元要收購美國的美光,但此後被美國叫停。
随後趙偉國又對聯發科和台積電産生了興趣,甚至揚言要買下台積電,不過這些投資太過昂貴,最終都不了了之了。
也正是在這一番運作下,紫光集團的市值便快速增長,趙偉國的身價也一度暴漲至250億,因為在巧取豪奪之下,趙偉國控股的公司已經拿下了紫光集團49%的股權。
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趙偉國确實把紫光集團帶向了新高度,也最終因為負債規模過大而轟然倒地,僅僅是因為68.83億元的到期債務違約,紫光集團被銀行起訴而一石激起千層浪。
最終,紫光集團已經因為資不抵債被破産清算了,為了避免優質項目流向外資手裡,國家在暴雷後果斷出手,全盤接管了紫光集團,并在一年内将紫光集團重整完成了。
各項資料被審查的同時,趙偉國最終也淪為了階下囚,不得不令人感到惋惜。
紫光集團原本是一家優質的企業,如果10多年前趙偉國能夠把搞資本并購的錢投入到研發上,那麼現在就不會這麼被動。
美國之是以卡中企的脖子,就是因為在過去數年裡,很多中企打着發展半導體産業的口号去騙補貼,趙偉國就是典型。
另外還有“漢芯一号”事件的陳進,騙走11億科研經費逃竄至美國,武漢弘芯、長沙創芯、成都格芯、濟南泉芯等都因造假而爛尾,這些企業騙走了無數納稅人的錢,給國家造成了嚴重損失。
正如任正非所說,卡脖子的根本就不是美國人,而是我們自己人。如果我們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中國半導體産業發展确實會遇到很多的阻力。
是以面對晶片相關的項目,我們一定要進行嚴格審查,資本家總是會在一些重點項目上投機倒把,過去已經造成了大批資産流失,希望未來不會再有紫光集團這樣的問題發生。同意觀點請點贊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