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資産階級革命的過程以及意義

作者:小龍文史哲

自新航路開辟以來,英法西葡等列強争先走上了殖民掠奪的道路,列強之間為了争搶殖民地,不惜爆發了許多次世界範圍内的戰争,其中最著名的當屬1756-1763年的七年戰争。這場戰争中英國成為了最大的赢家,法國在《巴黎和約》中被迫将整個加拿大割讓給英國,并從整個印度撤出,隻保留5個市鎮,英國成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邁向日不落帝國的傳奇。

但英國将這次的戰争的戰費轉嫁在北美殖民州身上,引起了當地居民的不滿。七年戰争後沒多久,不堪壓迫的北美殖民地人民發動了起義,美國獨立戰争(也稱美國資産階級革命)正式爆發。

美國資産階級革命的過程以及意義

然而最初殖民地内部甚至也沒能統一意見,也并不是所有的人贊成暴力革命。他們之間分裂成兩個派系,保守主義者和激進主義者。

例如美國人帕特裡克·亨利于1775年在議會上還與保守主義者激烈的辯論:

先生們,不用再徒勞地試圖緩和事态。各位可以高喊和平——但和平并不存在。事實上戰争已經打響!很快,從北方席卷而來的風暴就将帶來隆隆的炮聲!我們的弟兄們已經奔赴戰場!為何我們還在此袖手旁觀?各位先生究竟想要什麼?又能得到什麼?莫非生命如此珍貴,和平如此美好,竟值得我們以鐐铐和奴役為代價來獲得?全能的主啊,快阻止他們吧!我不知道别人将選擇怎樣的道路,但對我來說,不自由,毋甯死!

這就是著名的《不自由,毋甯死》,也選入了高中國文課本,可以說,當時十三殖民地的思想已經能在其中可見一斑。

于是在1774年9月,第一屆大陸會議在費城召開,組止了對英貨的又一次抵制。第二年,當英國軍隊從波士頓前往康科德搜奪那裡的秘密軍需庫時,戰鬥開始了。正是在這次戰鬥中,有人在列克星頓草坪打響了“聲聞全世界的槍聲”。第二月即1775年5月,第二屆大陸會議召開,它需要負責一場真正的戰争,開始招募一支美利堅軍隊。

随着戰鬥的蔓延,要求獨立的情緒不斷高漲。1776年1月,潘恩出版了富有鼓動性的小冊子《常識》。《常識》在殖民地各地得到傳閱。終于在1776年7月4日,美國議會通過了《獨立宣言》,美國正式誕生,這一日也為美國的國慶日。

1771年決定性的薩拉托加戰役中,美國取得了關鍵性勝利。第二年,法國與美國訂立同盟,向英國宣戰。随後荷蘭和西班牙加入法國一方,而歐洲其他大部分強國則組成武裝中立聯盟,以保護它們的貿易不受英國海軍的攻擊。法國的加入終于促成了英國最後于1781年在約克敦的投降。1783年在巴黎簽訂的和約,正式承認了美利堅合衆國的獨立,其邊疆向西一直伸展到密西西比河。

美國資産階級革命的過程以及意義

從世界史的觀點看,美國革命之是以重要,并不是因為它創造了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是因為它創造了一個新的、不同類型的國家。《獨立宣言》已宣布:“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于是,美國人民在革命期間和革命之後,通過了旨在使這一宣言不僅在紙面上而且在生活中得到實作的種種法律。他們沒收并配置設定了親英分子的大地産,将公民權擴大至所有成年男子(但不包括婦女)都擁有選舉權。許多州政府通過了禁止輸人奴隸的法律。已建的教會被廢除,宗教信仰自由成為國家的法律。十三個州都正式通過了包括人權在内的憲法,這一憲法保證公民天賦的權利。

美國資産階級革命的過程以及意義

這些變化并不像法國革命和俄國革命所帶來的變化那麼廣泛和深刻。然而,美國革命在當時具有深遠的影響。一個獨立的共和國在美洲的建立,在歐洲被廣泛地解釋為:它意味着啟蒙運動的思想是切實可行的——一個民族有可能建立一個國家,有可能制定一種建立在個人權利基礎上的切實可行的政體。于是,美國成為自由和機會的一個象征,作為一塊新的、沒有曆史負擔和枷鎖的大陸而受人羨慕。

參考文獻:《全球通史》、大英百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