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一、幕後的英雄---風險投資

    (1)風險投資不需要抵押,也不需要償還。

    (2)對創業者來講,使用風險投資創業即使失敗,也不會背上債務。

    (3)而對私有企業的投資大緻有兩種,一種是收買長期盈利看好但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比如投資大師巴菲特經常做的就是這件事,他很成功的案例是在美國大保險公司 Geico(原名政府雇員保險公司,Government Employee Insurance Company)快要破産時,百分之百地以超低價收購了該公司,并将其扭虧為盈,進而獲得了幾十倍的收益;另一種是投資到一個新的小技術公司中,将它做大上市或者被其它公司收購。後者就是風險投資的對象。

    (4)現在,美國自己已經消化不了全部的風投資本了,是以這些年美國大的風投公司也開始在海外投資,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投在了中國和印度(歐洲的風投至今仍然很少)。

    (5)運作私募基金要求能夠準确估價一個問題重重的公司、具有高超的談判技巧和資金運作本領,但是最關鍵的是要能擺平勞工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藍領的勞工和工會(因為私募基金一旦收購一個公司,第一件事就是賣掉不良資産和大規模裁員)。從這個角度上講,私募基金是在和魔鬼打交道,但他們是更厲害的魔鬼。

    (6)風險投資則相反,他們是和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打交道,同時他們又是更聰明的人。風險投資的關鍵是能夠準确評估一項技術,并預見未來科技的發展趨勢。是以有人講,風險投資是世界上最好的行業。

    (7)大的風險投資公司每一輪融資的資金都很多,比如紅杉風投一輪基金動辄十幾億美元,如果每家公司隻投資一兩百萬美元,一來沒有這麼多公司可供投資,二來即使有,總合夥人要在幾年裡審查幾千幾萬家公司,也是明顯不現實的,是以它們每一筆投資不能太小;而另一方面,新成立的公司本身都很小,尤其是初期,它們隻需要融資幾十萬甚至幾萬美元就可以了,大風險投資公司就不會參與。對于這些公司的投資就由一類特殊的風險投資商——天使投資人來完成。

    (8)其次,創業的題目不能和主流公司的主要業務撞車。九十年代時,風投公司對軟體公司的創業者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你要做的事情,微軟有沒有可能做?”這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如果回答“可能”,那麼風投基金的總合夥人接下來就會說“既然微軟會做,你們就不必做了。”如果回答是“不會”,那麼總合夥人又會說“既然微軟不做,看來沒必要做,你們做它幹什麼?”二零零零年後,風投公司還是對軟體和網際網路的創業者問這個問題,隻是微軟變成了 Google。這個例子說明,如果創業的項目和微軟和 Google 這樣的公司的業務有可能撞車,那麼失敗的可能性極大。

    (9)這也是著名風險投資公司比小投資公司容易成功的原因之一,前者手中攥着更多更好的管理人才。

    (10)Google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是求職者眼中的熱門公司了,固然有它許多成功之處和吸引人的辦法,以及創始人的魅力,但是還有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它是第一家KPCB和紅杉風投在同一輪一起投資的公司,在此以前,這兩家風投從不同時投一家公司。

    (11)任何一個公司的創辦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當一個被投公司可能前景不妙時,如果投資者對它是控股的,可能會選擇馬上關閉該公司或者賤賣掉,以免血本無歸。這樣,創始人就白忙了一場,是以創始人一定會傾向于繼續挺下去,這時就看誰控制的股權,更準确的講是投票權(Voting Power)多了。當一家公司開始盈利有了起色時,風投會傾向于馬上上市收回投資,而一些創始人則希望将公司做得更大後再上市。投資人和創始人鬧得不歡而散的例子也時常發生,投資人甚至會威脅趕走創始人。

    (12)紅杉風投是迄今為止最大、最成功的風險投資公司。它投資成功的公司占整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市值的十分之一以上,包括蘋果公司、Google 公司、思科公司、甲骨文公司、Yahoo 公司、網景公司和 YouTube 等 IT 巨頭和知名公司。它在美國、中國、印度和以色列有大約五十名合夥人,包括公司的創始人凡倫汀和因為成功投資 Google 而被稱為風投之王的麥克.莫利茲(Michael Moritz)。

    (13)KPCB 成功投資了太陽公司、美國線上(AOL)、康柏電腦、基因科技、Google、Ebay、亞馬遜(Amazon)和網景等著名公司。它投資的科技公司占 Nasdaq 前一百家的十分之一。KPCB 投資效率之高讓人膛目結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