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有友,1955年10月7日出生于法國巴黎,原籍浙江省鹽縣,畢業于哈佛大學和茱莉亞音樂學院。1959年,他受到父親的啟發,學習大提琴,并與家人一起搬到了紐約。1962年,他參加了一場巡回演唱會,以建立華盛頓文化中心,肯尼迪夫婦出席了這次巡演。1971年,16歲的馬有友在紐約卡内基音樂廳舉辦了一場獨奏音樂會。1976年,他畢業于哈佛大學,獲得人類學學位。1985年,他首次獲得格萊美最佳器樂獨奏獎(No Symphony Orchestra)。1991年,哈佛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1998年,《馬有友的巴赫靈感》問世。1999年,他與Barenboin和中東音樂家的中東青年管弦樂團合作,在德國Weima演出,并于同年獲得古爾德獎。2006年,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任命馬友友為聯合國和平使者,同年他獲得了唐·大衛獎。2011年,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在白宮舉行的儀式上向馬英九等人頒發了總統自由勳章,這是美國平民的最高榮譽。2017年18月18日,在美國洛杉矶獲得第59屆格萊美獎最佳世界音樂專輯獎。
1998年,Neoli Classical發行了三張絲綢之路專輯,其他多媒體示範如絲綢之路網站也将推出。同年,他的專輯《馬有友的巴赫靈感》問世。1999年夏天,馬有友與巴倫特指揮家巴倫博因合作,與一群來自中東的年輕音樂家,即在德國魏馬舉行的中東青年管弦樂團"1999年文化之城"合作演出。同年,他10年的專輯《巴西的靈魂》終于問世,并獲得了格萊美獎。2000年春天,《阿巴拉契亞圓舞曲》的續集《阿巴拉契亞之旅》上映。盡管馬有友的音樂影響力各不相同,但他仍然是古典音樂界最暢銷的音樂家,一經發行就登上了Billboard經典暢銷書排行榜,并長期保持在前15名,甚至同時在排行榜上錄制了四張專輯。他還開發了"家庭音樂會",例如在卡内基音樂廳開幕的一系列"家庭音樂會",并在"羅傑先生的鄰居"和"芝麻街"等電視節目中帶領小觀衆進入音樂世界。馬有友盡最大努力為孩子們創造一個音樂空間,以豐富生動的方式讓音樂和創造力成為孩子們生活的一部分。同年,他為電影"卧虎藏龍"演奏了主題曲,這是一把新古典主義小提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音樂獎。2004年春天,馬友友獲得43項格萊美獎。在公衆和媒體的巨大壓力下,維也納國家劇院再次向馬雲發出了邀請。2005年,好萊塢為《星球大戰》等電影配樂的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宣布,他将與馬雲(Friends Ma)合作,為藝妓回憶錄配樂。讓這部電影在2006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不僅會憑借各種電影在表演大獎上大放異彩,在音樂上也已經"領先一步"于其他電影。2006年,馬有友回到家鄉甯波舉辦大提琴獨奏音樂會,雖然這是第一次踏上家鄉甯波的土地,他捧着鮮花,不停地向大家揮手緻意,沒有流浪海外遊客到家鄉的奇特感情。2007年,馬有友和他的"絲綢之路"樂團出席了特奧會開幕式。譚盾為入旗儀式作曲,并擔任現場交響樂指揮。2016年,馬有友仍在從事他的絲綢之路項目。在香港藝術中心音樂廳,為香港管弦樂團2016-2017樂季的開幕演出表演表演了趙琳的大提琴和協奏曲"Degrees"。馬有友、吳炜、于龍,從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出發,先後與西安交響樂團、蘭州交響樂團、新疆愛樂樂團合作,在西安、蘭州、烏魯木齊等地舉辦了三場西部音樂會。11月16日,馬有友的北京巡演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舉行。過去,絲綢之路樂團的巡演主要由中國音樂家吳偉演出,他曾出國各地演出,這次又回到了中國。
評價
他像上帝一樣踢球,因為喬布斯不相信凡人能做到這一點。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古典音樂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有創造力和多樣性的音樂家之一。他的鋼琴總是讓人哭泣,眼睛濕潤,心中充滿了愛和無盡的思念,朋友的音樂使世界連接配接在一起。(史蒂夫·喬布斯,奧巴馬,譚鄧)
他是最常與格萊美獎聯系在一起的中國音樂家,他赢得了17個格萊美獎。特别是,他比其他古典音樂家更與古典音樂家"相容",例如他與朋友的前衛跨界合作,"朋友和朋友:為幸福與和平而歌唱",并輕松獲得格萊美最佳民謠專輯獎。(南京日報)
通過與音樂家的互動,他超越了單一音樂風格的界限。他最大的目标是将音樂變成一種超越世界各地不同種族的交流語言,讓人們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為此,他更多地參與了民族音樂、中國傳統樂器、非洲卡拉哈裡叢林音樂等的研究。從他廣泛而多樣的音樂生涯中,不難了解他不斷尋找和聆聽不同對話方式和個人藝術成長以及新的多度。無論是演奏新音樂還是熟悉的曲目,馬友友都在努力尋找激發你想象力的元素。為了發展大提琴演奏曲目,馬有友經常演奏20世紀鮮為人知的大提琴,許多現代作曲家為他量身定做新音樂。他為多位作曲家出道,不僅因為他的作品,也為作曲家的創作過程起着重要作用。(新浪娛樂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