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隔空演奏《月亮頌》,馬友友卸任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藝術總監

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廣州交響樂團和星海音樂廳攜手承辦的2022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于1月23日正式落下帷幕。在當晚舉行的音樂周閉幕音樂會上,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在大洋彼岸以視訊的方式發表深情講話。這是他以藝術總監的身份最後一次參與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以下簡稱“YMCG”)。

隔空演奏《月亮頌》,馬友友卸任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藝術總監

以視訊發表深情講話,“雖然離得很遠,但我們的心在一起”

“小時候,父母教給我一首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今晚,我感覺心裡有點難過,因為(音樂會現場)我們沒有在一起。不過,雖然離得很遠,但我們心是在一起的。我們從音樂裡、大自然裡得到安慰。我看到月亮,你也看到月亮;你表演音樂,我聽到你們的音樂。謝謝大家,再見!”馬友友說。

隔空演奏《月亮頌》,馬友友卸任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藝術總監

音樂會上,曆屆YMCG的學員在指揮家景煥的引領下演奏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田園”,以視訊合奏的方式和馬友友演繹德沃夏克《月亮頌》。他們在景煥的指揮下,演奏僅僅排演數天的貝多芬交響曲,展現出高度的默契;當他們和大洋彼岸的導師馬友友視訊合奏時,又表現出發自内心的真誠、深情而并不哀傷的告白。

隔空演奏《月亮頌》,馬友友卸任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藝術總監

在《月亮頌》演奏之後,著名指揮家、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藝術委員會主席餘隆在視訊緻辭中說:“這是我最喜歡的音樂之一,催人淚下,感人至深,我還記得第一次和友友一起演奏這首作品的情景。今晚是友友以藝術總監身份和YMCG的最後一次音樂會合作,也是友友向觀衆、向青年朋友們道别。然而,‘再見’是暫時的、儀式性的,友友永遠和我們在一起,他也會重新回到YMCG和我們一起演奏。”

隔空演奏《月亮頌》,馬友友卸任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藝術總監

回憶人生三段巨大“轉變”,“每天醒來都要看到希望”

音樂創作、演奏、聆聽的意義,始終是音樂周最關注的話題。

在1月22日播出的音樂周“樂聚·暢談”國際連線上,馬友友、餘隆和2017-2020 YMCG音樂總監邁克爾·斯特恩三位大師再度“上線”,和線上線下的觀衆探索“音樂無界:當下及面向未來的音樂家與音樂生活”,節目受到業内人士和廣大樂迷的高度關注。

隔空演奏《月亮頌》,馬友友卸任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藝術總監

馬友友回憶起了他經曆過的三段巨大的“轉變”。二十多歲的他,事業起步,結婚生子,在事業與家庭的“碰撞”下,他明白到了奉獻、堅持、相信的意義;第二個轉變,是當他要在著名的坦格伍德音樂營成為導師時,他要幫助孩子們走進各自的人生,這段經曆中,他學會了換位思考;第三個轉變,開展絲路計劃項目時,批評不絕于耳:有人說他根本就不懂古典音樂,也有人說他隻是一個文化的“過客”。在不同意見角力中,他學會了與批評共存,從反對意見中汲取經驗。馬友友說,人生在世,難免有起起落落的變化,但每天早上當我們醒來的時候,我們總是要問自己,有沒有看到希望,這種希望不僅關乎個人的安危榮辱,更關乎是否能為他人奉獻自己的力量。

餘隆指出,過去兩年疫情期間,很多人都是用音樂作為心靈慰藉,這是很多音樂家一直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為音樂家找到全新的溝通方式。大家發現,真誠地演奏、真誠地給予、真誠地呈現藝術,賦予了人性最大的魅力。在此期間,很多年輕音樂家勇敢創新,用音樂為困境中的人們撫平創傷,照亮前路。

關于音樂的意義,邁克爾·斯特恩回想起1979年他和他的父親,小提琴大師艾薩克·斯特恩先生到訪中國的情形。他說,父親的内心有一種很深、很強烈的關注,既關注中國的音樂生活,更關注他的觀衆。音樂服務的對象,歸根到底也是人,這是做音樂的初心。

馬友友和他的團隊在與音樂周五年的合作中,向全球青年音樂家張開懷抱,以音樂與文化聯結青年人,增進互信。在馬友友告别音樂周之時,音樂周藝術委員會主席餘隆已經在為未來的音樂周謀劃邀請第二任藝術總監,希望為音樂周注入全新的藝術理念。

隔空演奏《月亮頌》,馬友友卸任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藝術總監

廣州交響樂團團長陳擎表示:“指揮大師餘隆在廣州創辦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的初衷是希望立足大灣區,放眼全球;以音樂為媒介,青年為使者,做好‘中國故事,世界表達’。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将以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廣州為聚點,成為青年人的家園和以樂會友的港灣。”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張素芹

圖/通訊員 李樂為 羅宇罡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劉麗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