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為何受到日本的狂熱推崇?

#曆史開講#

談到三國,那是令無數中國人印象深刻的宏偉時代,無數武将文臣在那時名留青史。

3月3日發售的《卧龍:蒼天隕落》,堪稱整個2023年中國玩家最期待的3A大作之一,去年6月曝光後,它便數次以破圈的姿态登上微網誌、快手、B站等網絡平台的熱搜。遊戲制作組過去推出的2部《仁王》也都是叫好叫座的佳作,開發實力毋庸置疑,但能看出,三國題材才是這款遊戲備受期待的真正原因。

“三國”,為何受到日本的狂熱推崇?

不論《卧龍:蒼天隕落》成績如何,國内的玩家心中始終無法介懷——這又是一部“日本人做的三國作品”。日本對三國的迷戀,也已經遠遠超出了正常狀況下一個國家對異國故事的喜愛程度。

日本的ACG産業遠比真人影視更發達,三國也一向是當時的熱門題材。早在八九十年代,便出現一部耗資15億日元制作的動畫問世,動畫《英雄的黎明》《燃燒的長江》與《遙遠的大地》三部,投拍的重視程度及國民影響力,類似國内90年代央視出品的《西遊記》動畫。首部《英雄的黎明》同名BGM後來也被TVB《天龍八部》等作品使用,在國内也有很高知名度。

在遊戲領域,日本堪稱向世界推廣三國文化的先鋒。一切始于光榮株式會社社長襟川陽一收到的生日禮物:一台個人計算機。光榮從染料公司轉為遊戲公司,并在1985年發售了世界上第一款三國題材電子遊戲《三國志》。

“三國”,為何受到日本的狂熱推崇?

央視94版的《三國演義》電視劇比較金典,當年在國内播出不久,日本的NHK電視台便遠渡重洋,用每集1.5萬美元的價格買下版權,還以每集1萬美元的成本用于日語配音等後期制作,于1995年4月在日本開播,應觀衆要求在3年内播了兩遍。去年劇中關羽的飾演者陸樹銘去世,日推上也有不少網友選擇發文悼念。

1985年《願望》雜志的創刊紀念号便編撰了《三國志:商業學的寶庫》特輯,特輯約稿中有學者提出,松下幸之助正是因善用諸葛亮的謀略戰術使松下電氣成為了大企業。慶應義塾大學教授立間祥介曾整理一份三國研究書目,1979-1987這8年裡三國經管類的出版專著達18種之多。

其實日本對三國的綜合性學術研究至今未停,日本二松學舍大學的中文系教授伊藤晉太郎每年都會發表《日本“三國文化”研究論著目錄》,統計範圍包括各類專著與論文,到2019年為止共有91篇,目前最近的是2021年,在學會連續兩年線上研讨,數量遠不及新冠肺炎爆發前的情況下,依然有46篇。

“三國”,為何受到日本的狂熱推崇?

衆所周知,《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湖南文山翻譯時把書名直接譯成了《通俗三國志》。該譯本的影響起碼持續了兩三百年,到後來日本又興起翻譯毛宗崗本的潮流時,也隻有少數版本會翻譯成《三國演義》,“三國志”就這樣作為史書和小說的共同稱呼被固定了下來,并擴大到代指整個三國題材。

除了可考證的曆史脈絡,日本對三國的喜愛,或許還有些更深層次的文化原因。

三國與日本戰國的人物相似性

其實從曆史上來看,這兩段時期的時間跨度很相近,群雄逐鹿、兵法謀略、武将單挑等要素也相似,更重要的是許多曆史人物甚至可以做到一一對應,是以日本大衆容易接受。

“三國”,為何受到日本的狂熱推崇?

織田信長盤踞京都、天下布武“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白手起家、征伐敵國失敗的豐臣秀吉和劉備有幾分相通,被稱為“軍神”的上杉謙信容易讓人想到武聖關羽……當然,三國之于戰國也是古代,一些戰國人物在自己的活躍時期本來就被冠以三國外号,如竹中半兵衛有“今孔明”之稱,本多忠勝被日本之張飛等等。

求關注,不寒碜[可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