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時代高校教育管理資訊化建設探讨

作者:光明網

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領域帶來了全新的變革,以大資料為首的資訊化技術正在對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産生沖擊。高校傳統的教育管理思維與模式已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迫使高校不斷的對教育管理創新優化。資訊化時代,大資料的應用加快了大陸高校教育管理的發展與完善,對高校建構全新的資訊化教育管理模式,實作教育方式、教學資源、教師發展、學生管理的資訊化目标有着重要的推動作用。目前大陸大部分的高校都已經開展了基于大資料技術的教育管理資訊化建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地推動了高校的發展,提高教學品質。但是,随着資訊化技術的創新突破,為高校的教育管理資訊化建設帶來了進步的空間,是以,如何進一步加強高校的教育管理資訊化建設,建構新時代的符合高校特色和實際需求的教育管理資訊化模式成為教育領域重點關注的問題。推動高校教育管理的資訊化建設,是高校實作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大資料時代,資訊化技術為高校的教育管理改革提供了技術支援,對提高高校教育管理的成效有着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大資料時代背景下,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逐漸向着資訊化轉變,通過收集學生的相關學習資料資訊、對教師或課程的真實評價資訊等,可以有效的了解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的需求,進而制定科學合理的教育管理措施。另外,大資料的應用還能夠進一步推動高校教育管理的資訊化發展,保持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優化教育管理方式,提高教育管理水準,促進學校穩定持續健康的發展。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高品質的教學是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基礎。教學回報作為高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對教學品質的提高、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成效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效教育管理資訊化建設過程中,建構并完善以大資料為核心的教學回報機制,是提高教學品質的重要保障。首先,通過大資料回報機制可以實作對教師及課堂教學的網上評價,對教學課程進行工作客觀的評價,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掌握教師的優點與不足,進而不斷地調整教學計劃、教學目标和教學内容。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大資料平台不斷地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并借鑒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優化自身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水準。最後,通過教學回報機制,教師可以不斷地對課堂教學錄像進行觀看,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時調整。大資料時代下高校教育管理資訊化建設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回報,提升教學水準,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大資料時代,資訊化技術的普及為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難度與挑戰,高校的教育管理系統也迎來了變革性的沖擊,是以,高校的教育管理需要更加科學高效的決策體系,以保證高校在時代變革的浪潮中穩定發展。積極的建構高效的資訊化教育管理體系,可以為高校的決策制定提供有力的資料支撐。第一,豐富的資料資源可以為高校的管理者帶來全面、真實、有效的資訊資源,以與時俱進的眼光建構全新的教育管理體系,優化創新管理方式,提高教育管理成效。第二,得益于大資料強悍、準确、科學、快速的資料整合分析能力,為高校發展決策提供真實有效的參考資訊,為高校的高品質發展提供動力。

在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管理人員要轉變自身的傳統理念,樹立正确的大資料應用理念,建構大資料意識。高校的資料資訊也是高校擁有的教育資源,管理人員應注重高校資料資訊的收集,儲存已有的資料,并通過大資料技術對資料資訊更好的收集、整理與分析,通過将高校與行業資料相結合,通過大資料技術進行深入的分析挖掘,将高校的優點進行發揮,對不足進行針對性的改進,明确高校的未來發展方向,增強高校的綜合實力。同時,進一步提高高校教育管理資訊化建設的水準,通過大資料技術對教育管理的模式、方法進行創新,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對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要積極的應用資訊化技術去彌補和提高。不但要轉變管理者的思維,還要對管理機制進行變革,隻有将兩者更好的融合,才能推動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更好的發展。另外,大資料時代高校教育管理資訊化建設,不是簡單的對資料進行收集分析,購置資訊化的裝置,而是需要深化大資料技術的應用,以學校的發展情況和實際需求,不斷的創新教育管理機制,将高校的教育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提高教育資源的使用成效。在資訊化教育管理機制建設的過程中,要有效的融入精細化管理,進而對教育管理工作進行科學細緻的分工,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品質。

在推動高校教育管理資訊化建設的過程中,對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與方法進行轉變,積極的應用資訊化技術,針對高校的實際情況與具體需求,制定科學規範的教育改革内容,不斷提高高校全體從業人員對資訊化教育管理的接受能力,将資訊化滲入高校教育管理的各個環節,建構符合高校特色的教育管理資訊化體系,進而實作教育管理資訊化目的。在教育管理資訊化建設過程中,為了更好的完善人才培養機制,需要對高校各學科的教學工作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如在教育管理方法的制定過程中,可以将教師管理與學生自主管理相結合,充分的發揮移動終端及網際網路技術的優勢,促進大學生通過網際網路豐富自身的學習管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必須建立相應的機制來保證大學生使用移動終端進行學習的效果,對其進行适當的限制,并通過大資料技術對學生的資訊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為教師教學活動提供有價值的參與依據,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

大資料背景下高校的教育管理資訊化建設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是以,高校要提高教育管理人員的資訊化技術應用水準,保證資訊化建設目标的順利實作。首先,教育管理人員要提高對資訊化建設重要性的認知,打破自身傳統理念的束縛。正确認知資訊化建設對高校教育管理的促進作用,提高自身的資訊化意識,充分的發揮資訊化教育管理的優勢,在實踐中優化自身的教育管理方法,建構符合學校和學生需求的管理方法。其次,加強對高校教育管理資料的分析能力,提高自身的資訊化素養,對資訊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及時的發現,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議,進而保證教育管理資訊化建設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三,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将資料資訊進行交流與共享,提高各部門的工作效率,将教育管理資訊化落實到每一環節,滿足時代發展對學校的要求。最後,教育管理人員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自我學習、自我提升、自我總結,在加強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資訊化技術應用水準,為高校教育管理資訊化建設目标的實作做出貢獻。

首先,高校要加強對資料資訊庫的排查力度,及時的清楚病毒、木馬及垃圾資訊等,保證資料庫的安全,防止資訊洩漏、丢失。其次,高校需要對硬體裝置及軟體系統進行優化,做好資料資訊的備份,設定安全的使用權限,減少環境因素對資料安全運作的影響。第三,成立專門的資料資訊管理團隊,對資料庫進行定期的檢查維護,對發現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時專業的進行處理,保證資料庫安全穩定的運作。最後,加大對資料安全運作重要性的宣傳,提高教師和學生的資訊化安全意識,并加強對全體從業人員隐私的保護,防止個人資訊洩漏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失。

在大資料時代,高校的教育管理資訊化建設是必然趨勢,是高校實作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突破傳統教育管理理念的束縛,建構資訊化教育管理機制,推動資訊化平台的建設,不斷的提高教育管理人員的資訊化技術應用水準,建構安全的資料運作環境,進而實作高校教育管理資訊化建設的目标,促進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李文晉,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來源: 光明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