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所歡,兩性情感心理學寫作者,寫有情的故事,有趣的陌生人,有料的知識。

泰戈爾寫下這樣幾句詩:
“我渴望靜靜地坐在你身旁,但我不敢,唯恐我的心兒會脫口而出。是以我輕松地談天說地,并把真心藏在詞語後面。”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當你喜歡上某個人時,第一感覺并不是激動,開心,而是“緊張、自卑和怯弱”。
想要靠近對方,但總想到會被拒絕;
想要跟他表明心意,但又害怕被他回以冷漠。
實際上,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态。
當我們遇到真愛的時候,潛意識的想法其實是自卑。
越愛一個人,你就越容易自卑;
将對方擡高到你“遙不可及”的高度,将你自己的姿态放到塵埃裡。
-01
為什麼越愛一個人,越自卑?
第一:“光環效應”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光環效應”。
也被稱之為“暈輪效應”。
意思是:人們在社交關系,異性相處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以偏概全,以點概面”的認知偏差。
在異性相處過程中,你被對方的某個優點所吸引。
比如:
對方的聲音,長相,身材,個人能力和條件,性格等等。
而對方吸引你的地方,就無形之中擡高了他在你心中的地位。
一旦建立了好的第一印象,在後續的相處過程裡,我們就很難改變這樣的印象。
除非對方做出一些讓你徹底改變想法的行為,否則你對他的好感會一直持續下去。
而光環效應,就是“情人眼裡出西施”。
他的缺點,在你眼中也是優點;
他的優點,在你眼裡變成了遙不可及。
就像張愛玲寫下的那句話:
“愛上一個人,你會把姿态放得很低,卑微到塵埃裡。”
第二:“馬太效應”
什麼是馬太效應?
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一個有錢的人,會越來越有錢,因為他有足夠多的資源、社會地位以及人脈。
而一個沒錢的人,隻會過得越來越糟糕,做任何事情都猶豫不決,瞻前顧後,不敢輕易嘗試,夢想被扼殺。
在愛情裡,馬太效應同樣存在。
舉個例子:
男女相處,男生很愛這個女生。
為了跟這個女生在一起,他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包括:物質,愛情,情緒和時間等等。
隻要這個女生說一句話,他就毫無保留去做;
隻要女生有什麼需求,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去做。
在這種情況下,男女之間的差異會越來越大,對待感情的态度也會越來越明顯。
而在感情裡付出越多的人,投入成本越多,内心也就充滿執念。
“被偏愛的人,有恃無恐;付出愛意多的人,畏畏縮縮,直到丢掉自我。”
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你為他付出那麼多,你當然就“低人一等”;
他接受你那麼多好與愛意,當然就不在乎你的感受。
一旦他在你身上無法擷取到他想要的價值,那也就是他離你而去的時候。
-02
如何改變這種自卑的心态?
首先,要“擺正自己的心态”。
好的,能夠穩定持續下去的愛情,一定是雙向奔赴,互相付出的狀态。
任何關系,如果隻有一個人付出,超出一定時間與範疇,也會讓人感到疲憊,随後就會放棄。
你要有什麼心态呢?
“我愛你,不代表我是你的工具人;我們的感情,應該是平等的,互相的。”
對方不理你,那你也不要理他;
你為對方付出,他卻不願意給你回饋,那你就停止付出;
如果你在他身上感受不到任何被愛,被關心,那就果斷離開。
擺正心态,做一個“自信的人”,你才能擁有愛情。
其次,發現自身的優點。
你愛的人很不錯,他有很多優點,可是你也不差啊。
你要學會發現自己的優點,發現自身的優勢,隻有放大自己的優點,才能增強你的自信心。
而愛情的本質是什麼?
是吸引力。
放大自己的優點,提高自己的吸引力,愛情才能來到你身邊。
永遠不要讓自己當一個“舔狗”。
畢竟,舔狗的下場往往都不怎麼好,付出再多,終究是“感動自我”。
今日話題:
愛上一個人,你會自卑嗎?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