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西問|任燕紅、王滿霞:加拿大華文教育如何面對挑戰和機遇?

作者:MtimeTime.com

中新社多倫多2月22日電 題:加拿大華文教育如何面對挑戰和機遇?

——專訪加拿大華文教育學會會長任燕紅、加拿大不列颠哥倫比亞省中文協會會長王滿霞

中新社記者餘瑞冬

東西問|任燕紅、王滿霞:加拿大華文教育如何面對挑戰和機遇?

伴随華人移民史和華人社群發展,加拿大的華文教育已走過百餘年風雨曆程,從早期私塾、社團辦學到如今進入主流教育體系。華文教育在加拿大的發展現狀如何,又面臨怎樣的挑戰和機遇?作為加東、加西較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兩大華文教育團體的負責人,加拿大華文教育學會會長任燕紅、加拿大不列颠哥倫比亞省(簡稱BC省)中文協會會長王滿霞近期分别在多倫多和溫哥華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分享認識與體悟。

現将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可否介紹一下目前華文教育在加東和加西的發展概況?

任燕紅:與中國不同,加拿大沒有聯邦教育部,各省有各自的教育體系。加拿大政府1971年開始推行多元文化政策,同時在華人社群努力推動下,安大略省(簡稱安省)自20世紀70年代起将中文課程納入公立教育系統。目前在安省,學生可以從幼稚園到大學将中文“一條龍”學到底。這在海外并不多見。多倫多公校教育局已将中文課列入中國小的國際語言課程并制定教學大綱。隻要有足夠的家長簽名申請,學校就可開設中文課,教師工資由教育局承擔。中學的中文課成績可用于報考大學。多倫多大學、滑鐵盧大學等安省主要高校,都設有中文學分課程或相關翻譯課程。

進入2000年以後,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增多,中文課程逐漸呈現全面開花态勢。加拿大華文教育學會2008年在多倫多成立後,有力推動了當地華文教育發展,特别是簡體字和漢語拼音教學得到普及。

東西問|任燕紅、王滿霞:加拿大華文教育如何面對挑戰和機遇?

2019年5月,坐落于加拿大不列颠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市唐人街、有逾120年曆史的維多利亞華僑公立學校。餘瑞冬 攝

王滿霞:百餘年前,随着華工登陸加拿大,華文教育也從西海岸的維多利亞等地發祥,從私塾、社團辦學起步,經曆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在華人社群有識之士籌備下,BC省中文協會于1981年成立,華文教育也走上跨越式發展道路。協會積極推動省政府把中文課程列入中國小選修課。之後,BC省教育廳又把中文納入省考科目,并設立了中文挑戰考試。在中文學習需求推動下,中文學校陸續出現。同樣,伴随移民人口結構變化,簡體字和漢語拼音教學所占比重也不斷增加。

最近三年的新冠疫情給加拿大的中文教育帶來沖擊。由于師資和學生減員,同時學校校舍租金和師生保險等成本高漲,不少中文學校難以為繼。但也有很多學校堅持與時俱進,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正在站穩腳跟。我相信,隻要敢攀登,未來仍然是向好的。

東西問|任燕紅、王滿霞:加拿大華文教育如何面對挑戰和機遇?

2021年,學生在加拿大不列颠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華僑公立學校學習中文。餘瑞冬 攝

中新社記者:以您多年從事華文教育工作的經驗和體會來看,加拿大的華文教育在教學目标和教學方法上有何特點?

王滿霞:我認為,在這裡開展中文教育的目的,一是保留我們的族裔語言,傳承中華文化。華文教育首先是面向華人子弟的。學習中文,有助于華人孩子與父母長輩之間保持親情。語言交流得越深,内心情感才能表達得越深。二是豐富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同時為加中友好往來培養優秀的雙語人才。一些學生告訴我,中文幫助他們找到理想工作,也讓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幫助華人,他們感到很榮幸。同時,他們也用其雙語優勢和雙文化的廣闊視野,為加中友好交流及貿易往來發揮橋梁作用,廣受社會好評。是以對我們來說,從事中文教育并非牟利手段,而是一種奉獻,是以社會的力量為加拿大培養雙語雙文化人才。

教學方法一定要“接地氣”,要結合中西方不同的生活習慣。比如講到中國的清明節,可以再講講加拿大的和平紀念日及感恩節;講到頤和園,可以對比講講溫哥華史丹利公園及唐人街中山公園。教學方法也要與時俱進,比如分析線上和線下課程在教學上的差別,制作适應網絡時代的課件,讓學生們更有興趣學習。

任燕紅:在安省,制定語言教學大綱時,須符合一些特定主題内容要求。比如,社群、體育、食品、職業、健康、動物、旅遊、學校、運輸工具等等。各年級也有不同的學習重點要求。

多倫多公校教育局要求課堂是雙語環境,即老師必須用英文教中文。當然,具體方法也講求因材施教。為提高教學效果,課堂上也會采用遊戲、影片等輔助手段。

海外的中文教學仍注重“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但由于客觀環境因素,使用中文寫作對華人學生們而言還是一大挑戰。

東西問|任燕紅、王滿霞:加拿大華文教育如何面對挑戰和機遇?

2017年8月,由加拿大華文教育學會主辦的第五屆國際中文教學研讨會在多倫多舉行。餘瑞冬 攝

中新社記者:華文教育在網絡新媒體時代及後疫情背景下,面臨怎樣的挑戰和機遇?如何在師資、教材方面更好推進華文教育?

任燕紅:挑戰方面,網課導緻一些缺乏電腦操作技能的老師被淘汰,網絡新媒體平台上市場化的中文網課也帶來競争。來自世界各地的網上中文課内容魚龍混雜,有的易給學生造成幹擾,甚至影響身心健康。

但網絡時代也帶來機遇。比如,中國華文教育網面向海外華文教師和學習中文的華裔青少年提供服務,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其中的實景課堂等内容受到師生普遍好評。這些優質内容對促進海外華文教育大有幫助。

多倫多公校教育局的中文師資人才多,不少老師經過教育訓練考取了中國國内頒發的資格證書。目前使用的一些教材中沒有英語,對學生學習而言有一定困難,需要自編一些适合本地學生的教材。中英對照的教材有助于獲得本地教育局認可與支援。我們希望見到内容上更有的放矢、更适應本地大綱和教學主題的中文教材。

王滿霞:在新媒體時代和後疫情時代,師資和教材确實都面臨新挑戰,但也有着機遇,教學形式得到了拓展。老師除了具備相應學曆和教學經驗以外,還要會熟練使用電腦并制作新媒體課件。一些年輕老師善于學習,敢于創新,把很多東西結合到一起,甚至成了“網紅老師”。但即使上網課也不能全靠課件,我們還是希望老師在教學方式和經驗上有真才實學。

中文教材方面,目前一些版本和内容對海外學生而言還是缺乏貼近性,也需要補充一些閱讀練習。

雖然疫情給各中文學校帶來了沖擊,但辦法總比困難多,隻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有轉機和收獲。

東西問|任燕紅、王滿霞:加拿大華文教育如何面對挑戰和機遇?

2017年3月,一位來自多倫多大學的選手在第16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加拿大多倫多領區決賽中進行才藝表演。餘瑞冬 攝

中新社記者:發展華文教育對海外華人社群有何意義?

王滿霞:海外華文教育需要促進來自不同地區、不同背景的華人同胞的文化認同。文化認同有益于促進華人社群團結。漢語是我們華人的重要共通點,中華文化使我們有着共同的血脈和基因。

在BC省,在華文教育工作者和華人社群努力下,中文已經被納入本地第二語言的學習系統中。其實華文教育的市場需求很大,而且随着移民人口增加,加之不斷産生的移民二代、三代,這個需求會持續存在。

BC省中文協會40餘年長盛不衰,靠的是一代又一代華文教育工作者牢記初心、無私奉獻。華文教育工作者還要與時俱進,華文教育才會辦好。我對海外華文教育的前景仍然樂觀。

東西問|任燕紅、王滿霞:加拿大華文教育如何面對挑戰和機遇?

2021年10月,王滿霞在加拿大溫哥華與參加“漢語橋”世界國小生中文秀比賽的小選手們合影。餘瑞冬 攝

任燕紅:華文教育意義重大。如果不學中文,就不能更好地認識、了解和弘揚自己的族裔文化。學習中文也能讓孩子了解中國,從小與祖(籍)國心相連。對于海外華人而言,從事華文教育也是一種生存和生活需要。

海外華人社群發展需要年輕人參與,特别是需要懂中文的年輕人。他們可以更好為華人社群服務,也可以幫助更多海外人士看到祖(籍)國的發展。

中文課程在海外進入當地主流教育系統很不容易,但很重要。對于海外華人而言,住在國與祖(籍)國之間良好的關系十分重要。雙邊關系好,中文課程就發展得好,本地政府的扶持力度也會增加。(完)

受訪者簡介:

東西問|任燕紅、王滿霞:加拿大華文教育如何面對挑戰和機遇?

任燕紅,20世紀90年代初移民加拿大多倫多,現為加拿大華文教育學會會長,任教于多倫多大學教育學院、多倫多教育局、約克教育局和約克天主教教育局。曾獲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頒授的“海外華文教師傑出貢獻獎”等。加拿大華文教育學會現有成員及成員機關逾680人(個)。

王滿霞,20世紀90年代初移民加拿大溫哥華,曾在當地教育局任教,後投身中文學校的中文教育。1996年參與創辦溫哥華北京中文學校,現任該校校長。曾獲BC省“傑出女性獎”以及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頒授的“優秀海外華文教師獎”等。1994年參選BC省中文協會理事,2002年被選為中文協會會長至今。該協會現有近80所會員學校,300位多位會員老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