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上有能夠放電的生物,比如電鳗,為什麼沒有會噴火的動物?

最根本的原因是,進化出噴火的難度遠遠高于放電。

但我們不妨想象一下,如果真的存在噴火生物,會是一個什麼樣的進化過程。

無論是草履蟲這樣的原生生物,還是任何的動物、植物、真菌的基本生理活動,都依賴于電位的變化。甚至刺胞動物門之後的生命,其神經系統本身就是一種電信号的傳導系統。

而電鳗在進化過程中,所做的工作僅僅隻是把神經電路稍微改造了一下,便有了對外放電的能力。

電鳗身體内,神經元串聯起來的發電器由肌肉細胞特化而來,具有和神經元一模一樣的鈉鉀離子通道。

這些發電器緊密排列,然後用脂肪絕緣,相當于一個個的小型電池。

世界上有能夠放電的生物,比如電鳗,為什麼沒有會噴火的動物?

這樣的小型電池,電鳗的身體各側大約有幾千上萬個。

通常來說,電鳗的身體越長,發電能力越強。

發電能力最強的一些淡水電鳗,發電可高達800V。

甚至可以電死鳄魚:

世界上有能夠放電的生物,比如電鳗,為什麼沒有會噴火的動物?

從神經系統到電鳗這樣“生物電池”的改造,原理并不複雜。

能夠放電的魚類其實還不少,除了電鳗外還有電鳐、電鲇、電鲶等等,比魚更高等還有亞馬遜電蛇了。

不過,這些生物的用電環境,全部都是水環境。

也就是說,水環境中的一些生物,具有恰好的生存壓力,才有可能演化出放電能力。

而主要活動在陸地上的生物,用電優勢會被大大削弱,不用說不會進化出放電能力,甚至哪怕原來擁有放電能力的,也可能在長久的演化中,逐漸“退化”掉。

生物的演化,并不是什麼“技能”最強,就“進化”出什麼,而是生物演化出适合生存的“技能”,它才不會被淘汰,才能繼續繁衍生息。

例如,生活在溶洞中的各類盲魚盲蝦,由于用不上的眼睛反而是耗能的累贅,是以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竟然逐漸退化了。

對于放電來說同樣如此,如果陸生生物的放電帶來的收益,遠遠低于放電成本,那麼這個放電“技能”根本不可能“進化”得出來。

接下來我們再來探讨,如果動物真的會噴火,會是一個什麼樣的進化過程。

首先水生動物不具備真正噴火的條件,這裡就不多說了。

似乎能噴火的暗色天竺鲷,噴出的僅僅隻是發光介形蟲。

世界上有能夠放電的生物,比如電鳗,為什麼沒有會噴火的動物?

是以,有那麼一點點可能進化出噴火的動物,基本上隻能是陸生動物。

根據所有陸生動物的生理特征來看,也就節肢動物和脊椎動物最有可能。

燃燒的材料可以分成氣體、液體,以及固體。

火焰燃燒時,要對身體的傷害降到最低,甚至不會造成傷害,那麼燃燒就必須噴射出去。

固體通常需要粉末狀才适合噴射,對于生物體來說,生産成本會比氣體和液體高出很多,是以首先pass掉。

  • 我們先來看看噴射液體的情況。

不少昆蟲都能放屁,但其實那些屁并非氣體,而主要是液體。

我們以射炮步甲舉例:

世界上有能夠放電的生物,比如電鳗,為什麼沒有會噴火的動物?

​它們的噴射裝置,主要有三個結構:

世界上有能夠放電的生物,比如電鳗,為什麼沒有會噴火的動物?

分别用來儲藏、燃燒,以及噴射液體。

當射炮步甲受到威脅的時候,會混合身體内儲存的過氧化氫和對苯二酚,并通過催化劑生成高達100℃的苯醌溶液,同時噴射出去。

通過苯醌的高溫以及高腐蝕性,射炮步甲在自己的生境種取得了生存優勢。

那麼,在另外一個位面,是否存在一個類似射炮步甲的生物,進化出來的卻是噴火能力呢?

從原理上來說,這是是可行的。

苯醌的燃點是560℃,閃點更是低至38~93℃,是典型的易燃易爆物質。

隻要需要讓這個位面的射炮步甲,再進化出點火裝置,就可以實作噴火技能了。

而通過短時間的放電,可以産生很高的溫度。

是以,隻需要同時再進化出一個放電器,就可以進行點火了。

扥級按照射炮步甲那種噴射姿态,如果真的會噴火了,很容易玩火自焚。而且如果噴射的苯醌濃度在1.7~13.5%的區間内,還會發生爆炸。

是以,射炮步甲的噴射姿勢還需要調整。

但相比起同時需要進化出點火裝置、優化了噴射裝置的射炮步甲來說,姿勢的調整反而是小case了。

總的來說,另外一個位面的噴火射炮步甲是有可能進化出來的,但前提是那個位面的射炮步甲繁殖得特别成功,内部的競争壓力空前升高,進入地獄級難度,必須從噴射上進行更新才能生存時,才有那麼一丢丢的可能性進化出噴火的形态。

總的來說,進化出真正噴火的昆蟲,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機率極低。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用毒,基本上都是蛋白質成分,是以噴出液體易燃物幾乎沒有什麼可能。

能依賴的主要就是氣體了。

例如,屁。

屁中含有大約30%的可瓦斯體,氫氣為主,其它的主要是甲烷。

接下來我們直接假設在另外一個位面,存在一個脊椎動物,正在進化成噴火獸。

世界上有能夠放電的生物,比如電鳗,為什麼沒有會噴火的動物?

由于這種噴火獸過于龍傲天,我們不妨命名為傲天獸。

傲天獸生活在水邊,有着在水裡捕魚的習性,身體具有類似于電鳗那樣特化的放電肌肉。

後來因為氣候變得幹旱,沼澤變成了草原,一部分傲天獸進化成了食草動物。

為了消化植物,它們的腸道内住進了大量的共生菌,這些共生菌每天都會産生大量的屁。

由于求偶的放電習性,雖然傲天獸身體内其它肌肉的放電能力都退化了,但卻依舊保留了嘴部的放電器,甚至因為雄性競争而得到了強化。

因為偶然的一個變異,某一個個體的屁可以從嘴部溢出,并在求偶表演的時候,偶然噴出了火焰。雖然一開始它會燒到自己,但經過長期的訓練,它最終熟練掌握火焰求偶的技巧。

由于它前所未有的求偶表演,令它成了最受此雌性歡迎的雄性,它得以繁衍出更多的後代。

N代之後,傲天獸種群中的噴火獸比例越來越高。

傲天獸越來越成功,發展得越來越繁榮。

某一天,氣候又發生了變化,一部分傲天獸被迫從植食變成了雜食。

一開始它們通過火焰捕食一些昆蟲之類的小型動物,憑借微弱的優勢,它們生存了下來。

經過長期的演化,它們的噴火能力逐漸得到強化,開始捕獵鼠類等一些更大型的動物。

經過了上千萬年的演化,它們的噴火系統也逐漸得到了優化,甚至一部分腸道專門用來制造可瓦斯體,在喉部進化出了專門的囊,用來壓縮和儲存可瓦斯體,大大提高了噴火效率以及火焰的能量。

就這樣,傲天獸成為了這個位面最為成功的物種,站在了食物鍊的最頂端。

總之,單純從演化的邏輯來說,會噴火的脊椎動物是有可能“進化”出來的。

隻不過機率極低,需要各種苛刻的限定條件。

但就像生命的誕生本身就是一個極低的機率一樣,并不能保證宇宙中真的沒有噴火生物的存在。

但無論怎麼樣,對于地球生物來說,放電總是比噴火容易得太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