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脫水後的曆史懸疑劇,挺美

2023年2月20日刊 | 總第3153期

昨晚,曆史懸疑劇《顯微鏡下的大明》迎來大結局,這部劇從一樁舊紙堆裡的底層案件拉開大網,用顯微鏡看人間,隻用了14集,讓大明這席錦袍之下的魑魅魍魉一一顯現。最終,約3.8萬人給這部劇打下了7.8分的豆瓣評分。

脫水後的曆史懸疑劇,挺美

用14集講曆史故事,放在以前很難想象。很長一段時間裡觀衆似乎習慣了将曆史劇和“大視野、長篇幅、砸重本”劃等号,但随着大衆文化價值取向的重心轉移,曆史劇的視角、調性與形式,在不斷被重新定義。

從帝王們起起伏伏的霸業曲線,到他們的“哀民生多艱”;從帝王也有“枉我是萬人之上”的原生家庭煩惱,到注入日常生活叙事和生活戲;從類型元素舶來、小人物成為平民英雄,到見微知著、尋找王朝的崩壞源頭,曆史劇的進化從未停止。

每一種故事都有合适的容器,《顯微鏡下的大明》的播出,是用短劇講述小人物的一次試探。秉承同樣制作思路的,還有體量均為12集的《繁城之下》《天啟異聞錄》等待播劇。

脫水後的曆史懸疑劇,挺美

所有的大江大海,源頭不過一股細流,而攪動局面的,往往是寂寂無聞的小人物。這種鏡頭焦點傳遞,宣告着制作方們試圖擺脫曆史劇舊思路,打開新循環的野心。

曆史懸疑劇脫水

一個新物種的誕生需要進化積累,曆史故事和短劇的組合也是如此。

2019年,由馬伯庸IP改編而來的《長安十二時辰》播出,這個安放在曆史縫隙中的“反恐”故事,經由曹盾之手變得色彩斑斓。觀衆跟着導遊張小敬(雷佳音 飾)體會了上元節長安百姓的浮生一日,也感到了買椟還珠的尴尬與節奏的割裂。

脫水後的曆史懸疑劇,挺美

24小時内發生的故事,拍48集,播了一個多月,觀衆在減速叙事裡失了焦,“太長了”。後來,同為雙男主設定的《風起洛陽》共39集,《風起隴西》縮減至24集,雖有所精簡,總體都還是長劇思維的曆史類型劇。

另一邊,2020年,12集精品短劇以劇場的形式在懸疑劇領域開花,爆款頻出,愛奇藝首發,各大視訊平台緊随其後,短劇的試驗田開始擴充至各種類型的作品。很快,不同制作方們瞄準了曆史懸疑和短劇的結合。

2021年9月,愛奇藝主導的《顯微鏡下的大明》在橫店開機,改編自馬伯庸的《顯微鏡下的大明》六案中的“絲絹案”。同月,繼《風起隴西》之後,電影導演路陽與愛奇藝繼續合作,短劇《天啟異聞錄》通過備案。3個月後,騰訊視訊主導、萬年影業制作的《繁城之下》備案成功。

脫水後的曆史懸疑劇,挺美

曆史懸疑劇的“脫水”之旅,就此開始。

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不同于上一波曆史懸疑劇中的雙男主合力做任務,這波曆史短劇均為小人物負重解謎的故事,且曆史背景均在明朝。大廈将傾,末世感十足。

從故事設定來看,《天啟異聞錄》像極了路陽在《繡春刀》主線故事下開啟的副本,講述的是明末天啟年間,一場神秘疫病爆發,錦衣衛褚思鏡(黃軒 飾)曆險破局的故事。

《繁城之下》的劇名彰顯了其立意,與《顯微鏡下的大明》如出一轍,它的主角是一個萬曆年間江南小縣城的捕快曲三更(白宇帆 飾),他和帥家默(張若昀 飾)一樣是小鎮青年,由偵破兇殺案的主線任務,引出三教九流各色人物。

脫水後的曆史懸疑劇,挺美

小人物困在系統裡

《顯微鏡下的大明》講的絲絹案是财務案件而非刑事案件,看高智商低情商的帥家默一路訴訟,觀感與“秋菊打官司”較為相似,明代的官場生态是展示重點。

吳思曾在《潛規則:中國曆史中的真實遊戲》中寫道:“中國社會在種種明文規定的背後,實際存在着一個不成文的又獲得廣泛認可的規矩。恰恰是這種東西,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規定,支配着現實生活的運作。 ”

從縣到府再回到縣,小吏們的繁文缛節與扯皮技術無孔不入,呆頭呆腦的帥家默處處受制于人。如果沒有豐寶玉(費啟鳴 飾)和豐碧玉(戚薇 飾)姐弟、轉變後的程仁清(王陽 飾)的助力,他更是動彈不得。

脫水後的曆史懸疑劇,挺美

“我們去關注誰,其實是在世界裡給自己找位置”,《顯微鏡下的大明》意在見微知著,卻反映了這樣一種現代母題——困在系統裡的小人物。帥家默想發揮作為正常人的主觀能動性,卻沒有閃轉騰挪的空間,如果做不了一個正常人,何談改變遊戲規則。

創作者離不開自己的生活環境,路陽在接受采訪時曾坦言:“我未來10年創作的母題,仍然是人和命運、和系統的關系”。的确,壓抑人的系統,是其主角的對抗對象。

電影《繡春刀》系列展現了糟糕的世道下,明朝基層公務員沈煉(張震 飾)在仕途與良知之間的掙紮生存,《風起隴西》裡雙面間諜陳恭(陳坤 飾)身處恢複漢室的重壓之下,隻想趕緊完成任務和妻子歸隐田園。

脫水後的曆史懸疑劇,挺美

這一點和馬伯庸書寫的一系列“曆史可能性”小說不謀而合。馬伯庸的小說裡,曆史背景是真實的,微觀細節也是真實的,人物和故事卻是虛構的,曆史結局是不能被更改的。這不禁讓人追問:主角上來折騰一趟陪着主創下盤大棋,終極意義隻是為了做無用功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反抗系統的方式,如《長安十二時辰》的主角,本是兩個體制的捍衛者,最後變得一步步背離體制。面對灰階重疊的系統,為了捍衛自己的日常生活,這些小人物隻能反叛。

脫水後的曆史懸疑劇,挺美

是以,以小人物切入微觀曆史的故事,多緻力于批判錯位的權力機構和凝滞的社會系統。不過,從小切口給整個社會号脈,來完成深層沖突的洞察,無疑給創作帶來了難度。

電影分羹,曆史題材劇勝算幾何?

12集精品短劇能在2020年橫空出世,某種程度上承擔了一部分電影替代品的功能,但現在,影院不僅恢複營業了,而且電影市場同樣看中了曆史題材故事。

比如在春節檔上映的電影《滿江紅》,就是講述夾縫生存的小人物在限時任務裡螳臂當車的反抗故事。相比同題材的劇集,電影的節奏感、豐富的類型元素,都更具優勢。

脫水後的曆史懸疑劇,挺美

值得一提的是,導演甯浩的第一部古裝片《大漢雙雄》選角引人矚目,影片講的是“帝國雙璧”衛青和霍去病的故事,是雙男主設定。賈樟柯的《在清朝》,計劃講述科舉廢除之後知識分子命運瓦解的故事。《封神》之後,烏爾善執導的冒險元素曆史片《鄭和下西洋1:滄海幽冥》也在趕來的路上。

此外,馬伯庸編劇,曹盾執導,雷佳音、朱亞文、李光潔、章宇主演的《敦煌英雄》前不久釋出了殺青特輯,這個導演和演員陣容,有“張小敬在長安反恐完,去敦煌繼續做任務的感覺”。

《長安的荔枝》則是電視劇和電影同步啟動開發的項目,雖說一種形式的火爆能放大IP效應,但需要警惕重複的故事對觀衆耐心的消耗。

脫水後的曆史懸疑劇,挺美

【文/飛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