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談情說愛|都市裡的“95後”步入婚姻

1995年出生的阿貞,在25歲那年同時成為了妻子和母親。

生活在上海,她和同齡人相比稱得上“早婚早育”。“戀愛是調劑,婚姻靠經營,養孩子是開夫妻店。”步入婚姻3年,阿貞這樣總結。

經曆了2022年疫情期間的互相照顧,“95後”的孫語也決定結婚,談好彩禮和嫁妝,完成領證,孫語感慨,“婚姻一定是有靠譜的人品。不僅是情侶,還有雙方家長,六個靠譜的人品,組建在一起才有婚姻的前提。”

“與其說我為什麼要結婚,不如問我為什麼不結婚?”27歲的雅陶去年底訂婚,接下來就是籌備結婚以及買房,她覺得自己是比較傳統的女生,“什麼年齡幹什麼事”。

日前,全國多地民政部門公布2022年度婚姻大資料,多地初婚平均年齡基本接近30歲。

在上海,一些“95後”年輕人在二十多歲的階段步入婚姻。成為妻子或母親,她們深感婚姻與戀愛不同。

早早生育是意料之外,養孩子像開“夫妻店”

電話裡的阿貞有點忙碌,這邊和記者通話,一邊要照顧兩歲半的兒子吞寶。吞寶問她各種東西的顔色,阿貞抽空回兒子一句“這是粉色”,吞寶奶乎乎的聲音傳過來“媽媽好聰明”。

1995年的阿貞是這個時代同齡人裡較早經曆生育的,尤其在上海——2020年,25歲的阿貞在大學畢業兩年後就做了母親。

吞寶的小名是她取的,取自遊戲角色“酒吞童子”,但外婆卻一直以為是取自“吞金獸”的昵稱。

話裡話外,阿貞的話題常說說就開始圍着孩子打轉,在一起五年的老公占不了幾句,但仍有親密與依賴。“結婚前他是我的理想型,三觀正、學曆高、賣相佳、脾氣溫,結婚後覺得,理想型果然隻是理想型。”阿貞笑着說,“婚後他也沒形象管理,隻剩柴米油鹽醬醋茶了。”

阿貞的老公比她大了5歲,二人因為打遊戲相識,那時阿貞還在讀大二。一年後正式确立男女朋友關系。

在阿貞看來,老公身上有“鋼鐵直男”的一面,“你跟他講情緒,他跟你講道理。”但老公也是她生活的避風港,在阿貞工作累極時,會認真問她要不要辭職,“其實就是問問也會讓我心裡好過一點。”二人也會吵架,但“吵到頂”,老公又會突然問她一句“餓了麼?要不我先弄飯?”阿貞就瞬間啞火。

阿貞總結:戀愛是調劑,婚姻靠經營,養孩子則變成了開“夫妻店”。

談情說愛|都市裡的“95後”步入婚姻

病房裡爸爸第一次抱娃。 本文圖檔均為 受訪者 供

早早生育實是一個意料之外不得已的決定。

2020年頭,阿貞開始感覺到身體不舒服,但被疫情一耽擱,再去醫院時發現寶寶已有八個禮拜大。那時,阿貞還在銀行上班,對象在浙江工作,兩人正在籌劃領證的階段。

“已經能聽到胎心了,怎麼忍心不要呢。”心理和物質上雖然都沒做好準備,但兩家人還是共同決定,讓阿貞和當時還是男朋友的老公火速領證,一起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2020年9月7日,吞寶出生。二人世界從此變成一個穩定互相支撐的三角,一個有難處又不失溫馨的小家庭由此組成。

因為年輕,積蓄不足,阿貞坦言,生活有很多不容易。

她和老公現在都在工作,大多數時候,吞寶隻能讓外婆帶,婆家會不時地在經濟上幫襯點。阿貞覺得,自己和老公都是要強的人,要勞累父母心裡不是滋味,但到了年底一算結餘,又覺得沒有辦法。

阿貞算了一筆賬,尿不濕,打折買八九十元一包,一包50片,以前一天5片,現在吞寶長大了用的少了一些;奶粉标價四百多元,碰上打折三百多元能拿下;衣服穿一段時間就要買新的;還有小朋友的紙巾、棉柔巾、輔食……都是不小的開銷。阿貞經常會蹲活動買寶寶用品,她放棄了化妝,覺得花銷大、沒必要,又怕沾到小朋友身上。

但聰明又可愛的吞寶也給他們提供了巨大的幸福感,工作時心裡總覺得有牽挂和寄托。

這對“90後”夫妻喜歡帶吞寶上博物館、遊樂園。吞寶哭了就跟着一起哭,哭到吞寶說“别學我”。他們會反思吞寶的話,還品出些哲理,如“為什麼不開心,有這麼多好吃的”;下雨天他們看吞寶扒着窗外看,索性全副武裝出門去一起踩水,“經常‘媽見打’。”阿貞笑說。

“要問我後不後悔,其實也不會,”阿貞說,“是命運的安排吧,雖然難免犧牲自己的青春,但現在感覺自己動力更足。以後或許也能陪他更久,給孩子的壓力也更小。”

談情說愛|都市裡的“95後”步入婚姻

阿貞的“直男”老公兩年前送的節日禮物。

婚姻由六個靠譜的“人品”組成

1995年出生的孫雲去年結婚了,婚紗照是在草原上拍的。她的一襲白色長裙拖到馬背上,夫妻牽着馬,深情地望向她。

他們是高中同學,認識已經有十餘年,但等到雙方碩士畢業後才真正在一起。緣起是孫語一天無意間翻到微信通訊錄裡一個人頭像和背景變成了全黑,朋友圈沒有内容。她好奇地點開對話框,發現是自己的高中同學,他們已經很多年沒說過話了。

随着後來聊天的深入孫語才知道,對方當時處在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學業與感情都面臨着巨大的壓力。而她老公那時也覺得:“朋友圈裡大家隔了一道牆,不會因為你今天換了一個頭像,你最近好像沒怎麼說話,就會有人來關心你。”但孫語會做這樣的事,她打破了“那道牆”。

談情說愛|都市裡的“95後”步入婚姻

孫語與丈夫去了昆明度蜜月。

網絡聊天、線下見面、吃飯、旅遊,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他們的感情逐漸穩定。研究所學生畢業後,男朋友從西安來到上海,和孫語一起打拼。

剛畢業時,孫語就思考過未來的婚姻問題:”我不僅是在找老公,還是找孩子的爸爸,爸媽的女婿。”女孩逐漸勾勒出了未來老公的畫像:“我想結婚的人必須得靠譜,有很強的責任心和家庭歸屬感。”

他們在上海一起度過了2022年春天的那場疫情。“那段時間我印象非常深刻。在那個環境下,第一,他沒有崩盤。第二,他沒有埋怨我或者甩鍋。他會把家裡為數不多的食物分給我吃。”孫語說。

經過這次突如其來的“考驗”,疫情一結束,她就下定決心結婚。2022年七夕(8月4日),兩人領證了。

孫語和丈夫都是江蘇二線城市長大的孩子,小康家庭裡的獨生子女。男方家裡爽快地拿出了80萬彩禮,孫語家也還了70萬嫁妝。這150萬目前還存在他們共同的銀行卡上,存了三年的大額存單,準備未來買房時備用,“我們先把最重頭的東西談好了,就是當那150萬定下來的時候,剩下擺酒席、拍婚紗照等零星花費,雙方都不再計較了。”

挑選婚紗、領證跟拍、請司儀、婚禮試妝......老公陪着她一一完成。她表示,“其實我覺得後面這些事比較考驗男生的耐心。我老公也沒有做得很好,但是隻要沒有變臉,就已經屬于不錯的男人了。”

反觀自己“定下來”的過程,孫語覺得:“婚姻一定是有靠譜的人品。不僅是情侶,雙方還有情侶的家長,六個靠譜的人品,組建在一起才有婚姻的前提。” 她這樣描述自己和夫妻的相處模式,“更像朋友,非常坦然,可以平心靜氣地好好談現實問題。”

兩人目前暫住在二線城市的老家,婚禮訂在今年“五一”,打算下半年一起回到上海工作。老家的房子是婆婆一早給兒子買好的,為避免婆媳沖突,從裝修、陳列到布置,孫語一律按照婆婆的喜好,也沒有要求房産證上寫自己的名字。

她和婆婆日常相處融洽。唯一的沖突是,婆婆認為照顧好自己的兒子就是最大幸福,但孫語認為,自己努力讀書讀到現在,工作也不錯,生活不能隻圍着丈夫和家庭打轉。逢年過節遇上婆婆這樣勸說,她就巧妙岔開話題,照樣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考慮到老一輩的期望,孫語計劃明年要一個小孩。老家的朋友大都和她一樣選擇在25歲-27歲左右結婚。上海的朋友生活節奏更快,早結婚的很少。也有人羨慕孫語遇到對的人且修成正果。“我已經很難遇見有感覺的人了。”朋友感慨道。孫語轉述了朋友的另一句話,“肯定要相信愛情啊,不然就太無趣了。”

“什麼年齡幹什麼事”

2020年春天,雅陶還在上海某著名高校中文系念研究所學生,閨蜜給他介紹了一個男朋友。微信裡傳來男生照片——一個“很土、很醜、衣品非常差”的理工男。

“我當時就覺得聊不出火花,但後來他比較主動,就見一面吧。”

一見面,雅陶覺得眼前這個男生“土氣”中透着可愛,很高、臉也蠻帥,隻是不打扮。“他很真誠,和我以前遇見那些搞文學藝術的男生不同。”她能感覺到對方天然的緊張,确定這種緊張源自喜歡。後來他告訴她,那是一見鐘情。

雅陶得知,對方從人文社科轉讀工程類碩士,再一路念到博士。她看到了男生的上進心,逐漸由好感轉化為喜歡。2020年7月,他們在一起了。

談情說愛|都市裡的“95後”步入婚姻

雅陶與男朋友吃烤肉。

戀愛最初,兩人的生活充滿甜蜜。“他對我很好,做了很多功課,算是個暖男吧。但這些都像在一個‘好男友’的條條框框裡。”

讓雅陶下定決心結婚的,源于一次出行。

2021年夏秋之交,兩人去東極島玩。她記得船上看見的那天晚霞很漂亮,兩個人都暈船了,晃晃悠悠回到了酒店,倒頭就睡。睡夢中男友突然哭起來了。她就把他搖醒,問“你為什麼哭啊?”男友說夢見在兩人在一片森林裡走散了,找了很久都找不到她,特别傷心。說完他又哭起來了,把她抱住。“那一刻,我對他的感情升華到了愛,決定和他結婚。” 雅陶說。

“與其說我為什麼要結婚,不如問我為什麼不結婚?”雅陶覺得自己還是比較傳統的女生,應該“什麼年齡幹什麼事”。

和男友在一起時,她很開心、也很平靜。在雅陶看來,男友有責任心、上進心,是一個“靠得住”的人,能為未來的孩子負起責任,“是一個理想的結婚對象。”

2022年底,26歲的雅陶訂婚了。生活漸漸不再像剛剛戀愛時那麼甜蜜。小兩口會因為生活習慣而争吵,例如洗衣機能不能洗襪子、幾天換一次貼身衣物。

他們也在互相包容,慢慢做一些改變。婆婆說話直,有時會傷到雅陶。發生婆媳沖突時,未婚夫往往也會先站在她這邊,安撫她,等她情緒穩定後再和她講道理,再想辦法說服婆婆。“很多場合需要我和他兩個人做‘潤滑劑’,把兩個家庭的關系弄得更融洽。”

雅陶是重慶人,訂婚沒有擺酒席的習俗。但農曆新年時,她還是遵從了未婚夫家裡江西的規矩,在雙方老家各擺了酒席。彩禮按照當地标準,15萬上下。

回江西的時候,婆婆像關心女兒一樣關心她。雅陶記得,“他媽媽的熱烈和真實常常打動我。”但訂婚時,兩家在紅包問題上因各地習俗不同,經曆了一番周旋才達成一緻。

2023年,雅陶準備先減減肥、買好“三金”、訂好婚紗,拍一組漂亮的婚紗照,之後就是辦婚禮。他們未來準備在上海安家,“雙方的父母會資助我們一點兒吧。但買房的大頭還是靠我們自己。”

目前,雅陶在上海一所高校做輔導員,工作剛剛穩定。“我想繼續寫作、健身。有了老公,要面對他的家庭、我的家庭,還有工作。生活已經很擁擠了。”她打算過兩年再要小孩,維持好生活各方面的平衡。

談情說愛|都市裡的“95後”步入婚姻

祝碧晨 設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