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折疊屏,不是蘋果的下一個 iPhone

2018 年,時任科技網站 Quartz 副主編的 Mike Murphy 曾認為蘋果扼殺了電子産品的樂趣(Apple killed fun)。

文章的觀點十分犀利,他認為蘋果對于「智能手機」的塑造過于成功,影響到了行業,讓手機變成了一個無趣的盒子。

也認為在 iPhone 之前,形态各異的 Nokia 反而有着更多的樂趣。

當然,他的觀點隻局限在設計和形态上,卻忽略了智能手機已經不再僅限于一個硬體裝置,而逐漸在 4G、5G 網絡下,成為了一個網際網路内容入口。

螢幕内的内容才是吸引人不斷使用它的決定因素,而非是螢幕外的迥異外觀,除非你把螢幕形态做出花來。

于是,折疊屏便成為近來十分火熱的一個形态,一個裝置可以擁有兩種不同尺寸的螢幕,也有着更為廣泛的使用場景,它似乎又讓人回到了手機外觀形态不斷變化的那個時代。

從概念産品到廠商們正常的産品序列,折疊屏也不過隻用了一兩年的時間。

▲ iPhone Flip? 圖檔來自:cnet

但作為「智能手機」引領者的蘋果,遲遲沒有拿出自己的折疊屏産品,似乎就如同 Murphy 所說的那般,Apple killed fun,隻是這次的 fun 是指自己産品。

可以是 iPhone,也可以是 iPad,甚至還可以是 Mac

遲遲沒有推出産品,并不意味着蘋果「兩耳不聞」。

其實,關于蘋果折疊屏的消息,已經傳了兩三年,可能會出現在 iPhone、iPad 甚至是 Mac 當中。

▲ iPad Pro Fold 假想圖 圖檔來自:macrumors

關于蘋果産品的預測,有許多分析師、科技媒體工作者不斷地跟蹤,他們的信源無非是産業相關的從業人員,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推測。

以往來說,他們對于蘋果新産品的預測雖然準确率沒有 100%,但至少大緻的方向較為一緻。

唯獨在「折疊屏」上,可謂是衆說紛纭。

▲ 折疊 MacBook Pro,靈動島亮了 圖檔來自:Twitter@MajinBu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 (Ming-Chi Kuo) ,就預計明年蘋果就會在 iPad 産品線上,引入全新的折疊屏 iPad,且配備碳纖維轉軸,以減重。

并表示,蘋果打算依靠「折疊屏」iPad 來提振 iPad 銷量。

同時,DSCC 分析師 Ross Young 則持反對意見,蘋果其實正在開發一款介于 iPad 和 MacBook 之間的大屏折疊裝置,尺寸可能來到 20.5 英寸,最快将于 2026 年問世。

▲ MacBook Pro 16(M2 Max inside)

而準确率很高的 Mark Gurman 則在 Power On 播客中表示,蘋果目前對于折疊屏的态度還是「探索」,并沒有所謂的上市時間表和固定産品。

今年的 iPad 更新重點在于 iPad Pro,螢幕可能會采用 OLED 材質,且尺寸也可能會更換。

從 iPhone 到 iPad,再到 Mac,蘋果的折疊屏傳言可謂是撲朔迷離。

▲ 深入供應鍊中的 Jony Ive 圖檔來自:iMore

記得在《After Steve》這本書中,在 iPhone 正式釋出之前,蘋果做了相當多的原型機,有從 iPod 直接更改,也有重新開設模具重新設計。

當下蘋果對于折疊屏形态,可能也隻是處于「原型機」的狀态,甚至還處于更早的評估狀态,距離真正的試産有着相當的距離。

産業鍊從業人員,與分析師分享資訊,無疑也造成了他們意見的分歧。但其實按照折疊屏的現狀來說,蘋果可能并不會入局「折疊屏」。

蘋果折疊屏,不存在

折疊屏為什麼會出現?

折疊屏,不是蘋果的下一個 iPhone

最初始,折疊屏無疑是智能手機不同形态的探索,由于螢幕成本的高昂,也逐漸成為許多廠商拉升客單價的一款産品。

初代折疊屏大都在萬元左右,無論是什麼品牌,折疊的形态就足以帶來關注度和話題性。

而後續,相關産業鍊迅速成熟,二代、三代折疊屏産品逐漸臻于成熟,成為品牌們秀技術和實力的産品,也順理成章的成為「高端化」的一個捷徑。

特别是,在市場大環境疲軟走低的背景下,折疊屏市場異常活躍,有點逆勢上漲。

根據 IDC 的資料,2022 年中國市場,折疊屏手機全年共出貨 330 萬台,同比增長 118%,增速高于預期。

智能手機市場飽和,但折疊屏市場并沒有。随着轉軸技術、螢幕、形态逐漸穩定之後,折疊屏手機技術似乎又停滞了。

它就像是曾經火熱的 VR 裝置,賺取了所有人的眼球之後,戛然而止,「瓶頸期」來的更早了。

同時,折疊屏手機的市場容量也隻占去了所有智能手機市場的 1.2%,體量依舊不大。對于折疊屏廠商來說,想要依靠折疊屏來提升市場占有率有點像是杯水車薪。

另外,折疊屏技術仍然不完美,重量以及脆弱的螢幕,仍然是軟肋。并且對于蘋果來說,折疊屏生态如何融入現有的 iOS、macOS 等平台之中,也是值得慎重思考的一個要素。

國産 Android 廠商們,已經在大小屏切換以及軟體 app 适配上做了針對性的優化。

但對于蘋果來說,單獨的優化顯然不夠,蘋果産品需要有一整套關聯邏輯,也就是如何把折疊屏裝置找一個清晰的産品定位,否則很容易像此前 iPad 那般卡在 Mac 與 iPhone 之間。

▲ 圖檔來自:digitaltrends

折疊屏裝置更像是對 iPhone(iPad)産品的擴充,而非是一個全新的增長點。

另外,折疊屏當中的起決定作用的機械機構,也并非是面向未來。對于正不斷求穩的蘋果,很難在一個看似沒有未來前景的技術當中持續的投入,不如作壁上觀。

折疊屏不是救命稻草

2022 年,對于蘋果來說,其實是「調整」的一年。

不僅是中高層人事大範圍的調整,對于産品來說,也在悄然做着一些改變。縱使 iPhone、Mac 由于供應問題,增加了交貨周期,但對于 iPhone 14 系列的調整,MacBook Pro 的延期更新,無疑也直接影響了去年年底蘋果的營收。

▲ 行業寒冬,隻是放緩了蘋果賺錢的腳步 圖檔來自:Financial Times

在蘋果公布财報之前,許多分析師都認為上個季度對于蘋果營收的擔憂,或許可能會成為一個拐點。

不出意外,蘋果在「假日季」的财報當中,的确顯得有些疲軟,增長放緩但所創造的利潤仍舊達到了 30 億美元,曆史第二。

▲ 服務業務營收創新高 圖檔來自:Six Colors

細究來看,iPhone 仍然占據業務營收大頭,隻不過普通數字系列的疲軟,仍然同比下降了 8%,同時新 MacBook Pro 錯過整季,營收同比下降 29%。

不過,iPad 卻迎來了爆發,營收達到了曆史高點,同比大漲 30%。

相對于起起伏伏的硬體,軟體服務收入拿下了 208 億美元的創紀錄收入,占比 17.7%,比 Mac 和 iPad 加起來還高。

▲ 圖檔來自:techeela

而 Tim Cook 也宣布蘋果激活裝置數突破 20 億,相較于 7 年前翻了一番,且僅在過去一年裡,就增加了 1.5 億裝置。

在公布财報之後,彭博社的 Mark Gurman 也收到内部消息,稱蘋果會取消首席設計官(CDO)的職位,設計團隊直接首席營運官 Jeff Williams 彙報。

如此的決定,一是在 Jony Ive 和 Evans Hankey 相繼離職之後,蘋果暫時沒有合适的人選;二是,蘋果開始在産品上轉型,走實用派,降低設計團隊的話語權。

▲ 左:蘋果硬體設計主管 Evans Hankey,右:蘋果軟體設計主管 Alan Dye(iPhone 14 Pro 系列靈動島設計主導者)圖檔來自:Apple

其實,在蘋果裝置巨大的保有量下,軟體服務能夠一直不斷地穩定地為提供收入,而硬體市場實則有些許飽和。

蘋果也許在某個時間點打過「折疊屏」的主意,但歸根到底折疊屏仍然是當下已有裝置的新形态,核心仍舊是智能手機或者 Mac 這類曾經的個人計算中心,而非是下一個 iPhone。

▲圖檔來自:9to5Mac

縱觀近幾年蘋果産品來看,明顯有着硬規劃的痕迹,計劃着更新、提升規格,平滑地過渡到蘋果押寶的 AR 眼鏡問世。

曆經幾年,就好像是蘋果的一次豪賭,将未來賭在了 AR 眼鏡上,相對于硬體而言,如何呈現内容,以及如何融入蘋果生态,都是成為「新 iPhone」的關鍵所在。

蘋果到底是走出營收寒冬,還是繼續過冬,這一切都壓在了蘋果 AR 眼鏡上,而非是簡單的把 iPhone 或者 iPad 折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