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文讀懂大灣區影企高品質發展調研報告

作者:南方都市報
一文讀懂大灣區影企高品質發展調研報告

癸卯兔年開工首日,廣東召開全省高品質發展大會。“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号角”。廣東一直緻力打造文藝精品,以高品質的文化供給助推廣東高品質發展。

文娛影視是廣東文藝事業的重要部分。近年來,廣東在影視産業、文娛産業方面不乏亮眼成績。在影視作品方面,多部作品斬獲金雞獎;在影視消費方面,廣東電影票房連續21年居内地榜首;在動漫影視産值方面,2021年廣東動漫産值超過600億元,約占全國1/3的份額,位列全國第一。

厚積薄發,這些成果源于廣東影視企業多年來的深耕,也源于數字經濟熱潮帶來的發展新機遇。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等政策規劃的釋出,也為不少影視企業帶來了發展新機遇,廣東正在加快建設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影視文娛産業。

創新求變,一批立足于大灣區的影視文娛企業另辟蹊徑,以求“多條腿”走路。一些企業擁抱新興的元宇宙業态,一些企業潛心打造精品内容,一些企業依托現有IP布局産業鍊。這些轉變進一步提升了影視産業核心競争力,在大灣區影視高品質發展中起到中堅力量。

一文讀懂大灣區影企高品質發展調研報告
為了全面呈現、剖析大灣區“斜杠”影視企業的發展路徑,南都影視課題組重點調研了幾組樣本企業和影視基地。從中分析出大灣區影視發展中的“痛點”和難點,通過專家“把脈”,洞察行業趨勢,探索發展機遇。同時,課題組遴選出近幾年“廣東出品”,以展示廣東電影的高品質發展成果。灣有影力——大灣區影企高品質發展調研報告

數讀

創作、人才與交流“灣影”政策進化論

南都影視研究課題組梳理近五年大灣區與影視相關的政策并進行詞頻分析,發現創作、人才、交流等關鍵詞在各大政策中出現次數最為頻繁。五年來,政府層面釋出的與粵港澳大灣區影視相關的政策頗多,關注的領域遍布教育、企業、觀衆等端口。

以近兩年釋出的《“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廣東省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發展“十四五”規劃》為例,這些政策都不約而同地提及了“創作”。《“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強調了創作的重要性,提出要重視重點影片、各類型影片的創作,要加強創作引導、鼓勵原創性作品;《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雖并非直接針對影視層面提出,但在文旅影視結合發展的趨勢下,它亦強調要“探索舞台藝術與文學、影視、動漫融合發展新路徑,推動網絡文藝的創作生産”;《廣東省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發展“十四五”規劃》強調要關注粵産精品創作。這些都與今年廣東“促進實施好嶺南文化雙創工程,以高品質的文化供給助推廣東高品質發展”的方向不謀而合。

《“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

一文讀懂大灣區影企高品質發展調研報告

在《“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下稱《規劃》)中,“創作與原創”是《規劃》中的重點,出現次數最多,共出現51次。創作是影視産業鍊中的重要環節,重點影片、各類型影片的創作在《規劃》中被不斷提及。在“繁榮電影創作生産”一節中,《規劃》還提到要加強創作引導、鼓勵原創性作品等。

此外“人才”作為關鍵詞在《規劃》中被提到25次。在“提升國際影響力”一節中提到“要發展适應新時代的專門人才隊伍”。同時高層次領軍人才、優秀青年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隊伍也被呼喚建設。

科技、交流、發行機制等關鍵詞分别被提到了12次,提及次數較高。特别是在“技術”上,《規劃》呼籲積極把握新技術發展趨勢,建立完善電影科技自主創新體系,在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等方面實作重點突破。“影院視聽效果”“觀影體驗”“營運監管與服務保障能力”等方面水準的提升是科技方面進步的目标。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

一文讀懂大灣區影企高品質發展調研報告

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中,“創作”同樣是被反複提及的重點,共出現了31次。《規劃》第三章“主要任務”指出,堅持以演出為中心環節推動藝術創作生産,重點實施“重大主題專題創作計劃”,建立完善藝術創作生産扶持機制、集體攻關機制和全流程跟進機制。探索舞台藝術與文學、影視、動漫融合發展新路徑,推動網絡文藝的創作生産,攀登藝術精品創作新高峰。

“人才”作為“創作”的主力軍,在《規劃》中也被提及5次。在“主要任務”一章中,強調加大編創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完善采風、選題、研讨工作機制。煥發國有及民營文藝院團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活力,支援文化和旅遊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藝術院團等共建人才培養基地。

此外,科技、交流等關鍵詞也在《規劃》中被提及。《規劃》指出,優化動漫、藝術品、文化裝備制造業等重點文化行業供給,培育壯大線上演播、雲展覽、數字藝術、創意設計、沉浸式體驗等新型文化業态。科技方面,推動5G、人工智能、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等在旅遊領域應用,培育雲旅遊、雲演藝、雲娛樂、雲直播、雲展覽等新業态。交流方面,提升粵港澳文化和旅遊交流合作水準,重點打造中國國際影視動漫版權保護和貿易博覽會等活動品牌,發揮重要展會平台的對外交流推廣作用。

《廣東省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發展“十四五”規劃》

一文讀懂大灣區影企高品質發展調研報告

《廣東省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分析了廣東省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發展基礎和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明确了“十四五”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檔案強調重點打造粵産精品視聽内容建設工程項目,強調精品創作,“創作與原創”作為重中之重,在《規劃》中共出現26次。在第三章“發展目标”中還提及,精品創作塑造新優勢作為發展目标之一,要将創作與現實深度融合,創作選題規劃不斷完善,把握時代命脈。

此外“制作”作為關鍵詞在《規劃》中被提到23次。在“打造彰顯粵韻風采精品,滿足人民視聽生活新需求”一章中提到,要運用多種形式(全媒體、大衆化、藝術化等)和多種技術手段(AR/VR/MR、互動、超高清等)制作高新視聽内容,滿足人民視聽需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塑造智慧廣電發展新優勢”一章中提到,鼓勵省内節目内容制作機構聯合國内國際機構開展節目内容制作,探索市場營運模式。

“人才”一詞在《規劃》中被提到20次,其中“人才培養”和“人才隊伍”是被提到的兩個關鍵。在重點項目專欄“廣東視聽産業推進工程”中,呼籲“大力扶持人才培養”“優化人才隊伍結構,推動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人才培養共建”“打造‘一專多能’的人才隊伍”是人才方面的目标。

圖觀

影視基地的“廣東模式”與探索求變

自1998年南海影視城啟用以來,各大影視基地、影視産業園在廣東省内開花,《孫中山》的開拍帶起了中山影視城的建立、《讓子彈飛》使赤坎影視城聞名遐迩、西樵山國藝影視城因《葉問終極戰》《守業者》等影片迅速出圈。影視基地在廣東已漸成規模。

影視行業的發展推動着影視基地建造潮的興起。據統計,截至2021年,廣東省内共有大大小小近20個影視産業基地。其中包括已建成影視基地18個和籌備在建影視基地2個。

經過一段長時間的發展,目前,廣東已形成三種主要的影視基地或産業園類型。一種是以自然風光和旅遊景點主,為影視拍攝提供場景的自然景區型影視基地,包括南海影視城、西樵山國藝影視城、中山影視城等,這類影視基地在主營影視攝制的同時兼營旅遊業。

第二類則聚焦影視攝制、不涉及或較少涉及對外開發,包括廣州珠影集團攝影基地、銀都電影數字攝制基地、羅浮山影視文化産業基地和深圳廣電金鼠新橋影視基地等。第三類為小型園區電影基地,包括廣州增城1978電影小鎮、紫泥堂拍攝基地等。

從區域分布上看,據不完全統計,廣東影視基地或産業園多集中分布在珠三角地區,目前廣州市已有影視基地或産業園8個,深圳市5個,佛山市2個,珠海市1個,惠州市1個,中山市1個,江門市1個,汕頭市1個。(詳見:廣東“網紅”影視基地現狀如何?業内人士有話說)

實幹

多元模式下:“進擊”的大灣區影企

一直以來,大灣區創業者都以務實著稱。在這片土地上,不少影視文娛企業也以實幹的氣質投身于大灣區影視産業的建設中,并推動着大灣區影視産業的高品質發展。

本章節主要走訪了三類企業:緻力于促進粵港電影交流、緻力于制作、出品、發行港産片的灣區影企、緻力于灣區強項動漫産業建設的漫企與緻力于提升觀衆影視體驗的相關高新特尖企業。

在走訪調研中,我們不難發現,灣區影視企業正在以多元的形式發展産業與企業本身。它們另辟蹊徑以求“多條腿”走路。一些企業擁抱新興的元宇宙業态,一些企業繼續在内容層面深耕挖掘,一些企業積極就現有IP開展多條産業鍊,一些企業已經走在行業技術的前端。這些企業的轉變都推動着大灣區影視的高品質發展。

同時在走訪中,企業代表亦提出了他們對灣區影視發展的觀察,以及目前仍面臨的困境。

昇格傳媒總裁楊麗:

粵港同源,人才回流,大灣區有粵港合作優勢

一文讀懂大灣區影企高品質發展調研報告

南都:有人說在廣東做港片非常有優勢,你有同感嗎?

楊麗:港片優勢在廣東是最說得通的,正如上面聊到的,地緣、語言、文化熟悉的優勢,讓廣東更具備做港片的優勢。同時,廣東政府的支援,為港片乃至大灣區影視産業的共榮發展,都帶來了更多強大的優勢。過去,亞洲電影中心就在香港,現在已經有那麼多香港藝人來廣州、深圳發展。這幾年随着整個浪潮的變化,包括政策上的變化,真的很明顯感覺到,大灣區具備放大港産影視産業能量的強烈勢頭。

南都:在産業鍊或者人才方面,你覺得影視發展方面還有哪些需要提升的?

楊麗:我們的人才其實都在回流,我們公司裡很多員工都是“北漂”回來的。他們有時候也說,不是以前不想回來,是回來以後沒有地方上班,如果廣東這樣的企業再多一點就好了。包括香港也是,現在所有政策都很鼓勵香港影視人員來内地就業。對于他們來說,廣東就是最好的地方,離家近,飲食、語言都通。我聽過很多香港導演說,在北京會覺得不适應,特别喜歡來廣東。

我們這個行業,很典型是一個以人才為驅動的行業,不像别的行業,我們的技術都是靠人的,人才才是關鍵。過去,香港對于人才的引進就很高調;而今,身處大灣區的廣東随着産業的發展,也在越來越積極地聚攏人才。

南都:你覺得在大灣區做電影有怎樣的潛力和優勢?

楊麗:大灣區整個商業氛圍非常濃厚,文化具備獨特特色,同時也開放包容,多個城市一直在保持着活力及速度,克服一切困難往前走。做電影有大票倉的支援,反哺産業;商業合作也有活躍的市場環境;動漫産業也有近水樓台、背靠背的授權産業鍊條。

雖然我不是廣東人,但我覺得這塊土地是很值得熱愛的。我喜歡、也看好這片土壤,我不停地跟身邊人講,廣東不管是政策,還是地理位置、氣候、飲食文化,好多東西真的是獨一無二的。

南都:據你觀察,廣東還可以在哪些方面繼續提高?

楊麗:屬于廣東的影視文化氛圍興許還能更“高調”,去展現魅力和成績。就像北京電影節、上海電影節、橫店有院線推介會一樣,能長遠舉辦屬于廣東乃至大灣區的電影節形成品牌,無論對産業能量聚集,還是對大灣區電影的觀影氛圍,都會有很好的放大作用。本土的影視公司也能一同聚集發揮能量,促進更多的交流。

華強方特執行總裁、《熊出沒》總出品人尚琳琳:

打造下個爆款,依托廣東國際化和市場化優勢

一文讀懂大灣區影企高品質發展調研報告

南都:“熊出沒”也是廣東本土IP,在你看來,大灣區在打造内容IP上有沒有什麼潛力和優勢?

尚琳琳:其實我覺得大灣區也好,廣東也好,我們的優勢可能在于市場化和國際化。廣東是一個市場經濟非常發達的地區。是以我們創作作品也好,做銷售管道也好,都是從市場角度去出發,這樣可以讓我們在市場上更具有競争力。

還有一個,我覺得就是國際化。大灣區毗鄰港澳,相對來說跟國際的接軌更加緊密一點。這幾年疫情不友善,像以前香港電影節、電視節,我們都會去參加。國外的客戶如果不友善來内地的話,我們可能在香港和他見面,他們有時候也會找香港的律師團隊,我們直接在香港談合同,是以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友善的。

南都:廣東有非常多的動漫企業,對于這些企業來說,廣東的政策和發展環境方面有哪些可以優化和完善的地方?

尚琳琳:廣東的話,包括政策等各方面,對我們的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不管是在政府的引導、獎勵,都是非常有優勢的。如果說還有哪些不足——我覺得也不能叫不足,可能就是先天上的缺失,比如在人才上面,跟北京上海相比,我們缺少專業的大學和院校,在人才吸納上處于弱勢。

是以在人才吸納上,我也是希望,能不能有一些更好的政策,吸引人才來到廣東。

南都:你怎麼看待IP和文旅的融合趨勢呢?

尚琳琳:我覺得IP和文旅融合的趨勢肯定是正确的,而且也會越來越成熟。遊樂園更多的是過山車、大擺錘等純機械化運動裝置;主題公園則不同,它是主題化的體驗,它有文化内容作支撐。主題公園需要有主題,主題需要有故事,故事需要有來源,是以它與IP就是自然連結。實際上,以主題公園為代表的文旅産業,需要有文化内容、有IP的持續支撐,這也是未來的流行趨勢。

另一方面,IP和文旅的融合其實也發揮了很大的營銷作用。作為本身自帶流量的IP,自帶龐大的粉絲量,一定會給文旅本身增加吸引力,帶來大量遊客和很好的宣傳效果。

詠聲動漫副總裁、元宇宙業務負責人閻冰:

動漫行業人才需集聚,廣東大型節展仍欠缺

南都:據你觀察,目前在發展動漫行業這一塊,廣東還存在哪些可以提升的方面?

閻冰:我們發現,比如電影《哪吒》票房能到50億,打破了過去國漫電影可能10億左右的規模,讓國漫從一個小衆市場變成了大衆愛好,動漫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兒童賽道了,它有了更廣闊的市場。

詠聲動漫也開始布局這類國漫電影市場,但在布局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廣東在這個賽道上會越來越被趕超。一方面趕超壓力是來自于杭州、蘇州這些快速發展的城市,另一方面來自影視基礎比較好的北京和上海。我們最主要的劣勢還是在人才。我們做《落凡塵》這部電影的時候,就發現廣東在頂尖國漫電影制作人才上奇缺,從前期的創意團隊、美術到中期的制作發行,大部分人才都聚集在北京。

人才方面,還有個問題是競争激烈。我們知道廣東的遊戲産業非常發達,它的營收占到了全國非常大的比重,但我們動漫在美術、CG内容制作的部分,跟遊戲企業的人才存在一個激烈競争。而遊戲企業的盈利能力更強,他們能夠給人才提供更有競争力的薪酬。在這種情況下,動畫人才其實受到了很大程度的一個虹吸效應。

第三是我們看到廣東動漫在影響力節展這方面還有提升的空間,包括像杭州、成都這些城市的動漫相關節展活動力度越來越大,在影響力方面也不斷提升。

南都:你認為目前在廣東的政策、發展環境方面,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和優化?

閻冰:廣東針對電影的政策是非常有力度的,但動畫電影和真人實拍電影相比,比如說在票房、制作周期等方面會略有差異,是以我們希望能針對動畫電影的發展階段和産業特色,設定相應的門檻。

其次是希望能夠針對影視動畫人才有相應的支援政策。

最後,我們認為,現在是國漫走出去的機遇,是以也希望有對于動漫作品出海的政策支援。

恩維傳媒聯合創始人、視覺導演胡玥鵬:

做元宇宙視覺設計,除了視覺酷炫,還應連接配接思想

一文讀懂大灣區影企高品質發展調研報告

南都:這兩年剛好也是元宇宙的風口,據你觀察,舞台視覺設計還可以怎樣與元宇宙結合和發展?

胡玥鵬:我認為這一波發展最主要還是技術的變革。比如在實時渲染上,我們最早的生産流程和制作流程需要靠大量CPU渲染,随着GPU技術發展以及顯示卡等裝置研發疊代,運算能力大大提升,實作了實時渲染,把行業發展向前推進一大步。我舉個例子,節目嘉賓穿着互動類表演的裝置,制作端可以實時通過電子計算生成實時影像,它的即時感會更好,這能真正達到像我們看到的電影《頭号玩家》那樣,實時地傳遞平行宇宙裡的世界。

以後的發展,我認為還是會發生在整個技術領域。比說我們現在看到的眼鏡端,它變得越來越輕量化、智能化和清晰化,越來越減輕了眩暈感。未來眼鏡會有大量的增強現實内容,也許未來我們辦公室裡的景象會充斥着各種物聯網資訊,我們能像在手機端一樣,通過一點小操作帶來變化。

而在這樣的發展下,我們要做的則是深化内容,将創意跟内容結合起來,用視覺藝術來服務于想法。其實作在很多元宇宙節目都想讓觀衆在視覺、視聽語言方面能共情,讓觀衆感覺到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無論是通過電影還是各種大衆傳媒。在這裡面我們舞台視覺這一塊要做的事情,就是更加緊貼于平台和内容端,将我們的設計更加貼近于内容的核心訴求,讓大家能感覺到,除了視覺上特别炫酷,還能在思想上有一些對接。

南都:等于說恩維傳媒在做的事情是實作内容的元宇宙化?

胡玥鵬:是的,我們在做一切元宇宙技術端的應用準備,還包括一些團隊搭建和疊代。現在的發展還是蠻快的,最早我們成立,是因為一個電影美術降維打擊到了電視,那是六七年之前,大螢幕發展特别高速,你會發現各種晚會綜藝節目,甚至是線下做婚禮,都有很多的LED出現。

現在我認為更多的是靠增強現實(AR),靠新的技術手段、更多的媒介來實作。但内容還是内容,美術還是美術,設計還是設計,隻不過載體在發生變化。而在新載體和新技術的驅動下,我們希望團隊能緊跟現在的潮流,因為每三年都有一定的新興技術以及新興技術閱聽人群體産生。我們要做的就是緊跟國際潮流,将當下我們能接受的事物做一定的新技術融合,包括搭建視覺影麗XR虛拟拍攝制作全流程服務團隊,去實作一些新技術領域的變革。我們要将視覺内容環境元宇宙化,讓大家不僅看到這個環境,還能對其存在産生真實感,能身處其中達到強互動感、高沉浸感,真正實作虛與實的連接配接。

四開花園網絡科技(廣州)有限公司副總裁于路:

5G下元宇宙賽道起飛,8K在VR裡隻是一個起點

一文讀懂大灣區影企高品質發展調研報告

南都:伴随着5G技術的推進,大家也經常聊“元宇宙”“虛拟現實”等話題,4K花園在這些方面有哪些新推進?

于路:前面我們所提到的,關于4K花園在超高清及5G時代前期的積累,包括應用技術、制作技術、相關研發等,其實都可以看作是為後面元宇宙時代的建設打下基礎。原因就是,元宇宙内容建設,本身就需要超高清技術及高品質VR建設作為強大支撐。4K花園早先進行的8K直播及全流程制作經驗積累,可以很好地轉接到8K VR的前後期制作中來,實作無縫銜接。同時,我們團隊在超高清、3D制作、VR制作等領域也都有相當的經驗。是以8K+3D+VR的直播和内容創制政策就是将4K花園所有的優勢相加,可以最大化釋放我們的專業能力,同時帶來最高規格的VR内容體驗。

另外,從超高清發展角度來講,我們近兩年除了8K高端紀錄片、正常直播制作外,也在開拓8K裸眼3D戶外大屏,以及現在的8K VR内容和技術更新。其實這也是在尋找8K時代新的發展契機。可能對于家庭使用者的電視大屏終端,8K幾乎到了需求的上限;但對于360度視角的VR體驗來說,8K分辨率可以認為是解決VR内容清晰度不足的起步和基礎。随着技術更新,如果想滿足VR頭顯端的内容體驗實作超高清,可能分辨率還需要大幅提升,這也是我們所看好的超高清後續技術更新發展的重要突破點。

就目前的技術和制作能力來說,8K 3D VR可能已經是一個最高規格了,我們也以此為标準研發了一套8K 3D VR多機位現場轉播制作系統,包括8K 3D VR錄影機、滿天星8K VR伺服器以及8K VR編碼器等。最近我們在上海跟咪咕合作做“中國街舞大賽”的VR直播,我們就架設了6個機位的8K 3D VR錄影機,基于“滿天星”的系統架構,實作了全鍊路的直播流程。

南都:4K花園在元宇宙賽道上可能會有哪些優勢?

于路:4K花園在8K技術積累方面非常深厚,無論是現場轉播、制作全流程以及軟硬體開發方面,都具備了8K技術能力,擁有獨立自主的解決方案。

同時,我們也主張生成和制作更多優質的8K乃至更高規格的VR内容,讓使用者在元宇宙體驗初期可以通過VR頭顯終端感受到更具真實感和臨場感的優質體驗。我們在8K 3D VR直播以及通過滿天星制作完成的各種VR自制内容方面,都是在這個點上發力,實作了規模化的優質内容輸出。

當然,我們也在尋找新的突破點,例如将更多XR技術、全景聲自由音頻技術在未來結合進VR制作中,讓觀衆能夠獲得更好的自由互動式體驗。

我們也在評估和關注如虛拟數字人方面的技術和内容創制。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說,高品質的直播體驗,包括大量的虛拟場景植入,對于實際的算力要求還是過高,可能還無法達到理想的呈現效果,特别是基于8K乃至更高分辨率制作的算力要求,還是需要更強大的基礎技術支撐,相信未來會有更好的體驗更新出現。

論道

政策優勢下的大灣區影視發展新趨勢

依托大灣區的政策優勢,粵港澳影視的交流在未來會形成哪些新趨勢?廣東省的動漫強項該如何發揮?如何能将産業鍊發展得更完備?在人才培養方面,還有哪些不足之處?

本章節選取了業界和學界大咖的觀點,探讨政策優勢下的大灣區影視發展新趨勢。

廣州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影視藝術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陶冶回顧了粵港電影交流的過去、今天與未來,列舉了不少粵港電影人的發展曆程,并提出了粵港影視交流發展的建議;廣東省動漫行業協會執行會長、廣州達力動漫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朱曉兵針對科技創新、人才教育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可行性建議;導演、華南師範大學電影創作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甘小二則從産教融合、高校專業設定等方面給出了大灣區影視人才培養的具體建議。

一文讀懂大灣區影企高品質發展調研報告

陶冶(廣州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影視藝術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從目前的電影科技來看,由于數字技術的發展,動畫電影和真人電影之間的鴻溝正在變得越來越小,而充分發揮廣東電影的比較優勢、摒棄傳統重資産的影視基地、建設一批數字影棚,才能實質性地助推中國電影工業的疊代。

一文讀懂大灣區影企高品質發展調研報告

朱曉兵(廣東省動漫行業協會執行會長、廣州達力動漫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廣東省動漫産業在保持國内産業領先的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制作原創動漫精品,堅持走廣東特色動漫産業道路!

一文讀懂大灣區影企高品質發展調研報告

甘小二(導演、華南師範大學電影創作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大學高校動畫與數字媒體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人才是電影創作和生産的根本,也是提升電影品質的核心。電影人才必須在實踐中才能得到鍛煉和養成,這是電影教育界和業界的共識。

電影人才培養需要更深層次的改革,需要教育界對教師的評價體系、專業的評價體系做出根本的調整。

鑒影

還有這些廣東優秀電影值得被看見

廣東電影還有不少口碑佳作。為推進人文灣區和文化強省建設,進一步促進廣東省電影産業高品質發展,廣東省電影局自2020年開始主辦“廣東優秀電影觀影推介會”。推介會由廣東省電影家協會、廣東省電影行業協會共同協辦,進一步推動優秀粵産電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截至2023年1月,“廣東優秀電影觀影推介會”已推薦了32部電影,這些電影涉及動畫、新主流、港味、喜劇等元素。通過廣東優秀電影觀影推介會,一批優秀作品正在走進觀衆的視野中。

推介會推薦電影類型占比圖

一文讀懂大灣區影企高品質發展調研報告
一文讀懂大灣區影企高品質發展調研報告

截至2023年1月,“廣東優秀電影觀影推介會”已推薦了32部電影。

盤點廣東優秀電影觀影推介會的推介作品,不難發現廣東強項動畫電影的身影頻頻出現。一個新現象是,除了“喜羊羊”“熊出沒”“豬豬俠”“開心超人”等經典IP,一些新的動畫IP也漸次出現,如《小虎墩大英雄》和《迷你世界之覺醒》。這些新動畫IP的發展路徑展現着廣東動畫市場的新模式:先有粉絲、閱聽人,先做IP和小内容,在有了一定消費群後再做院線電影,這種輕量級的IP創作模式能一定程度上規避風險。

兼具藝術性與商業性的“新主流電影”也頻頻出現在廣東優秀電影觀影推介會的推介名單上。近年來,新主流電影也成了廣東電影的一大亮點。《追光萬裡》《我們正年輕》《變化中的中國·生活因你而火熱》等電影新主流作品頻頻引起關注。

“港味”是大灣區人不可割舍且愈來愈愛的電影元素,随着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日趨緊密,不少“港味”作品也出現在推介名單中,如獲第34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的最佳剪輯獎項的《拆彈專家2》、由方中信、譚耀文等港片老面孔主演的動作片《一級指控》等,都被推介會推介到更多觀衆的心水片單中。

還有一批頗具笑點的喜劇片、頗有看點的劇情片和科幻片也被廣東優秀電影觀影推介會漸次推薦。未來,廣東電影推介會将把更多的優秀粵産作品帶給觀衆。

出品:南方都市報 南都娛樂傳媒

總策劃:戎明昌 劉江濤

執行策劃:黃超 李陽 靳格

統籌:林文琪 林帆

采寫:南都記者 林文琪 鄭若琳 劉益帆 蹇玥 朱俊毅

編輯:林帆 鄭若琳 劉芳

設計:李毅然

制圖:何欣 李毅然

圖檔:受訪者提供/部分來源網絡

校對:黃熾林

資料整理:廖美善 姜文君 李妤潼 曾醒 陳嘉怡 徐政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