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8%的人都搞錯了“業務資料化”和“資料業務化”的真實差別!

作者:資料分析不是個事兒
轉載/大魚的資料人生

有讀者來問“資料業務化”是什麼意思,我記得這句話最早來自阿裡集團内部關于“一切業務資料化,一切資料業務化”的說法,本來也沒什麼,但後來類似的說法就越來越多了,不明覺厲,至少包括:

業務數字化,數字業務化;

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

能量資訊化,資訊能量化;

......

雖然說法很精煉,很高大上,大家喜歡引用,但我發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了解,差别還是很大,每個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哈姆雷特”,如下所示:

業務資料化實質上就是「資料化營運」,而資料化營運的本質是對使用者的營運,資料都源自于使用者的屬性和行為。産品生命周期全過程就是一個使用者擷取、使用者活躍、使用者留存、付費轉化、口碑傳播的閉環流程。這流程中每一個節點其實都是對使用者行為的激發以完成每一個階段的目标。以資料為決策依據,以資料為導向,這就是所謂的「業務資料化」

——某産品經理

很多人對「業務資料化」的了解還隻停留在表面。「業務資料化」不是簡單地将使用者行為數字化存儲,資訊隻有通過内在的名額化(亦可稱為模型化),達到業務資料可利用、可分析、可改進,進入營運環節才能稱之為業務資料化

——某産品營運

業務資料化很好了解,就是我們之前說的「資訊化」。「資料業務化」其實也比較好了解,指資料轉變為帶有建議性的資訊幫助客戶實作商業目的。常見的把使用者資料打包賣給其他人,還稱不上資料業務化,因為資料并未轉變為面向客戶實作商業目的的内容,是以很多公司還隻停留在「資料倒賣化」的階段

——某産品經理

沒記錯的話這句話是馬雲爸爸提出來的。他的原意應該是讓阿裡各項業務所産生、積累的大資料來豐富阿裡的生态,同時讓生态蘊含的資料産生新的價值,再反哺生态,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循環邏輯

——某産品經理

一切業務資料化,能夠更加直覺的了解業務的運作狀态,針對不同業務也能夠更加友善的對比、評價,對業業務的控制和改進有促進作用。一切資料業務化,是指資料的收集要以業務開展為核心,大量的沒有針對性的收集資料既是提高了成本,又容易讓管理者找不到重點

——某教師

業務資料化,業務有資料結果,有資料展現,資料業務化,收集資料與業務要有結合能支援業務進行.感覺是這樣

——某營運經理

一切業務資料化,是指需要量化業績,大鍋飯的時代要過去了。一切資料業務化,是指用資料推動業務發展,拍腦袋決策的日子要過去了

——某項目總監

經由不同的人這麼一解釋,這句看似清晰的話變得撲朔迷離起來,那麼“業務資料化,資料業務化”的到底是什麼呢?

“一切業務資料化,一切資料業務化”源自阿裡,意思是阿裡豐富的業務生态産生、積累了大量的資料,這些生态蘊含的資料可以産生新的價值,再反哺生态,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循環邏輯。前者強調業務資料的沉澱和收集,後者強調資料的應用,更加聚焦讓資料産生價值。

阿裡的這個解釋比較宏觀,畢竟是老闆講話用的,但有人诠釋出了新的内涵,更有啟發意義,我這裡結合自己的了解做個總結提煉。

首先講業務資料化,我認為共分為二個層次:

第一層:線上化

所謂業務資料化是将業務過程中産生的各種痕迹或原始資訊記錄并轉變為資料的過程,包括資料架構設計、資料模組化、資料存儲、資料品質管理等系列活動,業務資料化其實早就開始了,或者說之前叫資訊化。

從OA系統、CRM系統,到ERP系統其實都屬于業務的資料化,隻是由于傳統行業許多業務是線上下展開,資料化十分困難。借着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DT時代來臨,才有條件實作更好的業務資料化,這一階段被認為是業務資料化的初級階段。

第二層:流程化

但線上化隻是資訊化時代的要求,數字化賦予了業務資料化新的内涵,即我們不僅要将業務流程的資料全部沉澱下來,還需要通過資料治理的手段打破資料孤島,實作上下遊系統資料的融合融通,同時通過業務對象、業務規則、業務過程的全面資料化來確定端到端業務流程的高效自動化運作,并且為全流程的優化奠定資料基礎。隻有做到這一點,業務資料化才算達到了進階階段。

其次講資料業務化,也可分為二個層次:

第一層:營運化

業内普遍的看法是,資料業務化是指:通過對業務系統中沉澱的資料的整合,從資料中找到規律,讓資料更懂業務,并用資料驅動各個業務的發展,将資料滲透到各個業務的營運當中,讓資料反哺業務,最終釋放資料價值,完成資料價值的營運閉環。

傳統的取數、報表、名額、模組化、BI、分析、挖掘等等,都是資料業務化的手段。

第二層:産品化

資料營運是資料業務化的保守形式(比如阿裡基于自身已建立起龐雜的業務群落和成熟的資料生态的基礎上提出了營運這個觀點),雖然其也是資料創造價值的一種形式,但數字化時代的資料業務化,更應從資料的産品化與商業化角度來定義,否則喊這個口号沒什麼現實意義。

所謂資料業務化應是指:在資料整合的基礎上,将資料進行産品化封裝,并更新為新的業務闆塊,由專業團隊按照産品化的方式進行商業化推廣和營運。

這個定義的指導性會更強一些,現在很熱的資料變現産品,比如風控、洞察等等,都是資料業務化的典型代表,具體如下圖所示:

98%的人都搞錯了“業務資料化”和“資料業務化”的真實差別!

最後講業務資料化和資料業務化的關系,也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互相促進

首先,先有業務資料化,再有資料業務化,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其次,資料業務化對業務資料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後者是前者的驅動,最後,兩者其實是一個螺旋提升的過程,共同服務于業務營運,産品創新和資料價值釋放。

第二層:互相嵌套

業務資料化如果将資料加工成知識,就能更好的滿足資料業務化的要求,資料業務化隻有擁有更好的知識,才能驅動業務營運和産品創新,對于業務資料化來講,知識是其終點,對于資料業務化來講,知識是其起點。

兩者在知識上交彙,業務資料化多做點,資料業務化就可以少做點,反之亦然,兩者其實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這種嵌套也展現到了資料中台和業務中台的關系上。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既可以把資料加工成知識這個過程看成是資料業務化的一部分,也可以看成是業務資料化的一部分,不再有絕對的标準。

正文完

業務資料化的絕佳工具推薦

看到這不妨試試業務人員都在用BI工具——FineBI~~~

作為目前國内市面上應用最為廣泛的自助式BI工具之一,FineBI打破了傳統資訊部門開發報表,業務人員檢視報表的滞後資料流程,通過輕量便捷的BI平台使得最有分析需求的業務人員也能輕松分析出自己所需要的資料結果。

輕松建構出你的資料圖表思維邏輯,讓你擁有獨到的洞察性資料見解,進而達到有效溝通或者資料彙報的目的。

  • 你可以把它視作為可視化工具,因為它裡面自帶幾十種常用圖表,以及動态效果;
  • 你也可以把它作為報表工具,因為它能接入各種OA、ERP、CRM等系統資料,不寫代碼不寫SQL就能批量化做報表。
  • 你還可以把它看作資料分析工具,其内置等常見的資料分析模型、以及各式圖表,可以借助FineBI做一些探索性的分析。
98%的人都搞錯了“業務資料化”和“資料業務化”的真實差別!

精彩曆史回顧

不想寫日報、周報?這款報表自動化工具一定要收好,打勞工必備!

做一個資料可視化項目沒有難度?最怕你想不透這3點,難度翻倍!

如何加速數字化轉型?10個央企國企經典案例值得收藏慢慢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