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半月談丨想拍短視訊緻富?小心教育訓練陷阱

作者:春河月亮

想制作一個簡短的視訊來緻富嗎?謹防訓練陷阱

半月談記者梁思

如今,短視訊平台直播商品,視訊營銷行業火爆。很多人在視訊的一夜攻擊中對"緻富神話"充滿向往,紛紛向短視訊教育訓練機構尋求"實作秘籍"。半個月談話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短視訊教育訓練機構打着"教你賺錢"和"幫你緻富"的幌子,但在收到教育訓練費後,卻開始"惡搞"、"提醒"、"玩不見了"。許多使用者面臨沒有兌現希望、無法退款的窘境,一些短視訊教育訓練機構甚至在多方投訴後,改用"馬甲"繼續積累财富。

半月談丨想拍短視訊緻富?小心教育訓練陷阱

短視訊拍攝

一年一次的門徒課,一個月的把戲

一年前,浙江的蘇先生開始營運一個短視訊帳戶。看完一堂公開直播課後,蘇先生又加了一個直播課錄音機李迪恩發來的微信。在繳納了3180元的學費後,蘇先生成為"李院長親學生班""一年一次,隻有12人"的成員。

李在直播中聲稱,他的公司有396名員工,自2016年進入短視訊行業以來,已經經營了十幾百萬粉絲,累計收入超過1700萬元。在蘇先生課程的現場視訊中,一名女學生說:"跟着李院長,每月10萬粉絲,每月賺8000元。"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偶然在另一個短視訊交流小組中發現了李院長招生課的預覽。蘇先生與其他同學溝通,發現大家都加入了"一年隻有一天"的"李院長親生班",但買課的時間跨度長達一個月。"每個現場課堂都是一個12人的'親學生班',場地可以填滿,搶占名額。

半個月談話記者加入了蘇先生的短視訊交流小組,發現幾乎每天晚上都會有标有"搖學顧問老師"的小組成員推李院長的視訊流課程。半個月談話記者在群裡問"為什麼一年一班就是每天招生"不久後,被踢出了群聊。

你抱怨了多少次,

換"馬铠甲"繼續積累财富

半個月談話記者以"抖音教育訓練"為關鍵詞,在"黑貓投訴"搜尋中,已有1420起相關案件,涉及短視訊教育訓練機構相關詐騙的并不少。"教育訓練賬号後無啟動機構拒絕退款""中介機構虛假宣傳無法兌現在公開課上做出的承諾""繳納學費後,機構要求繼續補課"等成為投訴的主要原因。

"當你發現教育訓練不起作用時,就更難獲得退款了。北京市居民彭女士表示,她選擇教育訓練機構學費2980元,合同顯示,乙方凡注冊課程的整套學習資料或視訊,将被視為甲方的主要教材由乙方取得,如果乙方存在符合退款條款, 甲方必須扣除800元的教材費,剩下的費用将退還給乙方,"也就是說對方随便寄了一份檔案,是我訂的,我得付800元。

"為了欺騙信任,這些教育訓練機構把自己包裝在一個特别好的包裡。遼甯省李先生每半個月向記者出示"企業信用評價AAA級信用企業"證書和北京某公司營業執照。"很難相信這樣的機構會有問題,但本說這是一個不錯的'價格',599元學費,幾天後就變成了4999元。賬号沒有進度,評論區"僵屍号碼"堆積如山,訓練内容也記錄課程。"

在李迪恩的直播課上,半個月談話的記者發現,它經營的公司是國内一家知名電視台知名品牌欄目的入圍者。"大家都可以去官網查一下,沒有詐騙的可能,"李在直播中說。

事實上,半個月談話記者通過"天眼查"查詢發現,李迪恩擔任董事長的公司實際控制人以另一家公司的名義從事同一業務。據當地媒體報道,早在今年8月,該公司因"教師身份之謎""機構虛假宣傳""學生退學糾紛"等原因被反複投訴,由當地市場監管機構下令整改。

彭女士向半月會談記者展示了一個名為"短視訊營運、粉、交流組"的微信群。"群裡不到100人,至少有20家不同的短視訊營運教育訓練機構活躍在'教師'中。在看了幾段全班直播視訊後,她發現這些人的話竟然是一樣的。"一部手機每月進2萬個,直接接入内部播放頻道,掌握核心方法實作數千萬播放......這就像用一套大學背誦一樣。"

短視訊教育訓練也需要理性看待

深圳市蜜蜂集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教育訓練總監蔡澤峰表示,教育訓練一個專業的孵化器為一個短視訊賬号,從創作者的早期評估、教育訓練到後期包裝、對接資源,實作現金,是一個周期長、最終結果不完全可控的過程。"短視訊平台上的一些賬号有一定數量的内容,即使拍攝内容比較正常,似乎門檻也很低,落後于專業機構參與包裝操作。新短視訊使用者看到這些視訊,感覺自己好像能達到這個水準,然後被所謂的"老師"煽動,很容易落入陷阱。"

"特别是,一些教育訓練機構不排除通過允許學生看到短期教育訓練結果來鼓勵續簽學費,例如購買粉絲,誇大點選和評論。蔡澤峰表示,這樣的流量增長是一個虛假的泡沫,如果刷子行為太明顯也會被平台判斷為違規,進而限制流量、阻塞,賬号價值難以生存。

"不要盲目相信相關教育訓練機構的'分流'和'内部管道'能力。遼甯師範大學文學院新聞學副教授蔣偉提醒說,一些公司會在公司名稱中與Shaker和Quick Hands等短視訊平台相關聯,導緻人們認為他們是該平台的子公司,但兩者之間幾乎沒有關系。

法界人士認為,短視訊教育訓練的實際效果會影響太多因素,機構往往會以"不完全按照老師的指導"和"賬号品質不好"等理由阻止消費者,避免後續法律調查。這就要求市場監管部門集中監督那些涉及短視訊領域的教育訓練機構,履行主要責任,出現涉嫌虛假宣傳,不按照合同規定為消費者辦理退款等問題,及時責令予以整改或者處罰。

(發表于《半月談》2021年第19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