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一種人性的惡,叫“遇事和稀泥”

有一種人性的惡,叫“遇事和稀泥”

文\依靜、江左梅娘

有一種人,是身邊的“和事佬”,是誰也不得罪的“好好先生”。

什麼事都以和為貴,什麼事都往好了說。

他們最擅長“和稀泥”,用虛假的面容,去維持表面的穩定;打着為你好的旗号,施道德綁架之實。

而這種行為看似在避免紛争,本質上卻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最終,以受害者的單方面妥協,終止這場沖突。

凡事和稀泥,其實有時候會是人性中最大的惡。

01.在該談論利益的時候,講感情

郭德綱有句話說得通透:

“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要讓朋友拉一把,還得是酒換酒,茶換茶。”

想想還真是如此。

世間之事,大多都與利益往來相關,逃不掉,也躲不掉。

不懂得把兩者厘清的人,感情也不能真摯長久。

李軍和周正是朋友,李軍是開電腦店的。周正的電腦平時有什麼問題,都會打電話叫李軍來家裡維修。

有一種人性的惡,叫“遇事和稀泥”

有一次,李軍檢查完之後,說:“應該是主機闆壞了,要換的話,估計得五六百塊錢。”

周正撇撇嘴說:“老朋友還談錢,多傷感情呀。”

之後,周正再有電腦故障問題,李軍就借故推脫了。

同樣,曉冬開了一間蛋糕店,文清時不時都會去曉冬的店裡,嘴上說是捧場,其實就是“白嫖”。

每次都是拿了蛋糕,從不付錢,嘴上還總說:“咱倆誰跟誰呀。”

後來,曉冬再看到文清來,自然而然就沒什麼好臉色。

張亮是一名設計師,身邊總有一些親戚朋友讓他幫忙設計新房。

一套完整的方案做下來,往往費時費力,按市場價來算,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但身邊的人從來閉口不談錢的事,久而久之,張亮也不願意,再被當成免費的勞動力了。

三毛說:

“朋友之間,相求小事,順水人情,理當成全。過分要求,得寸進尺,是存心喪失朋友最快的捷徑。”

人生在世,所有的交情,都是有額度的。交情再好,但在該講利益的時候講交情,不把自己當外人,就是“和稀泥”,是明擺着占便宜。

它就像存款,一旦透支了,再深厚的交情,也會變淡,甚至了斷。

有一種人性的惡,叫“遇事和稀泥”

02.在該分辨是非的時候,講和氣

中國自古以來講究“以和為貴”,崇尚不計前嫌。如果你愛追究到底,常常會被認為是心胸狹窄、求全責備之人。

比如:

“他都說對不起了,你就别不依不饒了,誰也不容易……”

“他還是個孩子,你至于斤斤計較嗎……”

這種人,站着說話不腰疼,表現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

殊不知,這樣的“以和為貴”,表面上是圖個和氣,實際上卻模糊了事實。

網友蘇小小生活在小縣城,月薪2千多。

有個周末,她去買菜,看到一位老太太擺着小攤,客人稀少,挺可憐的,于是她就去買了她6塊錢的菜。

剛好她手裡有現金50元,就給了那位老太太,結果,老太太隻找了她4塊錢。

她想着老太太年齡大了,看錯了也是有可能的,是以她耐心地講理,說自己給了她50,她應該找零44。

可老太太堅持說,她沒有找錯,還惡人先告狀,說年輕人不講德,專欺負老人。

她氣不過,就報警處理,最後終于證明了清白,拿回了錢。

有一種人性的惡,叫“遇事和稀泥”

蘇小小後來還發了條朋友圈,希望别人不要被騙。

可是,底下的回複卻讓人覺得很無奈:“老太太年紀大了,小本生意不容易,四十幾塊錢沒必要追究。”

呵呵。

羅素說過一句話:

“若理性不存在,則善良無意義。”

站在蘇小小的角度,因為善良,是以她主動去照顧老人的生意,已經很難得,但現實卻是,老人倚老賣老,不講原則。

而這位網友朋友圈的一些人,則是不辨是非,忽略事實。

哈耶克說:

“當善良失去原則的時候,可能比惡還惡。”

是的,善良沒有錯,但不辨是非的善就變成了惡,還打着以和為貴的口号,勸别人和氣,更是惡上加惡。

03.在該指責計較的時候,講大度

郭德綱在一段采訪中說道:

“其實,我挺讨厭那種,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一定要大度的人。這種人你要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他的時候會連累到你。”

生活中不乏這種人。

他們肆無忌憚地傷害别人,還希望對方大度,不計較自己的錯誤。

倘若對方不原諒,那便是對方不占理。

這種人往往比作惡更可怕。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

“你是從哪一刻開始決定不再善良的?”

評論區裡,有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女網友的老公和弟弟打算合夥創辦一家公司,一開始,女網友并不同意。

她覺得老公的弟弟鼠目寸光,不是做生意的料,還喜歡攪合事兒,但在老公和婆婆的請求下,她還是同意了。

公司開起來之後,女網友包攬了所有的雜事,跑稅務,貸款,招聘員工,教育訓練人才,各項業務做得風生水起。

有一種人性的惡,叫“遇事和稀泥”

三年很快就過去了,在這期間,她除了過年,沒有休假,就連生二胎,也是出了月子就立馬投入工作,但為了公司的發展,她工資一個月隻先拿個1000塊。

很快,公司逐漸地發展壯大,從20萬的小規模,成長到600萬的大規模。

就在這時,從不上班的弟媳提出她要領一份工資,女網友的老公自然表示不同意。

誰知,老公的弟弟立刻跳出來反對說,如果自己老婆不能領工資,那女網友也不能領。

還貶低女網友,說她幹的活都是跑腿的,随便花500塊錢就可以找人來做。

當時,她婆婆明知她的付出卻讓她退一步,同樣,老公也沒有替她說一句話,弟媳的确幫弟弟做過一些公司的事情,但是一開始都是明确說好的,隻有弟弟才算公司員工,這弟媳明明就是見錢眼開、無理取鬧,可是女網友能說什麼呢?

她很是心寒,但并沒有陷入紛争,她以最快的速度交接工作,退出工作群和家庭群。

後來,公司财務也紛紛離開,公司找不到合适的接替者,資金全部套在項目裡,銀行也貸不了款,發展舉步維艱。

而她跳槽去了一家不錯的公司,薪資一萬加,來年還會再漲,婆婆和老公,哭着指責她,說她心狠,眼看着自己家的公司倒閉,卻去外面上班,公公則勸她說,别太計較了,家和萬事興。

女網友直接跟公婆甩話:“幫你兒子掙錢,那一千塊,沒人感激,還招人嫉恨;自己給自己掙錢,好好養家,還要被你們責怪,如果你們有良心,就說句公道話,我還會考慮一下留不留,如果沒良心,那就叫你兒子跟我離婚好了,我對你們已經仁至義盡。”

再好的感情,也經不過肆意的消耗,随意去輕賤一個人為家庭的付出與努力,這樣的人,不值得留戀,這樣的家庭,也沒必要久留。

有一種人性的惡,叫“遇事和稀泥”

孔子說: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過去我們總覺得要以德報怨,為人大度。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們寬容。

做人,該翻臉時就要翻臉。

唯有這樣,才能讓人們知道我們的底線在哪裡,而不是一味地以大度去踐踏我們的尊嚴。

04.梅娘說

《論語》中講:

“鄉願,德之賊也”。

所謂“鄉願”,指的就是這種無原則的“和稀泥”。

在該談論利益的時候談感情,那是套着感情的外衣,去占人家的便宜,遇到這種人,早點遠離,才能保全自己;

在該分辨是非的時候勸你講和氣,你可别上套,因為你真的講了和氣,那到最後,裡裡外外吃虧的都是你;

在該指責計較的時候勸你講大度,你也别接受,因為他可以混淆是非對錯,你卻不能丢了邊界,否則被欺負的還會是你。

願我們都能遠離這種“和稀泥”的人,堅守邊界,保護好自己!人生苦短,為自己考慮,為自己而活并不丢人!你的善良,要留給更值得的人!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