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滿江紅》票房超《流浪地球2》,春節檔大厮殺無赢家

這是三年來,第一個可以自由流動、沒有影院上座率限制的新年,也是那些平時不會走進電影院的人,願意買上一張票的時間——這意味着巨大的、下沉的票房。春節檔大厮殺背後,既有主創們的意志和野心,也是一場資本的賭局。

文 | 常芳菲

編輯 | 金匝

營運 | 繪螢

殘酷厮殺

在林遠眼中,競争如此激烈的春節檔,已經很久沒出現過了。

他是一家連鎖影院的影院經理,今年都是極限定檔,幾乎都是官宣後,他才得知了《流浪地球2》《滿江紅》《無名》《深海》等7部陸續要上映的消息,當時他就感慨,這會是一個“大厮殺”的春節檔。

今天,春節檔已進入第四天,依然硝煙彌漫。7部影片厮殺繼續,而冠軍就在郭帆的《流浪地球2》與張藝謀的《滿江紅》之中。兩部影片競争背後,不僅是類型片和科幻片之間的競争,更是傳統第五代導演與吸收了好萊塢風格的新銳導演之間的交鋒。

此前,在很多影院經理心中,有《流浪地球1》的票房奇迹在前,《流浪地球2》自然也是今年當之無愧的頭号種子,但沒想到,局勢在大年初一就發生了變化:《滿江紅》的排片,從28%一躍而升至32.5%,以1%的差距險勝《流浪地球2》。

根據燈塔專業版顯示,1月24日(初三)這天,冠軍已經易主,《滿江紅》的累積票房已超越《流浪地球2》,達到10億,今天又升到了13.9億。回到内蒙老家的趙亮被電影院的人潮驚到了。他初二去看《滿江紅》,發現候場的年輕人擠滿了前廳,最後隻買到邊角位置,等他入場時隊伍居然排到了30米外,“從來不知道我們這個小縣城有這麼多年輕人”。在湖北十八線小城過年的張宇和全家人一起看了《滿江紅》,覺得它是縣城口味的第一名,比起科幻電影,故事門檻低,沈騰、易烊千玺、雷佳音等幾位主演也有觀衆緣。

▲《滿江紅》官方慶祝票房破10億。圖 / 微網誌截圖

一度成為預售票房冠軍的《無名》,大年初一後,排片占比已經滑落到第四位。上映當天,部分觀衆批評導演程耳把“時間線剪得稀碎”。片方顯然也看到了負面評價,迅速在官微公布了整部電影的正序時間線。

同一天,程耳在知乎發表文章,試圖解釋自己的剪輯風格,“一個電影如果看完就完了,沒有空間去思考,蠻遺憾的”,也希望“審美趣味比較高”的使用者隊伍越來越壯大。而在短短一天之後,程耳又通過《無名》官微澄清,這篇文章并不是自己的剖白,而是一位“出于焦急與好意”的從業人員寫的。未來他将拍攝名叫《人魚》的超級藝術片,于冬願意繼續投資。

但市場遠沒有這樣溫情。影院經理不必領悟創作者的意圖,甚至不必看片,單看類型、演員陣容,基本就可以确定排片比例。

《無名》上映當天,林遠隻給了一到兩場的排片。他類比了2009年上映的諜戰片《風聲》。這部由高群書導演的電影,最終票房定格在2.35億。“《無名》大緻也就是這個量級。”林遠說。最早貓眼專業版給出《無名》4.5億的票房預測,也佐證了這個判斷。而這兩個數字,遠遠不夠收回3億的電影投資成本。

導演程耳曾經為票房擔憂。參演《無名》的演員大鵬記得,在拍攝的一個雨夜裡,程耳問他:“投入了這麼多資金、人力,這個事我們最後要怎麼收場呢?”而他上一部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也曾面臨票房拷問,由葛優、章子怡主演,投資1.2億元,最終票房隻有1.22億元,同樣沒有收回成本。程耳很少公開談及自己的失落,隻是在他寫的《對得起這碗白米飯》的文章裡,露出些端倪——“自己偶爾窮盡解釋,說我們電影還不錯……我能讀懂他狡猾眼睛裡的句子以及他撇嘴時的唇語,但是不賣錢哦。是啊,但是不賣錢哦。”

動畫電影《深海》,同樣沒能獲得票房的成功,2015年《大聖歸來》的逆襲故事沒有重演,上映四天後,《深海》的票房停留在2.14億,僅高于隻上映一天的《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

宣傳路演中,《深海》的導演田曉鵬罕見地表達了自己的野心——想做一部能證明自己的作品。為了制作“劈海”特效,整個團隊花了15個月,随着時間燃燒的還有大量的金錢。據NHK報道,前期投入已超過2億人民币後,《深海》又追加了投資。但如今距離《深海》開始制作已經過去7年時間,中國電影市場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春節檔戰局更是酷烈,《深海》的制片人易巧一度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難過地反問:“還有多少人還記得田曉鵬呢?”

如今的《春節檔》,更像是一場殘酷賭局。數年的精心準備,數十億的投資,在短短24小時之内就分出勝負。赢家擁有一切,而陪跑者連姓名都不會留下。

▲《深海》海報。圖 / 豆瓣

擠進春節檔

這是三年來,第一個影院沒有上座率限制、人們可以自由流動的新年,也是那些平時不會走進電影院的人願意買上一張票的時間——這意味着巨大、下沉的票房。

剛剛過去的一整年,整個電影行業都處在困頓中:新片數量銳減,單日總票房在百萬徘徊,中小影院倒閉,最終全年總票房定格在300.7億元,和2014年持平。而今年突然降臨的春節檔,瞬間成為了各方回血的關鍵,即使是在不确定性的籠罩下,片方、影院、粉絲,也都押上了全部。

預售号角吹響的時刻,很多影片還在倉促收尾。《滿江紅》是張藝謀近年來少有的快速拍攝、上映的影片,整個拍攝過程不足兩個月,直到官宣定檔大年初一時,影片還沒有制作完成。72歲的張藝謀忍着高燒,熬夜剪輯,才按時把拷貝交給影院。

張藝謀懷疑過這個決定。接近導演團隊的王強了解他的焦慮,三年下來,沒有人确定還有多少觀衆願意走進影院。“眼看救市擔當的《阿凡達2》賣成這個樣子,誰的心裡都打鼓。”

而《流浪地球2》這樣的科幻電影,後期的水準幾乎決定了口碑和票房。整部電影的後制時間長達9個月,卻依然捉襟見肘。導演郭帆曾經半開玩笑地說,自己趕進度掉了不少頭發。一度有傳言稱,因為後期制作的進度沒有達到預期,《流浪地球2》将缺席春節檔,郭帆為了辟謠,甚至在粉絲面前立了軍令狀——“我們一定扛住!隻要觀衆不嫌棄,我們一定在。”

臨時調整主角名字的《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則選擇留在牌桌,隻是延期至初三上映。為了趕上檔期,主創團隊背負着巨大的精神壓力。首映禮上,面對負面評價還一度笑呵呵的導演俞白眉,突然就哭了。回憶這部電影的拍攝經曆,他用“數度走投無路”來形容。最近一次“走投無路”就在一周前,因為不确定電影能不能按時和觀衆見面。

▲ 《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劇照。圖 / 豆瓣

而對院線經理們來說,春節檔直接關系到未來一年影院的收入,是最值得下血本的檔期。最近半個月,林遠忙得腳不沾地,眼看着春節檔擠進來7部電影,而影院的團隊隻剩下4個員工,招人成了當務之急。

粉絲們同樣押上了自己的全部籌碼。在這場賭局中,他們為自己支援的偶像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真金白銀。截至目前,有王一博出演的《無名》,累積票房達到3.3億元,位列第四,很大程度上,這是粉絲組織購票的結果。

去年國慶檔王一博擔任男主的《長空之王》當時突然宣布撤檔,這一次,粉絲們不能再錯過證明偶像實力的機會。林遠目睹了王一博後援會的組織性,“從對傳播節點的把控到執行力,粉絲甚至比一些宣發公司還要專業”。

1月14日上午,春節檔預售正式開啟時,林遠就接到了好幾個電話,都是詢問為什麼《無名》下午和晚上的場次少。到了晚上,他才知道這是粉絲經過後援會教育訓練後的統一話術,“多和影院經理提黃金場次,才能增加排片”。

和影院經理溝通隻是增加排片的一小部分,和院線的合作更加重要。王一博粉絲後援會與完美世界影城平台、博納影業開啟了全國範圍的合作,後者為《無名》訂制了全國通用兌換券,粉絲購買後,可以到合作院線的影城内兌換電影票,而後援會則有統一調配兌換券的權限。

除此之外,已有的場次也需要保住。很多影院規定,如果一個場次的上座率不達10%~15%,會取消放映。為了保證排片能順利放映,吸引更多路人觀影,後援會組織粉絲買票“填場”。王一博的粉絲們寫了詳細的填場攻略,并且每天更新全國場次、目标數量、已售票數,確定順利完成目标。這一度讓《無名》超越《滿江紅》《流浪地球2》,成為預售票房第一名。在一場直播中,大鵬特意感謝了王一博的粉絲,《無名》能獲得這樣的預售成績,粉絲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無名》海報。圖 / 豆瓣

資本賭局

拼命押注春節檔背後,也是資本對盈利的空前渴求。今年的春節檔,每一部電影背後都有豪華的資本陣容。

殺入全年最大的檔期,從影片制作到宣發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投資方也在這個牌桌押上了全部身家。尤其是過去三年,部分中小體量的影視公司倒閉,頭部公司也隻能稱之為勉力維持,2023年的春節檔,就更被資本視為救命稻草。

▲ 圖 / 視覺中國

《無名》的主要方是博納影業,這也是博納“中國勝利三部曲”系列最後一部,肩負扭轉博納虧損局面的重任。

博納的主旋律之路從2014年開始,成功投資出品導演徐克的《智取威虎山》是一道分水嶺。招股書上,博納給了這部電影極高的評價——“開創了近年來真實事件改編的主旋律題材電影商業化的新篇章。”嘗到甜頭的博納,開始密集推出同類商業片,從《紅海行動》,到長津湖系列的兩部影片,博納主要的三部影片都位列中國影史票房前十。

然而,主旋律政策失效正是從2022年開始。這一年,博納主要的《海的盡頭是草原》,票房隻有3559萬元,國慶檔《平凡英雄》的票房2.15億,也隻能算成績平平。這直接拖累了博納的業績。2022年第三季度财報顯示,博納影業虧損1.5億。

是以,《無名》這部電影,從主創人員,到博納影業CEO兼投資人于冬,都背負着空前的壓力。上映前,在微網誌的直播宣傳活動中,導演程耳數次打斷了主持人的流程,抱怨“這個直播為什麼不能上(購票)連結”。甚至到了直播尾聲,進入到留言環節,讓程耳寫下希望什麼詞能上熱搜,他還在為沒能帶貨而遺憾,最後隻寫了幾個字——直播沒有連結。而于冬也在平遙電影節開幕式上許願:“希望大年初一的票房比程耳導演過往所有電影的累加票房還要多。”

《滿江紅》背後的主要方歡喜傳媒,也需要這部新片來挽回頹勢。

歡喜傳媒實際控制人董平和導演張藝謀早有淵源。1997年,董平就曾經參與投資了張藝謀的《有話好好說》。借助投資,他與許多一線導演建立了人脈關系。2015年,董平與導演甯浩、徐峥組局認購港股21控股的股份,随後21控股更名為歡喜傳媒。

此後,歡喜傳媒向更多一線導演遞去橄榄枝,不再簽署傳統的業績對賭協定,而是以優先投資的形式錨定收益。導演王家衛、陳可辛、顧長衛、張一白先後成為了歡喜傳媒的合作夥伴和股東。2018年,歡喜傳媒正式簽下張藝謀,後者獲得歡喜傳媒1.5億股份,持股比例為5.14%。

為了綁定一線導演,歡喜傳媒付出了極大代價,将增發股份以投資形式提前支出,上市四年後,到2019年才實作首次盈利。然而好景不長,受疫情影響,歡喜傳媒投資影片延期上映,再次陷入虧損的泥潭。

而目前春節檔票房排名第二的《流浪地球2》,電影的聯合出品方從第一部的23個,一躍增長到現在的35家,資本格局中不僅有中影、萬達、華策、英皇這樣的傳統電影資本,甚至還有導演郭帆朋友們的身影。

貓眼專業版顯示,同時參與《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投資的,除了吳京的登峰國際之外,還包括導演路陽的自由酷鲸影業。新加入的還有一怡以藝文化傳媒,背後法定代表人是《萬裡歸途》的導演饒曉志。

三位出生于80年代的導演私下是朋友,把他們連接配接在一起的還是電影。2014年,郭帆和路陽在電影局和派拉蒙聯合組織的“中美學習班”裡認識,兩個人脾氣和審美都接近,連公司都在一個園區,很快就成了朋友。2015年,郭帆為饒曉志的《你好,瘋子》做監制,路陽去現場探班,三個人逐漸熟悉起來。

三位導演一開始隻是給彼此的電影剪輯提建議,很快,合作進入了資本層面。路陽的《刺殺小說家》中,饒曉志擔任了聯合出品人;郭帆影業、路陽的自由酷鲸影業以出品方的身份,參與了饒曉志的《萬裡歸途》制作。這也就不難了解,為什麼路陽、饒曉志會參與到投資體量如此龐大的《流浪地球2》中。

各個投資方或希望以此翻身,或希望能從大熱IP中分得一杯羹,各個因素疊加作用下,催生了一個資本參與數量空前的春節檔。

▲ 重制熱鬧的電影院。圖 / 張雲(山西分社)/中新社/視覺中國

電影還是必需品嗎?

即使創作者、資本賭上全部籌碼,但勝負的關鍵,還是取決于有多少觀衆願意走進影院。面對能否再現2021年春節檔票房奇迹的疑問,電影創作者、發行人員、影院經理,都給了我們更保守的判斷。

影院經理林遠,幾乎是實時緊盯着預售票房。除夕的晚上,距離春節檔不到24小時,林遠就明白了,2021年春節檔的畫面,很難複現。7部電影的預售隻有7億,而2021年,單單是一部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3》,預售就突破了10.5億。那是一個無比熱鬧的春節檔,觀衆擠滿影廳,“就像等一個人等了足足一年,終于能見面了。”每個人都很急切,無論排什麼片子,上座率都很高。

到了今年,影片發行方“手也比以前更緊”。為了能在影院獲得更多、更好的排片,影片發行方會向影院投放一筆“排片費”,砸錢越多,影片越有機會獲得高的排片占比。從前,業内人士都預設,春節檔宣發門檻起碼是一個億左右,具體到林遠所在的一家影院,能分得四五千元,但今年,林遠收到的排片費用是三千,比去年降了三分之一。

上遊公司緊縮,林遠自然也不敢投入過多,隻能選擇招聘兼職大學生來目前台和場務,合同都隻簽了7天。這個春節檔,他打算觀望。

還有多少觀衆願意走進影院,也是在頭部發行公司工作7年的王瑤最好奇的問題。持續了3年的疫情,已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願意走出家門、花時間跑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少了,在家刷劇、打遊戲,正逐漸取代電影的部分功能。“實在不行,短視訊裡還有小帥、小美給你說上一段。”王瑤說。

王瑤還發現,一年隻看一部電影的人正在成為主流。《2022年中國電影市場年度盤點報告》佐證了她的判斷。根據統計,一年隻看一部電影的觀衆比例提升至60%。

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影片供給不足。貓眼研究院的資料顯示,疫情對行業上遊生産情況的影響是顯著的,截至2022年8月,2022年劇情片的備案數,較2019年-2021年同期下降30%,備案環節減産,導緻近三年國産電影的總數,隻有2017年~2019年的八成。

這不僅僅是中國市場的特殊現象,根據澎湃新聞報道,2022年,北美市場上映影片總數不足450部,遠低于2019年的792部。在這400多部電影中,票房超過1億美元的電影共18部,遠少于2019年的29部。

頭部電影占據黃金檔期,厮殺嚴重,腰部電影供應不足,讓曾經高漲的消費熱情漸漸萎縮。更直白的原因是,疫情後,觀衆最先省掉的就是電影票這樣的非必要性開支。寒氣從上遊電影制作逐漸傳遞到影院,拿林遠來說,影院去年一年的票房,剛剛夠給員工發工資,一個月高達5萬的支出,甚至隻能靠貸款籌措。

當然,王瑤也切實感受到了放開後電影産業正在複蘇。她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這麼多影片同時定檔的消息,更令人振奮的是,時隔三年之後,觀衆又将在電影院看到漫威系列。《黑豹2》《蟻人與黃蜂女》定檔2月,導演麥兆輝的《檢察風雲》、孔大山導演的《宇宙探索編輯部》定檔4月,劉曉世執導的《長空之王》定檔五一。

也許,這個春節檔無法重制2021年的盛況,但對整個電影行業來說,有盼頭比什麼都重要。王瑤相信,電影人“沒有假期、隻有檔期”的時候,總有一天會回來的。

▲ 圖 / 張雲(山西分社)/中新社/視覺中國

參考資料:

《導演程耳:羅曼蒂克消亡之後》,GQ報道

《春節檔背後的資本陣容,都殺瘋了》,後浪電影

《田曉鵬歸來:7年前是〈大聖歸來〉,這次是〈深海〉》,中國新聞周刊

《幕後資本高手董平:如果我每次都失敗,誰敢投資我》,時代周刊

《三位男性導演近乎英雄的時刻:當代西西弗是樂觀的嗎?》,T 中文版

《電影的去路》,國際金融報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