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性觀衆又嗨又戳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視效震撼,還有感動

《流浪地球2》上映2天,第一波口碑已經爆棚。截止到發稿時間,票房8.35億,為春節檔目前的票房第一位。

後續相信會随着口碑的發酵,繼續保持住這個好成績!曾經的小破球終于出息了,現在它是大大大球啦。

從第一波的回報來看,大家提到最多的關鍵詞是“震撼”。

沒錯,第二部的科幻畫面有了更多的突破,太空電梯的模樣首次出現在觀衆眼前,看《三體》時無法想象的高科技場景,在電影中有了具象。

更驚豔的是一鏡到底的呈現手法,觀衆仿佛自己也乘坐在其中一個轎廂中急速升空,這種感覺不要太爽了(配合巨幕食用效果更佳)。

潮汐淹沒了城市地标建築,悉尼歌劇院在水底,自由女神像被隕石砸中……人類看不到月亮,也很難見到飛鳥,一邊是滿目瘡痍地表,一邊是尖端科技彙聚的基地。

女性觀衆又嗨又戳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視效震撼,還有感動

各種後現代的武器裝備、功能機器人等等,在視覺上極大滿足了科幻迷,又因為片中背景時間離我們并不遠,讓人十分有代入感,仿佛這些就是未來會發生的事情。

女性觀衆又嗨又戳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視效震撼,還有感動

在鏡頭方面,《流浪地球2》不負衆望,比第一部加入了更多的硬核科幻,細節拉滿,僅憑此項就可以獲得高分評價。

通常科幻類型的電影,男性觀衆會比較多。

那麼在女性觀衆的視角中,《流浪地球2》的觀感如何呢?

我是女性,我來答。

科幻是硬體,情感是靈魂

科幻電影大多用故事去講人,《流浪地球2》則是用人來講故事。貫穿全片的情感線,就像是給它賦予了靈魂,令整個故事變得更加豐滿動人。

如果拿科幻電影比作一個AI機器人,它設計得有多精密,功能有多強大,也隻是冷冰冰的機器而已,能讓他發揮最大功效的,是AI程式。

沒有AI程式的機器人是無功效的,沒有人性光輝的科幻片,是冰冷的。

就如上面觀衆所說的一樣,感情線的加入讓這部片的風評不斷,但也恰恰是這幾條感情線,使之有了溫度和次元。

2條情感線的解讀

劉培強和家人

在《流浪地球》第一部裡,劉啟表現得十分抗拒爸爸劉培強,從全家福摳掉爸爸的頭像就可看出來,這恨意有多深。

第二部裡,完美揭開了前作的懸念。

吳京飾演的劉培強,曾經也是一個經常超速被師傅罵“開慢點”的愣頭青,成了父親之後,他變得穩重了,帶着老婆開飛機去已成廢城的上海,還被老婆催促“開快點”。

為了給兒子争取到進入地下城的名額,他參加了飛行員面試,被觸及到底線時忍不住發火,可又馬上妥協。

關于地下城名額,“莫斯”系統給了他一個最優解。

然而無論哪種解決方式,他都會撕心裂肺。

而且把這樣的問題抛給他在現場做出解答,誰能不崩潰?

理智上我們當然會選擇莫斯的答案。情感上,誰能接受與自己相濡以沫的夫妻,在難以生存的地表帶着病痛孤獨死去。

他的痛苦抉擇,是這個末日場景下的一個小小縮影,地下城隻能容納一半的人口,可以想象,有多少個家庭會面臨這種生死離别……

起初,他做飛行員的初衷是:“我隻想讓我的家人活下去”

後來,他想讓人類都活下去,哪怕兒子再也見不到他。

為家庭而戰的個人英雄主義,和為人類而戰的集體英雄主義——格局的升華在劉培強這個人物上有了厚重展現。

圖恒宇和女兒

細心的觀衆會發現,劉德華扮演的圖恒宇,在片中是有兩種狀态的,一種是年輕時的他,一種是“現在”的他。

圖恒宇是研究數字技術的工程師,數字技術同樣也運用在了演員身上,完美重制了劉德華二三十歲的模樣(吳京也是如此)。

圖恒宇這條線,是片中最有科幻味道的。

是拿着通行證進入地下城避難,從此與女兒切斷“聯系”,還是“陪伴”女兒,坐視人類被毀滅,隻剩下數字世界。

馬兆給出了解答: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

片中有這樣一句台詞(大意):我可不想死了之後,意識放到機器狗上被人使喚。

圖恒宇潛心研究的數字世界,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反轉結局。

通過他和女兒的親情糾葛,引出“數字生命和人類文明”的思考——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尤其是對科幻設定不太了解的觀影人群,十分通俗易懂,并且有代入感。

有深度也有溫度的科幻大片

女性天生情感就比較細膩,對于科幻片除了視覺上看得爽快之外,更容易共情到具體的人物和細節上,比如韓朵朵自拍後迫不及待的要修圖掩蓋病容,師傅喜歡用兩根手指戳劉培強的額頭……

這些小細節,品一品都是淚點。

《流浪地球2》不僅僅隻有硬科幻的震撼,還有血肉豐富的情感貫穿全片,若無這些情感線的鋪墊和穿插,“50歲以上的,出列”這句台詞,恐怕都沒有現在這麼激蕩人心。

把希望交給更年輕的人去傳承,把火種留到下一代,從家庭觀念到集體主義價值觀,每個人物都在成長和升華。

“人類的勇氣可以跨越時間,跨越曆史和未來”

《流浪地球2》的科幻感,有深度,也有溫度。這就是我,作為女性觀衆視角下的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