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688年的地球 | 一場家族鬥争,一場光榮革命内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1688年的地球 | 一場家族鬥争,一場光榮革命内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著名史學家、漢學家韋斯·韓的傑作》

魏思涵是一位有影響力的曆史學家和漢學家,曾從費正清寫了幾本關于中國的書。人們在研究中國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在研究早期近代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1688年全球史》是一部傑作,不僅展現了作者的深厚教育,而且将其置于廣闊的全球視野中,可以看作是作品偉大曆史觀的典範。

出版後引起強烈反響,出版多年持久

一經出版,它就登上了《洛杉矶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榜首,并被評為年度暢銷書,随後又重印,在學術界和大衆市場都廣受贊譽。

《著名史學家、漢學家石景謙強烈推薦》

史學家、漢學家、絕大多數中國讀者熟知的史景謙對這本書給予了高度評價,并親自撰寫了推薦信,稱"這部作品充滿了異想天開、深刻而廣泛、驚人地融合了元素,但也有閃亮的見解。

見微觀知識,從1688年的曆史橫截面看早期現代世界的面貌。

書名是《1688》,但叙事并不局限于這短短的一年,而是要帶讀者飛越大陸和海洋,同時告訴世界為什麼這一年,以及一個人、一個國家的未來将如何成為什麼,将影響曆史的方向, 逐漸帶來1688年之前早期現代世界的面貌。魏思涵熟悉當時在許多國家發生的事件,書寫輕松、自由奔放、思考,文字如雲流般湧來,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

試試看:

一場家庭鬥争,一場光榮的革命

在1688年的最後兩個月,英格蘭上演了一場複雜的巴洛克戲劇,由兩位國王即興創作,貴族們寫了混音,入侵的士兵和暴亂的倫敦人一起唱歌,伴随着新聞界和出版業。同年10月10日,奧蘭治的威廉三世王子發表聲明,闡述了他計劃入侵英格蘭的原因。該聲明列出了詹姆斯二世統治期間的"罪行和虐待行為",認為它對英國聖公會構成了嚴重威脅,英國聖公會是由國王的"邪惡顧問小組"發起的,是以有必要召開自由議會。該聲明還将仍在陣痛中的威爾士親王描述為操縱性的僞造品,而威廉則強烈否認他有任何奪取嶽父王位的意圖。該聲明印制了60,000份,并迅速傳播到整個英格蘭。10月底,奧蘭治的威廉王子準備發動入侵,在鹿特丹附近的布裡爾集結了一支強大的艦隊和一支至少21,000人的軍隊。部隊中有一些精英士兵,他們全年都在與路易十四作戰,并且長期處于沙地之中。此外,威廉擁有大量的大炮,充足的後勤支援和無數的馬匹。這種陣型在17世紀的遠征軍中極為罕見。

10月30日,天氣晴朗,船隊在航行中狀況良好,但很快就遇到了一場猛烈的風暴。槍管脫落并繞着甲闆滾動。4000匹戰馬中有500到1000匹死亡。有些人死于封閉的機艙内窒息,其他人死于風暴颠簸的船體和船體撞擊造成的顱骨骨折。艦隊被迫傳回荷蘭港口,并于11月12日以驚人的維修速度再次出發。沒有人能說清楚艦隊将在哪裡航行。威廉的一些主要盟友現在在英格蘭東北部,那裡看起來是一個很好的登陸點。但在其他地方登陸會更好,東北地區的人們也許能夠自己守衛自己的土地。11月13日,艦隊駛過多佛海峽,戰旗飄揚,人們蜷縮在兩側的懸崖邊緣。新教徒的風在加速威廉艦隊航行的同時,在港口阻擋了英國艦隊。即使英國能夠揚帆起航,也隻會為了政治面子,緩慢追擊侵略者。

風力太強可能會阻止艦隊停靠在德文郡東海岸的古德波特,并被一路吹到普利茅斯,那裡被敵人嚴密地守衛,但風向逆轉,入侵者很快崩潰并降落在托爾灣。當地一位名叫彼得·瓦爾韋爾(Peter Varwell)的漁民把身材矮小的威廉帶到了岸上,把他關在擁擠、狹窄的房子裡整夜。這是1688年11月15日,大陸月曆,根據英格蘭仍在使用的舊月曆,它是11月5日,蓋伊福克斯日。

着陸後的第一天愉快地過去了,戰争轟鳴,旗幟飄揚,當地的一位酒吧老闆看到遊客的眉毛和微笑。幾天後,部隊抵達了牛頓阿博特,這是第一個城鎮。在這裡,入侵部隊敲響了鐘聲,召集當地居民,并在公開場合宣讀了威廉王子的聲明。深秋,又是寒冷多雨的時候,威廉的軍隊每天在德文郡泥濘的小巷裡跋涉。11月9日,他們打鼓,揮舞旗幟,進軍德文郡的埃克塞特。埃克塞特大教堂就位于這裡。威廉下令,當威爾士親王下令在大教堂舉行禮拜時,沒有人為他祈禱。軍隊在城裡大量購買衣服和食物,為他赢得了人氣,他似乎決心嚴格管理他的官兵。有幾起士兵偷雞的案件,肇事者已被絞死。在11月15日在埃克塞特的演講中,威廉首次使用了王室術語"兩次"。20日,他繼續帶隊前進,但天氣惡劣,許多隊員都生病了。但也有好消息:西方的主要貴族已經站在他這一邊了。東北部的盟友占領了約克,諾丁漢和紐卡斯爾。11月24日,約翰·丘吉爾和格拉夫頓公爵出現在詹姆斯二世信任的指揮官威廉·阿克明斯特的面前。當時,威廉引用了舊約中大衛王的一段話:"如果你平安地來幫助我,我的心就會與你同在。丘吉爾回答說:"大衛,我們屬于你!傑西的兒子,我們幫你!願你們平安無事,願你們平安無事!因為你的神幫助你。"

11月26日,威廉離開軍隊,去獵鹿一天。他之前在埃克塞特印刷了幾份聲明和演講。威廉在去打獵的路上經過一個村莊,他的工頭的部隊在那裡遇到了一場戰鬥。在所有入侵中隻有兩場戰鬥,雙方的總死亡人數可能為15人。12月4日早晨,他在彭布羅克伯爵的莊園索爾茲伯裡郊外的威爾頓之家停留。威廉在這裡觀看了安東尼·範戴克的着名畫作。威爾頓别墅非常壯觀,由建築師伊尼戈·瓊斯的侄子設計和建造。對于一個精明地使用宮殿附近土地近200年的家庭來說,住在這裡是合适的。他們追求高調的藝術,并擁有大量的藝術作品。當地謠言說,莎士比亞的戲劇《第十二夜》和《歡樂》的首次演出就在這裡舉行。範戴克的作品以其第四代彭布羅克伯爵及其家族的肖像而聞名,彭布羅克伯爵是國王為詹姆斯一世提供家務的首領。第七代早期伯爵被判犯有過失殺人罪,并被監禁在倫敦塔。威爾頓的許多藏品在他去世後不得不在1683年出售,因為他欠了太多的債務來償還。他的弟弟,第8代彭布羅克伯爵,知識淵博,資助約翰洛克,參加了1688-1689年的大辯論,并在威廉和瑪麗的宮廷中很高,恢複了家族财富。他還創立了著名的威爾頓皇家地毯廠,并購買了許多精美的書籍和藝術品。

威爾頓别墅的客房以舞台設定的對稱結構布置,威廉可以看到兩側的着名畫作。其中一幅畫(如果是在這裡,不是在伯爵的倫敦豪宅裡,被挂起來觀看)對他來說應該特别有趣。這是一幅較小的方形範畫,描繪了查理一世的三個年幼的孩子。左邊是未來的查理二世(如圖),他的年齡足以穿略小的成人服裝。右邊是瑪麗公主,她後來成為奧蘭治王子威廉二世的妻子,威廉三世的母親。照片中的瑪麗公主穿着一件小女士連衣裙。中間,仍然穿着嬰兒服,是未來的詹姆斯二世,威廉未來的嶽父,也是他煞費苦心地進入英格蘭推翻的對象。

那天晚些時候,威廉正式以獲勝者的身份搬到了索爾茲伯裡,而詹姆斯二世10天前就在這裡,剛剛離開。威廉的部隊沒有遇到任何抵抗,而是中途停留觀看巨石陣,并大聲稱贊了可能導緻石頭形成的奇怪原因。威廉于12月6日抵達亨格福德。8日,他在這裡接待了國王詹姆斯二世的使者。威廉及時占了上風,詹姆斯二世絕望了。該國所有進階官員和鄉紳都站在威廉的身邊。如果雙方達成協定,詹姆斯二世或許能夠利用公衆對王位的尊重來挽救局面,但威廉的政策是避免不惜一切代價與嶽父見面,避免與嶽父達成協定。

* * *

1688年英國的"光榮革命"以各種方式被解釋。它之是以被稱為"光榮的",是因為在這場革命中幾乎沒有流血事件,它為我們今天所珍視的所有形式的憲政主義開辟了道路。1689年,《權利宣言》正式頒布,将民選議會确立為最高稅收和立法機構,對君主制有明确的限制。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英國的議會政府不僅在倫敦、渥太華和新德裡等地得到了完善,而且在法國、捷克共和國和日本等不同文化和語言的國家也得到了完善。就連美國非議會制政府,追溯到其根源,也深受其影響。

奧蘭治親王将他的嶽父趕下王位,是以光榮革命被恰當地視為家庭糾紛的高潮。這可以被視為歐洲國家之間外交關系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同時使英國和法國之間長達一個世紀的沖突更加透明。這也是英國一個世紀戲劇性政治變革的高潮。1688年,英國人經常通過紀念17世紀的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來表達他們的政治忠誠和宗教虔誠。例如,蓋伊·福克斯日(Guy Fawks Day)早些時候被提及,以紀念天主教徒蓋伊·福克(Guy Fawk)在1605年發現一個奇怪的陰謀,炸毀議會。1649年國王查理一世被處決後,保皇黨人、天主教徒和新教徒每年都會在紀念日紀念他。有許多沮喪的,激進的人渴望回憶起1740年代的自由夢想,甚至是奧利弗·克倫威爾時代。

雖然17世紀英格蘭的政治受到社會和文化動蕩和動蕩的極大影響,但歸根結底最重要的因素是宗教和政治變革,這導緻英國人自己決定他們對國王和教會的義務。新教徒不再服從羅馬教廷。雖然聖公會是新教徒,但它是等級制的,在國家的控制之下。那些發現國教受到天主教傳統玷污的人可能會試圖像清教徒那樣從内部淨化國家,或者在決定選擇哪個教派時拒絕整個國家的做法,而這些都是分離主義者。無論如何,原則所有新教徒都必須在這些問題上自己決定,因為這是關於他們將如何被救贖。宗教紛争不可避免地蔓延到政治中:國王和議會有什麼權利為聖公會制定政策?此外,雖然幾乎每個人都承認國家需要一個擁有實權的君主,但議會的權力有着悠久的曆史,特别是對稅收的投票權,議會傾向于維護和擴大這些權利。英國的"與生俱來"權利感似乎使這些問題成為任何能夠閱讀或有一點政治意識的人的共同關注點。君主主義者進一步堅持神聖的權威,特别是在受到法國君主制的啟發之後。争議愈演愈烈,在議會、名人的村屋裡、在倫敦街頭的咖啡館和報紙印刷廠裡掀起了一波辯論和反駁的浪潮。在這場全國性的辯論中,受過教育的英國人面臨着艱難的政治和宗教選擇:加入哪個會衆,社群或暴徒;

1629年是劇中的第一個重大轉折點。當時,斯圖亞特國王查理一世在英格蘭教會中開展了反清教徒的統一運動。但議會掌握在清教徒手中并進行了幹預。查理一世解散了議會,并開始了他的獨裁統治,直到1640年。當國王和議會都堅持認為他們應該以更絕對的方式掌握最高權力時,内戰不可避免地爆發了。1646年末,查理一世成為議會軍隊的俘虜,但反對國王專制統治的廣泛聯盟也被撕裂了。強大的宗教推動,加上對千年的預測,導緻一些人在整個社會中推動清教徒的行為準則,而另一些人則夢想絕對平等,拒絕接受任何權威。許多曾經反對君主制的人,現在被清教徒的壓迫和對傳統習俗和社會關系的攻擊所疏遠。這是自歐洲進入現代以來的第一次重大事件,當時威權主義精英抓住了一場具有廣泛群衆基礎的革命,當然,與過去一樣,核心要素是一支強大的軍隊。1649年,國王查理一世被議會軍隊處決。他在沉默、驚恐的人群面前擡起頭。軍隊一再向議會施壓,并安排任命奧利弗·克倫威爾為新"共和國"的守護者。克倫威爾是一位睿智而有才華的政治家,他希望在政治基礎薄弱、法律權利有限的軍事獨裁統治下奉行廣泛的寬容政策。1658年,克倫威爾去世後,軍隊和議會通過一場博弈重新形成正确的組合隻是時間問題。查理二世最終帶着歡迎的聲音回到了英格蘭,戴上了他父親的王冠。查理二世複辟期間清教徒的道德壓抑被徹底颠覆,國王率先招攬情婦,過着奢侈而凄涼的生活。很明顯,他的宮廷越來越像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宮廷,并成為親羅馬天主教徒。另一方面,聖公會正統教義中的持不同政見者受到許多法律限制。

在1740年代的内戰期間,對城鎮和城堡的圍困使無數家庭流離失所或失去了父親。人們默默地忍受着鎮壓和悲傷的時期:首先是克倫威爾的政變,然後是王朝複辟的逆轉,無果而終的沒收或歸還财産,以及可能的政治報複和清算的後續行動。沖突的是,到1688年,英國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及其在歐洲國際政治事務中的政治作用遠遠大于17世紀初,當時社會精英擴張并削弱了國家政策的制定,這要歸功于共和國奠定的堅實基礎和君主制的恢複。宗教信仰的差異以及有關國王和議會權利的問題仍然是激烈辯論的政治話題。蘭納人試圖提高農田的産量。從克倫威爾統治時期到查理二世統治時期,英國奉行重商主義,以犧牲其競争對手,特别是荷蘭為代價來促進對外貿易。即使在王峥複辟期間,臭名昭著的腐朽社會生活也起到了促進經濟的作用。王子和他們的後代不僅揮霍了他們的收入,而且還借了大筆錢購買鄉間别墅和豪宅,并在倫敦玩得開心。倫敦成為早期現代歐洲的大熔爐:有咖啡店供人們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和做生意;有戲劇和文學,雖然不一定優雅,但充滿活力,足以豐富人們的生活;報紙、小冊子和傳單記錄了一連串的政治謠言和社會沖突。

查理二世是新舊過渡時期的重要人物,在當時的統治者中,他是一個能夠粉飾頹廢和堕落的人。他奢侈,有許多情婦,是許多貴族和他們的孩子追随的強烈目标。查理的兄弟詹姆斯,約克公爵,是一個開放的羅馬天主教徒。雖然查理本人是羅馬天主教徒,由法國國王資助,在決策上有些親天主教,但他很清楚他的人民強烈反對天主教,是以他直到去世才正式皈依天主教。他父親為保住王位而做出的讓步一直有效,直到他統治。君主制在憲法和議會的限制下走了很長一段路。但查理的精明并不能完全掩蓋英國根深蒂固的沖突。

1678年,随着"天主教陰謀"的神秘曝光,沖突加劇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告密者說,天主教徒正準備暗殺查理二世,屠殺新教徒,并安排詹姆斯在耶稣會顧問小組的幫助下接替他。1679年初,反王室勢力赢得了議會選舉,但當一項将約克公爵詹姆斯排除在王位繼承權之外的法案提出時,查理二世停止了對議會極端的讓步并解散了它。事實上,《排斥法》确實取得了進展,畢竟,這是議會試圖幹預世襲君主制的一次嘗試。排外派在下議院得到了有效的組織,并在選舉中赢得了多數席位。但是,由于抵制以瘋狂方式行事的暴徒,以不可預見的罪名處決天主教神父,以及公衆對君主制根深蒂固的敬畏,反排斥力量正在增長。反王室勢力主要由控制下議院的排外派人士組成,他們後來被稱為輝格黨,而那些支援他們的人被稱為保守黨。至此,導緻1688年光榮革命的兩個陣營已經明确形成。查理二世解散了議會,直到1685年2月去世才再次召開議會,而是實行了獨裁統治。在查理二世的統治下,英國的經濟總體上是繁榮的,是以其可支配的稅收足以支撐他的政權。相比之下,他的軍事實力很小。此外,法國的路易十四付給他一大筆錢。1682年,查理開始利用他廣泛的權力來重塑主要的地方當局,清除政治對手,并確定保皇黨在未來的議會選舉中當選議會議員。在這種情況下,輝格黨處于極端混亂之中。輝格黨面臨的最根本的問題是,他們内部隻有少數激進分子反對王位,如果整個黨拒絕讓約克公爵詹姆斯繼承王位,他們應該支援誰作為國王?國王的私生子蒙茅斯公爵詹姆斯很受歡迎,但缺乏足夠的經驗來承擔上司角色。1683年,一些極端思想的輝格黨人在黑麥谷倉中暗殺國王和約克公爵的陰謀被煽動後被處決。王位從未如此強大。

當詹姆斯于1685年2月繼承他的兄弟為國王時,他的地位看起來很穩固:新議會給他的年金和他給他的兄弟的年金一樣多;但詹姆斯二世沒有他哥哥那種老練而又反複的戰術。他毫不掩飾自己的天主教信仰,甚至公開表示,他希望有一天他所有的臣民都能夠與"唯一真正的教會"和解。他實作這一目标的第一步是找到廢除《測試法》禁止天主教徒在政府或軍隊服役的方法。當他提出在軍隊中任命一些天主教徒為軍官的想法時,議會委婉的反對意見繼續激怒詹姆斯。他感謝保守黨對王室的忠誠,但在他看來,最保守的教會是父權制和專制的結構,與羅馬教會沒有太大差別。他無法了解他們的國教和強烈的反天主教情緒是如何聯系在一起的。在他為羅馬天主教徒赢得宗教寬容和職位的努力被議會和無政府主義者挫敗後,他試圖與Ansar al-Church以外的其他新教徒建立良好的關系,并取得了初步成功。這些新教徒,像天主教徒一樣,在法律上被剝奪了公民權。詹姆斯二世得知法國反新教運動的過度行為感到震驚。

議會中的保守黨對詹姆斯二世普遍的宗教寬容感到震驚。特别是,這些宗教包括一些非常極端的教派,如貴格會。此外,雖然人們承認,在某些情況下,國王有權"豁免"法律的執行,但許多人懷疑國王是否有權終止尚未被議會正式廢除的法律。雖然他譴責法國對新教徒的迫害,但在他的許多臣民眼中,他正在追求絕對的權力,就像路易十四所做的那樣,他相信一種專制的,絕對的宗教,那麼你對這樣一個國王有什麼期望呢?不僅如此,詹姆斯二世還利用議會逐漸建立了一支常備軍,以維持他的穩定年金,其中大部分駐紮在倫敦附近的豪恩斯洛希思。詹姆斯二世,一個頭腦簡單,反應遲鈍的士兵,自然認為建立常備軍比建立當地民兵更可靠。後者甚至無法應付蒙莫斯公爵聚集的那群烏奎斯。駐紮在豪恩斯洛赫特的許多軍隊都是愛爾蘭天主教徒,這使得許多公民無法想到鎮壓法國新教徒的龍騎兵。事實上,當時很少有人意識到,培養一種隻有1%的人口通過武力信仰的宗教是不可能的。

如果詹姆斯二世能夠選出一個議會來聽取他的意見并廢除《宣誓法》,他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并稱之為風和雨。在1770年代後期,反對詹姆斯二世的輝格黨人先發制人地操縱了地方政治,利用地方政府和縣選舉制度選出了一個擁有自己政治信仰的大多數人的議會。查理二世和詹姆斯二世利用他們的王冠重新洗牌了地方當局,使他們的支援者在議會中占了上風。到1687年底,詹姆斯二世要求可能進入縣級國民議會的保守黨候選人做出明确承諾,支援廢除《宣誓法》。許多保守黨人是國王的天然盟友,現在他們讨厭這種壓力,轉而反對他。詹姆斯沒有放棄,在1688年的春天和夏天,他繼續努力廢除《宣誓法》。

在17世紀,死亡從未遠離人們的生活。如果詹姆斯二世死後沒有兒子作為王子,他的女兒瑪麗,威廉王子的妻子奧蘭治王子,将繼承王位。威廉抵制法國在歐洲擴張的戰略得到了反天主教新教徒的大力支援。荷蘭當時也是激進輝格黨和胡格諾派的避風港。詹姆斯二世此前曾懷疑他的女婿秘密支援蒙梅斯公爵的叛亂,直到威廉王子派遣三個駐紮在荷蘭的英格蘭和三個蘇格蘭軍團協助他的嶽父。但在1687年,當詹姆斯二世在英格蘭和蘇格蘭競選羅馬天主教徒的宗教寬容時,威廉斷然拒絕支援它。詹姆斯再婚并娶了摩德納的瑪麗,雖然他們已經生了孩子,但他們仍然沒有兒子。是以,到1687年底,女王可能再次懷孕的消息成為最重要的政治情報。如果瑪麗生了一個男孩,王子就會生來就是天主教徒,由天主教會的神父撫養長大,這將使天主教徒能夠守持王位數十年,並維持君主制的神秘感。詹姆斯二世、瑪麗和他們的天主教朝臣們屏住呼吸,暗中祈禱一個男孩能出生。新教徒在等待恐懼的同時,開始尋求極端的解決方案。

1688年4月27日,詹姆斯二世重申了1687年發表的廢除《宣誓法》的《宗教自由宣言》,并指令國王所在國的所有教會在布道時宣讀該宣言。5月18日,主教們組成一個代表團去見國王,告訴他他們不會服從國王的指令,并在布道期間閱讀了這份檔案,國王無權以這種方式廢除國家法令。國王很生氣,但克制了三個星期。最後,在6月7日,七名主教被帶到倫敦塔被俘虜。

雖然在1688年,歐洲并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大都市,但隻有伊斯坦布爾,基督教歐洲和奧斯曼帝國的偉大首都,可以被視為具有重大政治或宗教意義的事件的關鍵階段,在這個舞台上的每一個舉動都觸及了世界曆史的程序。集市上的希臘辯論,古羅馬戰士的勝利以及中世紀風格的大教堂遊行都構成了城市生活的焦點。統治者害怕暴民,但有時為了自己而煽動和支援騷亂。在19世紀80年代,當有時有精神抖擻的新教徒聚集在倫敦時,他們也有能力暴力攻擊"教皇"(一些新教徒诽謗天主教徒)和他們的教堂。奇怪的是,在1688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很少有這樣的暴力事件。在七位主教被捕的危機中,公衆以一種不同且非常感人的方式表達了自己。6月8日,偉大的日記作者約翰·伊夫林(John Evelyn)記錄如下:"在明确表示他們拒絕閱讀《宗教自由宣言》并拒絕保釋後,主教們被護送從樞密院到倫敦塔。保釋被拒絕,因為保釋請求破壞了他們作為貴族的聲譽。公衆對主教的興趣令人印象深刻。當他們走出駁船,沿着倫敦塔的碼頭行走時,無數人跪下來為他們的祝福和祈禱祈禱。6月10日,伊芙琳聽到了倫敦塔的敬禮和教堂的鐘聲,以慶祝威爾士親王的誕生。6月15日,主教們被帶到威斯敏斯特,在那裡他們将面臨第一階段的法律訴訟,"從皇家法院到泰晤士河畔,無數人都在這裡等着。當主教們經過時,人們聚集在地上,為主教的祝福祈禱。那天晚上,許多地方都在燃燒篝火,鐘聲齊鳴。任何想來皇室的人都會對這一切感到不舒服。"

女王生下了一個健康的男嬰,就像人群示威反對王室政策一樣。幾乎在威爾士親王出生的同時,有傳言說女王生下了王子,而别人家的男嬰被帶走,藏在溫暖的床爐裡,送到産房放下他的包。對大多數人來說,忠于世襲君主制固然重要,但消除天主教長期統治的危險也同樣重要。是以,現在是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出現這樣的謠言了。另一方面,這位軍人出身的國王反應遲鈍,對臣民強烈的反天主教情緒視而不見,置若罔聞,期望公衆在生兒育女的私事上相信國王的正直。當謠言飄進國王的耳朵時,他感到困惑和憤怒。此外,國王最大的錯誤是讓最重要的新教徒見證人,包括他最小的女兒安妮公主,離開倫敦,這樣他們就無法被召喚來見證王子的誕生。

長期心懷不滿的皇室成員仍然能夠與奧蘭治的威廉王子保持順暢的聯系。四月份,威廉告訴三位重要嘉賓,如果收到關鍵人物的正式請求,他将派人去英國。七月底,他收到了一份邀請函,上面有七位知名人士的簽名,其中包括一名主教和兩名伯爵。威廉還被告知,還有許多其他人支援他對英格蘭的呼籲,但由于各種原因,即使有代号也無法簽署該檔案。現在,威廉隻需要等待荷蘭人的官方許可,并準備好一支軍隊。

自9月初以來,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二世就很清楚,他的女婿奧蘭治的威廉王子正準備入侵英國。震驚,沮喪,感覺被背叛,情緒湧入,詹姆斯二世無法忍受自己的。在對主教們的講話中,他軟化了自己的立場,但沒有說他會在原則問題上做出改變。8月,他确信縣和地方當局的壓力足以讓他釋出一項皇家法令,要求成立新的議會。新議會定于11月27日舉行會議。但現在他宣布天主教徒沒有資格當選,然後撤回了皇家法令。他尋求軍事支援,并分别從蘇格蘭和愛爾蘭動員了4,000和5,000名士兵。從愛爾蘭動員的絕大多數軍隊都是天主教徒,這加劇了倫敦反天主教情緒近乎爆發的火焰。11月5日,他一接到威廉登陸的确切消息,立即指令幾個精銳團向西推進,占領索爾茲伯裡平原的有利陣地。11月11日,對克勒肯韋爾的聖約翰天主教堂發動襲擊。12日,一塊暴力的石頭被扔向倫敦國王印刷廠的辦公室。這種行為表明公衆對媒體在政治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詹姆斯二世采取措施恢複秩序,直到他确信該市将不再支援他,進而在11月17日至19日前往索爾茲伯裡變得容易。威廉的軍隊仍在路上。如果詹姆斯的部隊能夠正面抵抗,獲勝的幾率就很高。但國王的指揮官下令撤退。國王沒有從西方戰場獲得任何情報,貴族和平民都沒有将軍隊的動向告知威廉國王。由于壓力,國王流了好幾天的鼻血,情況很嚴重。他不得不下令撤軍。雪上加霜的是,他最信任的部長和指揮官之一約翰·丘吉爾勳爵也向西去了威廉。丹麥的喬治王子,安妮公主的丈夫,也站在威廉一邊。對國王最殘酷的打擊是,安妮和她的好朋友莎拉,約翰丘吉爾的妻子,也悄悄地逃離了倫敦,尋找他們的丈夫和威廉。

11月27日,詹姆斯召集貴族會議,宣布他打算召開議會決定,并将天主教徒從政府和軍隊的職位上撤職,任命特使與威廉談判。威廉的談判前提條件非常苛刻。但是,如果詹姆斯在反天主教運動的高峰期不知道這些情況,他就不會接受它們。這種情況之是以發展,部分原因是以威廉的名義發表了反天主教的第三宣言,雖然這是僞造的,但确實煽動了暴民。詹姆斯隻剩下少數天主教朝臣。他派瑪麗王後和新生的王子去了法國。12月11日,他燒毀了召開新議會的令狀,溜出宮殿,準備逃離英格蘭。在離開的路上,詹姆斯把王國的封印扔進了泰晤士河。

國王逃跑的消息将反天主教情緒推向了新的高度。林肯因菲爾德斯建立的天主教堂被洗劫一空,所有的家具都被燒毀了。國王印刷廠書店的書被洗劫一空,燒毀。西班牙大使的住所也被洗劫一空。佛羅倫薩大使館和羅馬教廷大使官邸遭到嚴重破壞。一群暴徒還闖入宮殿的皇家禮拜堂,砸碎了管風琴和内部裝飾品,直到警衛趕到并把他們趕出去。冬夜的紅色天空讓人想起1666年的倫敦大火。第二天,整個倫敦市都被謠言籠罩,它們很快傳遍了英格蘭的大部分地區。有人大聲說,每個被愛爾蘭士兵抓住的新教徒都被割斷了喉嚨。沒有天主教徒可以逃脫暴徒,但"對愛爾蘭的恐懼"似乎是暴力結束的開始。

與此同時,英格蘭的貴族和大臣,以及倫敦市議會,開始組織起來,在沒有國王的情況下維持國家的行政管理。他們最重要的任務是恢複倫敦的法律和秩序:"由于暴民肆無忌憚,反複無常,足以控制這片土地,我們,樞密院召集的王國貴族,特此上司并要求你們盡最大努力平息和驅散暴民。必要時,可訴諸武力,并向暴民開槍。貴族們還決定派一個代表團去威廉,不是邀請他去倫敦,而是去找國王詹姆斯二世,把他帶回倫敦。貴族們搬家是希望詹姆斯二世能與威廉達成協定,通過自由選舉召開議會。但倫敦金融城議會的行動更快,派出了一個單獨的代表團邀請威廉到倫敦。另一方面,國王詹姆斯二世在等待越過邊境前往法國之前就得到了承認。12月16日,他受到許多人的熱烈歡迎,并迅速重建了他的政權。公衆對國家混亂的恐懼和根深蒂固的忠誠觀念對詹姆斯二世有利。但威廉有所有其他優勢,他自己也知道這一點。

12月17日,威廉指令他的荷蘭藍衛隊前往倫敦,占領通往聖詹姆斯宮的宮殿。詹姆斯宮的主要賽道。那天晚上,倫敦金融城被雨水淹沒了。藍衛隊的士兵們手裡拿着燃燒的火柴在宮殿外等着,随時準備點燃火炮。然後,他們的指揮官與詹姆斯二世的衛兵達成協定,後者和平地退出了宮殿。威廉的三位使者在午夜剛過就抵達聖詹姆斯宮,喚醒了詹姆斯二世,并轉達了威廉立即離開倫敦的想法。詹姆斯二世照做了,在荷蘭衛隊的"護送"下離開。18日,威廉來到王宮,許多人表達了他們的喜悅。詹姆斯二世被囚禁在一座面向梅德韋河河口的房子裡。守衛們故意放松警惕,12月23日淩晨,詹姆斯二世溜出去逃往法國。

威廉赢了,詹姆斯二世逃脫了,沒有什麼能阻止威廉和他的妻子登上王位。但有些問題需要澄清:詹姆斯二世是暫時離開王位還是自動退位?議會必須由國王召集,如果沒有皇家法令或蓋有國王印章的信件,怎麼能召開議會呢?12月26日,威廉召集了貴族和支援他的國會議員組成一個非正式委員會。他為特别會議制定了明确的議程,但他與委員會協商。1660年王征的複辟為他開創了先例。威廉頒布了一項皇家法令,根據議會選舉的方式選舉一些成員,并根據議會模式召集一個協商議會。

協商會議于1689年1月22日舉行。激進的輝格黨成員,十年前反詹姆斯派的繼任者,長期以來一直渴望宣布威廉為新國王。但也有許多人不同意君主是完全選舉産生的,是以希望有權繼承的瑪麗成為女王。最終結果是兩個人分享王位。一位貴族對另一位貴族說:"我認為今天是英國君主制崩潰的日子,因為國王是我們選擇的。但現在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政府,我沒有看到比這更緊迫的事情了。我們決不能讓自己落入暴民的手中。"

協商會議還通過了《權利宣言》,并在威廉和瑪麗加冕時将其送出給他們。《權利宣言》充分重申了"舊的權利和自由",包括必須自由選舉議員和定期舉行議會會議,以限制王室特權。1689年底,《權利法案》生效。雖然威廉聲稱他不會接受成為國王的先決條件,但在2月13日威廉和瑪麗加冕典禮開始時宣讀了《權利法案》。威廉和瑪麗隻有在征得臣民同意并接受其代表的條款的情況下才繼承王位,這再清楚不過了。

威廉在公衆中不是很受歡迎。也許是對他的嚴厲統治的不滿,導緻英國限制君主制的權力,堅持「舊右派」。在威廉的上司下,英格蘭成為一個歐洲稅收僅低于荷蘭的國家,并效仿荷蘭征收高額消費稅和關稅。1689年至1690年間,荷蘭軍隊留在英國,多次引起群眾不滿。陸軍和海軍與法國的大規模戰争也沒有得到廣泛的群眾支援。但後來成為萬寶路公爵的約翰·丘吉爾(John Churchill)指揮英國人在歐洲大陸上進行了幾場漂亮的戰鬥,并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戰争的代價部分來自政府發行的新公共債券,以及英格蘭銀行和東印度公司等類似政府的機構發行的債券。從那時起,利益和權力變得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詹姆斯二世在逃離英格蘭時,除了自己的安全之外,還指望着動亂。他燒毀了召開議會的指令,并将印度人扔進河裡,這似乎阻礙了随後的正常法律程式。他一直期待的混亂并沒有發生,但他确實試圖回到英國。1689 年 3 月,他在法國人的幫助下航行到愛爾蘭。法國人主要感興趣的是開辟第二條戰線,以防止威廉的軍隊進入歐洲大陸。詹姆斯二世的目标是利用愛爾蘭作為通往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墊腳石。倫敦德裡的新教徒拒絕承認詹姆斯二世為國王,圍攻正式開始。威廉在七月派兵解除了圍困。直到今天,阿爾斯特的新教徒每年都在慶祝倫敦德裡戰役。1690年7月1日,威廉和詹姆斯二世終于在博因河兩岸對峙。威廉最終的勝利使詹姆斯二世重返英格蘭的希望破滅,并對愛爾蘭的未來産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就像《權利宣言》的寶貴遺産一樣,它今天仍然影響着我們。

<h1 頭條原點="h2">

1688年的地球 | 一場家族鬥争,一場光榮革命内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h1>

<h1頭條起源">"</h1>

魏思涵以精彩的曆史叙事将我們帶入1688年的世界:從胡安娜修女的巴洛克詩歌到詩人松尾動人的詩句,再到中國畫家石濤的《山樓圖》,文藝都有一種遠距離的情緒,時不時地,熱情被表達出來;"千年皇帝"康熙在紫禁城,俄國彼得大帝在寒冷末期消除了内亂,"太陽之王"路易十四在新落成的宮殿裡以豪華的表演慶祝了他的勝利,英國發生了一場光榮的革命。君主立憲制已經建立;美洲殖民地種植園的奴隸們為逃避痛苦而努力工作。走過阿姆斯特丹臭氣熏天的街道,遊客會看到流浪漢,乞丐和小偷制作相撲粉用于染色種植園;和不同宗教的虔誠信徒,仍然蔑視山脈和水,朝聖他們的聖地......

通過這些和許多其他内容,魏思涵一絲不苟地描繪了世界各地千絲萬縷的權力、金錢和信仰如何悄無聲息地塑造現代世界的形态。從這幅生動的圖景中可以看出,人們的生活仍然充滿了駭人聽聞的暴力和可怕的疾病,但令人欣慰的是,人們也有一種善良和善良的感覺,萊布尼茨、洛克和牛頓的智力成就已經把人類的理性推向了一個全新的水準。

這是1688年的世界,這是平凡的一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

<h1 toutiao-origin"""h2" > 作者簡介:</h1>

John E. Wills Jr.教授是南加州大學著名曆史學家和漢學家,曾研究過中國明清時期的曆史以及荷蘭和葡萄牙的殖民曆史,并一直緻力于跨文化交流。代表性作品有《名人記錄:中國曆史上的肖像》、《胡椒、槍炮、田野談判:1662-1681》(《胡椒、槍炮與帕利斯:荷蘭東印度公司與中國1622-1681》)、《1450年至1700年的世界》(1450年至1700年的世界)等"新牛津世界史叢書"之一。費正清的著作《中國的世界秩序:中國的傳統對外關系》收錄了魏思涵的文章《清朝與荷蘭的關系,1662-1690》。

這是一本令人陶醉的書。魏思涵的作品充滿了異想天開,深刻而寬廣,令人驚奇的混合元素,也是閃亮的洞察力。

- 石靜搬家

魏思涵在平靜的曆史表面下,看到了各國廣泛深入融合人流的真相。這讓我們知道,三百年前,全球化程序已經開始。

--《華盛頓郵報》

在這本書中,我們山對世界的描述采取了一種啟發性的寫作視角。他熟悉從亞洲到歐洲再到美洲的許多國家,能夠環顧世界,用生動而親密的語言描述繁華的城鎮,豪華的庭院,多樣化的制度,商業繁榮和藝術輝煌。

- 泰晤士報

<h1 toutiao-origin""h2" >目錄:</h1>

第一木船時代 / 1

第一章 白銀帝國 / 6

第二章 分裂的非洲 / 32

第3章 奴隸,大船,開拓者 / 48

第4章 丹皮爾和澳洲原住民 / 67

第2條 大公司的世界 / 77

第五章 好望角 / 80

第六章 海島世界 / 87

第7章 沃爾康 / 104

第3條 三個獨立的世界:俄羅斯、中國和日本 / 113

第8章 彼得大帝統治下的俄羅斯 / 115

第九章 幸存者的主人 / 129

第十章 康熙 / 138

第11章 在中國的傳教士 / 156

第12章 金澤、江戶、長崎 / 180

第13章 靜源西鶴和松尾香蕉 / 196

第4條 凡爾賽宮,倫敦和阿姆斯特丹 / 205

第14章 太陽王和他的女人 / 208

第15章 家庭鬥争,光榮革命 / 223

第十六章 跨越大洋的回聲 / 242

第17章 百年自由 / 259

第5條 文明世界:歐洲風格與思想 / 275

第18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 / 279

第19章 阿夫拉·貝恩 / 298

第20章 牛頓、洛克和萊布尼茨 / 306

第6條 伊斯蘭世界 / 323

第21章 蘇丹統治下的國家 / 326

第22章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 / 345

第23章 英國人、印度人和世界上的其他人 / 358

第7章 流亡、希望與家庭 / 367

第24章 明年,我們在耶路撒冷 / 369

第25章 祝福你 / 377

參考資料 / 381

謝謝 / 39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