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西“上會記者講十九大”:光榮驕傲 世界在聆聽我們的聲音

中國江西新聞記者周熱本報道:"能夠參加這次活動,是我們一生的榮耀和驕傲......"11月3日下午,江西召開"大會記者暢所欲言十九大"報道交流活動,江西日報社和江西廣播電視台4位記者介紹他們參加十九大專訪,報道了感人的故事,難忘瞬間,不時引起觀衆雷鳴般的掌聲。

第一位講者是江西日報記者劉勇,他認為大會最大的特點是政治性強,紀律要求高。在會議的各個階段,江西代表團沒有人請假,沒有人缺席,沒有人遲到,沒有人早點離開,也沒有人到外面吃飯。

"代表們,包括省級上司,是開會的一個人,一個人在學習,一個人在思考。就像我寫的10個城市黨委書記代表對手稿有深刻的了解,這些城市黨委書記的講話是他們自己逐字逐句寫在筆記本上的。為了寫字,我拍了一張自己的筆記本照片,看上面畫的修改、加減,一看就知道是不斷思考、深化的過程。在這種氣氛中,大會是一次學習會議,一次反思會議。他說。

大會閉幕會議不對媒體開放,劉勇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名記者在大會堂外排了兩個多小時的隊。"我非常自豪地看到這麼多不同膚色和語言的外國記者在我身邊。隻有全世界的注意,是以外國記者才會在這裡排長隊,隻有有足夠的力量和自信,才會讓這麼多記者在這裡排長隊。劉勇的叙述引來了全場雷鳴般的掌聲。

"通過我們自己的代表團,我們總能感受到這種不斷發展的自信。就像那天媒體開放日一樣,我們的江西代表團代表坐在那裡,是焦點。路透社、彭博社的駐外記者早早就在那裡等我們采訪了我們的龍子,因為江銅是全球最大的銅公司,江銅可以确定全球銅價走勢。"劉勇說。

"我們的江西代表團有兩位國内和世界各地的頂尖科學家,南大的蔣鳳儀和鷹潭的曹淑敏,他們在會議上的發言能夠影響世界的技術趨勢和方向。是以,此時此刻,全世界都在靜靜地等着我們說話,世界在江西傾聽我們的聲音。劉勇印象非常深刻。

這次參加黨的十九大專訪,最讓江西日報記者魏興感動的是"報社同仁的忠誠和奉獻"。他說,幾乎每天都要到北京參加社論記者的白天會議,會後采訪,晚上寫作狀态,平均每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有的記者忙到淩晨3點多.m。

"每天我們的副總裁石疏英,都是前報組的最新成員,窩在一個隻有一張床和一張桌子的房間裡,每天要審閱幾十份5萬字的稿件。有時為了趕上,帶大家在路邊的商店裡喝幾碗粥,吃一塊蛋糕。後夜班上司全程值班,看第一線,全角度覆寫,精心編排,精心打磨,嚴格控制,每天工作到淩晨4點多.m他說。

據了解,江西日報記者張武明的孩子出生才6天,家裡沒有老人幫忙帶,他"把老婆女兒"扔到北京,承擔着編輯的任務,每天忙着完成自己的寫作,還要做額外的校對,同時兼顧後勤工作, 一個人做了三個人的工作。

記者張玉珍腰部一直不好,不過這次讓她承擔起編輯的責任,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累不起腰部也毫無怨言。

記者鄭穎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但她承受着巨大的壓力,赢得了第一稿正稿;

記者李東明忙着完成了省長随行人員的報道,也忙着開會報道,記者邱慧強、齊、鄒曉峰等三位年輕人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奮戰在前面,戰鬥在前面,展現了報紙生命力的作用。

"雖然我們都覺得有薪水,有辛苦,但回想起來,我們都覺得更光榮,更自豪......"大約三個小時的報道交流活動接近尾聲,參加黨的19大的記者們一片嘩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