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黨锢之禍”是東漢滅亡的主要原因,沒有它就不會有三分天下

作者:讀史評觀

我是讀史評觀,專注于曆史研究。

點選上方關注,了解更多曆史知識,作者每天釋出一篇曆史文章。

黨锢之禍指中國古代東漢漢桓帝、漢靈帝時,士大夫、貴族等對宦官亂政的現象不滿,與宦官發生黨争的事件。事件因宦官以“黨人”罪名禁锢士人終身而得名。

前後共發生過兩次的黨锢之禍,都以反宦官集團的失敗而結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團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黨人被殘酷鎮壓。當時的言論以及日後的史學家多同情士大夫一黨,并認為黨锢之禍傷漢朝根本,為黃巾之亂和東漢的最終滅亡埋下伏筆。

“黨锢之禍”是東漢滅亡的主要原因,沒有它就不會有三分天下

第一次黨锢之禍

公元166年,宦官趙津、侯覽以及黨羽張泛等人在朝廷大赦之前違法亂紀,試圖通過大赦免除刑罰。而官僚集團的成瑨、黃浮等人在大赦之後仍舊按律法懲處了這些人,按理說大赦就是大赦,但是官僚集團的人打破了這個規矩,秋後算賬激怒了宦官勢力。是以宦官向皇帝進言,皇帝就重罰了這批官員。這是黨锢之禍的開始,之後官僚集團、宦官集團就開始想方設法的除掉對方。

“黨锢之禍”是東漢滅亡的主要原因,沒有它就不會有三分天下

太尉陳蕃、司空劉茂向桓帝進谏,由于桓帝不爽,是以劉茂也沒說什麼。但是陳蕃卻拿出漢初的例子為犯罪的官員辯解,并且請求清理宦官亂政的不正之風。桓帝是非常不屑的,當年梁冀殺質帝的時候你們有沒有站出來?外戚殺皇帝都沒事,現在宦官貪點錢你們就站出來了?桓帝并沒有搭理他,而宦官勢力就開始加害官僚集團,但是陳蕃畢竟是名臣,不好動手,是以就先挑軟柿子捏。

“黨锢之禍”是東漢滅亡的主要原因,沒有它就不會有三分天下

指責宦官的官僚相繼被罷官,而且劉質等人還在監獄裡被迫害死。官僚集團的反撲也如期而至,宦官黨羽(張成)的兒子被李膺處死。之後宦官就讓張成“誣告”李膺結黨營私,宦官勢力與官僚集團的沖突正式擺到台面上。桓帝最忌諱結黨營私,畢竟梁冀的例子在那裡擺着,是以下令逮捕黨人。但是沒想到陳蕃拒絕執行此诏書的指令,桓帝直接跳過了司法程式,讓宦官負責逮捕黨人。拒絕皇命但是卻沒有得到處治,可見當時陳蕃在朝廷中的影響力以及皇權衰落的嚴重性。

“黨锢之禍”是東漢滅亡的主要原因,沒有它就不會有三分天下

之後陳蕃再度上書勸谏,桓帝則是免去了他的太尉職務,并沒有對他追責。十二月,外戚窦武出面求情,而且宦官也怕李膺鬧得沒完沒了,是以想見好就收。就這樣皇帝大赦天下,黨人得到了釋放,這一次黨锢之禍也就此告終。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外戚、黨人、宦官之間的沖突還是能管控的,皇帝利用他們之間的沖突平衡政治局面,避免沖突進一步激化。

第二次黨锢之禍

公元168年漢靈帝即位,這個時候外戚窦武出任大将軍,這就是外戚幹政的标志。而陳蕃再度被任命為太尉,那些黨人又被重新啟用。宦官的權力來源于皇帝,此時漢桓帝已經死了,于是黨人與外戚集團就想着一舉扳倒外戚。他們真的是一心為國嗎?不,他們并不是。窦武建議殺宦官的同時又建議保留宦官山冰,其原因就是山冰親窦武。肯定會有人說窦武殺的貪贓枉法的宦官,但事實上豪強地主都在貪贓枉法。

“黨锢之禍”是東漢滅亡的主要原因,沒有它就不會有三分天下

漢桓帝曾經下令禁止驅逐地方長吏(縣級官吏),可見在當時皇權衰落到一個非常嚴重的地步了,而那些豪強地主仗着朝中有人欺壓地方官吏。在當時貪贓枉法就是打壓對方的一個借口而已,宦官打壓黨人的理由殺結黨營私,黨人、外戚打壓宦官的理由是貪贓枉法。雙方誰也不幹淨,都是為了權力不斷的打壓對手。

“黨锢之禍”是東漢滅亡的主要原因,沒有它就不會有三分天下

之後窦武和黨人密謀鏟除宦官,但是計劃洩露了,宦官勢力連夜假傳诏令,追捕窦武、陳蕃等人。太尉陳蕃沒有什麼人馬,當日就遇害了。窦武率領步兵營對抗宦官,但是宦官等人假傳指令,讓張奂鎮壓了窦武。随後宦官開始圍剿黨人勢力,大量黨人被牽連、誅殺。之後雖然也有人為黨人鳴冤,但是卻遭到了二次鎮壓,并且牽連五族。這一場黨锢之亂一直到何進擔任大将軍,并且與士大夫(袁紹)聯手對抗宦官。雖然袁紹沖進宮中把宦官鏟除殆盡,但是何進卻被宦官殺害,而且還引來了董卓入京。

筆者:東漢桓、靈二帝之前,宦官、外戚雖然專權,但有名臣陳蕃等人主持朝政大局,士大夫、豪強等心向朝廷,局勢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境地,即《後漢書》中所說的“漢世亂而不亡,百餘年間,數公之力也”。但兩次黨锢之禍後,清正的官員不是被害就是被禁锢,宦官更加為所欲為,殘害百姓,因而激起民變,釀成黃巾之亂。士大夫、豪強離心,于是黃巾之亂以後群雄并起,東漢最終走向了滅亡。

作者簡介

我是讀史評觀,一個曆史研究者,自主創業者,我會盡最大努力将自己所了解的曆史,更多的告訴讀者。

關注我,了解更多曆史知識,希望你能喜歡!歡迎評論區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