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家:不要給孩子買太多玩具!選擇合适的玩具,孩子玩得歡

作者:凝媽悟語

#家長百問百答#

文|凝媽悟語

孩子有個特點,在外面見了玩具就想要,但是真正買回家,他卻不怎麼玩,這到底是為什麼?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心理學家:不要給孩子買太多玩具!選擇合适的玩具,孩子玩得歡
有位朋友說,兒子6歲,每次去商場,看到玩具就想要,而且是特别想要,看他那麼迫切,就滿足他的要求,可是,回家後,兒子再也不想玩。直到親戚孩子來玩,發現了這個玩具,才知道家裡還有這麼一個玩具。

二寶也有這樣的情況,記憶中也有不少。

  • 在超市裡看到一個小小飲水機,感覺很好,回家後就玩了一次,就再也沒有碰過。
  • 看到幾輛小汽車,拿起來抱着不松手,沒辦法,給他買了,回家後都不知道放哪裡去了。
  • 還買過奧特蛋,吃了裡面的糖果,其中的小玩具,幾分鐘就到了垃圾筐。

......

孩子常常如此“口是心非”,我們卻常常落入圈套。我們總是覺得滿足孩子的需求,會讓孩子變得快樂,但卻沒有意識到這種快樂是短暫的。

家庭心理學家約翰·羅斯蒙德說:切忌給孩子買太多玩具,玩具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

心理學家:不要給孩子買太多玩具!選擇合适的玩具,孩子玩得歡

為什麼孩子有太多玩具,卻不會好好玩?

首先,選擇困難

孩子有太多玩具,就像女士們有太多衣服一樣,常常陷入選擇困難之中。

每個玩具都很好玩,拿起一個玩具,看到其他玩具更好,放下再選,總是選不到最好玩的那一個,讓自己很苦惱。

有一次,二寶睡覺的時候,要選擇一個玩具摟着睡覺,忽然不知道選擇哪個好,竟然放聲大哭,發起了脾氣。

心理學家:不要給孩子買太多玩具!選擇合适的玩具,孩子玩得歡

其次,玩具的可玩性不強

玩具的種類不同,可玩性也不同。

有些玩具在包裝盒裡,看着很精美,孩子覺得有新鮮感,就想擁有。可是一旦拿回家,真正玩起來的時候,發現沒有挑戰性,隻适合擺在那裡看,于是很快就會厭倦,棄之一邊。

像二寶買過的飲水機,就是裝上水流出來,和從水龍頭裡出水是一樣的,沒意思。小汽車,是固定的樣子,隻能推着走,沒有帶來意外的驚喜,玩的時候沒有興奮的感覺。奧特蛋中的小玩具,簡單拼插之後,再拆開就壞掉,不能反複玩,就當作垃圾扔掉。

是以,可玩性不強的玩具,孩子不會反複去玩。

心理學家:不要給孩子買太多玩具!選擇合适的玩具,孩子玩得歡

最後,相對于玩具,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指引

有時候,玩具可能很好玩,但是孩子不知道怎麼玩,沒有發現它的好玩之處,也會當作雞肋。

比如,一個很軟的球,孩子可能知道一種玩法,就是捏球玩。但是,球其實有更多玩法,拍球、抛球、扔球、踢球等等,如果我們陪孩子一起玩,孩子會體驗到玩球的更多快樂,自然會喜歡上它。

還有一些積木,孩子可能年齡太小,沒有能力創造出多種造型,感覺很燒腦,很複雜,無從下手,是以不會去玩。

是以,買了玩具,孩子不玩,也不能全部怪孩子。

心理學家:不要給孩子買太多玩具!選擇合适的玩具,孩子玩得歡

給孩子選擇合适的玩具,孩子玩得歡

家庭心理學家約翰·羅斯蒙德的觀點是,給孩子挑選玩具時,應該牢記可玩性的概念,可以按照三個特征去衡量:耐用性、靈活多變性以及發展适應性。

也就是說要選擇品質好的、可以變換的、适合孩子發展特征的玩具。從實際情況出發,我總結了三類适合孩子的玩具,可供參考。

第一類,可以随意創造的玩具

各種積木、粘土、畫筆、拼圖等等,幾乎是每個孩子都會買的玩具。這些玩具可以随意創造出各種造型、可以反複多次玩,孩子能夠自由發揮,适合喜歡天馬行空想象的孩子。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來選擇。

比如積木,一般來說,6歲以下的孩子适合玩大顆粒積木,6歲以上的孩子玩小顆粒積木。因為小孩子手部精細動作處于發展過程中,玩大顆粒更容易。而且小孩子喜歡把東西塞到嘴裡去,大顆粒積木更安全。

每種玩具都有指導年齡,可以看情況選擇。如果買回這類玩具,孩子不喜歡,可能是年齡不到,可以進行引導,如果實在沒有興趣,就等過段時間再玩,好玩具不怕晚。

心理學家:不要給孩子買太多玩具!選擇合适的玩具,孩子玩得歡

第二類,卡通片配套的玩具

孩子都有心儀的卡通片,很多卡通片都有配套的玩具,像托馬斯小火車、小豬佩奇、奧特曼、幫幫龍等等。這些玩具可能創造性不是很強,但是孩子玩起來會很癡迷。

孩子玩這些玩具的時候,會想象卡通片中的畫面,拿着玩具,做着動作,口中念念有詞,如同進入卡通片的場景中,演繹出一部屬于自己的卡通片。

這些玩具對于孩子的記憶力、表達能力、想象力很有幫助。

二寶就擁有很多這類玩具,玩起來樂此不疲,這些玩具品質都很好,一套玩具都玩好多年。

心理學家:不要給孩子買太多玩具!選擇合适的玩具,孩子玩得歡

第三類,溫暖可愛的玩具

孩子喜歡一種玩具,可能不是玩,而是陪伴的需要。像各種毛絨玩具,孩子把它當作安撫物,睡覺的時候抱着它,有一種安全感,更容易入睡。

二寶晚上會摟着恐龍、小老虎、小熊、小狗等玩具睡覺,笑起來甜蜜蜜的,非常溫馨。

兒童精神分析家溫尼科特提出了“過渡性客體”的概念:“安撫物”的出現,是孩子開始建構自身安全感的裡程碑,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很大進步。

如果孩子到了分床睡的年齡,安撫物是孩子最大的慰籍,有利于順利分床。

心理學家:不要給孩子買太多玩具!選擇合适的玩具,孩子玩得歡

寫在最後:現在條件好了,孩子可以随心所欲地得到很多玩具,但擁有後又不知道珍惜,是因為玩具太多了,同時可能是玩具的可玩性不強,或者是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指引。想讓孩子喜歡玩買來的玩具,要注意選擇合适的玩具,并加以引導。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幹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