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世界球王李惠堂到底有多強

其實中國足球也有過輝煌的時候。在上世紀20年代,中國民間流傳着一句話:“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能和梅蘭芳齊名的人物,其實力可見一斑,要不然也不會被冠以“世界球王”的稱号。

不過對比如今的國足隊員,人們不禁感到懷疑。

“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世界球王李惠堂到底有多強

世界球王

最近世界杯的比賽又打響了,球迷都因為國足沒有入圍而感到懊惱。不過也正因如此,許多人了解到了李惠堂這個人。說實話,知道了他的事迹之後,着實可以用“驚為天人”來形容。世界球王的冠名也并非浪得虛名,他是真得很強大,強大到可以用“神”這個字來形容。

因為在那個國家貧瘠,體育事業低迷且戰火紛飛的時代,李惠堂卻打造出了許多神話般的記錄。

比如他20年運動生涯進球超過2000個。對戰日本,保持了17年不敗的恐怖記錄。他在遠東運動會(亞運會的前身)對戰馬來西亞隊時,單人進球7個。還有最為輝煌的是參加他帶領球隊參加1936年柏林奧運會前,曾參加了27場足球比賽,結果23勝4平,沒有敗績。

1976年德國在《環球足球雜志》中發起投票,選出5位世界球王,李惠堂毫無懸念地成為了其中的一員,和巴西球王貝利齊名。

1975年貝利退役的時候曾公開表示,自己的球技沒有李惠堂厲害。

這就是世界球王,李惠堂。

“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世界球王李惠堂到底有多強

成名之路

成功的背後往往需要付出常人難以承受的困難,李惠堂生活在清末民初,他所要背負的辛酸更是無法想象。

李惠堂成名之初還算比較順利,17歲加入香港南華隊,随後就以速度快,動作靈活以及控球出色被世人熟知。尤為可怕的是,他1.82米的身高給他帶來了足夠的爆發力。在對一次對戰日本的時候,一腳遠射打中了日本守門員的臉,結果日本守門員滿臉淌血,随後就被送進了醫院

當然,他高大的身軀加上極強的控球能力,經常出現兩三個人都無法從他的腳下搶走足球的場面。

當然,當時的李惠堂再出名,也隻是在亞洲範圍之内。可1923年他參加澳洲足球賽的時候,因其一人獨中三元,瞬間引爆世界足壇。

亞洲球王的稱号也就此落地生根。

然而在當時的亞洲強隊日本隊看來,李惠堂的勝利存在很大的運氣成分,再加上當時日本将中國人視為“東亞病夫”,是以根本就沒有把國足放在眼中。

“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世界球王李惠堂到底有多強

李惠堂是個愛國之人,他無法忍受他國的欺淩,決定在綠茵場上洗雪恥辱。此後李惠堂帶來球隊多次參加遠洋運動會,更是打下了連續17年擊敗日本的記錄。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日本足壇直接患上了“恐中症”。

有人說,李惠堂是足球天才,他雖然身材高大,卻對足球有獨特的了解,這才使他獲得了如此榮耀。

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

李惠堂确實很有足球天賦,可他更加熱愛足球,對足球的學習很訓練更是達到了癡迷的程度。别的球員通常六七點才起床訓練,可他卻在淩晨三四點就已經做完了所有訓練。

他為了能讓射門更加精準,每天可以進行上萬次射門訓練。為了運球更加順暢,他自己發明了許多高難度的障礙每天訓練。可以說,除了守門技術,其他的足球技術他都會想盡辦法去提高。

也正是在他的努力之下,他不僅各項技術都很高超,更是練成了“倒地卧射”的絕技。

隻可惜,在1931年之前,國際奧委會一直都不承認中國是其成員,是以他一直沒有機會和國外頂級的球隊比賽。即便是1931年,國際奧委會終于承認了其成員的資格,可由于民國政府财政緊張,一直都沒有給予經費方面的支援。

“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世界球王李惠堂到底有多強

享譽世界

到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開幕,李惠堂覺得求人不如求己,這次的奧運會必須參加。可經過計算,若帶着球隊參加奧運會,來回的費用達到了20萬元。

無奈之下,李惠堂提前2個多月出發,一路上賣藝表演掙路費。堂堂國足,居然窘迫到如此地步,着實讓人心痛。不僅如此,由于缺乏經費,球隊夥食也很差,許多球員都因為營養不良而患病。我們可以看看當時球員的合照,他們個個身體瘦弱,皮膚黝黑,比莊稼漢子強不了多少。

不過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在前往柏林的途中,球隊為賺取路費參加了27場比賽,結果獲勝23場,平局4場,創下了無敗績的輝煌成就。最終球隊在李惠堂的帶領下,不僅籌集了20萬的費用,還拿出10萬分給了參加奧運會其他項目的中國隊。

我們看當時的國足,扛起的是整個國家的奧運隊。而李惠堂更是被選為了當時中國代表隊的旗手。再看看如今年收入不菲的國家足球隊,不僅踢不出國門,還說不得,罵不得,真的有些太過于諷刺。

不過首次參加奧運會的中國隊,顯然不是那些體育強國的對手。即便是國足也止步于第一場比賽。其實也怨不得國足,因為他們第一場就遇到了當時世界第一強隊,英國隊。

“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世界球王李惠堂到底有多強

可以想象,當英國隊看到灰頭土臉,骨瘦如柴的中國隊時,内心肯定充滿的嫌棄。面對這樣的球隊,不打個兩位數都對不起世界第一的稱号。而當時賽場上上萬名觀衆,也都在等着看國足的笑話。

事實也确實如此,中國隊平時吃飯就是鹹菜饅頭加稀飯,長期的營養不良,加上沒有專業的訓練,體力上完全被英國隊碾壓。尤其是到了下半場,右先鋒曹桂成更是因為體力透支暈倒了在綠茵場上。

可即便如此,中國隊通過靈活地走位,精湛的傳球,也是讓英國隊的門前險象環生,甚至還讓中國隊抓住機會射入一球。隻可惜這個進球被判罰無效。

下半場的中後期,中國隊體力已經嚴重透支,英國隊這才抓住機會連入兩球。最終中國隊0:2不敵英國隊,慘遭淘汰。

“萬裡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雖然中國隊失敗了,卻赢得是全世界的尊重。這樣的一支毫不起眼的球隊,竟然頂住了世界第一強隊的狂轟亂炸,若不是體力嚴重不支,誰輸誰赢真的很難說。

當然,這場比賽李惠堂的表現極其亮眼,球隊正是在他的帶領下給英國隊施加了強大的壓力。

“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世界球王李惠堂到底有多強

舉世無雙

比賽結束之後,英國态度大改,邀請李惠堂帶來球隊前往英國參加友誼賽,而且所有的費用全都由英國承擔。當球隊到達英國倫敦之後,英國幾千名球迷都在等着咱們的國足,那個場面足以讓國人落淚。

因為這是一種認可,是一種自豪,是一種悲傷。

友誼賽打完之後,倫敦市長又專門設宴款待球隊。作為隊長的李惠堂不僅在訓練上要求嚴格,在禮儀方面也頗為注重。盡管球員們看着眼前的美食不停地咽口水,可還是彬彬有禮,沒有出現哄搶的混亂局面。

當國足走後,倫敦市長給予了高度地評價,并且建議在1938年法國世界杯邀請中國隊參加。而這也是首次給了亞洲球隊參加世界杯的名額。

“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世界球王李惠堂到底有多強

隻可惜,李惠堂正帶着國足隊員艱苦訓練,摩拳擦掌地準備參加世界杯的時候,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李惠堂二話不說,馬上脫下綠茵戰袍,患上了戰場軍衣,投入到了抗戰當中。

最終國足的球員相繼戰死沙場,李惠堂因為具有精神象征意義,沒有進入戰場。可他不能坐視不管,随後建立五華足球隊,并且四處參加包括表演賽、義賽等足球賽事。然後将籌集到的所有款項全部捐出,用于抗戰。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李惠堂不僅球技出色,被評為世界球王。他的品行和愛國之心更讓人感動。中國正是有了許許多多像李惠堂這樣的民族脊梁,才得以有如今的成就。

所有如果有人要問:世界球王李惠堂到底有多厲害?我想“舉世無雙”這個成語就是答案。

參考資料:《李惠堂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