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組裝業的時候,一些業界人士對此很不屑,甚至還要嘲諷全球最大的PC企業和中國最大的手機企業是組裝企業,然而一份2020年的出口資料卻顯示中國的出口企業當中,組裝企業竟然是重要組成部分。
2020年的出口資料顯示鄭州富士康是中國最大的出口企業,而且這至少已是富士康連續數年位居中國第一大出口企業,不僅如此,深圳富士康、成都富士康分别位居第四名、第五名,可見富士康對中國出口的重要性。
其實除了富士康之外,組裝業中還好幾家企業都位居中國出口15強,廣達電腦的上海達豐、重慶達豐分别位居2020年出口企業第2名、第12名;和碩旗下則有上海昌碩、蘇州名碩、昆山世碩分别位居出口第7名、第9名、第14名,中國台灣的代工企業對中國出口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此外中國出口前15名當中還有成都英特爾、西安美光、昆山戴爾等衆多外資企業,這些企業都是以中國為生産基地,組裝了産品之後在中國本土銷售以及出口至海外市場,算起來前15名當中中國台灣的企業和美國企業就占據了11個位置。
2020年中國的出口百強企業合計出口了4600億美元,而上述11家企業合計出口額達到1521.9億美元,這些企業合計占百強出口企業的出口額比例達到33%。事實上出口的組裝企業當中還有仁寶、英業達等衆多中國台灣組裝企業在中國大陸的工廠,如果加上這些企業的話,那麼它們占中國出口額的比例會更高。
其實回顧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就可以看出組裝業對中國制造的重要性,在2007年之前,組裝業曾長期占據中國出口五成份額以上,從2007年之後,組裝業占中國出口的比例才逐漸下降,到2021年組裝業占中國出口的比例已低至兩成多。
組裝業占中國的出口比例在下降,但是勞動密集型産業對中國的出口仍然非常重要,2020年中國的紡織業出口額達到2912億美元,取得了2700多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同年中國的貿易順差為5350億美元,紡織業取得的貿易順差占比超過五成。
尤為讓人驚奇的是一直被嘲諷為組裝企業的中國最大的PC企業恰恰也是全球最大的PC企業,中國最大的手機企業小米手機則是中國出口量最大并創下中國手機企業當中出口量最高紀錄的企業,2021年小米手機的海外出貨量高達1.39億、海外出貨量比例超過七成。
從這些資料都可以看出,組裝業、紡織業等勞動密集型産業對中國制造的重要性,它們為中國提供了巨量的就業,同時也在大舉推動了中國的出口,為中國帶來源源不斷的貿易順差,這就是中國制造的現實。
中國制造具有如此強大的競争力,在于中國制造所擁有的成本優勢,這種成本優勢不僅僅來自于較低的人工成本,還在于中國高效的生産效率,中國形成的強大産業鍊、物流體系互相配合降低了人工成本上漲的影響,確定了整體的成本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