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田頭到衣櫃,“傳統棉花”探索改革轉型之路

作者:勞動報
摘要:近日,上海紡織原料有限公司轉型綜合改革方案出爐,公司将深耕“田頭戰略”,做國内知名的紡織原料內建商、供應商和服務商。
從田頭到衣櫃,“傳統棉花”探索改革轉型之路

“去年以來,受中美貿易戰、國内疫情等因素的持續影響,國内棉花市場遭遇嚴重沖擊,棉花期貨現貨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作為一家以棉花為核心主業、擁有73年紡織原料經營曆史的老牌國企,我們必須逆流而上,改革勢在必行。”上海市紡織原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皚說。

他透露,最近,原料公司轉型綜合改革方案出爐,未來将不再簡單買賣棉花、從事進口棉外購内銷及棉紗的進出口貿易,而是在東方國際集團“從田頭到衣櫃”戰略中,不斷延伸産業鍊上下遊的廣度和深度。在上遊,深耕“田頭”戰略,和新疆農業植棉大戶合作培育優質棉花;在下遊,定制自有品牌精品棉紗,內建全球紡織原料資源,将公司打造成國内知名的紡織原料內建商、供應商和服務商。

值得一提的是,原料公司在積極探索轉型改革之路的同時,不斷提高行業影響力和話語權,去年底牽頭發起上海市棉花流通行業協會,攜手30餘家申城涉棉企業搭建共赢平台,在全國棉花行業發出上海聲音。此外,還主動承擔市級儲備棉承儲業務,充分展現地方國企的責任擔當,也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行業地位。

“上海是一座具有豐富的棉花曆史底蘊的城市,協會的設立在凝聚行業力量、穩定上海棉花市場、促進國内棉業貿易發展和應對國際市場挑戰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張皚介紹說。 據悉,原料公司是協會副會長機關之一,協會會員機關涵蓋上海的貿易流通、棉紡企業、成衣廠、物流以及質檢等由棉花到成衣的貿易鍊條各環節,年國産棉花收購加工量占中國棉花産量的10%,年進口國外棉花量占中國進口棉量的15%,總經營規模約180萬噸,占上海年棉花貿易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協會将依托棉花産業優勢,在涉棉企業和政府之間建構橋梁紐帶。未來,計劃開設公衆号、釋出涉棉企業價格指數、向會員提供棉花期貨現貨資訊、召開棉花論壇和專題沙龍、組織教育訓練等,充分發揮行業引領作用,推動棉花行業模式創新、綠色發展,增強本市涉棉企業的抗風險和市場應變能力,在穩定棉花市場、促進國棉消費和國内外貿易雙循環上作出貢獻。”張皚說。

不忘初心,精耕“四個做”

在新制定的轉型綜合改革方案中,原料公司将圍繞棉花這一核心主業,實作“四個做”:“做深”,深耕新疆棉花,拓管道、降成本、提品質;“做透”,針對歐美制裁,利用進口棉優勢為業内出口企業提供定制紗線,為出口訂單提供優質服務,形成從賣棉到賣品牌定制紗線的系統內建和經營能力;“做穩”,建構全員風控意識,在去化、風控等領域形成體系化建設;“做精”,與下遊品牌商聯合打造棉花、棉紗及棉籽等自有高品質品牌産品,鞏固、擴大行業影響力。

“我們要改變過去‘單打一’的業務員小封閉小循環模式,從‘坐商’轉變為‘行商’,重質保量,優化原料産地布局,加強去化管道建設,創新交易模式,形成提标增能、提質增效的新商業模式。”張皚表示。

據介紹,原料公司将聚焦棉花業務和棉紗業務改革,通過業務及商業模式變革來解決短闆問題,挖掘新的業務增長點,推進公司高效治理和高品質可持續發展。

内外并舉,穩棉花主業

棉花業務一直是原料公司的“初心”,“内外并舉穩主業,提升管理控成本”成為此次改革的主旋律。

首先,在軋花廠采購加工方面,公司以兩家自有軋花廠為基礎,形成訂單農業模式,通過與新疆當地合作社及棉花種植大戶合作,簽訂籽棉預售協定,軋花廠按“以銷定收、優質優價”原則,收購、加工後直接按訂單銷售,實作穩定銷售和持續盈利。

其次,提升進口棉采購配套服務能力,利用公司與國際知名棉商的貨源管道,為國内外貿出口企業及紡紗廠提供進口棉采購配套服務,形成新的服務貿易增長點。

第三,建設進口棉采供體系,打造非洲原料基地,內建非洲優質棉花資源。同時以西非為立足點,輻射、彙聚整個非洲及中亞的原料資源,盡快內建全球棉花資源,建立跨國、跨區域的采供體系,為國内棉紡企業供應優質進口棉。

第四,打造亞非拉境外原料基地,把握“國内大循環、國内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機遇,建構公司發展新格局。“我們打算借助已有的巴西棉商管道,通過建立前沿基地,深入接洽巴西棉資源,采用訂單集采、品牌直采等方式與下遊紡廠建立穩定供應關系,不斷擴大銷售量。”張皚透露。

在改革棉花業務的同時,公司積極向管理要效益,在提高優質棉比例、降低融資成本、提升淡季創收能力方面發力,并不斷拓寬銷售管道。“通過重塑收購、生産、管理架構,對自有軋花廠進行管理與加工流程的再造,提升加工生産能效與工藝流程标準,提升皮棉品質。我們将攜手新疆植棉大戶,共同培育、加工無異性纖維的高品質品牌棉,不斷提升優質品牌棉花的占比。”張皚說,公司還将進一步拓展下遊銷售管道,在兼顧傳統棉花貿易商群體的基礎上,擴大疆内疆外大型品牌棉紡企業的“朋友圈”,建構長期穩定的原料供應合作關系,實作“現貨銷售+期現關聯”雙輪驅動。

從田頭到衣櫃,“傳統棉花”探索改革轉型之路

棉花垛

提升價值,塑棉紗品牌

時尚紡織、科技紡織、綠色紡織,是中國紡織業轉型更新方向,原料公司緊跟趨勢,從傳統單一的棉花貿易向高附加值的精品棉紗業務轉型,逐漸提升內建能力。

業内協同關聯,內建優勢提價值公司将利用進口棉優勢,為業内出口企業提供定制紗線,為出口歐美訂單服務,既解決外貿出口歐美訂單受制裁的不利影響,又壓縮了集團内的産業鍊,将大大發揮原料優勢,提升産品整體附加值。

定向加工開發,服務品牌塑精品根據集團各類品牌對優質棉紗的需求,打造集團供應鍊體系内“品牌+精品”産業鍊,進而将新疆建設成集團面向歐亞市場的出口前沿生産基地與精品紗供應基地。與大型紡紗廠深度合作,定向研發高支棉紗同業内企業的關聯,三到五年内逐漸打造成業内定向開發、定向加工、定向供應的内外貿品牌服裝精品紗線供應商。

打造自有品牌,3年出口量升10倍利用原料産地及進口棉的優勢,公司将新疆棉、非洲棉等加工、生産成自主品牌的高品質棉紗,出口至東南亞及巴基斯坦等國,積極踐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目标是3年内自有品牌棉紗年出口量增長10倍。

關聯疆内企業,打通中亞産業鍊在棉花-棉紗産業、産品關聯方面深入合作,以新疆為橋頭堡,加強中亞-新疆區域關聯,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協同效應、規模效應,打通新疆、中亞互通互利互補的資源內建和産業鍊共享優勢,提升棉花核心業務的綜合競争優勢。

從田頭到衣櫃,“傳統棉花”探索改革轉型之路

上海紡織原料有限公司和合作廠定制精品棉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