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幹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鍊産業鍊資金鍊人才鍊深度融合。
近期,工信部、财政部聯合印發《關于開展财政支援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利用三年時間,面向細分行業,分階段遴選試點支援一批數字化公共服務平台,培育數字化轉型樣闆企業,受到業界廣泛關注。
實體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已是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正加入數字化轉型浪潮。目前,大陸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取得了哪些成效、面臨着哪些難題?财政支援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的着力點是什麼?記者采訪了相關部門、專家和企業。
數字化改造助力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走進藍思科技湖南湘潭園區,長達300米的自動化組裝線上,國産機械臂仿佛長了“眼睛”,精準地完成智能手機組裝程式。
“由我們智能工廠調配好的标準化子產品搭建而成的藍思科技智能組裝線,裝配效率大幅提升,組裝新産品的标定、調試周期由過去的12個小時縮短至12分鐘。”小米智能工廠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公司将自主研發的先進産線體系和智能工廠營運系統,先在自建的實驗工廠進行驗證,然後向生産制造全行業輸出,為多家産業鍊上遊中小企業提供更高效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增強産業鍊和供應鍊穩定性的基礎保障是中小企業,增加就業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是中小企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也是中小企業。”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魯春叢表示。發展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對增強經濟發展的韌性、推動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為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近年來,工信部着力建構中小企業數字化政策體系、支援體系和賦能體系,助力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大陸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發展迅速,多層次、系統化的平台體系基本形成,為承接産業轉移、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工信部資訊技術發展司副司長王建偉介紹,截至今年6月底,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已覆寫45個國民經濟大類,32個重點平台連接配接裝置超7900萬台(套),服務工業企業超過160萬家。
統計顯示,大陸已培育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智能制造供應商近百家,服務範圍覆寫90%以上的制造業領域。截至今年二季度,大陸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别達到55.7%、75.1%,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31.1和26.3個百分點;大陸制造業企業實作平台化設計、智能化生産、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的比例分别達到9.5%、6.6%、39.5%和10.8%。
政策助力推動轉型規模效應加速形成
研發周期縮短2個月、訂單交貨周期減少15天、良品率提升4%、企業營運成本降低47%、營業額增加164%……專注于消費類電源、工業電源、數字能源研發、生産、銷售的邁思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持續投入資金近1億元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2021年公司各項經營名額均比轉型前的2018年明顯提升。
工業網際網路産業聯盟調查資料顯示,近年來工業網際網路在中小企業應用普及率持續走高,近兩年提升近5個百分點,83%的企業表示應用工業網際網路後生産經營效率明顯提升。
“不過,抽樣調查也顯示,目前89%的中小企業處于數字化轉型探索階段,僅有3%處于深度應用階段。”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表示,受限于認識、資金、人才等因素,廣大中小企業普遍表現出不願轉、不敢轉、不會轉,迫切需要政策助一把力。《通知》推出财政支援、打造數字化公共服務平台、培育數字化轉型樣闆企業等舉措,就是要推動中小企業願轉、敢轉、會轉。
“從現狀看,中小企業定制化轉型方案成本高,見效慢,投資回報周期長,導緻很多企業有畏難心理。”魯春叢表示,本次政策出台,一方面通過财政資金直接支援打造試點企業,另一方面也希望發揮财政資金撬動作用,培育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生态,推動轉型規模效應加速形成,最終激活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市場。
梁志峰說,工信部正全面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擴面、提質、增效,将着力遴選和推廣一批“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能用出效益”的優質數字化服務産品。
“數字化服務提供商應該從‘上雲、用數、賦智’角度出發,分階段、分場景為中小企業設計出成本低廉且容易上手的數字化轉型助手工具,并讓其成本收益分析清晰可見。”騰訊集團副總裁李強說,以騰訊雲、騰訊安全等為技術底座,以企業微信為連接配接器,近年來,公司打通産品生态,為中小企業提供零門檻、低成本的數字化轉型工具。今年初,企業微信4.0推出了連接配接上下遊産業鍊新功能,目前,已經連接配接12萬家服務商,覆寫97個行業,服務超過1000萬家企業。
三年内培育4000—6000家數字化轉型樣闆企業
有“中國皮具之都”美譽的廣東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8800家各類皮具箱包廠商每年向全球客戶提供超過7億隻箱包,年産值達300億元。
在蓋特軟體的協助下,獅嶺鎮一批敢于“嘗鮮”的企業,逐漸将數字化轉型覆寫到倉儲、物流、生産全流程。如今,接到訂單,隻需打開手機小程式,填寫需求,幾分鐘後,就有供應商主動聯系,還可以實作網絡協同制造。獅嶺鎮200家中小企業“上雲上平台”,協同效率提升40%,成本降低10%。
《通知》提出,三年内培育4000—6000家數字化轉型樣闆企業,正是希望加強試點的引領帶動和輻射效應。
工信部規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數字化轉型通常被視為一種服務而非标準化産品,難以複制和推廣,通過加強服務力量來滿足“面”上4900萬家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顯然不現實。此次政策以打造試點樣本為目标,在“點”上發力為中小企業提供“看樣學樣”的标杆,同時要求服務平台為複制推廣打好基礎,就是要探索從“工程視角”解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題。
魯春叢認為,要結合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難點和痛點,打造數字化轉型樣本企業以及其背後一批“小快輕準”數字化系統解決方案和産品,既要“試成一批”,也要“帶起一片”。這符合現階段大陸數字化發展的實踐要求、也符合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客觀規律。按照工信部規劃,到今年年底,組織100家以上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和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為不少于10萬家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評價診斷服務和解決方案,推動10萬家中小企業業務“上雲”,為更多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插上數字化翅膀。《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22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