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日,2022年卡達世界杯正式拉開帷幕。在歡呼聲夾雜着質疑聲中,這個略帶神秘的中東小國成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從中東陰影中走上國際體壇的大舞台,卡達的雄心也許遠不止于此。
“小國家”與“大舞台”
2010年,一個并不起眼的阿拉伯小國意外擊敗最大競争對手美國,赢得2022年世界杯舉辦權,震驚全球。沒有足球傳統、氣候環境不适宜、市場影響力弱,卡達幾乎不具備世界杯承辦國的任何要素,唯有财力雄厚。
在此之前,卡達的名片上有這些關鍵詞:彈丸之地、中東土豪、天然氣、半島電視台。
卡達的面積僅1.15萬平方公裡,還不到兩個上海的大小,不少球迷甚至在地圖上找不到卡達的位置。
卡達本國人口僅33萬,少到都無法坐滿本屆世界杯的八個體育場。但巨額财富卻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200多萬外籍人口,足以支撐起賽事所需的龐大建設項目。
作為全球人均GDP最高的國家之一,卡達不惜投入2200億美元舉辦世界杯,可謂是賽事史上最燒錢的一屆。
除了興建球場、酒店、機場、地鐵等設施,卡達甚至給普通球迷建造了集裝箱酒店,每日價格約為160美元。
當然,在開幕式的巨大聲浪之下,依舊難掩外界對卡達世界杯的争議。
由于當地長時間處于高溫之下,尤其每年4-9月,最高氣溫可達50攝氏度,這是首次在冬季舉辦的一屆世界杯。
而作為史上第一次在阿拉伯國家舉辦的世界杯,由于宗教習俗等原因,卡達對男女關系、飲酒都有着一系列規則,導緻不少球迷抵制卡達。
英國廣播公司則稱,申辦階段的“行賄”醜聞,還有籌備過程中的“虐待勞工”風波,都讓卡達“在國際足球大舞台上顯得很特别”。
陰影與高光
1971年宣布獨立後,地處波斯灣的卡達憑借豐富的油氣資源,迅速發展成了經濟實力雄厚的能源大國,2021年人均GDP超6萬美元。
然而,在“水比油貴、人均富豪”的海灣地區,卡達并非一顆閃耀的明珠,更像是地區暗流裡一隻飄搖的小船。
首先,在能源領域,卡達并沒有太多議事空間。
相比于石油,卡達的天然氣資源優勢更為突出。2019年,由于缺少話語權,卡達宣布退出歐佩克,成為第一個退出該組織的中東國家。此前,卡達的原油産量在歐佩克國家中僅排名第11位,在歐佩克原油總産量中占比不到2%。
其次,卡達自身的國防力量薄弱,需依靠大國。
上世紀90年代,為争奪石油資源,海灣戰争爆發。為尋求安全保障,自身國防實力不足的卡達,與美國建立起緊密的盟友關系,雙方開始進行軍事合作。如今,卡達的烏代德空軍基地已成為美國在中東最大的軍事基地,也被稱為“容易忽視的力量中心”。
還有智庫分析稱,卡達的軟實力建設尚未跟上其經濟發展速度。盡管首都多哈高樓林立,但和迪拜、新加坡市等其他富裕的大都市相比,多哈仍留有太多空白。
此外,2017年的一場“斷交風波”更是令卡達孤立無援,也讓中東地區陷入近年來最嚴重的外交危機。
不過,在中東持續數年的動蕩後,長期處于地區陰影下的卡達正憑借世界杯,迎來它的高光時刻。
卡達在申辦時提出,要将本屆世界杯建設成阿拉伯國家團結協作的象征,并任命穆罕默德·阿勒薩尼王子為申辦委員會主席,彰顯其舉國之力承辦的決心。
據報道,相比于場館建設,卡達還将大量财力投入到基礎建設中,包括擴建哈馬德機場、修建多條地鐵線路、打造盧塞爾新城等。
此外,世界杯也被認為是卡達提升文化影響力的一大視窗。
挑戰與機遇
分析認為,世界杯作為一項舉世矚目的體壇盛事,彰顯了卡達的政治雄心。而這份雄心将給卡達帶來更多國際關注,同時也包括其他地區玩家的不滿。
“他們知道存在潛在的威脅,他們也知道自己十分脆弱。”喬治敦大學海灣阿拉伯國家研究教授格爾德·諾尼曼(Gerd Nonneman)認為,在地區局勢緊張下,卡達不願意放過任何與國際社會建立連接配接的機會,“他們需要一個引發共鳴的元素”。
分析人士指出,卡達與鄰國沙特的關系,将影響阿拉伯國家内部團隊。近年來,卡達在經濟、交通、外交、文化等領域,不斷發力,成為了不可忽視的中東地區力量;而沙特則希望拉攏包括卡達在内的海灣阿拉伯國家以應對伊朗,“兩者間有裂痕”。
不過,種種迹象顯示,“多哈的外交觸角正伸向全球”。
有分析認為,得益于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卡達或許将成為俄烏沖突的最大受益國之一。
資料顯示,卡達已探明天然氣儲量位居全球第三位,僅次于俄羅斯和伊朗,且現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國。在宣布退出歐佩克後,卡達就專心發展天然氣産業。“北溪-1”管道被炸,俄天然氣輸出受阻,一些歐洲國家将目光投向多哈。
此外,相比于其他中東國家,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卡達政局更為穩定,在外交上的相對中立立場,也使它左右逢源。
去年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後,卡達成為聯系塔利班與世界之間的橋梁,被指有意充當“阿拉伯世界新的仲裁者”。
就連美國總統拜登都說,卡達是美國的“可靠夥伴”,并給予了卡達“重要非北約盟友”的地位。在美國與沙特關系日益緊張的背景下,卡達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美國萊斯大學貝克研究所研究員克裡斯蒂安·烏爾裡森(Kristian Ulrichsen)認為,卡達再次來到國際舞台的中央,這将使他們擁有更多話語權。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IC PHOTO 圖檔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楊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