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創業團隊沒錢沒資源,怎麼招人?分享我的真實經曆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好用的人才對團隊而言一般都是必不可少的,那麼創業團隊要如何和大廠“競争”,找到自己想要的人才和合适的業務人員?本篇文章裡,作者便結合經驗,分享了創業團隊的招人“秘訣”,一起來看看吧,也許會對你有所幫助。
創業團隊沒錢沒資源,怎麼招人?分享我的真實經曆

01

10年前在創業公司,除了技術,其他人都是我招來的。與其說是招聘,其實是勾搭。

什麼樣的人,更願意加入創業公司呢?

這裡說的是指那些沒什麼錢、不是明星團隊,也開不起行業标準工資的公司。想招到人,關鍵要知道:如何和大廠競争。

大廠怎麼招人?是有流程和标準的。

流程和标準是為了提效,降低招錯人和提升招對人的機率,也為了保證全廠的人都在一個标準下面。

比如,公司有整體的用人文化和标準。

當時我在百度的時候,剛從創業公司進大廠,不太懂規矩,就想推進一個大專學曆的候選人,被HR拒絕了。但我内心知道,這位候選人比很多大學生更合适。

也有的公司,講究漂亮的背景,彌漫着精英文化,團隊一水兒的海歸和咨詢公司背景的員工。可團隊的構成需要多樣化,動嘴的人太多,誰去動手幹呢?

比如,公司的流程是HR挑履歷,再給業務面試,最後談薪水。

就拿第一步來說,挑選履歷這個環節就會漏掉很多優秀人才。一方面HR對業務的了解有限,不太了解想找什麼樣的人,隻是通過履歷上的關鍵詞搜尋。甚至有的HR就把這些工作,交給自己的實習生去做。

另一方面求職者寫履歷的能力也不夠。有些候選人能力是不錯的,也和目标崗位比對,但履歷寫的一塌糊塗,很難被選出來。

以上這種情況,都是大廠招聘時的條條框框。流程和慣例越多,無意漏掉或者有意卡掉的好人就越多。比如沒有相關經驗、學曆不比對、不善于表達、獨狼性格的人。

創業公司就可以用非标準的方式,從這些人裡挖出寶貝。實戰中會發現,這些寶貝比大廠的大部分員工都牛逼。

具體怎麼做呢?

我把自己在實戰中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02

1)要知道,背景很漂亮的人,創業公司能挖到的成功率很低。

不講道理,講真實的案例。

在十幾年前,先後遇到過2個很不錯的候選人。特點是名校海歸、年輕勤奮、基本素質也不錯。我跟他們聊過很久很多次,價值觀層面很認同,也确實很想來。

但最終他們分别去了微網誌和百度(那時候這倆公司比現在好很多),後來他們的職業發展,也都很不錯。

沒辦法,大廠畢竟是頭部資源和人才的聚集地,能提供更好的待遇和學習環境,能更有見識,也是更好的起點。重要的是,他們的同類人也都在大廠,那也是個相同價值觀的圈子。

開開心心的工作,比我們苦逼的創業要好很多的。十年前,大廠還是能開心工作的,沒有現在這麼卷。

2)要找那些認可我們的價值觀,有點反組織心理,且很理想化的年輕人。偷偷的說,這樣的人往往背景也沒那麼漂亮。

每一位加入公司的員工,我們都會有特别充分和走心的溝通,當然我們會聊理念,也會說可能遇到的問題。

畢竟有很多人是從外地來京,直接加入公司的。如果前期說的和實際情況不一樣,後續大家都會更麻煩。就想做增長一樣,不能隻顧拉新,不管留存。

再講幾個真實的故事。

A同僚剛大學畢業,就直接從南方來京,而且是第一次來北京。從北京站做地鐵到了回龍觀。一走出站就驚了,說:卧槽,這他媽是北京?緊接着就看見我微笑着對他揮手。

現在A同僚也在創業,做投資咨詢,比我混得好,應該也比我掙得多。

B同僚是我們在豆瓣上認識的,加了QQ聊了很久。在某個時間點,拉他來了公司,負責産品,特别核心的角色。

後來被360周鴻祎直接打電話,挖走了。之後在大廠待過,也闖過業,一直都不錯。

C同僚是一位UI設計師,中專畢業。他的專業能力和協作能力都很好,隻是學曆低而已。

有一次他特别走心的說,當時願意投履歷和加入這個公司,就因為相信我,也認可我們在JD裡寫的「英雄不問出處」。我們現在還有聯系,也在大廠工作。

D同僚畢業後在小公司有過短暫工作經曆,看我的文章加入了公司。我們在一起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公司黃了,就去了位元組。後來一直在頭部大廠。

這個D同僚,其實是N個人,都去了位元組。我當時入職快手後,他們還專門來請我吃飯,之間的感情一直很好。

這樣的同僚有很多,很驕傲和他們共事。也覺得自己很厲害,能把他們找出來。

找到這樣的人,有兩個關鍵點:

關鍵點1:老闆要自己親自出馬。

老闆最了解公司業務和規劃,是價值觀的官方代表,肯定也是内心最堅定的角色。隻有自己内心務必堅信,才能傳遞給其他人。

關鍵點2:真誠、直接和長時間投入。

對于如何說服别人加入,我沒有技巧,在創業公司啥都沒有的時候,更不應該動用什麼技巧。核心就是真誠和直接,以及長時間的投入。

因為我知道沒人是傻子。

要想獲得長期良好的同僚關系,那就必須在前期溝通的時候,把事情說清楚。包括我們是怎麼想的、現在是什麼狀态、為什麼需要你、你來了可以做什麼、未來可能有啥發展、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

尤其是可能會遇到什麼困難,也要提前說清楚,然後交給對方去判斷。

當時創業在民宅辦公的時候,我們還會把辦公室的照片發出來,讓大家看看是什麼樣的環境,提前有個預期。當然我們肯定不是說這樣很艱苦,而是說雖然簡陋,但也舒服。

這些溝通和資訊,可以起到過濾的作用,也是有價值的。

特别嫌棄的,肯定扭頭就走了,剩下還願意溝通的,肯定是不介意這些,甚至是看到這種創業環境覺得很興奮的。當時公司裡很多人就是這樣的,特别興奮。這種興奮就是寫在這些人的DNA裡的,天生的。

多說一點,有沒有發現,招聘也像做營運。

如果你有流量有錢有品牌。營運的玩法,以效率和影響面的收益為主,痛苦的地方就在于資源和流量太多了,不知道哪些是營運自己帶來的。

如果你沒有這些,也沒事。把注意力和資源聚焦,隻要圈選對人,也懂對方的内心訴求,精準打擊的成功率反而更高。

專欄作家

韓叙,微信公衆号:營運狗工作日記,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原貓眼電影産品營運專家,創業時經曆了0到1的艱辛,在百度時規劃了海量使用者的玩法。從業10年,專注網際網路營運領域,包括産品營運、使用者營運、社群營運和UGC營運。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