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玉安:中國神話傳說在東南亞的傳播

作者:思想與社會
張玉安:中國神話傳說在東南亞的傳播

中國和東南亞國家是近鄰。自古以來,中華民族與東南亞許多民族建立了密切的親緣關系,并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了數千年的友好交往。其中,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和宗教神話民間故事對東南亞的影響,就是這種長期友好關系的見證。

綜上所述,中國對東南亞神話傳說的影響主要通過三種方式,即民族遷徙、文化交流和宗教傳播。

據有關專家介紹,新石器時代前後,華南地區和中南半島的生産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生産技術的改進和更好的海上運輸手段為長途移徙創造了必要條件。從大約5000年前開始,一群中國祖先,以其先進的文化居住地,要麼從雲南和廣西直接進入中南半島,要麼從南海進入印度群島和馬來半島,與當地居民相結合,創造了東南亞的史前文化。根據調查,這一波種族移民已經持續了數千年。可想而知,在與東南亞祖先共同生活、共事、交流的過程中,原始意識形态總和的神話自然會呈現出一幅豐富多彩的畫面。

起源于大約23,000年前的東南亞岩畫可能是這種觀點的最早例子。東南亞岩畫是石器時代東南亞居民最早的生活插圖,揭示了他們的宗教信仰活動和意識形态追求,以及他們與自然和超自然的關系。應該說,東南亞岩畫是東南亞神話最早的遺迹。東南亞岩畫幾乎都是以狩獵為主題,畫面主要是當地的動物,最多的是牛、狗、魚、大象。最常見的是太陽。根據神話發展的一般規律,這些可能是原始祖先在東南亞信仰的圖騰。因為圖騰信仰是世界上大多數民族最早的信仰,圖騰神話也是原始祖先最早的神話。圖騰一般是動物圖騰,對太陽的崇拜是對自然現象的圖騰崇拜。據專家分析,在中國雲南西南部,沿瀾滄江支流源頭、耿瑪等地發現了一些原創岩畫,不僅畫面内容與緬甸和泰國北部等地岩畫相似,而且太陽、人、牛、狗等繪畫風格也有共性。這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在新石器時代,雲南南部和中國中部和南部半島北部的民族群體很可能有直接聯系。

中國對東南亞神話的影響不僅是通過民族遷徙,更是通過文化交流這一重要途徑。據中國曆史記錄,從中國秦漢時期到近代,中國與東南亞的經濟文化交流從未中斷過。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移民從中國移居東南亞。

銅鼓可能是古代中國與東南亞經濟文化交流最有力的實物證據之一。銅鼓是一種由銅制成的鼓,其特點是"全身銅,一面,空心無底,側面貼四耳"。它起源于東南亞原始社會的末期,應該說銅鼓從物質和文化兩方面都反映了東南亞原始文化的最高水準。銅鼓上大量的圖案、線條和形狀,真實地反映了東南亞祖先的思想和信仰,也是他們所創造的神話故事的真執行個體證。例如,東南亞銅鼓上最常見的太陽圖案反映了原始祖先強烈的太陽崇拜心态,鳥類,青蛙,蜻蜓,鹿和狗等動物的裝飾品與祖先的圖騰崇拜有關。這些可以通過仍在東南亞流傳的神話和傳說來證明。

東南亞的銅鼓文化與中國的銅鼓文化密切相關。首先,東南亞銅鼓上的主要裝飾,如太陽紋、鳥紋、羽毛花紋、青蛙花紋、船紋等,都可以在華南地區的銅鼓文化中找到。這無疑證明了中國南方和東南亞這兩個地理上較近的地區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着頻繁的文化交流。至于誰影響了誰,起初學者們沒有達成共識。然而,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于中國南方,特别是雲南,有一批黑格爾I型銅桶和"第一黑格爾I型銅桶"的出土,充分證明了中國的雲南是世界銅桶的起源,是以"銅鼓起源于中國南方"得到了許多國家考古學家的認可和認可。據考察,銅鼓來自中國雲南,經過東南亞人民的歡迎,深受當地居民的歡迎,并迅速傳播開來。它在B.C幾個世紀以來蓬勃發展,并遍布中部和南部半島以及印度尼西亞群島,包括越南,泰國,寮國等。

在東南亞國家流傳的神話傳說,也可以證明中國祖先與東南亞祖先之間的親緣關系和文化淵源。

越南曆史書《大越南史》中,在記載了越南古代皇室血統,在《洪龐傳記》中引用了古代神話傳說合集《嶺南影子怪獸》,稱越南國王是"追神農"。越南人一直把國王看成是開國國王,這說明越南史就是把神農視為越南國王家族的祖先。事實上,越南曆代也曾有過中國的三皇五帝在皇廟裡,三皇五帝在殿堂裡,而越南王室,如濮陽王、龍王、帝王、鼎王等,都提供在局部房間。

緬甸流傳的一個神話《三龍蛋》說:遠古時,龍公主和太陽神之子在緬甸墜入愛河,結婚,生下了三顆龍蛋。其中一個破碎并成為寶石,是以緬甸富含寶石;另一個龍蛋孵化出一個女孩,從衆神那裡被送到中國成為中國的女王;另一個是龍蛋變成了一個男孩,緬甸著名的國王。緬甸曆史上把中國皇帝稱為"烏胡巴",有學者認為是"和雞蛋一樣"的意思。這就是為什麼緬甸人仍然稱中國人為"細胞波",或"同胞的兄弟"。

蘇祿島是一個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說蘇祿島的居民是一個出生在竹子節上的雞蛋出生的菲律賓男人和一個中國公主的後代。

此外,東南亞許多國家仍然廣泛傳播中國的民間信仰。例如,天國聖母或媽祖的崇拜和獻祭在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很受歡迎。此外,一些與中國著名曆史人物有關的聖地和陵墓已成為東南亞華人和當地人的禮拜場所,如印度尼西亞三寶市的三寶寺,迄今為止盛開的大寶寺,并受到當地人的崇拜。關于三寶宮和關公的神話傳說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其他國家/地區的人民中廣為流傳。

可以看出,通過民族遷徙、文化交流和宗教交流,中國對東南亞的神話傳說,無論是古代神話傳說、宗教神話傳說,還是後來的民間神話傳說,都産生了相當大的影響。由于東南亞民族衆多,神話體系,加上東南亞國家對自己神話傳說的挖掘和整理是不夠的,是以要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國與東南亞神話傳說的關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隻能根據目前有限的資料進行初步讨論。

張玉安:中國神話傳說在東南亞的傳播

中國神話傳說與東南亞神話傳說的密切關系主要展現在三種類型上。

第一種類型是關于龍的起源傳說。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征,龍起源于古代龍圖騰崇拜。龍族在中國古代具有絕對優勢,不僅中國民族是龍族,而且南苗族、越族、北渾奴族、東方朱穎族、西彜族以及後來轉為龍族的北帝族、西邑族、泛弧族等民族都是龍族的直系或旁系後裔。據中國學者介紹,龍的形象,最早在西安半坡範圍文化遺址中發現了陶罐龍的圖案。這種最原始的龍形,除了較長的身體與蛇稍有相似之處外,其他完全是魚的形象,漢代之前出土的文物,上面演變出龍的圖案,都展現了原來龍是蛇形的魚類動物。此外,中國的古籍記載,龍是水生動物。正如《左川兆公29》所說:"龍,水也是。"

此外,還有原來龍為蛇的形象,以中國古代圖騰部落的龍蛇為基礎,秃鹫和女婿的身體是人蛇的身體。

越南、寮國、高棉、緬甸等國都有關于龍的神話傳說。

越南的《龍王的故事》說,阮龍軍,又名龍君,是燕帝神農的第五代兒子,濮陽王璐。濮陽王水很好,水屋如平,是以被龍王當馬,和龍姑娘結了百年好。一年後,一個兒子,名叫Chong電纜,龍的數量。故事中多次描述俊因為是龍女的兒子,非常愛水,是以經常回來住水屋。後來,于龍君和哥哥伊迪的女兒姬姬結合,生下了一個肉胎,七天後從肉胎裡滾出了一百個蛋,每個蛋都生下了一個男嬰。餘龍君有百個兒子後仍住在龍宮,無視朝代,隻有當國内人民大聲呼喚他時,才立即回到地上。有一次,傑姬責罵他說:"我們現在有一百個兒子,但你總是在水裡,留下我一個人,獨自一人悲傷。為什麼?龍俊回答說:"我是龍,是水的領袖,應該活在水裡。你是一個仙女,習慣于生活在陸地上。我們又熱又水,不能長期生活在一起。無奈之下,夫妻倆終于分手了,百個兒子也平分秋色:50個屬于龍王,帶回水屋,各自與水分開;吉吉和她的50個兒子住在豐州。長子被選為國王,稱為國王,沒有。從那時起,王位就代代相傳,不斷。這是越南和中國古籍中記載的男性國王的來源。是以,今天越南人也稱自己為"龍仙太陽",百個雞蛋生下上百個孩子,幾百個孩子都被視為嶺南白月的祖先。

由此可見,越南神話和傳說中的龍王才是正宗龍的繼承人。而龍家不可改變的習慣是"愛水",即應該而且必須生活在水中,即沒有水就無法生存。在餘龍君和陸仙姬的結合生下百個孩子後,家務如此需要他,無法改變他水下生活的本質,以至于最後與妻子永遠分手。

龍君的武智隻有在水中才能得到展現,比如他在水中與魚精鬥争了三天三夜,玩白浪、風,終于戰勝了千變萬化的魚精。他和狐狸精華的戰鬥是通過派遣水族館下屬的部,水來幫助戰争打破狐狸精巢。然而,面對擅長在陸地上施放木精華,龍王會顯得無能為力,最後不得不求助于無能為力的父親楊王,才把木降下來。

根據這些故事,越南神話中的"龍"也是"水",即魚,而不是蛇。更直接地說,越南人的祖先最初是魚類的祖先。另一個神話可以得到以下事實的支援:文浪以東有一個島嶼,據說當盤古開放時,那裡的人們已經從魚變成了魚,當他們定居在陸地上時,他們學會了慢慢說話。起初站立行走很困難,但在水中移動很容易。

張玉安:中國神話傳說在東南亞的傳播

寮國有一個神話,"九龍的故事",關于老龍人,即主要寮國民族的起源。在古代,湄公河流域有一位名叫梅甯的女人。有一天,當她在水中釣魚時,她被一根滿是粗糙鱗片的原木擊中了腿部。不久,她懷孕了,生下了她的第九個兒子,名叫九龍。有一次,河裡的一條龍從水裡出來,問九龍的母親他的兒子在哪裡。然後他伸出舌頭,反複舔了舔九龍的後背,為時已晚,無法逃脫。從那時起,九龍就非常強大和聰明。是以,人們欽佩他作為部落領袖。從那時起,這個部落已經繁榮了幾代人。梅甯的九個兒子成為老古人的祖先。這個神話也清楚地表明,寮國人民也是龍的繼承人。由于它們的祖先龍是鱗片狀的水,它可能是魚,而不是蛇。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神話與中國古籍《華陽國志南中志》和《後漢書外禅》中記載的"九龍神話"相似。這可能不是偶然的。

上面提到的緬甸神話"三龍蛋"也表明,緬甸人像中國人,越南人和寮國人一樣,聲稱自己是龍的繼承人。

高棉也有一個關于龍的傳說:龍女偶然在特梅爾島上遇見并愛上了一位王子。為了祝賀這匹馬,龍王展現了強大的力量,把島周圍的海水吸幹,擴大了島嶼的面積,然後變成了獻給這對夫婦的豪華宮殿。王子想見見住在海底龍宮的龍王和龍,但因為不分水,他不得不手持龍女的長裙,由龍女領銜,前往龍宮。海面随後向兩邊閃過,終于看到了龍王和龍皇後。顯然,高棉傳說中的龍王、皇後龍、龍女也是水中的精神對象。情節類似于中國關于龍的故事。

印度也有類似于中國龍(Naga)的神話和傳說。娜迦在佛教中被稱為"龍族",其原始和後來的形象都是多頭蟒蛇,既沒有鱗片也沒有鳍,與中國的龍有明顯的差別。佛教神話中有很多關于娜迦的故事,據說坂木國不止一次重生為娜迦。這樣的神話傳說也對東南亞國家,特别是寮國、高棉、緬甸等佛教國家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第二種類型是谷物起源的神話。其中,飛米粒起源的神話最具代表性,可以在雲南、貴州、廣西及東南亞、高棉、緬甸、寮國、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找到。

在中國流傳的飛米粒起源的神話有不同的情節,但大多數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在古代,米粒很大(像雞蛋或蘿蔔一樣大),并自動飛到各個房屋的谷倉。後來,糧食被一個懶惰的女人用木棍等打破或逃跑,直到今天才變得如此之小,不會飛。

東南亞國家飛米粒起源的神話,大體上與我國各民族這種神話的主旋律和情節是一緻的。

高棉水稻的曆史是這樣的:起初,水稻變得如此野生,以至于人們可以在家裡等待它自動飛入糧倉而不必種植它。有一天,一個專橫的女人飛進家門,懷疑米飯太吵了,用木闆砸了米飯。在大米下,飛入深山和古林的石頭躲藏起來。後來,魚兒主動幫助饑餓的人民,乞求稻王回到村民家中拯救人類。稻王同意了,但條件是村民必須自己耕種和收獲。人們不得不聽從稻王的話。

越南關于水稻起源的神話大緻相同: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為了保護人類免受田間勞動,使水稻自行生長。當大米成熟時,它像螞蟻一樣沿着繩子移動到家中。一個好懶的女人,當米飯進屋時還沒有打掃幹淨,房子很髒。當米粒沖開門進屋時,女人很生氣,拼命地抄了掃帚,砸碎了米粒飛濺。知悉後,玉皇大帝非常生氣,改變了原來的安排,不僅讓米粒變小,還讓人耕種收割,苦耐勞。

寮國龍飛米粒起源的神話是這樣說的:在原始時代,谷物和南瓜一樣大,當它成熟時,它會自動從田地滾到主人的谷倉裡。有一天,在一個懶惰的寡婦清理谷倉之前,谷物不斷從田裡滾落,寡婦非常生氣,她把小米趕回了田裡。從那時起,谷物變得更小,從未自動滾入谷倉。

日本神話學家Tailiang先生在他的文章"南島水稻起源的傳說"中說,飛米的神話,被稱為印度支那,也在菲律賓的馬六甲北部和聖佩德羅被發現。現在,中外學者紛紛證明,河木渡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産最早的物證。中國的考古學家和農業專家進一步證明,河牧都文化是我國水稻種植的發源地,以水稻養殖為中心,四處傳播,東北向大洋對岸到南韓和日本,南到台灣和東南亞國家。直到現在,越南和泰國仍然稱大米為"山谷",與越南南部祖先的水稻名稱一緻。

綜上所述,似乎可以說,無論是科學的考古論證,還是配套的文字傳說,都表明,中國飛米粒起源的神話和東南亞的廣為流傳的神話,可能确實有着密切而直接的關系,題材未必是偶然的巧合。

張玉安:中國神話傳說在東南亞的傳播

中國與東南亞神話的第三種"血緣"關系是"洪水過後兄弟姐妹對人類神話的再育"。

洪水神話是世界上普遍的文學現象。其中一部分是基于"洪水傳播人類後唯一的幸存者"的主題,這是世界上幾個古代文明共享的同一類型的原始神話。而中國存在大量的神話,即"洪水過後兄妹再育人類神話",雖然劇情大多與上述經典神話相似,但其中心主題"兄妹(或兄弟)再育人類"卻有其獨特的地位和意義。它的地理分布和種族不僅限于中國,還延伸到東南亞。

在中國流傳的這類神話,其基本情節如下:

1.由于某種原因(或原因不明原因)大雨(或油火);

2. 洪水消滅了所有衆生,隻有因上帝的旨意或其他祝福而幸存下來的兄弟姐妹(或姐妹)才滅絕。

3. 為了繁衍後代,幸存的兄弟姐妹(或姐妹)聽從上帝的指令或通過其他方式,例如禁欲,最終成為夫妻。

4.夫妻産生正常或異常的胎兒,完成傳承後代的任務(或婚後無關系,通過感應或捏泥人等)。

上述場景可以簡化為以下兩個主要問題:

(1)洪水(或蔓延火災等)消滅了所有活着的人,這可以稱為"洪水滅絕"主題。

(2)災難後唯一剩下的兄弟姐妹(或姊妹)或遵從上帝的指令,或以某種方式解除心理障礙,成為丈夫和妻子,繁衍,這可以被稱為"兄弟姐妹結婚並再育人類"的主題。

作者在越南、寮國、緬甸、菲律賓等國共收集了18個洪水神話,其中7個是"洪水後兄妹結婚後重新擴散的人類神話"。七篇文章中有三篇來自越南,兩篇來自寮國,兩篇來自菲律賓。相比之下,我們可以看到,這7個神話與上述中國"兄弟姐妹結婚再育人類神話"的主題和情節完全相同。以寮國的寮國民族祖先為例:

為了懲罰人類"看不見神"的罪,神施法,三年三個月零三天的大雨。大地洪水泛濫,浩瀚的海洋,人類已經被淹死,隻有父母把葫蘆放在葫蘆裡才能活下來的兄妹兩個。洪水過後的一天,一隻鴕鳥飛了進來,勸說兄妹倆打結,兄妹倆非常生氣,扔石頭殺了鳥兒。後來,兄妹倆住了很久,還是沒看到有人來,就結婚了。他的妻子懷孕三個月零三天,生了一個奇怪的葫蘆。又過了30天,突然聽到裡面有人的聲音,用鐵釺蛤打開了一個洞。出乎意料的是,這三族人從哪三族人,現在都是老老聽、老龍、老松三族祖先。

中國和東南亞的這些神話不僅在主題和主要情節上相同,而且在某些細節上也驚人地相似,例如:

(1)在越南、緬甸、寮國神話中,兄妹(或姐夫)結婚後,妻子往往不直接生孩子,而是把肉袋、葫蘆、南瓜等,然後從這些空心的東西中生下。據此,可以分析,越南、緬甸、寮國等東南亞國家,像中國許多民族一樣,在曆史上可能産生了葫蘆(南瓜)崇拜,葫蘆作為母親崇拜的象征,祖先崇拜,是人類的祖先崇拜。

(2)越南、寮國等國的洪水神話,就像中國的洪水神話一樣,都說兩個兄弟姐妹(或兄弟姐妹)結婚再育,成為各民族的共同祖先。正如越南洪水神話所說,兩個兄弟姐妹生下了六個民族,包括巴納,塞當,海爾,莫伊,荊和C。寮國的洪水神話說,兄弟姐妹的後代是寮國聽三族的祖先,老龍和老松。緬甸的洪水神話還說,一些民族,如撣族人,來自同一個南瓜。這些神話的傳播,無疑對這些國家的民族團結和團結具有積極意義。

(3)洪水過後,兄弟姐妹(或姐妹)不想結合,經過仙女指導(越南,菲律賓),動物勸說(越南,寮國)或與滾石,針(越南)等方法,兩人最終解除懷疑,結婚,這些細節與中國洪水神話基本相同。

除了上面提到的兄弟姐妹結婚再現人類的内容外,還有另一種東南亞洪水神話,那就是再造人類與兄弟姐妹的婚姻沒有關系,而是上帝賜予的南瓜出生結果。正如越南洪水神話所說,兩位神在洪水過後将八個南瓜帶到地上,将它們放在八個區域,然後用八根炸藥柱逐個打開南瓜,是以他們從330個族群中脫穎而出。緬甸的一個洪水神話說,一個超人智者在一頭上帝賜予的牛肚子裡發現了兩顆南瓜籽,種下了它們,并制作了兩個大南瓜,他從中走出了這個國家。寮國的洪水神話說,神賜予了僅有的三位國王和一頭水牛,死後,從鼻孔中長出一根藤蔓,上面有一個大南瓜,然後三個寮國人的祖先從南瓜中出現。

中國的洪水神話也有與兄弟姐妹婚姻無關的人類再造内容,但不是上帝賜予的南瓜。正如彜族洪水神話所說,一個葫蘆從水中飄出,從葫蘆中出來。彜族人的洪水神話也說,洪水發人時,遠處就有一個葫蘆,各族的祖先從中出來。值得注意的是,在8個菲律賓洪澇神話的集合中,沒有葫蘆或南瓜的生活内容,兄弟姐妹的洪澇遺骸都是由正常胎兒所生,最多5男4女,而且是一個國家的祖先,也就是說,沒有解釋同源的人。

中國和越南在地理、民族和宗教文化上有着特殊的關系,是以中國的神話傳說與越南(主要是越南人)的神話傳說有更多的相似之處。除了以上三種類型的神話傳說可以作為例子,還可以在:第一,中國和越南都受到儒家理性主義世界觀的影響,神話人物的曆史。如福士、彜族、神農、黃帝等神話皇帝逐漸演變成曆史上的王者,并稱自己的祖先為人。像中國一樣,越南的書未能恢複其神話的完整性,而是根據封建社會的需要将其曆史化。自公元15世紀以來,曆史神話和傳說已被納入越南的官方曆史書中。14至15世紀中世紀文學和17世紀曆史叙事詩的早期彙編,如《南田書》,開始采用神話主題。其次,大約在1000年代中期,佛教開始在越南傳播後,越南神話與佛教神話,道教神話和中國南方神話混合在一起。由此可見,天帝以道士玉(皇)為尊,佛陀被描述為慈善巫師,而那一頭頭發依然是白發蒼蒼、氣勢磅礴。一些中國的神話傳說,如女婿、盤古、月亮、牛郎織女、太陽神、月亮神、風神、火神、雷神等,都被改編或再現。如中國神話中古代的盤開到越南神話的天神,兩大情節大緻相同。不同的是,中國神話說,随着泛古身體的生長,世界越來越分離。還有後期出現的"盤古手推斧、鑿子分天下"的傳說。而越南人的神話說,天柱之神突然站了起來,用頭頂着屋頂,然後挖出土石,造出天石柱,天守住。石柱越高,天空就會像現在這樣升得越高。天神柱是越南人的最高神,掌管天地宇宙之間的一切,也被稱為玉皇大帝。中國的盤古和越南的天竺神(玉皇大帝)以不同的方式創造了萬物:盤古死後,身體部位變成了人、山、草、月星等,而天竺神隻造山造河水,用泥漿造了各種動物,而造人等諸多任務則由諸神執行。第三,從混沌的神話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和越南祖先對宇宙的原始看法基本相同。首先,宇宙混沌的概念在宇宙創造之前是混沌的,認為宇宙是混沌的,而上帝從混沌中解脫出來,這個混沌的神話是最古老的神話之一。二是把世界的創造想象成天地分離,即天地分離的概念。第三,天地分離後,"天地"的概念,"大地是平的,像一個巨大的方塊,天空就像一個倒置的碗",這與中國古人"天地"的宇宙概念是一樣的。但這個想法應該以後再說。

張玉安:中國神話傳說在東南亞的傳播

神話是曆史的預兆,雖然不等于曆史,但它包含着一些曆史因素。通過上面的比較和分析,可以明顯看出,中國與東南亞的神話傳說有着悠久的"血緣"關系。這不僅證明了中國與東南亞的祖先自原始社會以來就有着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也證明了中國與東南亞一些民族之間可能存在祖先的祖先。

最後,應該強調的是,東南亞的地理和民族形勢複雜,其神話和傳說不是一個單獨的系統,而是由幾個不同的系統組成的。每個體系的神話都有自己獨特的曆史背景,如經濟、地理、民族文化心理等,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東南亞神話的各個體系之間的交流,以及它們與中國民族神話的交流,不是單向的,而是互相的、多方面的,它們的關系極其複雜,難以追溯和梳理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多邊交流和影響在促進東南亞國家之間以及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民族融合、經濟發展和文化進步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張玉安:中國神話傳說在東南亞的傳播

作者介紹

張玉安,1945年生。吉林省錢安縣人。196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東方語言文化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長期從事印尼和馬來西亞語言和文化的教學和研究。主編作品包括《東方神話傳說》、《印尼民間故事評論》和《東方民間傳說比較研究》。由印尼語基礎、世界四大文化與東南亞文學、東方文學詞典等合著。

資料來源:最初在東南亞出版,1999年第3号,附有簡要說明,詳見原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