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棉花看美國的競争力

作者:荊棘阿甘

18世紀,佩鉑家族從德國漂洋過海去到美國,輾轉騰挪,最後有一隻後裔到了南方大州德克薩斯,這裡是“紅脖子”的地盤,他們開始種植棉花,現在的繼承人叫卡爾。

卡爾擁有一片面積為4800畝的棉花種植園,這個數字在國内可是不小,可是在德克薩斯,就算是正正常模。

在以前,這片棉花地讓卡爾他爹生活得很惬意,可是當卡爾繼承的時候,日子就不那麼好過了。

他們以前種出來了棉花,會送到同在德州的牛仔褲之都埃爾帕索去加工,那裡有一個世界級的工廠:李維斯的牛仔褲工廠。

在1996年鼎盛時期,這個工廠有雇員3.7萬人,每年生産的牛仔褲高達200多萬條,這也是阿肯色小子克林頓很會搞經濟的一個很好證明。

像卡爾這種農民,一個人就可以管理高達1.8萬畝的非有機棉田,多麼驚人,他們收獲了棉花,送到附近的埃爾帕索工廠加工,然後貼上“美國制造”的金燦燦标簽,在全美銷售。

這種循環足夠讓卡爾這種棉農生活的很惬意,每天都能去酒吧打發時間,有足夠的利潤和時間去娛樂。

可是,好景不長,美國開啟了瘋狂的全球化,很多公司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紛紛關閉了一些利潤較低的工廠,轉而做品牌管理。

GE是這樣的,李維斯也是這樣的,他們逐漸把工廠轉移到亞洲,美國人隻幹一些品牌管理,營銷之類的工作,這種工作的附加價值高,公司的财報就顯得很好看。

是以,美國公司大量聘用非技術出身的人當CEO,比如說在2011年成為李維斯CEO的奇普伯格,此前在寶潔就是專門幹營銷和廣告工作的,一天都沒幹過紡織行業,就當上了世界上最大牛仔褲企業的話事人。

到現在,李維斯在美國沒有一條生産線,自然而然,1996年牛仔褲工廠的那3.7萬個制造業崗位也不複存在。

今天的卡爾,收割完了棉花之後,需要經鐵路運到加州,然後裝船運到亞洲或者墨西哥,美國售賣的牛仔褲逐漸被"MADE IN CHINA"或者其他國家取代。

2019年,美國的棉花産量占到世界的16.3%,但是美國人的棉花消費量隻有2.5%。

從棉花看美國的競争力
從棉花看美國的競争力

相反,中國的棉花消費量占到世界的31%。

這個消耗量實在是太大了,大大高于中國人口占世界的比例,這既說明我們富起來,同時,也說明我們的消費欲望實在是有點大。

各種廣告和商家的宣傳導緻過度消費的問題實在有點嚴重。

美國生産了很多的棉花,畢竟美國地廣人稀,可是美國又沒辦法加工成終端成品出口,畢竟美國農業的效率高,工業效率就低了。

農業産量靠機械化,但是也要看土地品質,氣候情況,美國大平原有這種優勢。可是工業制造用地少,對員工素質有高要求,這一點對美國傻白甜的勞工來說,就有點麻煩了。

是以,大量出口棉花,就成了一個必然的選擇。

從棉花看美國的競争力

美國人的棉花價格便宜,主要是地理條件好,适合大規模機械化種植,這對以前的其他國家來說是碾壓式的,就算是加了關稅,也能保證比我們國内的低。

但是,随着我們機械化程度日益提高,美國棉花的競争優勢慢慢的下來了。

以前我看一個電視劇,有一個劇情是河南人去新疆采棉,估計現在很少了,采摘棉花的工作被機械化取代了,還有各種現代化的經營,導緻中國的棉花機關産量提高很多,在同時期的各種農産品中,還沒有哪個能媲美棉花這種産率提高幅度。

從棉花看美國的競争力

美國人說新疆棉花沒有RQ,我也不知道機器采摘要什麼RQ。

我們棉花生産效率提高了,價格也就自然降下來,于是乎,在人口持續增長,群眾對棉質産品需求增加的情況下,棉花的進口量反而開始下滑。

從棉花看美國的競争力

在20世紀初,對國際大宗商品來說,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凡是中國需要的,價格都會飙升,然後高位徘徊,比如說銅。

從棉花看美國的競争力

其他的有色金屬,黃金,等等都是如此。

但是,農産品不是這樣,像大豆,棉花這些價格居然一直不高。

從棉花看美國的競争力

農産品價格和有色金屬價格的差異主要就是中國,農産品需要的多,中國也增産的多,最近有人質疑中國糧食增産是假的,其實不要質疑,看市場價格就知道了,炒作大宗商品的人,消息絕對比教授們靈通。

有色金屬這種就是看礦,有就有,沒有就沒有,不像農産品一樣可以增産,是以有色的價格走高之後想回到從前,太難了,原油也是如此。

美國現在出口量第一的應該是農産品,可是農産品價格無法走高,讓美國農民也很痛苦,按照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統計,2015年美國17個州男性農民的自殺率是一般人口的兩倍。

美國農民根本沒有享受到全球化帶來的好處,反而是收入在降低,是以這也是美國農村地區特别支援特朗普的原因,特朗普在任期間,不斷的讓我們買美國農産品,和現在拜登時期是不同的搞法。

拜登就隻會用抹黑的方式強迫西方企業不用新疆棉,如果不用新疆棉,那自然就用德克薩斯的棉花,畢竟産量擺在那裡。

說到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如果美國大平原,大機械化作業的農業都沒有足夠的競争力,那美國靠什麼來對抗我們呢?

制造業是一個講紀律的行業,沒有好的紀律,就沒有很好的上下遊協作,沒有更好的勞動生産率。

科技是一個講積累的行業,沒有足夠的制造業資料,是不可能靠一個天馬行空的idea去創造未來的,昨天美國的阿爾忒彌斯1号發射成功了,這火箭發射都推遲半年左右,不斷的出問題,這其實就是美國基礎制造業不行的代表。

在這段時間,我們的航天部門都發射了多少火箭上天了。對美國來說,發射成功是新聞,對我們來說,發射失敗才是新聞。

如果連老天爺賞飯吃的行業都無法獲得競争優勢,那其他行業就更加不行。

本文由 荊棘讀書 原創創作,請關注公衆号“荊棘讀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