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官宣成立合資公司,吉利和雷諾“聯姻”成功

11月8日,吉利汽車釋出消息稱,吉利控股、雷諾以及吉利汽車簽署了一項非限制性架構協定,決定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在全球範圍内共同研發、制造和供應混合動力總成和燃油動力總成。

官宣成立合資公司,吉利和雷諾“聯姻”成功

根據架構協定,吉利和雷諾的動力總成公司預計将在2023年正式合并,雙方将分别持有新公司50%的股權。這也意味着,此前關于吉利收購雷諾内燃機業務一事終于有了着落。

官宣成立合資公司,吉利和雷諾“聯姻”成功

事實上,雙方關于“收購”一事此前早已達成默契,等待官宣契機。隻不過這期間也經曆了一些挫折,主要原因則是來自日産。

日産擋不住的“聯姻”

當然,想要追溯雙方合作經曆挫折的起因,還得從雷諾釋出的一次戰略規劃說起。去年1月,雷諾釋出了Renaulution戰略規劃。根據規劃,雷諾将重點發展電氣化業務,未來,在歐洲上市的車型有一半是純電動汽車。同時,雷諾還希望能夠在混合動力細分市場拿到35%的份額。

顯然,雷諾此舉意在控制成本,轉型新能源汽車,同時,打算逐漸放棄業務“拖後腿”的内燃機項目。在此背景下,雷諾希望将公司拆分出兩大業務闆塊:電動車闆塊和内燃機闆塊。

官宣成立合資公司,吉利和雷諾“聯姻”成功

對于處在公司業務重組階段的雷諾來說,一方面,雷諾想借機說服日産投資其旗下新電動汽車部門Ampere;另一方面,雷諾也計劃剝離燃油車業務闆塊Horse,并将其大部分的股權出售給吉利。這起事件也成為了雷諾和日産站到談判桌上的導火索。

對于高度重視知識産權的日産來說,是否投資型雷諾電動汽車業務是其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不希望雙方合作的内燃機技術,落在中國企業吉利手中。當然,雙方在固态電池等尖端技術的知識産權方面也存在分歧。

為此,今年10月份的時候,雷諾CEO盧卡·德·梅奧(Luca de Meo)專門飛往東京與日産社長兼CEO内田誠舉行會談。至于雙方是否談判順利,外界并不知曉。但從目前雷諾和吉利正式達成合作推測,雙方的談判應該有所成效。

另一邊,吉利與雷諾的合作也在持續升溫。早在去年8月,在原雷諾中國區CEO蘇偉銘的撮合下,雷諾和吉利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并建立了創新型合作夥伴關系。根據協定,雙方将加速雷諾集團“Renaulution計劃”在中國和南韓的落地。

官宣成立合資公司,吉利和雷諾“聯姻”成功

轉眼到了5月份,吉利和雷諾的“南韓規劃”率先落地。吉利斥資近14億元認購雷諾南韓汽車34.02%的股份,并向後者的釜山工廠提供CMA架構技術支援,用于生産投放海外市場的混動車型。合作模式是吉利汽車主要貢獻技術,雷諾集團負責統籌車輛設計、制造、銷售、售後等方面。

自此,伴随着雙方“南韓規劃”的成功落地,接下來的“中國規劃”則為本次雙方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吉利-雷諾互利共赢

對于吉利控股集團與雷諾集團的合作,中國乘用車産業聯盟理事張秀陽評價道:雙方都有着自己的訴求。總結來看,雙方的訴求主要集中在三點:資金、技術和市場。

在技術層面,混合動力技術毫無疑問是雙方走上談判桌的重要籌碼。吉利早在去年10月就釋出了全新動力品牌“雷神動力”,而雷諾的内燃機技術或許是黃昏産業,但對混動技術的加持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雷諾而言,雷諾可以共享吉利新能源技術平台,助力自身新車研發,加速落地更适用于亞洲市場的車型。

官宣成立合資公司,吉利和雷諾“聯姻”成功

站在市場的角度分析,雙方可謂一拍即合。處在新能源轉型期,雷諾的全球銷量在2019年到2021年接連低迷,分别為375.4萬輛、294.9萬輛、269.6萬輛。同時,雷諾在華僅剩與東風合資的易捷特和與江鈴合資的江鈴新能源,市場表現也同樣收效甚微,存在感越來越低。恰好,吉利背後是強大的中國市場,這對于一直在華“不順心”的雷諾來說,有着強大的吸引力。

與此同時,吉利也一直想要“走出去”,正在積極布局更廣闊的海外市場。就在五天前,吉利剛剛與匈牙利格蘭德汽車中歐公司簽署合作協定。根據協定,格蘭德汽車将在匈牙利、捷克以及斯洛伐克銷售吉利旗下幾何C型車型,首批汽車預計将于2023年上半年開售。這也标志着吉利汽車将首次進入歐盟市場。

官宣成立合資公司,吉利和雷諾“聯姻”成功

對于吉利來說,雷諾是一家老牌汽車制造商,在整個市場版圖中,既有紮根已久的歐洲大學營,又在拉丁美洲有很強的存在感。在雷諾的Renaulution計劃中有提到過,要将國際業務轉向更高利潤的業務,特别是在拉美、印度和南韓市場。是以,吉利一旦捆綁雷諾,對其“出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此前,雷諾對新能源轉型已經有了明确的規劃。根據規劃,到2024年雷諾将推出至少4款全新電動車,其中包括雷諾R4和R5的電氣化版本,以及一款全新電動車和一款貨車。同時,雷諾品牌将在歐洲提供超過65%的純電動和電氣化車型;到2030年,雷諾品牌電動車比例将達到90%。

衆所周知,新能源汽車是“燒錢”的行業。為緩解資金壓力,雷諾提供了兩個方案:一個是希望将拆分的電動汽車公司Ampere獨立上市,最快将于明年在巴黎泛歐交易所進行首次公開募股;另一個,就是出售内燃機業務,降低成本,集中力量搞新能源汽車業務。很顯然,第二個方案已經實作,就看明年第一個方案能否實作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