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是天門冬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莖甜美,營養豐富,風味獨特,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A和多種微量元素,硒含量可與海魚媲美,是消費者喜愛的有機蔬菜。同時具有抗癌、治療高血壓、心髒病等功效,提高人體免疫力,對人體健康保健的作用十分明顯。
作為一種不太常見的作物,同時具有抗癌、治療高血壓、心髒病等功效,提高人體免疫力,對人體保健的作用十分明顯。蘆筍栽培的八個技巧如下所述,供您參考。

<h1>(1) 批次選擇</h1>
選用平地、微酸性,p H值5.8~6.7,富含有機沖積土或細沙土,水利設施完備地塊。
<h1>(2) 幼苗</h1>
選擇适合當地栽培的高産、優質抗病品種。在種植前澆水底,并撒上沙西辛以控制地下害蟲。蘆筍種子又厚又硬,難以吸收水分,發芽緩慢,為了促進蘆筍種子發芽,必須先催發芽後才能種植。首先用水沖洗種子,目的是除去種子和雜質,然後用50%多菌劑浸泡300次液體浸泡12小時進行消毒,消毒種子需要用30°C至35°C的溫水浸泡2~3天3夜,浸泡期改為每天1~2次幹淨的水, 水過後要蓋上濕紗布或毛巾,在25°C~28°C的環境下發芽,10%的胚根露水即可播種。
<h1>(3)種植時間</h1>
苗圃分為早春金庫苗和秋季開種。春苗由于低溫播種速度較慢,秋季苗期較快,一般為15~20天。早春苗種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二春于4月中下旬開始采收;秋季幼苗最好在3月中下旬種植,8月收獲。一般使用早春幼苗。
<h1>(4)種植方法</h1>
挖溝時,蘆筍一般以南北方向1.4~1.5米,深度寬40~50厘米。要将上部成熟土與下部土分開,溝渠挖好後施用優質粗肥3~5m3,氮磷鉀混合肥30~40公斤,注意溝渠回填先填活土,溝渠未填埋,可比原地面低3~5厘米, 和水固體。固定種植時間沿固定種植溝線按0.25~0.3米的植株距離與開挖的植物,種植後覆寫4~5厘米,根據實際情況澆水。種植慢幼苗後,聯合中耕逐漸填滿種植溝。
<h1>(5) 現場管理</h1>
蘆筍是施肥水,種植後及時澆水。播種20 d後,幼苗每英畝施用尿素15至20公斤。設定種植40~50天,第二批嫩莖将被抽出,每畝氮磷鉀肥30~40公斤,需要20~25厘米從蘆筍溝施用,并澆水。中耕松散的土壤主要是在澆水或下雨後,使土壤保持松散狀态,及時清除雜草。要正确撿起山脊,山脊高度為15~20厘米,上部寬度為30~40厘米,下部寬度為50~60厘米。蘆筍每年可以施肥2至3次。春季第一次收獲後,每畝氮磷鉀混合肥30~40公斤,第二次在夏季收獲後施用優質粗肥2~3m3。收獲期間一般在10~15天澆水1次,有利于嫩莖的抽水和生長,每次施肥後澆水。
<h1>(6)疾病預防和治療</h1>
莖病、褐斑病、根腐病是蘆筍的三大病害,強調早期用藥,加強對幼莖的預防和治療,噴灑正常保護劑如70%戴森錳鋅800倍液體,50%多菌精神500倍液體或75%細菌清除600倍液體。在發病高峰期噴霧治療劑如70%甲基吐布嗪水分粉600倍液體或40%聚芒鋅500倍液體用于預防和治療。
<h1>(7) 蟲害防治</h1>
蘆筍害蟲主要有馬、棉鈴蟲、甜菜夜蟲、14點陰性泥蟲等。彪馬可以用10%的蚜蟲1500倍液體,80%的敵人乳液1500倍液體,25%的阿克泰3000倍液體控制來控制。夜蟲害蟲可以用5%固定蠕蟲乳液1000~1500倍液體或25%抗幼蟲懸浮液3000~4000倍液體來防治。十四點鐘負泥蟲在冬季出土成蟲高峰噴灑50%的模拟對硫磷乳液800~1000倍液控制。
<h1>(8)及時收獲</h1>
收獲從4月中旬開始,所有出土的嫩莖都被移除,沒有留下雌莖。收獲的最佳時間是從.m 8:00到.m 10:00。當嫩莖變細,産量開始下降時,應停止收獲,留下3至4個強壯的雌莖釋放,大約在夏季收獲後30天。